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 本文是「2024 年度征文」共创赛道的入围文章。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本文参加年度征文活动共创赛道。

写在前面:
试作品和设计图中出现的少数派 logo、Prime 标志、派派獭形象等,都为少数派所有;我在这次共创活动中将它们制作成了手工作品并分享出来,其实更像是一种「提案书」或是「企画书」,因为不能擅自做主进行贩售等商业活动。不过内心真的蛮想它们能变成实体周边,或者配套材料包、视频教程一类的东西,让大家一起来参与制作。望少数派成全!我对商标权?著作权?一知半解,所以文中出现的作品、设计图等,也请大家不要乱用。

Intro

前几年少数派会员有送一套周边,其中有一枚徽章很是小巧可爱,我很喜欢,可惜戴着戴着就不见了。

2022 会员周边 徽章已经找不到了

去年底迷上了串珠,就心想要自己「复刻」一枚来着,没想到看到今年的征文活动共创赛道竟然有提到「手工作品」。当下➡️这不就是为我准备的吗!

于是事不宜迟,我尝试着做了几个。虽然还是比较草率的 demo 阶段,有些又因为我技术不到家,看起来糙了点,但好好打磨一番,安装上配件,已经能是完整的周边了(吧?)当然这全凭我的一腔热血,跟少数派官方完全没有一点关系,那么就叫它——野生周边吧。

野生周边 似乎有点像那么回事?

野生周边展示会

先来看看全家福吧~

📹视频版请点击这里的置顶视频

试作品全家福 具体的设计图放在后文

这些试作品用到了 4 种不同的串珠技法,也算是给我这几个月的学习做了一次阶段性总结。

一开始只做了少数派 logo 和 Prime 相关的设计,后来想着不能少了我们派派獭,于是把它也加进来了。(超大声:我超爱派派獭表情包!当时刚出我就下载了用,直到今天仍是我最常使用的一套表情。虽然那个时候还不叫派派獭。)

水獭表情包 常规版和万圣节版都很可爱喔

水獭一出马,那设计的范围可就大了不少。但你可以看到,我怎么只做了一个水獭脑袋就交差了呀……!表情包呢表情包?

对于没有美术细胞的我来说,照着别人的图纸做很简单,自己设计图纸可太难了(即使是像这次,有原图可以参照也是 hard hard mode)。原因我想有这几点:

  • 看起来珠子一颗一颗排列整齐,就好像像素画,但珠子本身并非正方形,行与行之间又有交错,脑子里想得好好的,到画布上可能就变形了。
  • 需要控制图纸 size(宽高各多少颗珠子),不然做起来天昏地暗……虽然把 size 放大,可以做到很精细很还原的效果,但因为我们是手工一颗一颗在织,这样一来几天都做不完,很容易失去耐心。我希望一个小作品是两三个小时,至少一个下午能做完的。
  • 归根结底还是我不会画。太小的图纸 size 基本上是没办法直接套用设计软件的图片转换功能的,因为转了效果也不好,最后还是要手动画。所以也着实苦战了一番。
不同 size 的设计图对比
水獭 vs 水獭S

你可以看到上方的派派獭设计图:左边大一些的宽高是 27x28,共 604 颗珠子;右边小一些的宽高是 21x20,共 330 颗珠子。同样是 20 台,看起来没差多少,但珠子数量差了快一倍。我最终做了小的那只,中间穿插着休息大概做了 3 个钟头左右。虽然大的那只看起来是精细了不少(好像也没有?),但劳力也是成倍在增加。我想少数派的读者们大多是和我一样的初学者,一开始还是从小一些的图案做起比较好。

下图是几个试作品和纽扣电池的大小对比,可以看到假如是做日常的配饰,这个 size 已经是比较合适的了。

和纽扣电池大小对比

并且,这只是一个水獭脑袋。表情包里还有身体呢,还有五官动作道具背景……我实在不晓得要怎么在控制 size 的情况下,把重点、把神韵给放进去,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派派獭而不是一堆色块。或许我应该先学习像素画的基础?

而且总觉得手工书中的设计都很生动,我自己设计就木呆呆的,没有灵魂。

我的练习作品 设计图来自书籍、杂志、MIYUKI 官网(草帽、圣诞花环、祝尼魔除外,我自己设计的)

一起来设计派派獭图纸🦦

于是在这里一个小小的心愿:不知道可不可以召唤大家一起来设计?

