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以来,AI闯入人们的视野已有两年之久,这两年间我的生活因为AI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工作中,每当遇到难题或创意枯竭时,我习惯性地向DeepSeek求助,几乎所有问题都能获得满意答案。文章完成后,我会请Claude为我润色一番,不得不承认,AI那些匠心独运的比喻有时让我叹为观止,可能是我穷尽一生也难以构思出的妙语。阅读外文资料时,受限于自身英文水平,我会借助"沉浸式翻译"解读全文,或者直接让AI为我翻译全文。

2025年的今天,AI已经深刻改变了我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然而令我费解的是,尽管AI发展这么久,各种AI工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AI含量"却始终不高。在与身边朋友交流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同事小A:说实话,我到现在都不知道AI能干嘛,我只用过AI帮我算命,你还别说,它算出来说的还蛮有道理的。

朋友小Y:AI这玩意儿太难用了,光是那个什么prompt就搞不明白,一大串话,与其问AI不如直接百度一下来得快。

爸爸老F:啥AI,哎,好,记得常回家,哎。

思索再三,我决定撰写一篇专题文章,分享普通人如何实际运用AI,而非仅仅与DeepSeek进行毫无目的的闲聊。

在本文中,我整理了八种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最常见的AI应用场景,并将详细说明在每种场景下,如何恰当使用AI工具或提示词,以获取最佳效果。

一、百科问答

这种是我用的最多的,也是平时大家用的最多的。

以前是哪里不懂点哪里,现在是哪里不懂问AI,基本上所有问题都能给到我们答案。

绝大多数对话Chat都支持,比如deepseek,kimi,豆包,ChatGPT等。

前段时间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Excel问题,涉及到多个时间点的打卡数据统计和条件筛选。

正常这种问题要么就是Excel经验非常丰富,要么就是束手无策,因为网上很难有对应的答案。但是有了AI就不一样了。

AI直接给我了想要的答案:

如果问题没有解决也可以持续问他,直到AI给出正确的答案为止。

二、资料检索

第二种是资料检索,这与前面提到的提问方式有着本质区别,它需要我们联网进行实时信息收集。

以一个简单问题为例,当我们想知道"蜜雪冰城是什么时候上市的"时,由于蜜雪冰城的上市时间是2025年3月3日,属于近期新闻,而大多数AI工具的预训练数据截止日期通常滞后一到两年,这些信息便无法被普通AI工具获取。此时,AI搜索工具便显示出其独特价值。

通过结合网页搜索功能,秘塔等AI搜索工具能够准确获取并告知用户蜜雪冰城于2025年3月3日正式上市的信息。

相较于原生AI工具,经过专业优化的AI搜索工具已经是一种AI智能体,它们拥有更广泛的搜索范围,能提供更全面的内容,同时大幅降低了产生幻觉的几率。

因此,如果你需要进行百科问答或资料检索类工作,我更推荐使用专业的AI搜索工具,而非像DeepSeek聊天这类原生AI工具。这样的选择将为你带来更精准、更可靠的信息支持。

三、文章润色

这是我最常用的场景,和大多数人直接让AI撰写文章的习惯不同,我更倾向于用AI来润色我自己创作的内容。

一方面,AI直接生成的文章往往难以达到我的预期标准。虽然其中不乏一些精彩的金句,但整体作品却难以真正打动我的内心。更令人头疼的是,这些内容常常夹杂着错误信息(AI幻觉),每次查找并修正这些错误都会耗费我大量宝贵的时间。

另一方面,我始终担忧过度依赖AI会导致自己思维能力的退化。就像肌肉需要锻炼一样,大脑也需要经常使用才能保持活力。思考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脑力训练。

所以,我更喜欢先自己完成文章创作,然后借助AI进行润色和完善。分享一下我常用的AI润色提示词,如果你也想像我这样优化自己的文章,也可以试试这个提示词。

请帮我润色一下文案,要求:

完全保留原文的核心意思和表达风格

修正所有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优化句子结构,使表达更加流畅自然

适当调整词语搭配,选择更准确、更生动的表达

适当加入一些比喻或者修辞,让文章更有文辞,描述更清楚。

不要添加新的内容或观点

不要改变原文的语气和情感色彩

如果原文有专业术语,请保持其准确性

保持段落结构基本不变

接下来我会把需要润色的文案发给你,请直接给出润色后的完整文案,无需解释修改内容。

四、外文翻译

第四个是外文翻译,这在阅读国外文献时特别有用。

AI技术飞速发展,大量优质资料往往都是外文的,但受限于英语水平,很多英文内容往往难以理解。传统翻译工具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处理专业术语或需要理解上下文的情况下,经常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

而AI翻译则截然不同!借助大模型强大的理解能力,AI翻译能够完美地将文本中的多义词转化为通顺的语句,尤其在全文翻译时效果更是出色。

从下面分享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明显差异,从左到右分别是不同的原文,普通翻译,AI翻译。

普通翻译产生的文本常常不通顺,严重影响阅读体验。而AI翻译出来的内容则非常出色,准确传达了作者的原意。

分享一下我的翻译提示词,简单又好用:

帮我翻译下面这篇文章,要求符合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英文原文"

另外,如果是阅读网页文章的话,还可以使用"沉浸式翻译"这个插件,下图是我用它翻译的Github页面DeepSeek内容的概述,逐段翻译的阅读体验也很不错。

这个工具还支持API,如果我们买了DeepSeek或者其他家的AI服务,直接在设置里面就可以使用别家的AI产品,我在DeepSeek冲了十块钱用了四五个月还没用完。

工具本身是谷歌浏览器插件,直接网页搜索"沉浸式翻译"就能找到。

五、代码编程

第五个是代码编程,这个场景对于程序员来说简直是神器,对于非程序员来说也是解决问题的利器。

我本身并不是程序员,遇到可以编程解决的事情,只能束手无策。但现在有了AI,编程效率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比如我最近在做一个数据分析项目,需要用Python处理Excel文件,但我对pandas库不太熟悉。于是我直接问AI:

"我需要用Python读取一个Excel文件,提取其中的销售数据,然后按月份汇总,最后生成一个柱状图展示每月销售额的变化趋势,请给我完整代码。"

AI立刻给我生成了一段完整的代码: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matplotlib.font_manager as fm

# 读取Excel文件
df = pd.read_excel('销售数据.xlsx')

# 确保日期列是datetime格式
df['日期'] = pd.to_datetime(df['日期'])

# 提取月份信息并创建新列
df['月份'] = df['日期'].dt.strftime('%Y-%m')

# 按月份汇总销售额
月度销售 = df.groupby('月份')['销售额'].sum().reset_index()

# 设置中文字体,避免显示乱码
font_path = 'SimHei.ttf'  # 黑体
font_prop = fm.FontProperties(fname=font_path)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 创建柱状图
plt.figure(figsize=(12, 6))
plt.bar(月度销售['月份'], 月度销售['销售额'], color='skyblue')
plt.title('月度销售额趋势', fontsize=15)
plt.xlabel('月份')
plt.ylabel('销售额(元)')
plt.xticks(rotation=45)
plt.tight_layout()

# 在柱子上方显示具体数值
for i, value in enumerate(月度销售['销售额']):
    plt.text(i, value + 0.1, f'{value:,.0f}', ha='center')

# 保存图表
plt.savefig('月度销售趋势.png', dpi=300)

# 显示图表
plt.show()

不仅代码完整,还考虑到了中文显示、数据格式化等细节问题。我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文件名和列名,就能直接运行使用。

对于非程序员,AI也能帮你解决简单的编程问题。比如我朋友的妈妈是一名小学老师,需要批量重命名学生的作业文件,我帮她使用AI生成了一个简单的批处理脚本,一键完成了几百个文件的重命名工作。

可以尝试使用Trae这个AI编程工具,字节出的,国内直接就可以下载,搭载了DeepSeek,直接就可以用,简单的需求都可以用它解决。

六、音频处理

第六个是音频处理,这个功能真的解决了我很多痛点。

最常用的就是语音转文字。以前开会记录要点,我总是要一边听一边记,经常顾此失彼。现在我只需要录音,然后用Whisper API或者国内的讯飞听见等工具一键转成文字,准确率高得惊人,连说话人的语气和停顿都能准确识别。

