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用户,我们在使用大多数产品时往往无需刻意思考,那些真正优秀的设计总会以润物细无
声的方式融入生活。每当我产生 “这是个好设计” 的念头时,总会忍不住探寻背后的设计师是谁。有人会说 “这里带着点中世纪现代风格”“这才契合现代主义潮流”,但我从不局限于这样的表象认知。
事实上,每一件真正经得起推敲的产品背后,都隐藏着设计师深层的哲学思考。这种哲学未必都像蒙着面纱般晦涩难懂,有些甚至以极为自然的方式渗透在产品的细节中。
iPod 于 2022 年 5 月停售
2001年10月23号那天,全球都在关注着乔布斯的一场重要演示。就在这场演示里,乔布斯带着iPod登场,一下就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个全新的产品,就此开启了属于它的时代。
第一代 iPod 就是这样的设计。

iPod,这种既简洁美观又能单手操作的设计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其实早在1958年,就有一款设备对它的设计理念产生了影响。

那迪特·拉姆斯是谁?

他曾参与过博朗、家具品牌 Vitsœ等多个知名品牌的产品设计,很多设计爱好者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他始终秉持 “少而精” 的设计理念,风格既简约又实用,这种设计态度影响了后来无数产品的创作逻辑。
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设计。



苹果大量采用了拉姆斯的设计
比如iPhone上的计算器。



迪特·拉姆斯的哲学

好的设计是尽量少的设计
就像那经典的“少而精”一样,概括了迪特·拉姆斯的设计哲学。
拉姆斯的职业生涯最初是以建筑师身份起步的,1955年他加入德国家电巨头博朗,一开始从事的是办公室室内设计工作。到了1961年,升任设计部部长,这一职位他一直担任到1995年。
在20世纪70年代末,拉姆斯将自己多年的设计理念系统地总结为10条原则。这些原则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功能与美学的深刻洞察,比如强调“好的设计是创新的”“好的设计让产品易懂”“好的设计是环保的”等等。
有意思的是,这些理念后来在苹果产品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与其说苹果“借鉴”了具体设计,不如说他们真正吸收的是拉姆斯一以贯之的设计灵魂,那种用极致简约承载复杂功能的思考方式,直到今天仍在影响着全球的工业设计走向。
设计十诫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迪特·拉姆斯日益担忧这个世界处在一种“由形态、颜色和噪音所组成的混乱”里。意识到自己也参与在这个世界中,他向自己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我的设计是好设计吗?”
他归纳了他认为好的设计应当满足的十条要求。(这些要求有时也被人称为“设计十诫”。)
- 好的设计是创新的
- 好的设计是实用的
- 好的设计是美观的
- 好的设计让产品易懂
- 好的设计是克制的
- 好的设计是诚实的
- 好的设计是长命的
- 好的设计在细微之处也维持一贯
- 好的设计是环保的
- 好的设计是尽量少的设计
在工业设计纪录片《Objectified》里,拉姆斯曾提到,苹果是唯一一家按照他 “好的设计” 原则来设计产品的公司。这种理念上的契合,让苹果的产品在简洁性、功能性与美学的平衡上,总能看到拉姆斯所倡导的 “少而精” 的影子。
最后
多年来受喜爱的设计总是蕴含着一种哲学传承,那些关于 “简洁”“克制”“人性化” 的理念,不再是设计师的独角戏,而会成为你看待世界的另一种视角。毕竟,好的设计哲学从不是孤芳自赏,它终会通过产品,与懂得欣赏的人完成一场静默的精神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