Pi Store
更多

装了啥特别篇:编辑部用什么做图片处理

2023/05/25 17:12

少数派编辑部都用什么来处理图片?


按:《装了啥》栏目关注不同身份的朋友们都是如何使用效率工具的,希望借助他们对于工具的应用和理解为你带来启发。之前的《装了啥》已经采访了很多编辑部的同事;本期特别篇中,我们换个角度,让他们讲讲日常工作中都用什么应用和流程进行图像处理。

Clyde:压一压总能传上去的

以前我是个喜欢用动图的人,后来靠在少数派发文章调理好了。

很多作者或许没有注意到,少数派的编辑器对图片上传有 5MB 的限制。2015 年开始在少数派写作,那时手机资费套餐的流量才 2GB,「动图需要点击加载」还是妥妥的「好文明」。转眼间 8 年过去,我早已从作者变成编辑,流量多到不用关心究竟还剩多少,但 5MB 的限制还是流传了下来。

这就比较麻烦了——且不说动图,现在很多大底高像素 Android 手机拍的一张照片都不止 5M,而可爱的作者一般是不会想到我们还有这个限制的。当一篇篇稿子通过飞书文档提交上来后,图片压缩的效率攸关我下班时间的早晚。

静态图片压缩

如果是静态的图片,比如 png、jpg 这种格式,我一般会使用 Google 出品的 Squoosh:可以拖拽上传、支持多种导出格式、画质损失小并且还能作为本地应用安装……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稿件,比如图片展示环节比较重要、不方便过度压缩的情况时,Squoosh 总能靠谱地输出一张满足 5M 大小要求的图片。

Y91ybUnndonWImxXdQ2cPTyNnsv
Squoosh

动图就比较复杂了。遇到视频转动图需求,前几年我一般使用 Photoshop。随着大家的动图越来越花哨,用 Photoshop 来处理日渐显得吃力,我这才开始选择一些更加专业、甚至在动图处理这件事情上有特殊算法加成的工具。

目前在用的方案是同事推荐的 gifski。我对 gifski 的能力早有耳闻,因为采用了 pngquant 的跨帧色彩提取与时域抖色算法,gifski 往往能在相同的文件尺寸下提供效果更加出色的 GIF 文件,比如下面这个(4.92M):

TkXqbgyD5ojqFIxH5NOcUrcCnpg

动图压缩

处理流程上,gifski 是基于 PNG 单帧图像进行合成的,所以在使用 gifski 之前我们得先将需要专制的视频文件提取为 PNG 图像帧。我一直在用的方案是 ScreenToGif —— 虽然第一次听同事推荐 gifski 正是因为它推出了面向 Windows 用户的 GUI 版本,但这个版本仅支持图像帧转 GIF 视频,所以理论上来说,在制作动图之前我们还得另找一款工具先对视频进行一次处理。

好在不知道什么时候 ScreenToGif 在其导出选项中增加了 gifski 引擎,所以如果你更喜欢图形化界面同时又眼馋 gifski 这套东西,现阶段的话直接选择 ScreenToGif 就可以了。

关联阅读:Windows 平台小巧绿色的 Gif 录制软件:ScreenToGif丨App+1

作为一款本就在视频转动图这件事情上能够完全包揽的应用,ScreenToGif 提供了从视频转 PNG 图像帧到 PNG 图像帧生成 GIF 的全流程支持。方法也很简单,打开其编辑器将视频拖入即可,如果视频文件本身较大,在拖入时就可以预先选择帧率、尺寸等,对最终结果进行第一次压缩:

DqDnbOWWXoRJEtxRputcrvETnMe

如果你的设备上已经配置好了 ffmpeg,导入时还可以直接选择由 ffmpeg 来完成视频转 PNG 图像帧——和 gifski 还在命令行时代推荐的视频转图片工具一样。