有一次我需要整理一个两小时的行业研讨会内容,手动记录至少需要四五个小时。但用AI转写后,只花了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整理工作,还生成了会议要点摘要。

除了语音转文字,AI还能做文字转语音。我妈妈年纪大了,眼睛不好,看长文章很吃力。现在很多自媒体平台都配备了AI朗读功能一键就能生成配音非常方便。

还有一个神奇的应用是音乐创作。比如我偶尔有些短视频创作需求,经常需要背景音乐,但苦于版权问题。现在我用Suno AI生成原创背景音乐,不仅解决了版权问题,而且可以根据视频内容定制音乐风格,简直是创作者的福音。

音频处理的AI工具推荐:

  • 语音转文字:Whisper API、讯飞听见
  • 文字转语音:海螺AI
  • 音乐创作:Suno AI、海绵音乐

七、学习辅导

第七个是学习辅导,这个场景对学生和终身学习者特别有用。

我侄子上高中,数学一直是他的弱项。上个学期他遇到了一道几何证明题,百思不得其解。我教他用Claude提问,不仅给出了完整的证明过程,还详细解释了每一步的原理和思路,甚至提供了多种解法对比。更棒的是,当他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继续追问,AI会耐心地用更通俗的语言解释,直到他真正理解。

对于我自己,AI也是学习新知识的好帮手。去年我对量子计算产生了兴趣,但这个领域的入门门槛很高。我用ChatGPT设计了一个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从最基础的量子力学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到量子算法。每学完一个概念,我就向AI提问检验理解,它会指出我的误区并推荐下一步学习资源。

学习辅导的提示词技巧:

  • 明确你的知识水平:"我是一个对量子计算完全陌生的初学者,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量子叠加原理"
  • 要求多角度解释:"请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解释贝叶斯定理,最好能包含日常生活的例子"
  • 设计学习路径:"我想在3个月内学会Python数据分析,请设计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周的学习目标和推荐资源"
  • 知识检验:"我刚学习了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请提供5个问题来测试我的理解程度"

八、个人助理

这个可能是最能提升日常效率的应用场景。

记得去年我朋友要筹备一场30人的团建活动,从场地选择、活动策划到预算控制,事无巨细都需要考虑,找我想想办法。

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了Claude,它给我制定了详细的策划方案,包括时间表、活动清单、物资准备和应急预案。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根据我提供的团队特点,设计了几个破冰游戏和团队协作活动,活动当天反响非常好。

日常生活中,AI个人助理也能帮我处理各种琐事。比如制定健身计划、生成购物清单、规划旅行路线、提醒重要日期等。我特别喜欢用它来帮我写邮件,无论是正式的工作邮件还是婉转的拒绝邮件,AI都能根据我的需求生成合适的内容。

使用AI作为个人助理的提示词技巧:

  • 提供背景信息:"我需要给一位合作三年的客户写一封邮件,告知我们的产品价格将上调10%,但我希望维持良好关系。这位客户一直很重视性价比,且我们之前承诺过价格稳定,请帮我写一封既诚恳又能减轻客户不满的邮件。"
  • 明确约束条件:"我需要为4口之家(2个成人,2个小孩,分别是8岁和5岁)制定一周的健康饮食计划,请提供详细的一周三餐计划,包括食材清单和大致价格。要求:
  1. 预算控制在800元以内
  2. 5岁的孩子不吃海鲜和过辣食物
  3. 成人中有一位需要控制碳水摄入
  4. 每天至少包含一种新鲜蔬果
  5. 周末可以有一顿'放纵'餐"
  • 要求多个选项:"请为我的30人团队(年龄在25-40岁之间,男女比例约1:1)策划三种不同风格的团建活动方案:
  1. 户外探险:适合春季,注重团队协作和挑战性
  2. 室内创意:适合雨天备选,能够激发创造力和沟通能力
  3. 美食文化:结合当地特色,既能放松又有文化体验
  4. 每个方案预算在5000元左右,需要包含详细的时间安排、活动内容、所需物资和预期效果。"