我记得以前也看到过大家一起设计周边的活动,虽然那个是少数派官方发起的。派派獭是少数派的,那么在少数派社区里分享应该问题不大?(请指正)我真的很想还原表情包,无奈能力有限,完全照着做肯定是不行的,我也不想做太大只,一定要经过一番调整。

我会在后文简单分享一些基本串珠技法,但你不需要学会,只要在设计过程中能有一个大致印象就可以了。另外我也会分享几个图纸设计软件,供大家参考。

来看看具体的企画吧

假如有朝一日这组野生周边真的问世,我想做成什么样的呢?

我想它可以是小配饰或者小摆件,日常可以携带,就像之前少数派送的徽章那样。它不会是制作好的成品(我也不知道怎么量产就是了),而是希望大家能动动小手、丰衣足食的材料包。里面可能会有:

  • 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珠子、针线、配件等
  • 图纸及制作说明书(浅显易懂的)
  • 配套的视频教程
  • 等等……(可以分享你的看法~)

就这样简简单单、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就能做好的小玩意。并且在掌握了基础和窍门后,还能自由发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思考:

首先,要做成什么形式的周边?

目前我尝试过的 arrange 有挂件、胸针和冰箱贴。其中胸针和冰箱贴非常简单,在作品背后用胶水贴上别针和磁铁就可以了。贴的位置一般是中偏上,这样重心会比较平稳。

胸针&冰箱贴

像这样长条形的 Peyote Stitch(后文会展开说明)作品就很适合做成挂件。这里我因为没有时间(偷懒)只做了一面,没办法形成一个圈,就姑且穿上了一根挂绳,觉得也蛮好看的。

Peyote Stitch 非常适合做成挂件

假如再重复做一面,就可以连成一个圈,顶部用类似下图这样的「锁头🔒」装置固定,就更加像那么回事了。只是不知道这样的配件该怎么称呼,日本网站上卖的是「ステッチ金具」直译就是「Peyote Stitch 专用金属配件」,常见的有 10 目宽和 12 目宽。把作品穿上去后,上方的把手部分就可以自由地和挂绳等配件连接了。

Peyote Stitch 专用金属配件(来源:MIYUKI)

除了这几样常用的,我还看到有 Clip Bookmarker(书签)和 Stitch Stand(自立装置)的配件。

其中 Clip Bookmarker 是一种金属制的书签底座,把作品贴在中间的圆盘处,就可以直接夹在书页上当书签用了。底座四周有 4 个小洞,可以用针线缝在布料等材质上。MIYUKI 卖的这款是不锈钢的,所以也能吸附在磁性的板子上,用处还是蛮多的。

Clip Bookmarker 书签配件(来源:MIYUKI)

另一种展示装置是 Stitch Stand,故名思义就是让作品能自立起来当一个摆件的装置。直接把做好的作品插到底部的插槽就可以了,不需要胶水或者打洞什么的。以后要是想做成其他饰品,只要取出来就可以,非常方便。这个我特别心水,因为很多图案做好我都丢在抽屉里,用上这个就能展示了。

Stitch Stand 自立装置(来源:MIYUKI)

其次,用什么珠子来做?

珠子种类千千万,这次我用到的都是 MIYUKI 出品的 Delica Beads (国内一般称为「御幸古董珠」,在购买时也可以这么搜索)。

MIYUKI Delica Beads

它是一种圆柱形的玻璃珠,标准系列的直径是 1.6mm,高 1.3mm,中间孔径 0.8mm。可以看到相对珠子大小来说,它的孔径已经算很大了,所以很适合用来做串珠编织这样总是需要来回穿线的场合(这是因为假如孔径比较小,线穿的次数一多,就会感觉很紧很难穿了)。而且 Delica Beads 形状均一,用它来制作串珠织片,珠子的排列就会非常整齐,质感很好。

MIYUKI Delica Beads 分为 DBS、DB、DBM、DBL 这四个系列,其中 DB 是标准尺寸,也是手工作品中最常用、色号最多的系列——它有 2000 多个色号!尽管中间有跳过的编号,也有已经停产的,我没有具体统计过到底有几种颜色,但总归真的很多。这里是官方提供的 全色检索系统