LPtHb1bDdoIudAxQ5rLcgjZxncc

PNG 图像帧抽取完成后,接下来就只需要使用 ScreenToGif 进一步调整动图的帧率、尺寸等,然后再导出时选择 gifski 方案就行了。

Nick:用得还挺杂

主力修图:Photoshop

我的主力修图工具是《Photoshop》。尽管我也有无数次想要摆脱 Adobe 垃圾筒的念头和实际行动,但《Photoshop》在图片处理领域的综合实力至今仍然无可替代。无论制作文章封面图还是处理照片,在其它工具搞不定的时候,《Photoshop》是我的最后一道防线。

众所周知,《Photoshop》傻大憨粗,无比笨重,好在在搭载了 Apple Silicon 的 Mac 上,其启动加载速度与以往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不再需要我在每次点击「Ps」图标前都做足思想准备才能动手。

在制作文章封面图时,我用到的复杂功能其实不多,主要就是抠像、加字、加各种 gradient 特效等,这些功能使用《Pixelmator》等工具也能完成,所以我在实在不想打开《Photoshop》的时候也会替换一下。

MnjHbviCto5rUlxwOezcw9qvnhh

我用《Photoshop》处理照片则主要限定在两种场景,其一是编辑单张照片,其二是完成一些修图的补充或后续环节。

大部分情况下,我拍摄照片都是连续的,一下午可能会拍至少三五百张,然后统一导入《Lightroom》处理。但有些时候我会刚好拍了一两张零碎的照片,如果搞进《Lightroom》就显得非常麻烦,所以会用《Photoshop》自带的 Camera RAW 解决。

XBSkbXHzzozfMDxJDBFcLhBdnX2
我处理黑白照片都用一套马格南图片社的流程,这套玩意儿(其实就几个步骤)只能在 Ps 里做

对于扫描后的胶片以及产品图,我主要用《Photoshop》修脏。自加入 AI 辅助以来,《Photoshop》的修脏效果越来越好,操作也很灵活便捷,所以我目前已经不在用《Lightroom》或《Capture One》的污点修复功能了,图片调整完毕后就直接输出给《Photoshop》做最后的打扫工作,轻松又高效。此外,我的全部黑白胶片后期流程几乎都在《Photoshop》里完成,Ps 诞生之初模仿的就是暗房的流程,所以很多功能都是基于胶片处理的逻辑设计的,用起来自然也很顺手。

补充一点,Adobe 在五月更新里为 beta 版的 Ps 加了一堆 AI 功能,看上去都蛮厉害。等我试用一段时间,如果确实好使就写文章或者发影片跟大家唠唠。届时详聊。

Mac 端专用:Pixelmator Pro

我把《Pixelmator》当作 Ps 的辅助或者替换方案来用。《Pixelmator》是为 Mac 平台原生开发的工具,所以在 macOS 上的启动速度和流畅性绝佳,哪怕调用 AI 功能也没有任何卡顿。如果需要制作的图片不复杂,我就会用《Pixelmator》解决,图个爽快。

CAfxbD9gAo81j5x5srucuTrln4b
有些 banner 图也会用它做做

《Pixelmator》内有个非常好用的功能是 Super Resolution,它能利用 Mac 的机器学习能力将低分辨率图片提升至高分辨率,进行画质补偿。我使用该功能最多的场景是做派早报插图,很多厂商提供的产品图往往分辨率不高(或者虽然分辨率不低,但图片质量很差),所以我会把自己觉得看不过去的图片丢到《Pixelmator》里 Super Resolution 一下,以对得起高分辨率萤幕和自己的眼睛。

FuTrbL07uoGbsDxjbf3cW1mknWh
超分一下子

此外,《Pixelmator》在修图方面的功能和《Photoshop》大体相近,但因为我已经习惯了 Ps 里的操作逻辑,所以一旦步骤繁琐起来,我还是更愿意在 Ps 里干活。

矢量图制作:Sketch

《Sketch》我也用。如果要做的图片是矢量图,那我就会用到《Sketch》。

我用《Sketch》而不用《Figma》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我更喜欢本地编辑文件,特别是做图。本地编辑没有加载网页的过程,也不需要先打开浏览器才能编辑图片,对我而言更为清爽。其二是我从很早前就在用《Sketch》,对其操作逻辑很熟悉,加上我做图几乎不需要跟其他人协作,所以留在《Sketch》里更舒适。

