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idian 是一个功能完备、可拓展性极强的笔记软件。使用 Obsidian 可以轻而易举地管理数百万字的笔记,也可以通过各种插件实现数据库查询、任务管理等功能;由于其高度可拓展性,我们还可以利用 Obsidian 做出诸如小说库、电影库之类的面向特定专业、特定场景的实例库。但是相比于 Notion、印象笔记来说,Obsidian 对新手没有那么友好,因此一度很引得很多人望而却步。

我作为重度 Obsidian 用户已经有两年了,我想结合这些年的经验,在这篇文章里为初学者扫清一些常见的障碍。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开始之前:主要解决一下在下载以及基本使用方面会遇到的问题;
  2. 开始使用:介绍一下基础使用方法;
  3. 核心功能:介绍一下 Obsidian 的核心亮点与优势,以及其使用方法;

开始之前

  1. 对于国内大陆用户来说,下载 Obsidian 很可能就是会遇见的第一个问题。由于服务器在国外,官网下载 Obsidian 的速度是不太快的,而且会经常下载中断。

如果你无力自己解决网络问题,那么我很推荐你从 Obsidian中文论坛下载安装包。中文论坛的安装包是社区成员从官网下载过来的,完全是用爱发电,无需担心安全问题或者需要付费。不过某些刚发布的版本可能还没有来得及上架,仍然需要去官网下载。

开始使用

安装好 Obsidian 之后,你需要新建一个仓库(Vault)(其实就是一个文件夹)来存放你的笔记,之后你的所有笔记文件以及附件都会被存储在仓库中。新建仓库完成之后默认的界面如下,左侧是文件列表,中间是编辑的笔记文件,右侧是关系图谱。如果一个笔记引用了另一个笔记,关系图谱中就会在二者之间画一条线。

Obsidian 是使用markdown语言来进行排版的。这是一种很简单而且很流行的标记语言,如果你还没有接触过 markdown 语言的话可以搜索一下相关教程。我这里提几个最重要的语法:
4. # 标题,放在行首,和标题内容用一个空格隔开;几个 # 就代表是几级标题;
5. [某个链接](https://example.com):markdown 链接;如果是图片链接,前面加上 ! 就可以显示;
6. [[链接]]:wiki 链接,效果和 markdown 链接一样,但是只在 Obsidian 里面有效;
7. **被加粗内容**加粗
8. ==高亮内容==:高亮;
9. 有序列表、无序列表:就像这个部分就是一个有序列表;
10. 表格、图片、附件。

渲染效果:

markdown 作为一种标记语言,其亮点之一就是不需要学习就能排出简洁大方的版式。这种优点其实是通过限制用户能够使用的排版手段实现的。大多数丑陋的版式往往都是滥用各种颜色、字体和排版手段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且保持 markdown 简单易学,一般 markdown不提供以下功能:

  1. 首行缩进。纸质媒体为了节省纸张发明了用首行两个空位来标记不同段落的方法;电子媒体毫无节省纸张的必要,因此使用视觉效果更好的空行代替了首行缩进。所以不要再纠结所谓的首行缩进啦!
  2. 调整局部的行距/字体/字体颜色。使用加粗、高亮行内代码已经足够起到强调的作用;同一篇文章的不同段落也不宜采取不同的行距;
  3. 文字环绕/多栏/居中/居右。这是在 word 里面很常见的版式,但是对于写笔记而言必要性并不大,markdown 并不支持;
  4. 修改图片大小。markdown 创立的时候不认为这是个必要的功能,因为 markdown 是默认按照缩减栏宽的方式显示的,这种情况下并不会出现图片过大/过小的问题;但是 Obsidian 提供了这样的功能。

这是一篇没有经过缩减栏宽的文章,这里的这张图片显然过大了。

在设置中打开缩减栏宽:

使用缩减栏宽之后,显示宽度受到限制,图片的大小就好多了:

使用 Obsidian 提供的语法,将图像宽度限制为 500,可以精细地调整图片大小。但是这个方法在其他 markdown 写作软件里面不适用:

核心功能

Obsidian 宣扬的亮点功能是双链。之前提过,markdown 支持在一个笔记中使用链接引用其他的笔记和文件,因此文件之间会有引用与被引用的关系。将鼠标放在引用链接之上,按住 Ctrl,可以预览并且编辑引用文章的内容:

预览并不是双链最核心的功能。双链的核心功能是:我不仅能很轻松地知道本笔记引用了哪些笔记,还能知道哪些笔记引用了本笔记

比如我写了一篇关于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笔记,这是这篇笔记的局部关系图谱(A->B 表示笔记 A 引用了笔记 B,要看局部关系图谱需要按下 Ctrl+P 打开命令面板,搜索 局部关系图谱 选择对应命令):

按下 Ctrl+P 打开命令面板,选择显示出链列表可以查看本笔记引用的其他笔记:
 

输入反向链接并且选择则可以查看引用本笔记的笔记:

双链的概念很简单,但是其用处很大,可以帮助我们从笔记之间的联系中获得新的见解。下文我将介绍双链的一个最简单的用法。

如果你有一定的学术圈经历,你就不难发现双链机制和如今学术圈的引用体系(Citation)很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来说,如果一篇文章的被引用次数多则说明这篇文章很有价值,是后续许多研究的基础。因此,学术界总是用被引量来评估一篇文章、一个作者乃至一个刊物的含金量。借鉴这个思路,我们也可以认为一篇笔记的被引量越高,越说明这篇笔记是其他知识的基础,越需要着重学习

插件 Dataview 可以实现像查询数据库一样查询笔记库。在笔记中插入如下查询代码:

TABLE length(file.inlinks) AS "被引量"
FROM #Area/数学
SORT length(file.inlinks) DESC
LIMIT 10

就获得了所有数学笔记中,被引量最高的 10 个笔记:

由统计结果可见,矩阵以及泰勒公式的被引量非常高,在数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必须着重去学习。

同样的操作还可以复制到别的领域。比如你可以建立一个文学著作库,收集许多著作以及文学评论,然后你就可以查询最常被文学评论提到的 10 部著作来了解各个著作的讨论热度。诸如此类的用法还有很多,我不一一列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挖掘双链的价值需要建立在你有积累足够多的笔记的基础上。当你的笔记积累到足够的数量,你才有可能开发各种玩法,从笔记的规模中获得额外的收益。这体现了一个称之为知识复利特点:知识就像资本,本金越多,累积速度就越快,我们就能从中获得越多收益。

双链提供的灵感源源不断,这些都只是双链最基础的用法。由于本文并非主打介绍 Obsidian 的高级操作,因此这里不做过多详细介绍,更多的用法有待以后分享。

总结

Obsidian 是一款支持双链的 markdown 笔记软件,新人可能需要解决一定的网络问题才能成功下载。Obsidian 是以一个笔记库的形式呈现给用户的,用户可以在其中用 markdown 写作并且查看笔记。Obsidian 的亮点是双链,通过双链我们可以在笔记之间建立引用和被引用的关系,并且通过其从笔记库中获取到新的见解,实现知识的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