它为什么有这么多色号呢?除了本来颜色不同,更多的还有加工工艺的不同。

珠子选用的玻璃,可能本身有颜色,也可能是透明的玻璃做了染色处理;玻璃有 Opaque(不透明)、Transparent(透明)、Ceylon(半透明 + 光泽);表面可能是做了 Luster(无色光泽)、Rainbow(幻彩)、Frost(磨砂)处理;内壁可能是 Silverlined(镀银)、Color Lined(内染)……还有一堆我没有列举或者压根不认识的。再加上这些不是单选而是可以排列组合——比如 DB874——Opaque Frost Rainbow(不透明磨砂幻彩),等等。搞得每次买珠子我一读加工工艺都感觉像在念咒语……

红色,但是不透明磨砂幻彩

当然,也正是因为颜色丰富,所以可以像画像素画那样,自由自在地制作喜欢的串珠作品。同样的设计图,换一个颜色就感觉很大不同。

这次试作品制作,我大多选择了 Opaque(不透明)系列,因为颜色比较鲜艳,做徽章效果很好,背后的金属配件也不会透出来。只有两个颜色的少数派 logo,我选择了有幻彩和光泽处理的珠子,这样每一颗珠子的表情都不一样,从各个角度观察就很有意思。

尝试用不同工艺的珠子来制作(左:不透明;右:透明幻彩+半透明光泽)

至于其他的 S、M、L 系列,尽管没有那么常用,但也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搭配使用。

我想假如要做材料包,我会选择 DB 或 DBM 系列。

首先 DB 是因为它是 go-to 之选,也是标准系列,犹豫就选它。并且大家基本上都是在用这个珠子,假如在网上或书籍杂志中看到喜欢的设计图,想直接对照着色号来买,那它无疑是最方便的。其他的系列虽然色号也很多,但仍不及 DB 丰富。

如果觉得 DB 太小不好抓,那么初学从 DBM 开始可能更加友好一些。DBM 珠子大了,内径也大了,穿线和线头处理也会更加简单。等熟练了以后,再替换成更小的 size。(我第一次练习是真的说是苦战也不为过🤣🤣)

不过因为珠子大,最后完成的作品也会跟着变大,可能会与设计初衷有所出入。做挂件倒是问题不大。(下方可以看到 DB、DBM 制作同一图案的成品对比)

Delica Beads 不同系列的对比(来源:MIYUKI)

另外看到有 YouTuber 在用大的 Pony Beads 做示范教学。Pony Beads 也是一种圆柱形、内径较大的珠子,只不过它一般是塑料制的(Delica Beads 是玻璃制),整体 size 也大上许多,常见的是 6mm 和 9mm 的直径。它常用于小朋友和家庭社区的手工制作中,虽然我没有用过,但觉得假如要做教程视频,可以一试。毕竟 Delica Beads 实在太小了,在手上存在感很低,编织的动作很难拍清楚。

最后,要用到什么技法?

到了最关键的部分啦~

因为我也是初学者,很难在这里用三两句话讲清楚每一种技法是怎么回事。不过既然邀请了大家一起来设计图纸,那么心中至少有个印象也好。

前面也提到,这次的试作品我用了 4 种不同的技法:Peyote、Brick、Square 和 Loom。

四种不同的技法对比

其中 ABC 三种是 Off-Loom 技法,也就是不需要用到织珠机,只用针线,把珠子一颗一颗编织起来的技法。这三种技法分别是 Peyote、Brick 和 Square,其中 Peyote 制作平面图形最为新手友好,熟悉后可以挑战其他两种。

Loom 则需要用到织珠机了。大的织珠机不便宜,几百到上千元不等,如果作为兴趣入门,我想一开始可以不用投入那么多,买一个迷你卡片织珠机就可以了(后文会介绍)。毕竟我们也只是做一个小小的织片而已,大的织珠机还浪费线。

A. Peyote Stitch(佩奥特编织)

技法视频

Peyote Stitch

Peyote Stitch 是我认为最适合新手入门的一种技法。它看着好像图纸很大,动辄六七八百颗珠子,虽然每一段珠子不多,但长长一个总感觉要做很久的样子(一般一面做完还要做另一面)。不过它真的很方便,不需要像其他技法一样绕来绕去,只要把新的珠子啪嗒地「嵌」在上一段完成的珠子之间就好了。只要注意颜色不要搞错,很难像其他技法一样出现匪夷所思、不可挽救的错误。即使做错了,拆线也很容易。这是因为它其实是「真的在串珠」,而不是线之间互相绕来绕去。