ObSHbM9FVos7WUxMzEqc7YB3ntc

至于使用过程本身到没什么特别的,我大部分时候都是将找好的图片素材拼凑在一起,所以至今没啥手绘图形的能力,远未发挥《Sketch》的最大价值,非常惭愧。

杂七杂八

除了以上提到的工具,我还会用很多杂七杂八的产品,譬如照片处理用《Lightroom》和《Capture One》,GIF 图制作用《GIF Brewery》,制作故障艺术风格的动图用 PHOTOMOSH 网站,增强图片画质使用《Topaz Photo AI》等。碍于篇幅限制,我就不一一流水帐了。如果这些工具有了新的大版本或者大动作,未来再找机会详谈。

VLutbOOT2ojLrnx7WlRcr6ATnGh
PHOTOMOSH,劲

北鸮:全套在线工具,能省事就省事

配图制作

我没什么艺术细菌,对图像的审美也非常不在线。做题图时,我的脑子里没有一丁点该如何拼贴元素的概念;平常拍照能给予的最大敬意就是引入 Snapseed 调调色调,大多数时间都是套个滤镜了事(甚至滤镜也懒得套)。所以我的工具就是能省则省、能简则简,我插手的地方越少,这张图变成垃圾的几率就越小。

所以我对图片最常做的处理就是找好素材,把符合自己需求的图扔进从同事那里抠来的模板,导出了事。

Figma 是我最常用的在线工具。主要原因就是它承载了我们用的大部分可替换模板。作为一款以 UI 设计为主要目的,却被拓展了各种用法的协作工具,Figma 有非常细致的自动对齐,也可以很方便地按绝对位置调整定位,还挺适合干做题图这种像素抠边的活的,对我这种自己做题图常常只会放个纹理放个图的人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安装插件之后也可以正常使用位于本地的字体(就是插件也常常抽风,需要看运气)。

JA0QbMRbSokOT5x72OkcwtRxndb
使用 Figma 快乐对齐

另外就是 Figma 可以让我在必要时呼唤同事的帮助,对我这种做图苦手来说非常实用。

图片压缩

收稿的时候,我的作者朋友们常常扔一堆十来兆的图上来,压得我天昏地暗。在用上 Squoosh 之前,我一直用的是 TinyPNG,现在它退居二线,只在我浏览器崩溃开不了 Squoosh 我又没空处理时上场。二者都是很优秀的网页端图片压缩工具。

至于动图转制,Ezgif 是我的日常选择。虽然效率上比不了前文提到的 gifski,Ezgif 还是提供了不少功能,包括最基础的视频转 GIF、图片转 GIF,还可以完成 GIF 到视频、视频到图像序列的转制。在转换界面也提供了最基础的设置。一般情况下,在调整帧率、尺寸和转制方式后,都能得到不错的效果。之前我的所有文章 GIF 都是用这种方法制作的。

NI0IbiwnwoMq5Sx5Lg6cRiJMn8b

Ezgif 还能对现有的 GIF 进行压缩优化、裁切和简单的编辑,对于需求量不大也没什么技术力的人来说还是很实用的。

临时处理 PSD

如果偶尔要应付设计同学发来的 PSD 文档,我就会用 Photopea。Photopea 几乎能在浏览器上实现所有的 Photoshop 功能,看介绍它还能搞定 Sketch 文档。网站应用内也集合了一些爱好者提供的插件,像我这种低强度用户,有了 Photopea 基本就无需 Photoshop 了。此外,如果配置好了,你还可以将本地图片直接用 Photopea 打开,修改完 Ctrl+S 保存。最近给键盘上的小屏幕做适配图,这个功能让我省了不少事。

AMNQbVhOSoo8wrxRL9EcoNLlnGd

动图录制

最后一个,也是我在电脑端用的唯一一个非在线工具,LICEcap。这是一个界面简陋至极,功能却简单有效的 GIF 录制应用。上面那张动图就是我用 LICEcap 直接录来的。

