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空虚无聊已经压倒物质匮乏,成为今日西方和未来全人类的首要问题。人为地寻找刺激是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如何寻找刺激、寻找什么样的刺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选择。——《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调起的有点高了哈,但是说真的,生活的枯燥、乏味绝对是大部分成年人的困扰:日子既不像小的时候那样有趣,也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充满希望,我们好像也逐渐变成印象里沉闷而无趣的大人了。

有时候很想成为老顽童周伯通那样的人,每天乐乐呵呵,对生活也充满热情,如果我们没办法像他那样对世界充满好奇,或许至少可以像他一样不惧怕尝试新的东西。

抱着尝试新事物的想法,我在去年年底体验了一次攀岩,到现在也爬了快有 10 次了。在确认自己还蛮喜欢这项运动之后,就办了次卡、购置了一些入门的装备,现在也是非常上瘾,整天脑子里都是上墙的念头。下面我就以一个小白的身份,简单介绍一下这项运动,也分享一下自己入门这项运动的经历和一些对它的感受,期待可以勾起你,无论是对于这项运动、还是对于开始尝试新的人生体验的兴趣。

攀岩是什么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参与的攀岩项目,实际上我只体验了室内的抱石和难度攀岩。大家印象里的攀岩,应该是那种传统的户外攀岩,在自然的岩壁上进行,攀岩者带着很多保护的装备,一边爬一边在岩石上打保护,通过绳索来确保自己的安全。如果你看过《徒手攀岩》(B 站有原片,推荐),也有 Alex 这种生往上爬的人。

《徒手攀岩》

攀岩在 2020 年就已经成为奥运会的正式项目,除了竞速类的速度攀岩之外,抱石和难度攀岩全能这个项目里的两个子项,抱石(也叫攀石)和难度攀岩就是现在岩馆中主流的活动项目。

难度攀岩:是在较高的人工岩壁或者自然岩壁上进行的,一般 15 米左右,攀岩者需要按照岩壁上设置的岩点进行攀爬,过程中是有绳索保护的。这也是我们在商场的中庭常看到的那种,攀爬的难度与岩点的设置还有墙面的角度等有关,个人感觉难度攀岩对于耐力和稳定性的要求比较高。

抱石攀岩:攀岩者不需要绳索的保护,因为一般就是在4-5米的墙壁上进行,底部会铺设保护垫。它对于起步有特殊的要求,会要求你的手、脚需要放在那几个特定的岩点上(防止一蹦三米高的人走捷径),一条线路的完成是要求你双手稳定触及结束点三秒。现阶段我感觉抱石更有趣一些,一方面是线路的类型多,不同的线路考验你不同的能力,另外它开一局也比较快。

2017-2018全国青少年U系列攀岩联赛总决赛举行|攀岩|青少年|马山_新浪新闻
难度攀岩
我校攀岩运动员在备战杭州亚运会模拟赛中获得佳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
抱石(攀石)攀岩

攀岩的感受

攀爬应该是人最原始的冲动之一了,无论是为了摘得树上的果实、获得更好的视野,还是为了翻墙去网吧上网,突破重力、向上攀登都是刻在人基因里的本能。毕竟除了牛马之外,我们也亲切地称自己为吗喽。

但除了攀爬之外,我们也有奔跑、投掷、跳跃的本能,那攀岩相比较于其他的运动项目,有什么特别的呢?

心流的快感

少数派是一个关注效率、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内容平台,大家一定听说过「心流」这个词。

心流(Flow)是积极心理学概念,由心理学家契克森·米哈赖提出,指个体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期间个体完全沉浸于活动,感受不到时间流逝,且无需刻意控制行为,能自发地持续进行活动。——Kimi

我已经在不止一本聊心流的书里看到攀岩这项运动了,这也是我决定去尝试它的主要原因。那么既然攀岩是一项与心流如此契合的运动,那我就尝试从心流的几个特征切入,去分享我攀岩的感受。

我理解的进入心流状态的四个要素:

  1. 明确的目标
  2. 极致地专注
  3. 及时与明确的反馈
  4. 有掌控的能力和感觉

首先,你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那攀岩是相当明确的,你需要克服重力的限制,抵达一个岩点,然后下一个岩点,每一步皆是如此,直至抵达最后的岩点。如果拿篮球再举例子,想要赢得比赛,那你起码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自己把球投进篮筐,另一个是不让对方把球投进篮筐。而这个过程中还包含运球、传球、投球、跑位等的许多复杂的不同目的的行为,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比较,我自己也体会过乔丹所说的「in the zone」的感受,其实也是心流,也很美妙。

其次是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极致地专注。就我粗浅的体验来看,攀岩的专注来自于这两点:你和墙面、岩点距离非常近,你的视野里几乎无法容纳其他的东西,也就变相消除了干扰的噪音(打球的话,场下走过黑丝,很容易就被吸引了)。再一个是因为潜意识里的恐惧,对于坠落的恐惧,让你聚精会神。它不像篮球、足球,或许某个时刻你可以溜达溜达,你一旦上墙,就要求你全神贯注,些微的松懈就会结束这一次的攀爬。

第三个心流的要点就是及时与明确的反馈。你与岩点的任何一次接触,都会给你非常明确的反馈,你的身体会即刻感受到牵拉、支撑和摩擦,你够到岩点并且稳稳抓住它的那一刻,就好像它冲你大喊一声「你抓到我了!」我就让你嘿嘿嘿。而且攀岩是一项全身的运动,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参与其中,给你反馈,告诉你:「我出力了」、「我很弱的」、「你指望我用力吗?」。我就在这段时间里好好地重新认识了我自己的胯,硬得可以去切割玻璃了。