总之,不知不觉就做完了,并且最终成品的完成度相当高,非常精致。我想可能是因为它的珠子以隔行错位的方式排列,类似砖墙结构,相互支撑,就很牢固也不易变形吧。

豆知识:Peyote Stitch 的名称来自北美洲原住民的佩奥特教(Peyote Religion)。这种串珠编织技法常用于装饰仪式用品,如佩奥特鼓和权杖。「Peyote」本身是当地的一种仙人掌,一些宗教仪式会使用佩奥特仙人掌来进行灵性体验,因此这种编织技法便以「Peyote」命名,象征其与部落文化和精神仪式的联系。

B. Brick Stitch(砖形编织)

技法视频

Brick Stitch

Brick Stitch 顾名思义就是像「砌砖块」一样的编织技法。你可能在想,刚刚 Peyote 那边是不是也说了「砖墙」来着?是的,虽然珠子排列看着差不多,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技法:

  • 它们的珠子行进方向不同,Peyote 是竖着来,Brick 是横着来。
  • 它们的编织手法不同,Peyote 是穿过已经编好的珠子,而 Brick 更像是穿过架在两颗珠子之间的线。
  • 它们的应用不同,Peyote 更多的是制作长条形,Brick 则更加自由,基本上只要把两端的增减目学会,什么样的图案都能自由制作,也非常适合立体造型。

同样地,因为最终成品是像砖墙一样的结构,也非常牢固不易变形。但我觉得这种技法做久了会有些累,大概是注意力需要更加集中吧。我也发现很多可爱的设计图都是 Brick Stitch 的,所以学这个肯定不会错!

豆知识:Brick Stitch 在日本通常也称为 Shaped Stitch(造型编织),我想可能是因为它很适合做变化丰富的图案吧。

C. Square Stitch(方形编织)

技法视频

Square Stitch

好像看着我做的样品有些糙是不是……

不瞒大家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拆掉重新做这个样品了,可惜一次比一次糟糕☹️歪歪扭扭的,我想着整理整理挽救一下,结果更加变形了。而且要命的是,它还特别难拆!重做都需要花好大力气。难拆的原因是,每一颗珠子都需要在前一段相同位置的珠子那里绕一圈线再回来,所以即使是中途把线剪掉了,珠子也不会掉,就很难拆。真实体会到剪不断理还乱。(照理说这应该是优点才对,不会一下子就散开嘛……)

最后我没有力气了,实在不想连续做第四遍,就把这个歪歪扭扭的样品放上来了。也是这一阶段的真实记录嘛。它确实是这几种技法里面,我最后才学习的。我想再多练习几次肯定会好转。

但很奇怪,明明 Square Stitch 光看技法,我认为是最简单最直白的,可惜要做成好的效果,为什么这么难呢?我想可能是因为,不同于 Peyote 和 Brick 的砖块结构,每颗珠子都会由其他珠子支撑,Square 的珠子之间是像棋盘格那样,直直对齐的,互相是挤压和排斥的关系(抢地盘),线也并非交错也是上下直来直往,就更容易受到松紧的影响。虽然会往回绕线进行补强,但多绕几次后,珠子就很难再穿过线了。

说了这么多不是缺点的缺点,至少它在设计时可方便太多了,因为不再像砖块一样有交错,更像像素画了。只要再注意一下珠子的宽高比,不是正方形就好。

豆知识:MIYUKI 也有一款 Square Beads,是四四方方的,非常适合做 Square Stitch(我心想是不是为了它专门开发的呀?)。下回可以买来试看看。

MIYUKI Square Beads

D. Loom(织珠机编织)

说完了 Off-Loom 技法,最后是 On-Loom——织珠机编织技法。

Loom & 可乐卡片织珠机

你可能心里又在想,这个图纸好像跟前面的 Square Stitch 差不多来着?的确,做小的织片,用织珠机或者 Square Stitch 都可以达到差不多的效果,织珠机织出来的会更加柔软。

就像织布一样,把竖线固定好,再用横线把珠子穿上去,两根横线在竖线上下包裹,把珠子固定住,再一排一排往上编织,就可以了。特别是对我这样 Square Stitch 苦手的人来说,可能要做方形织片还不如用织珠机。

可惜织珠机还是有一定难度。它串珠起来很快,是一整段一整段串,而不是像手缝那样一颗一颗来;但收线的时候特别容易前功尽弃,一定要非常细心。

我这次买的是可乐(Clover)的卡片型织珠机,大概是五六十块钱,小小一个非常方便携带,不占空间,也能节约一些竖线,因为最后竖线都是要收好剪掉的。但小的织珠机有一定局限性,配件没有大的织珠机那样丰富,可能还是大的织珠机做起来容易一些?