GAzAbEQ16oX1xExOguxc5hPRnwh

它的操作非常直观,框住要录的地方,设置好参数和存哪,开录。只有 2M 的体积却解决了我不少的 GIF 录屏问题,省去了后期转格式的麻烦。如果录下来大小超了,我就额外用 Ezgif 优化一遍,美得很。

路中南:Linux 生存之道

我日常使用 Linux 系统,选择空间有限,加上对于图片处理的需求并不多,所以以命令行和网页工具为主。

简单修改 PSD

或许大家都听说过「稿定设计」的在线 PS 功能,当初 TNT 发布的时候我也被这么完善的在线工具惊讶到,所以在 Linux 桌面上我用它的同源工具 Photopea。免费版只要看个广告就可以,也不需要注册账户;注册账户可以获得免费的 0.5G 云空间,可以放置一些简单的素材;也支持从本机或 OneDrive 等知名网盘打开文件。(我也曾考虑使用开源的 GIMP,实际用下来对 PSD 的兼容不及 Photopea。)

II2tb7zGqoQMAcxLa23cE9PKnah

Photopea  实际使用比较流畅,甚至在紧急情况下我还使用 iPad mini 打开 Photopea 工作过。虽然频繁报错 RAM 不足,但也勉强完成了任务。

图片压缩

这方面我主要用命令行工具,从自产自销的会员文章《批量下载、处理图片和 PDF,这些任务你可以在命令行中完成》学到了不少。具体来说,我用 OptiPNG(开源)或 TinyPNG(API 调用每个月 500 次免费额度)来压缩图片,用前面几位同事也都提到过的 gifski 来压缩 GIF,但用的是命令行版本;我也会直接使用 FFmpeg 直接把视频文件转成 GIF。

如文章所说,命令行工具其实没有那么难,非程序员的我也不会去记忆各种参数,只琢磨一次就把命令存档,下次要使用的时候就粘贴一下运行即可,和打开一个应用跑一下没什么两样。

PlatyHsu:强迫症的一些截图方案

一般截图

日常编辑写作技术类文章,跟截图打交道是免不了的。虽然现代 macOS 和 Windows 自带的截图功能都有长进,但面对复杂需求还是差点火候。考察第三方选项,截图工具是一个门槛不高的类目,新老工具层出不穷,我也用过不少,但最终总是回到 macOS 上的 CleanShot X 和 Windows 上的 ShareX

具体来说,我主要用它们来实现这些系统自带不能提供的功能:像素级放大和对齐;固定区域反复截图;简单拼接和叠加;截图 OCR;截图钉在屏幕最上层(以便参考其内容);录制 GIF;上传到图床;截图文件名包含来源应用名。是的,简单来说,主要就是一个强迫症的自我折磨。

值得一提,虽然把这两个工具并列在一起,但两者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画风,也多少代表了两个平台上的软件风格。CleanShot X 处处力求接近原生,操作优雅,也敢于开出(完全合理的)相对高价(29 美元买断或 8 美元/月的带无限量图床订阅版)。ShareX 的功能甚至更强大,但有着典型的 .NET 的丑陋皮囊,菜单和界面宛如一锅囫囵下料的海底捞;但毕竟是无偿奉献的开源软件,也就不应过度苛责。

不过,虽然 CleanShot X 和 ShareX 都自带了挺不错的截图标注工具,但除非是特别简单的标注或者非正式用途,我一般都不会用这些自带功能,而是导入到 Figma 里标注。原因还是……强迫症。它们的标注效果在我看来都只能说醒目有余、美观不足;要实现工整的效果,还是得用上辅助线、像素坐标和调色盘。

再说一些特殊截图场景——

网页截图

这个场景一般有两个特殊需求,一是精确截取网页上特定元素,二是截网页长图。我主力使用的浏览器 Firefox 正好自带了这些功能,它的截图选框会自动吸附到网页元素的边界,也提供了截取完整页面的按钮。

另外,所有浏览器的 DevTools(即「检查元素」右键菜单打开的开发工具)都带有截图功能,找到需要截图的元素,右键就能找到截图选项。如果需要长图,截整个 <html> 元素就行了。(这个功能一般处理不好具有 position: fixed 之类属性的导航栏,但瑕不掩瑜。)