第四个心流的要点就是拥有一种掌控的能力和感觉。虽然你是在挑战每一条线路,但线路就在那里不会因为你的活动而变化,所以你真正对抗的是你自己。这个你原本以为拥有绝对掌控力的身体,有时候会变得极其的陌生,攀爬的过程不仅是你去抓住岩点、攀登向上的过程,也是你重新认识和掌控你身体的过程。岩馆中不同难度的线路,总有刚刚超出你水准的线路,那种想要拿捏(字面和抽象意思都有)和掌控的渴望,疯狂刺激你多巴胺、内啡肽、肾上腺素的分泌。

动静之美

攀岩不单单是一项考验体力的运动,也需要大量使用脑力,它让我又体会到了久违的解数学题的快感。同样的一条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线路,自己怎么爬都完不成,然后看到别人运用了某种技巧或者变换了方式,模仿之,便立马轻松拿下。这种体验就像是解数学题时候,添加一条辅助线、等式两边分子分母对调、运用反证法的时刻。

如果你足够强悍,当然可以非常依赖蛮力去攀爬,就像不惧计算量地使用求根公式一样。但不同线路,因为有不同的能力侧重,需要你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方法。这个过程中如何调整身体姿态、如何选择每一步的动作,都是技术和能力之外非常影响你是否能够完成、或者是否能够轻松完成一条线路的重要因素。

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即使是坐在场下休息的人,也会非常专注地看着墙壁,大脑飞速转动:「先这样、再那样、先抓这个、再踩那个,搞定!」(身体:「搞定什么了你就!」)

我一直觉得运动是我们生活里最靠近美的行为了,因为你的身体就是美的。感受人的美感,感受肌肉的线条与力量、身体的柔韧和平衡,还有那种都市里很难看到的人所散发出来的生命力和野性(一群人通身都是灰蒙蒙的镁粉,在那里爬墙,你就说野不野吧)。而且岩馆也实现了张麻子到鹅城要做的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 TMD 公平」。无论什么性别、什么年龄,都可以尝试一条线路,看似柔弱的女孩,也许轻而易举就爬上让你吃瘪的线路,还有各种飞天遁地的小孩哥、小孩姐。

休息的时候因为手上都是镁粉,就不想碰手机了,也想再研究研究这些眼前的线路,所以就那么平静地坐着休息。我已经很久没有体会那种就那么坐着休息的感觉了。

无法成为新手的我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难以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一则或许是因为,我们大脑分泌多巴胺的能力随着年龄逐渐下降,好像没有那么多欲望去开启新的体验。就像守望先锋回归国服的时候,看到满屏的新英雄和新地图,实在劝退我这个研究生期间推了三年车的中年人了。同样的时间成本,好像在那些熟悉的、亲切的领域更能让我收获确定的快感。因为我已经不是那个鲁莽又好奇的青年,而是开始追求确定性的中年了。

再一个可能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为自己建设的心理门槛越来越高了,好像我的年龄在这里,我就越无法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新手。即使我对什么再好奇,那想象中的成为新手的窘迫总能劝退我,然后化成一句「什么都没意思」。

上完岩馆的一节入门安全及规则培训课,坐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看着无论是小孩、女人、年轻人在墙上飞檐走壁的时候,你实在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敢去爬一爬那些个为新手准备的路线。而当我尬在某一条简单线路上,手脚无助地不知道该往哪里放的时候,即使我知道并没有谁在意我这个腰间带着游泳圈的中年人,但我的内心的镜头还是由近及远地看着我自己这个有些苍凉的背影,配合着耳边响起的二泉映月。

或许真的是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吧。

《飞越疯人院》

一些可能有用的小Tips

说了那么多,如果让你有了兴趣想要尝试一下这项运动,有几个小的建议,或许能提升你的体验。

参与方式: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有岩馆,一般都有体验的课程,直接购买体验就好,会有教练带你热身,讲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安全注意事项、技巧之类的。如果有朋友带着就更好了,那会少走很多弯路。没有朋友的话,那「没有朋友」的问题也正好一并去岩馆解决了。

穿着准备:上衣和裤子的话,只要活动方便的都可以。鞋子是有专门的攀岩鞋,它要求足够的摩擦,同时也要保证脚能感受到岩点。岩馆都有租的攀岩鞋,和免费的小白鞋(体验也足够了)。入门的攀岩鞋也不便宜,要四五百一双,如果你确认了还是蛮享受这项运动的,那一双合适的入门鞋,对攀爬的体验也是很有大的提升的。

其他装备:镁粉,是为了减少手汗来保证手的摩擦力,第一次体验可以不买,因为最开始体验的简单线路岩点相对好抓,不需要那么多摩擦力。但不得不说搓一搓镁粉有一种魔力,就如同台球给杆子搓巧克力一样,仪式感十足。绷带,这个真的救了我的老命了,手指破皮的话,抓点就是酷刑,而且之后接触水也麻烦,恢复也慢。

其他注意事项:先学会怎么摔,要在垫子上多练习,安全第一。切记不要用太大的力去抓岩点(能固定身体就好了),不然你的小臂会非常非常疼,当然你也要做好第一二个晚上全身酸痛的心理准备。

想起年初立的 flag,在新的一年尝试 10 项人生没有过的体验,那下一项就是去户外爬爬真实的岩壁吧,等着我的好消息。

>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