目前遇到的困难

其实这整件事情还是非常简单明了的,就是设计手工材料包和一些配套内容,但在细节上我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希望大家也能帮我支支招。

线的用量如何计算

书上的设计图都会给出材料,要用到多少珠子、多少线、多少配件都写得清清楚楚,照做就好;一旦自己设计,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难关就是——线到底要用多少?

Peyote 没关系,它的形状很规则,按照书中的用量去推算就好;Loom 也没关系,织珠机的说明书里本来就是推荐一根线不要太长,线不够了续上就行;难点在于 Brick 和 Square,特别是 Brick,形状乱七八糟什么都有,该怎么估算呢?

而且 Brick 麻烦在于,它一般都不是从最底下一行开始做,而是会根据设计图的形状和制作难易度考量,从中间珠子相对较多的一行开始做。比如下面的两张图纸:

从中间开始制作 - 设计者:奥美有紀老师
从头开始制作 - 设计者:あわいしのぶ老师

草莓是从中间开始制作,小马是从头开始制作,五角星标注的地方就是起始点。除了总线长需要估算,我们还需要估算起始行下方预留的线头长度。因为需要收尾处理,所以即使从头开始制作,也需要预留 15~20cm。假如从中间开始制作,就要再算上起始行下方的制作用量。这样预留的线头长度也是五花八门。所以书上的设计图都会写明:一共需要多少线,预留多少线。

轮到自己是设计者了,该怎么办呢?

我一开始想着能不能简单点,根据设计图宽高来估算。不过这对于方方正正、起伏不大的图纸还好,实在很不规则的,就总是会多出来很多。

后来想到,既然我买了好多手工书,我是不是可以把书中的图纸数据收集起来:总共有多少颗珠子,有多少行,最大一行有多少颗,最小一行有多少颗……等等。然后把数据喂给统计软件让它拟合一个函数出来,这样之后我只要输入相应的参数就能估算线长了。看起来很合理!(也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有这样的东西存在了……)

但还是一样的问题,起始行不一样,预留就不一样,要同时估算总线长和预留线长吗?是不是把每一行的珠子数都输入进去比较好,这样可以算什么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我是不是越想越多了🤣)这样工作量就好大,我试过让 AI 提取效果很不理想。

Anyway,我目前采取的方法还是毛估估一下。毕竟就算估算出来,最后还是要实际做过的,那就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吧。过程就像下图一样,先预计一个长度,再多了减少了加。

画了很多线是因为不这样做会看岔行

珠子序号如何标注

还是这张草莓的设计图。可以看到,图纸中的每一颗珠子都做了序号标注,这样文字说明起来也非常方便——从 1 做到 173,再从 174 做到 288。简单的图纸可能大家一看就明白,不作说明也可以;但复杂的图纸肯定需要说明,即使不是全部,关键的点也都会标上序号。(自产自用倒是无所谓就是了。)

设计者:奥美有紀老师

但我在寻找设计软件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有支持珠子序号标注的,都是同一色号用同一字母区分:A, B, C……有些软件看似标注了序号,但仔细一看会发现它只是把画布上的每一个格子按顺序标注了,实际的串珠制作并不是按画布顺序来的。

比如上面草莓的图纸,是从中间标注五角星的那一行作为起始行开始制作,从左往右 1-19,之后从右往左 20-39,以此类推。然后一直做到最上方的 173 后,回到起始行下方的 174,再继续做下半部分的图案。这才是真实的串珠顺序。

所以我觉得可能是因为顺序比较复杂,每一种技法的顺序还不一样,导致程序逻辑不太好做?但自己一颗一颗标注也太可怕了。不知道业界的大家(比如手工书籍出版商)是怎么做的,是有专门的软件吗?