视频截图

这个场景的难点是怎么把画面固定在自己需要的帧,以及怎么在截图时避开在线播放器的播放控制界面。这方面,Firefox 再次提供了一个很实用的功能,暂停后在视频上点击右键,就可以截取当前的静止画面。

但如果有一些特别难「瞄准」的情况,我就会用 yt-dlp 把视频弄下来(很少有它弄不下来的视频),然后用很多本地播放器都有的逐帧播放和截图功能来完成任务。例如,我在 macOS 上的主力播放器 IINA 支持用 Option + 方向键 逐帧播放,用 Command + S 截图。

(我订阅的 Setapp 最近上架了一个叫做 SnapMotion 的软件,专职做视频截图,试了试确实不错,但也没有方便到超过我现有方案太多的程度,故不作特别推荐。)

带壳截图

我一般不是很喜欢用带壳截图,认为很多时候带壳截图是在滥用设计,对展示重点反而是一种干扰——如无必要,勿增像素(出于同样原因我极其厌恶那种给截图加渐变高饱和背景的「时髦」做法)。但有的场合(例如基于截图制作宣传图),带上设备外壳确实有助于促进美观,所以相关工具还是得备一些。

不过,带壳截图是一个典型的在移动端比桌面端更简单的需求,原因在于很多 iOS 截图 app 都提供了套壳功能,例如 Picsew,而桌面端这样的软件则不多,或者收费很高。

但换个思路,都在桌面端工作了,何必非要找专职 app 做这种简单的事情?例如,Facebook 的设计团队就提供了非常齐全的 PNG 和 Sketch 格式设备边框模板;如果用 Figma,其社区中也有大量免费的设备外框资源。此外,以 freebies mockup [ 模板格式 ] 为关键词也能找到大量免费模板。

另外,这两年也出现了一些截图套壳的在线工具,例如 Shots.so,懒的时候用用预设也就够了。 

代码截图

我一般不是很赞成用截图展示代码。毕竟展示代码的目的就是便于读者尝试,藏在图里实在不讲武德。但有的时候,确实也会需要将代码作为「装饰」元素,或者在社交网络等不便于整段粘贴代码的场合分享。

对此,截编辑器或者终端界面并不是个好选择,操作麻烦、效果也不美观。更合适的选择是 Carbon 之类的在线工具(替代品很多,不一一列举),将代码粘贴进去,选择合适的高亮语言、字体和背景,就能有一个相对整洁的展示效果。(当然,记得尽量同时通过 GitHub Gist 或者 Pastebin 提供代码原文。)

(这真的是代码不是莎士比亚)

表格截图

表格跟代码比较类似,如无必要,最好直接用 HTML 的原生表格来呈现,便于检索和复制。但对于一些复杂表格,以及需要数据可视化呈现的效果,很多网页(包括少数派编辑器)在不引入外部框架的前提下就无法胜任了,这时用表格图片替代是一种次优的必要之恶。

对于需要用图片呈现的表格,我一般用 Numbers 来处理,然后直接截图使用。原因无它,主要是 Numbers 在具有基本的电子表格功能的同时,做出不瞎眼设计的难度比 Excel 低太多。如果你因为嫌弃这个软件的弱鸡功能从来没有正眼看过它,不如尝试拿来做做图表,也许会挽回你对它的一些印象。

至于日常工作中用的其他工具,同事在上文大多都提过了,不再具体介绍,只简单列举自己的惯用选项:

  • 配图制作:Figma
  • 位图处理:Pixelmator Pro(macOS)、Affinity Photos(Windows)
  • 图片压缩:TinyPNG(静态)、gifski(动图)
  • 格式转换:ImageMagick

© 本文内容为少数派独家版权,仅限少数派会员在本平台阅读体验,不得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评论区
全部评论0
成为少数派会员方可评论,立即加入 。若已是少数派会员,点击登录
还没有评论,来发表第一个评论吧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来发表第一个评论吧
成为少数派会员方可评论,立即加入 。若已是少数派会员,点击登录
会员新功能
内容侧边栏
点击这里拉开侧边栏,即可查看会员内容列表,快速切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