九、不推荐使用AI的场景

虽然AI在很多领域都能发挥巨大作用,但也有一些场景我们需要谨慎使用,甚至不推荐使用AI。下面我列举三个我认为不适合完全依赖AI的场景,希望大家在使用AI时能有所警惕。

1.医疗咨询

这是最需要谨慎的领域。虽然AI可以提供一些基础的健康知识,但在涉及具体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时,我强烈建议大家不要使用AI。

去年我有一次喉咙疼痛,就随手问了AI可能是什么原因。AI给出了几种可能性,从普通感冒到扁桃体炎再到喉癌,并附上了各种症状描述。结果我对照症状后,发现自己符合多种疾病的特征,一时间紧张不已,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得了喉癌。

最后去医院检查,医生只花了几分钟就确诊是普通的咽喉炎,开了点药很快就好了。医生告诉我,很多疾病的症状是相似的,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等多方面因素,再加上专业检查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使用AI进行医疗咨询时,AI可能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的医疗信息,而且AI无法进行实际的身体检查和医学检测。也缺乏完整的医疗背景知识和专业训练,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延误就医时间,最终耽误病情。

如果你确实想用AI了解一些健康知识,请记住:AI只能作为初步参考,任何具体的健康问题都应该咨询专业医生。

2.感情陪伴

第二个不推荐的场景是陪伴类场景,比如日常聊天或者心理咨询。

现在市面上有大量的AI聊天工具,可以设定成任何角色,和我们聊天。尤其是当我们需要陪伴时,AI就像一个随叫随到的朋友,随时可以倾诉。

而且AI作为一种工具,被设计成天然会迎合用户,在回复时往往会说一些我们愿意听得话,而不会真的从正确的角度给到建议,不知不觉中就会产生依赖。

长期将AI作为情感陪伴,会让我们失去和正常人交流的能力,毕竟现实世界中,没有人会永远迎合你,就这你的性子来。

而且当涉及到严肃的心理健康问题时,AI是无法替代专业心理咨询师的。

我有一位朋友长期受抑郁症困扰,他曾尝试用AI作为情感倾诉对象。起初,AI确实能给出一些安慰和建议,让他感到些许慰藉。但随着交流深入,他发现AI的回应开始变得公式化,无法真正理解他复杂的情感状态,更无法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如果你感到心理压力,可以和AI聊聊作为临时缓解,但对于持续的心理困扰,请务必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同时警惕过度沉浸AI而忘记了与现实世界的链接。

3.理财建议

第三个需要谨慎的领域是理财投资。虽然AI可以提供一些基础的理财知识和市场数据分析,但当涉及到具体的投资决策时,完全依赖AI是相当危险的。

去年我对加密货币产生了兴趣,就向AI询问了一些投资建议。AI给我介绍了各种加密货币的基本知识,甚至分析了一些币种的历史走势。看起来头头是道,我差点就按照它的"建议"投入了一笔不小的资金。

幸好我事先咨询了一位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的朋友。他指出,AI的分析完全没有考虑到我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整体财务状况,而且它提供的市场数据已经过时(因为训练数据截止日期的限制)。如果盲目听从AI的建议,我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财务损失。

如果你想学习理财知识,可以用AI作为入门指南,但具体的投资决策最好咨询专业的理财顾问,或者至少结合多种可靠的信息来源进行判断。

写在最后

从百科问答到情感陪伴,AI能的事情已经很多很多了,人类与工具交互的方式已经改变。不要再让自己停滞不前,要经常审视一下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含AI量,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AI使用能力。

当然,AI并非万能的。它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信息;它缺乏真正的情感和道德判断;它的能力也受到训练数据和算法的限制。我们在享受AI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该保持理性思考,不盲目依赖。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发现AI的更多可能性,让这个强大的工具为你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乐趣。如果你有其他AI应用场景的想法或经验,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