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本是每个备考人的必备单品,不管你是应付的是高考、考研还是考公、考编。有人甚至认为错题本完全可以取代笔记本作为复习的材料。但是相当多的人其实并不懂如何将错题本利用起来,总是机械地抄写一些做错的题目。抄完合上书,产生了收获满满的错觉,然后陷入自我感动的境地,实际上却进步有限。

过去我一度是没有做错题笔记的习惯的,但是在我开始大规模应用网状笔记之后,我开始思考起了如何利用网状笔记的特点更好地复盘错题。经过实践之后,我的结论是网状笔记非常适合用来做错题复盘工作。接下来的部分我会详细讲述我在这方面的思考,并且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复盘:错题集的核心

收集错题其实有且仅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复盘。复盘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通过复盘错题,我们能知道哪些内容还不熟悉,哪些细节还存在误解、以及哪些技巧还未掌握。之后只需要针对这些内容做专门学习,就可以在分数上获得巨大的提升,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然而传统的错题集至少有两个问题:

  • 不会引导你去联系薄弱知识点,导致很多人只是机械地囤积一些错题,并没有复盘出什么结论;
  • 难以和笔记联动起来,如果涉及多个知识点,那么翻阅教材和笔记找这些知识点就会很麻烦。

由于缺乏引导,许多人的错题集只是一个把错题再做一次的地方;写的时候缺乏思考,错因、薄弱知识点通通没有,写完就不再打开;有时候偶然想要复习一下,打开了错题集却发现没什么可读性,于是只能作罢。这样的错题集显然没有做好复盘这一核心工作,带来的收益可能值不回写错题集花的时间

刚好,以Obsidian、Logseq、思源笔记为代表的网状笔记很擅长做「建立联系」这样的工作,可以让笔记和错题彼此联动起来,大大提高错题复盘的效率。

引用:让错题集和知识点联动起来

网状笔记其实只是做了一个很小的创新,那就是为笔记加入了「引用」功能。这让我们可以像维基百科那样为文字添加链接,实现快速跳转。

这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功能,但是却刚好补足了传统错题集的主要缺点。通过引用,我们可以在写错题笔记的时候快速引用到课程笔记中的知识点,并且可以在复习的时候很方便地跳转到这些知识点上。以一个数学例题为例,我写一个题目的笔记是这样的:

我处理一个题目的特点是这样的:

  1. 注重「应该怎么想」的问题,而不关心具体怎么做;
  2. 会在题解中插入大量的引用链接,方便回顾之前的知识;
  3. 用有序列表(类似大纲笔记)一步步记录思考过程,最后获得解法。

实践表明,相比起只记录解法的那种笔记,这样的题解可读性比较高;因为在笔记中书写数学公式比较麻烦,所以我放弃了去细致入微地逐步推导,只求记录的东西能帮助我打通思考过程中的关键堵点即可。

此外,这样的做法比起「自己做题」更像是「给别人讲题」,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自己组织语言并且考虑可读性,这迫使我们加深了自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这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费曼学习法」的的原理。

用网状笔记实现对大量题目的高效复盘

上面的笔记看起来很雅观,很适合于分析少量有代表性的经典题目。但是其实大型习题册以及试卷也可以用一样的方法实现高效复盘。我在做模拟卷的时候,总是会为其建立一篇错题笔记。如下图:

做完试卷之后开始对答案,遇到错题之后就开始逐个写错因,不在乎什么格式。有时候我也会随手在其中加入我的吐槽:

仍然和之前一样,只记录错因以及关键堵点,不在抄错题的求解过程上面花时间。很多选手尤其是做过手账笔记的选手很喜欢从头抄写解题过程到笔记本里面,这其实意义不是很大。错题笔记只需要能联系知识点加上总结错因以防下次再犯就好了。

除了数学,考研政治我也用相似的做法来做习题复盘:

其实这样的笔记里记录的不一定是做错的题目,许多有价值并且做对的题目也会被记录进去。之后如果有二刷,可以在做不出来的时候拿出这些笔记做提示看看是否有帮助。

结语

错题是最重要的复盘材料之一,可以反映薄弱知识点;而网状笔记有利于我们去挖掘错题的价值,实现高效复盘。

我是西郊次生林,一个关注学习方法/知识管理/效率生活的研究生,希望得到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