我有看到网友讨论说,立体的图案、额外的走线、添加配件等操作说明,有时候会用到 Illustrator 等设计软件自己去画,但没有人提到序号标注的事情。也不知道该问谁……

Outro

长文到这里就暂时告一段落了,感谢你的驻足停留。

前面简单分享了一些基本串珠技法,也许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大致印象。假如你有兴趣可以继续阅读之后的设计软件分享部分,假如没有兴趣那我们就在这里说再见了~

做手工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个「原点回归」的过程。很小的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当一个手工作家,但是读大学后我都没有碰过手工。最后一次是高中毕业的暑假,我在给娃娃做衣服。毕业后开始工作,学习工作要用的技能,学习写代码,开始写文章,研究 productivity……它们都很有用,我也成长了许多,但好像一直都没有满足。

去年我无意中看到宝可梦折纸的视频,跟着折了很多,突然记起来,小时候我有过一本宝可梦折纸的书(还是正版引进的,虽然那个时候不叫宝可梦)。那本书上的内容对年幼的我来说难度过高,我怎么都折不会,图都看不懂,但是最后那些生活中的装饰案例让我心驰神往,抱着它翻来覆去看,书都翻得破破烂烂的了。

也因此我开始尝试其他的手工,包括这次的串珠编织,总算有了一种感觉——I'm home。虽然早早就在说 analog,但没有比现在更珍惜不插电的时间。喔不,我得用 iPad 看设计图,那还是得插电嗷。

在喧嚣的日子里安静地做手工,真的很快乐很放松。大家也一起动手做些什么吧~(注意颈椎!)

学习串珠过程中的练习作品,我会发在小红书,作为一个简单的记录。更新得不勤快,说是记录也大多是碎碎念。喜欢的话可以去看看喔➡️巴卡噗噜

我的练习作品 设计图来自书籍、杂志、MIYUKI 官网(草帽、圣诞花环、祝尼魔除外,我自己设计的)

附录:一起设计派派獭&设计软件介绍

还是那句话,记得控制图纸大小,不然真的会做到天昏地暗。

作为参考,徽章的话最好是控制在 25x25 之内,尽量在 20x20 左右;如果是设计 Peyote Stitch,想要串到「锁头🔒」配件上面的话,标准是宽 10 目或 12 目,长度自由,但也不要过于长。

以下是我的试作品和纽扣电池的对比。其中 Prime 横幅 51x12,Prime 徽章 16x23,水獭脑袋 21x20。供参考。

和纽扣电池大小对比

至于设计软件,说实话我翻遍了 Reddit,也请 Perplexity 帮我搜索了全网,用上了 Deep Research,也没有找到一款完全称心如意、十全十美的软件(那不当然!)可能需要结合着用,或者看哪个用得最趁手用哪个。

(小小声:其实我还蛮想自己做一个的,希望能在 Cursor 的帮助下实现愿望,说不定这也可以是一个作品。嘻嘻。)

好了,回归正题,来看看我找到的软件吧。首先我们已经知道,Delica Beads 的宽高是不一样的,并非正方形,所以不适用于像素画设计软件,需要专门的串珠设计软件。

以下是各平台推荐的软件(⭐是特别推荐):

  • iOS & iPadOS: ⭐Loomerly, BeadsDesign
  • Desktop(Win & Mac): BeadTool4
  • Web app: Beadographer, Bead Pattern Pro, ⭐Kandi Pad

在介绍软件之前,先简单说说我挑选的最最重要的 criteria——它要嘛得是免费软件,要嘛得是免费版基本能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是业余做做手工,一上来就要付费也太过分了🫠手工都没做几个,软件花了好多钱,太过分了🫠所以我希望推荐给大家从免费或试用版的软件开始,喜欢再考虑付费。

