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周中,我参与了一次别开生面的 Apple 媒体活动——跟随 Apple 全球营销副总裁 Bob Borchers 一行,完成一趟有趣的探访。这次旅途中,我们拜访了老朋友、冥想 App《潮汐》,公益组织无界艺术,以及知名摄影工坊海马体,见证了 Apple 产品和生态在中国的落地与成长。
潮汐:老朋友的新面貌
活动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老朋友《潮汐》(TIDE)的广州总部,聆听创始人郎启旭讲述了自己的创办和设计《潮汐》过程中的故事与思考。
《潮汐》起始于十年前。彼时,正念和冥想等概念在国内尚属小众,郎启旭最先思考的就是如何让用户快速理解正念、理解《潮汐》,进而快速进入到冥想的世界。

郎启旭找到了他的答案。当用户打开《潮汐》时,首先看到的是大幅留白的 app 首页。朗启旭希望能用留白手法和极简设计让用户第一时间安静下来,开启自我对话的心灵之旅。
极简和克制还体现在《潮汐》的「空间」理念中,开发团队引入了「声音策展」的设计思路,将不同的声音与「起床冥想」「上班专注」「阅读番茄钟」「睡前故事」等场景相结合,构建了不同的「声音空间」。用户每次打开都能第一时间找到所需,快速进入状态。
尽管《潮汐》在设计层面是一款克制且慢节奏的 app,但在开发层面,《潮汐》团队却快速且激进。每当 WWDC 公布新的系统特性和开发接口之后,《潮汐》团队都会第一时间就上手研究,并尽可能地将系统新特性——诸如实时活动(Live Activities)、桌面与锁屏小组件、控制中心控件、StandBy 和 SharePlay 等——应用在自己的产品里。

数年前,当我拜访《潮汐》时,他们还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团队,产品开发也集中在功能的搭建和完善阶段。数年之后,《潮汐》已经变成了一款用户遍布全球的冥想工具,开发团队在稳定迭代的同时也开始规划新品。他们的故事,正是 Apple 开发者生态在中国落地和发展的最佳见证。
🎧️ 关联收听
无界艺术:让技术和关爱无界
无界艺术(UACC)是一家气质独特的公益组织。在汶川地震时期,创始人之一的郑哲佳在参与灾区救助的过程中接触到了音乐治疗。回到广州之后,她和音乐家彭成霖共同创办了无界艺术,专门流动、留守儿童,特殊儿童以及病房中的重症儿童提供艺术治疗与生活帮助。
在这次拜访中,我们观看了由无界艺术的「特殊艺术家」们组成的乐队 Jazzy Pie 带来的表演。乐队的主唱岚岚是一位视障者,通过音乐,她找到了表达自我并与世界沟通的渠道。日常排练中,iPhone 的旁白、读识屏等辅助功能为她带来了极大帮助。即使失去了视力,她依然「看」得见自己喜欢的乐谱。

贝斯手一哲则是一位重度自闭症患者。他不善言谈,表达情绪的方式也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但他的体内藏着无限能量,同时擅长美术和音乐,既能弹奏多种乐器,也能独立谱曲,还创造了「快进人」的美术形象,创造力令人惊叹。对他来说,iPad Air 就是不可分割的创作伴侣,无论作曲还是绘画,一哲都会通过 iPad 进行。iPad 的萤幕就是他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活动中,来自 Apple 零售店的店员 Joe 和 Kelvin 也讲述了他们与无界艺术的故事。一次,郑哲佳来到零售店寻求技术支持,Apple 的店员因此了解到了他们正在运营的公益事业,双方的缘分也由此开启。除了举办 Today at Apple 的无障碍主题活动,Jazzy Pie 也会在 Apple 零售店举办公益演出,号召人们关注身心障碍群体。更厉害的是,双方一起把 Today at Apple 带到了儿童重症病房,用涂鸦和音乐帮病患儿童缓解焦虑和情绪压力,让身处病房的孩子们不再孤独。

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能够以「少数派」的身份观看「Jazzy Pie」的演出,也算是一种神奇的碰撞吧。
海马体:全生态设备,全生态助力
海马体是全国知名的摄影连锁品牌,也是从内部管理到前端门店都完整使用 Apple 设备的典范。他们在全国的九十座城市里开设了超过六百家门店,而在这些门店中,数千台 iMac 被用来办公、修图和展示样片,再加上 iPad、iPhone 等设备,「果味」的浓度甚至超过了少数派。

我们参观的是位于佛山的海马体大师店,这家店是目前海马体规格最高的门店之一。门店开在一栋三层的独栋别墅中,有灿烂的阳光和漂亮的风景。在这里,海马体的创始人黄逸涵和吴雨奇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流程,以及使用 Apple 设备的感受。

作为一家以拍摄美和展示美为核心工作的企业,海马体选择 Apple 设备的原因之一就是多设备的色彩统一性。从 iMac 到 MacBook,再到 iPad 和 iPhone,所有产品都具备高亮度和高色准的特质。在他们「把门店拍摄的照片传到总部修图,再返回门店二次精修」的全链路中,每个员工和客户所看到的色彩都能保持一致。这一点对他们传达统一的美学品味而言格外重要。

让我意外的是,海马体基于 Apple 生态自主研发了全套内部管理工具,包括图片的展示与简修、内部物料管理、客户信息管理等。因此,诸如「Core ML」和「Metal」等技术名词也成了影响他们工作体验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Apple silicon 的强大性能也进一步提升了修图师们的工作效率。
总结:一次探访,一段展望
从《潮汐》的产品演进,到无界艺术的公益实践,再到海马体的全链路应用,这趟有趣的行程展现了 Apple 生态在中国不同场景下的多元化落地。无论是开发者、非营利组织,还是连锁企业,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技术如何服务创意、效率与包容性。
探访途中,Bob Borcher 也惊叹于中国用户和开发者们的多元性和创造力,以及大家对 Apple 产品的热爱。而我也期待未来可以遇到更多有趣、独特的 Apple 用户,了解他们的故事和奇遇。
>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