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终于跑了人生中第一个马拉松——南京江宁大学城半马,半马和全马都是马拉松的赛程,都是意志和身体的极限拉扯。今天在跑半马时,我天马行空地想了很多事,所以想记录下来,原来有些时候,很多人很多事,是在你去做了之后,才会遇到的。永远不要等着有人会和你一起跑步,相信我,当你迈开腿跑步的时候,总会有同路人,或跟随、或带领你。"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洞穴青年
文|阿超
▼
3月23日上午,南京江宁体育中心,当我冲过跑道拱门的那一瞬间,我终于体会到了体育评论员、运动员于嘉在巴黎奥运会放声大哭时的心情。
「这太难了!」,于嘉去年在巴黎奥运会全马大众组跑进三小时,赛后他不停地重复这句话,并放声大哭。
于嘉作为一个媒体人,他跑全马跑进了三小时,这在全国大概只有1%的跑者能完成。
有勇气去跑完马拉松,就已经超越大部分人了,不管是半马还是全马,也不管最后成绩如何。
南京江宁半马,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参加的马拉松比赛,虽然只是C级,但它对我很重要,对于6年前腰椎间盘两节已经严重突出的我来说,背后有多大的付出,只有我才知道。

我很喜欢完赛后送的「勇闯天涯」啤酒,不喝也要一直留着
生活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付出的过程真的很痛苦,但是不经历痛苦就得到的东西,会让你开心吗?
近六年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活在腰椎间盘突出的阴影里。
一些从未有过腰突症状的人,每每听到我的经历,总会来上几句嘲讽:「年轻人怎么还有腰」「腰不行看你以后咋办」。
而一些后来才患有腰突的朋友,才能稍微理解大家共同的痛苦。
为了不让腰伤复发,我在很多运动上都小心翼翼,但一直以来对跑步是很喜欢的。初中时备考中考1000米项目,从最开始1000米都跑不完,到最后中考第四名跑完,并且成绩是满分。高中参加4*100米接力赛,第二棒的我连超两个人,最后我们班拿了第一名。
接触长跑是从2019年开始的,当时坚持了两年多,但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因为两次感冒,我中断了一年多时间没跑步,体重也增长了不少。
直到去年10月下旬,我下定决心要控制体重,并从11月中旬开始捡回长跑,彼时体重最高达到145斤,最多跑12分钟就开始喘气,大概配速在8分多,而在2020年,我的配速就已经能达到5分左右。
重新恢复长跑,哪有那么容易。
3KM,5KM,8KM,10KM,15KM,18KM......每一个阶段我都是咬牙坚持,并且找回了运动状态。记得冬天某个晚上,室外温度1-2℃,跑完10KM后的我,不敢在户外拉伸停留,赶回家时双手冻得发僵。
跑步机、单车也是我恢复腿部力量的好搭档,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这几个月,我总是一个人在早晨,在夜晚,在下午,不断地奔跑,一来是想减肥,二来是想试一下我能不能跑马拉松。
我不会刻意给自己设目标,我对自己的定位也不是专业跑者或精英跑者,而是希望提升跑步能力,以此达到享受跑步和享受马拉松的过程。
我给自己原定的目标是下半年参加马拉松,先跑半马,再跑全马。但是当我2月底轻松跑完一次16KM的训练,且体重降到120斤以下时,我的脑海里冒出一个念头:「要不上半年就试一下半马?」
于是,我一口气报了很多半马,最终确定的有3场,2场还在等待中签结果。其中,南京江宁半马在今天跑完。最想去的上马没有中签,但中了3月底的上海黄浦半马,虽然是C级赛事,但是中签率只有19%,这或许就是新手光环吧。
和上万人一起跑南京江宁半马,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不是一个人在跑步,我再也不是孤独跑者。
但马拉松不是天天都有的,相信这些大部分跑者在准备马拉松时,也许也是一个人度过了无数个寂寞又难熬的跑步过程吧。
当我站在南京江宁半马起跑线的那一刻,我脑子里想了很多事情。

虽然是C级赛事,但来的人真不少
为了享受马拉松跑步的快乐,我放弃了种种娱乐,我放弃了一些个人时间,我时常在早晨,在黑夜,在慵懒的下午,穿上鞋就外出长跑。我跨越了种种艰难来到这里,我一定要享受跑步带来的快乐,而不是痛苦。
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场面,带头喊口号的多是大姐,也有大叔一直喊加油,有个穿着印有南京医科大学的上衣,戴着白色袖套,穿着白色跑裙,并扎着双马尾的女生,看着很娇小,但跑起来很快,我全程都没追上......还有不断喷水的洒水车,在阳光的照射下,长长的赛道出现了彩虹。
跑马拉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半马需要2小时跑完,而全马则是4个小时甚至更久。
所以,你需要拿出足够的勇气来应对这个好几个小时的「无聊」,在这个过程中,心率的波动,肌肉的酸痛,对氧气的渴望,都会打断你的思绪,你的身体将控制你的思绪,做出你难以控制的命令。
对于我来说,我在长跑的时候,有时会天马行空想未来,有时会想过去不开心的事情。总之,我会想出一切办法去对抗可能不受我控制的身体,趁身体不注意,夺回控制权。
我在南京江宁半马完赛的平均配速是4分50秒(手表计时),但官方给的全程用时是1小时44分09秒,但我觉得实际跑的距离已经远超半马距离,因为路线不可能一直标准,只会多更多曲折线路,用来躲避、超越其他跑者,用来喝水和上厕所等。

这超出了我的训练水平,所以,跑完那一刻,我激动地发了一个朋友圈「PB!」PB的意思是创造个人最佳成绩,这是跑友们都向往的结果。

听说奖牌里有金箔,我会永远珍藏
当然,我今天这篇文章不是来探讨跑步技术的,因为我算不上专业,也自然不能做技术经验分享,只能算是一个感悟。
就在前一天,我还用朋友圈记录了减肥4个多月,终于减掉了30斤体重,回到了一个相对健康的身体姿态,这也是跑步带来的帮助和成就。
其实,跑步真的很累,不瞒你说,我每次开始跑步时,到了三四公里的阶段,都会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跑步?要不今天就到这儿吧?但我总会给自己想一个理由,跑都跑了,还担心啥。
并且,今天在南京江宁半马的赛道两旁,有很多声音在为你加油,很多人伸手要跟你击掌,身边的跑者也都在为你加油,到最后快结束时,有一些跑者都已经喘得很厉害了,但他们还在坚持,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坚持呢?
我的工作是写作,与长跑一样,写作也是一件很累的活。
所以很不幸的是,偏偏这两项我都占了。
马拉松比谁更有坚持的意志力,写作比谁更能熬出好作品。我希望,我能在这两件事上都做好自己,找到信心,并一直坚持。
所以,我的长跑之旅才刚刚开始,马拉松征程也才刚起步,写作生涯也还在不断探索摸索的阶段。回想起来,我最近好多事情都是在跑步中思考度过的,比如明天吃什么,要把头发留多长,写作的选题有哪些。
人生的漫漫前路,总是充满焦虑、挑战和不安的,但也因此,人生的不确定性才更加有趣,我每一次跑步训练后都会有放松的愉悦感,还有这次跑完马拉松后,被多巴胺包围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乐。
呐,这可以算是长跑与人生贯通的地方吗?
也许,在跑了更多次马拉松后,我会得到更多不同的想法。
天下所有跑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