评价标准

  • 能否保存(重要):指的是设计进度能否保存在本地或云端,下次打开可以继续修改。看起来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功能,但要注意,许多付费软件的试用版是不支持保存设计进度的,也就是说,每次都要从空白画布开始。我觉得保存功能是十分必要的,不然会很辛苦。
  • 能否下载:指的是设计图能否以图片、PDF 等形式下载到本地。这个功能其实没有像保存那样必须,因为我们至少可以通过截图的形式自己截一张下来(并且有些软件下载下来的跟截图其实没啥区别)。主要是软件自己的下载功能可能做得更加精致,比如背景透明处理、PDF 中添加制作说明等,属于附加功能。
  • 是否支持珠子色号:部分软件会把 MIYUKI、TOHO 等米珠品牌的珠子色号做到库里,这样设计中就可以直接挑选色号,更加直观。毕竟珠子的颜色可不像 Hex Code 呀 RGB 那样「无边无际」,即使像 Delica Beads 那样多的色号,也只是 2000 多种,常用的可能更少。并且支持色号选择的软件,通常会有类似实物渲染的预览效果,非常不错。
  • 平台:我一般用 iPad 和 Mac 做设计,做完后放到 Freeform 做标记、进度追踪等,所以最好是能同时支持这两个平台。iPad 版的话还能用 Apple Pencil 画图。假如是 Web app 那没问题,所有平台都是支持的,iPad 也能用。而这次推荐的两个 iPadOS app,在 Apple Silicon Mac 上也能下载。

表格对比

软件名称平台免费版能否保存(重要)免费版能否下载珠子色号价格官网/下载
Loomerly⭐iOS, iPadOS, Apple Silicon Mac买断 198 人民币App Store
BeadsDesigniOS, iPadOS, Apple Silicon Mac完全免费App Store
BeadTool4Desktop(Win & Mac)买断 50 美元<https://www.beadtool.net/>
BeadographerWeb app订阅 15 美元/年<https://beadographer.com/>
Bead Pattern ProWeb app完全免费<https://beadpatternpro.com/>
Kandi Pad⭐Web app订阅 39 美元/年<https://kandipad.com/>

一段话介绍

Loomerly⭐

我觉得是找到的所有软件中,最最精致、做得也最用心的一款。尽管有些菜单交互很奇怪,但瑕不掩瑜。支持珠子色号选择,甚至用符号区分了不同的加工工艺。

Loomerly 用符号区分了不同的加工工艺

免费版用起来最难受的地方可能是,只能用基础工具,不能用高级工具。比如画大面积相同颜色,需要用到画线、填充等,这些都是付费版才支持。假如是偶尔设计还好,一直要用我觉得肯定是要付费,只能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点过去也太累了。

BeadsDesign

乍一看似乎并不支持长方形的珠子?其实是可以调整的。在新建画布的时候,选择 Beads Shape 为矩形,Aspect Ratio 那里适当调整一下宽高比就好了。下方的 Canvas 设置也可以选择要不要隔行交错。

BeadsDesign 可以任意调整珠子宽高比

它是一款免费 app,有广告,但没有付费的选项可以去掉广告(还蛮怪的)。我在 Mac 上用的时候倒是看不到广告。

BeadTool4

大概就是所谓的「古早的专业软件」的样子。因为是桌面软件,快捷键做得蛮好的。支持珠子色号选择,渲染得还蛮好看的,一种淡彩的效果。

BeadTool4 古早的专业软件的样子

Beadographer

支持珠子色号选择。可能是 Web app 中最专业的一款。

Beadographer

比较有意思的是它的进度追踪工具。可以高亮当前正在制作的行,就不会看岔行了。这个功能着实有用。

Beadographer 进度追踪工具

Bead Pattern Pro

也许是唯一一款国内开发者制作的软件?我是在网上买珠子的时候,店里寄来的宣传单上面看到的,后来在他们店里也看到推广,就觉得应该是国内开发者做的。支持切换成中文界面。

所有的功能都是免费的,至少我没有看到让我付费的地方。不过我觉得它似乎还在开发中,有些功能按钮点了没反应,也有一些 bug。但我觉得最难受的可能是没有填充工具,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没找到。

Kandi Pad⭐

最私心推荐的放最后~

虽然订阅价格 39 美元/年比其他都贵,但免费版完全够用。(如果你想要设计图不在社区公开,就必须要订阅。)

它其实是一个 Kandi Beads 和 Pony Beads 的设计软件,两者都是小朋友常玩的珠子。不过创建画布的时候选择 Pony Beads,可以得到和 Delica Beads 几乎一模一样的「砖墙」画布。

我私心推荐的原因是,它提供了 3D 模型预览,很特别,能直接看到做完后是什么样子。

3D 模型预览 - 圈圈
3D 模型预览 - 平铺

> 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