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有点标题党,简单聊聊播客内容近年来的一些小变化

其实在最早期,播客并没有与“打破信息差”、“干货”这样的词直接挂钩。

受限于较高的内容发布门槛,多年前古早中文播客的创作者其实大多是“牛人”(你得搞定rss),但节目们并不以信息密度闻名,有主题的闲聊占了一大半,还有一部分聊音乐(因为音乐行业的人对于录制音频有职业优势),听节目便知道,这些音乐播客并不会聊市场歌曲、短视频热歌。换言之,和这些音乐播客能产生共鸣的听众大半也是高线城市的有独立品味的听众。

而闲聊播客虽然内容很接地气,但播客对于当时的中文互联网还是太超前了,也就注定它的受众还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一群人,或者至少是上网便利的年轻人——你得比较擅长网上冲浪才行。

无论是阅读行业报告还是自己的亲身体会,都不难了解到当今播客听众还是主要集中在高知人群:高线城市、高学历、高收入。播客是听众的日常消遣,也是平时获取信息和观点的重要渠道。

2020年,小宇宙app诞生,众多媒体人创作的播客内容愈发被小宇宙的用户所喜欢,古早的闲聊播客们,说实话在小宇宙上的数据只能说还可以,算不上顶尖水平了。有价值、有观点输出、打破信息差成了播客给人的主要印象之一,很多观点和干货类节目崭露头角。

在这一过程中,播客仿佛成了打破信息差的代名词,很多新听众慕名而来,带着很强的学习目的来听播客,记笔记,捋大纲,甚至售卖播客笔记成了二手平台的一门小生意。也随着播客逐渐扩圈,播客节目越来越多,大家开始卷音质,卷嘉宾,卷热点…播客内容极大丰富。(适当卷一卷挺好的,支持!)

 

而最近3年左右,除了媒体人的泛文化、社会话题类播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几类播客逐渐崭露头角,形成一定的内容趋势:

1.喜剧播客

喜剧演员做播客其实从很早就开始了,单立人等几个喜剧厂牌制作了非常精良的喜剧播客,并在录制形式上有所创新。随着几档头部喜剧播客的成功,喜剧厂牌和喜剧演员做播客的趋势更加明显,且数据表现大都不错。我们能看到非常多的喜剧演员开设了自己的播客或者作为节目嘉宾出现在各个播客中。喜剧播客很好地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生活很苦,来些笑料”的人生信条,喜剧演员也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幽默属性,再加上2024年喜剧综艺的热度,拥有众多受众绝对是情理之中。

2.案件播客

虽然国外案件播客火得一塌糊涂,但几年前的国内播客市场,叫得出名字的案件类播客可能不超过10个。随着播客创作者数量越来越多,很多新主播,尤其是素人主播选择案件、罪案故事赛道的占比相当大。毕竟只要具备一定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就可以有稳定的选题来源和内容产出,也不用跟其他创作者卷嘉宾了。案件播客如今在小宇宙上表现非常出色,最夸张的时候能在榜单上能够占据半壁江山。

3.玄学播客

喜剧、案件类播客在过往的一些行业观察和平台总结中都有提及,玄学播客似乎有些被忽略了。因为种种原因,年轻人越来越相信玄学,或者说逐渐愿意把玄学纳入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如拜庙祈福、五行风水等都是他们想了解的信息,甚至很愿意为玄学播客的衍生周边付费(如付费算命、转运小道具等)。粗略统计,小宇宙上订阅数超过1万的玄学播客有8个,玄学播客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内容方向了。

 

以上三类新兴节目,有什么共同点?

1.尽管这些播客的筹备一定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不过它们对于听众的生活来说,没有带来太多鲜明的观点和干货知识(如果玄学知识暂时不算我们通常所定义的知识的话)

2.是偏生活化、娱乐化的消遣内容,当然了听案件播客也是消遣

老播客er也许一直觉得听播客是听众的日常消遣之一,然而近年来也有不少人会把播客放在休闲娱乐的对立面:什么影视解说短视频,什么营销号文章,统统是垃圾内容,浪费时间,无法与播客相提并论。仿佛听播客,你的宝贵时间就没有白白浪费。

但看看这些播客节目,你能说听播客不是休闲活动吗?这些播客是不是奶头乐的一种呢?

什么是奶头乐?AI告诉我,奶头乐就是给大众提供的类似“奶头”的娱乐消遣。包括但不限于电视真人秀、网络游戏、短视频、肥皂剧等。同样都是放松消遣,播客就比别的媒介高人一等吗?

只能说人与人喜好不同。我觉得脱口秀、喜剧播客符合自己的口味,而有的人觉得短视频搞笑段子更合心意,这里不应有什么鄙视链的存在(不过现实中确实有鄙视链,尤其在音乐领域)。当然内容质量一定有高低,同样的也有质量不高的播客和质量很高的短视频,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种内容形式。

 

有人会说,听案件类播客比听闲聊强,因为人要动脑筋。哦亲爱的朋友,我曾经也这么想,但后来看到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真的想锻炼动脑,做做数学题不好吗?虽然偏激却有些道理,我已经被说服了。确实,玩数独也许都更加有用,要是真想锻炼推理能力,不是看柯南或者福尔摩斯,而是该正经去读一些专业书籍。就算一款游戏制作的再好再考究,也不能以学习三国历史为唯一目的去玩三国类游戏,这是同样的道理。休闲娱乐就是休闲娱乐,它能带给你一些信息增量,但这是娱乐作用之外的一点附加产物与价值罢了。

赶紧叠甲,没有说娱乐消遣类播客不好的意思,我本人非常喜欢听喜剧播客和案件播客,占到我播客收听时长的一半甚至更多。播客选题方向越来越多,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希望我们既可以为了学知识,打破信息差、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而听播客,也可以为了找乐子、纯放松、听自己赛博好友谈天说地来听播客。春晚如果一个劲教育人会被网友骂,听播客难道必须要到记笔记的程度才能证明这个播客有价值吗?一个刚刚接触播客的人,既能在播客app里搜讲书和性别议题,也可以搜家长里短和娱乐八卦,这才是内容生态更加丰富的正向表现。

归根结底,所有人都需要娱乐,“尊贵的”高知人群自然也不例外。可能一个人不刷短视频,但可能会不小心刷一小时小红书;可能一些人没有小红书,然而公众号、微博、即刻、X、下饭综艺…总有一款适合您。

播客里啥都有,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