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妄想

“我们去车墩墩旅游吧!”

小兔很认真地向我、匠仔和高千建议,我们三个人面面相觑——车墩墩?冰墩墩我倒是知道。

在小兔的解释下,我们才明白车墩墩是指上海的车墩镇,小兔最近读了《车墩墩野事记》,兴之所至,就想组织我们来一场想走就走的“车墩墩抱团游”。

“我最近可能都要加班,抱歉啊小兔。”这是高千,作为金融行业的精英,忙碌是她的常态。

“年底单位里事情可能比较多。”这是匠仔,就算能请假,他不可能甩下高千去和小兔一起旅游。

“我要看店。”虽然店里一直没什么人,但这也是个理由,我就是懒得动而已。

“好吧……”小兔有些泄气,“那你们都看看这本书呗,下次我们录个相关的播客,心里去过就当是身体也去过了。”

2023年初大雪中的车墩镇汇桥村(图片来自作者豆瓣)

于是在店里的空闲时间(说实话挺多的),我一直在读这本《车墩墩野事记》,也有点猜到了小兔想要去车墩镇的原因,于是在某个小兔来蹭咖啡的下午,我直接问她:“是不是觉得作者周颖琪是一名译者,你也是译者,所以你也想过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啊?”

“有一点,也不全是,”小兔说,“我没有稳定的收入以后,生活压力还是有一点大的,不知道住在乡村会不会好一些。”

“这我也不知道,不过去村里生活,工作因为不会有大变化,本来就是通过网络对接,生活上的变化可就大了,还需要重新建立人际关系。”

“是啊,周颖琪身边有小狮子,我就一个人,”小兔扳着手指数,“高千和匠仔都不可能去,老板你也不可能去镇上开店啊。”

“那我们还是聊聊书吧,”我拿出小兔漂流在我这里的《车墩墩野事记》,“如果真的去的话,你会去车墩墩做什么呢?”

小䴙䴘的幼鸟(图片均来自《车墩墩野事记》)

“首选是观鸟,”小兔说,“周颖琪在车墩镇,做的最多的事情,恐怕就是观鸟了,她甚至还做了记录,鸟类观测到114种,甚至比野花(93种)还多。”

“但观鸟也是门学问啊,周颖琪就带她爸爸试着观了一次鸟,她爸爸贸然的举动还被网友给人身攻击了。”我根据折起来的书页找到了那段话,“观鸟的时候不吃零食也不聊天,也不比郊游,就是拿着望远镜在那里集中精力、安安静静地走着或蹲着,找鸟、看鸟”。

“这不和钓鱼佬很像嘛,”我又找到关于钓鱼的一段话,“对于钓鱼佬来说,钓没钓到几条不是什么大事,钓的行为本身就已经是一场胜利。钓的也不一定非得是鱼,也可以是万物”。

“我是没有钓过鱼,也没有观过鸟,但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小兔也学我翻书页,“这里,‘去观察一片叶子、一只鸟,观察一座公园、一条街道,用眼睛去看,心里就会打开一扇窗’,我总是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对着书页和词典,还有电脑屏幕,时间越久,就越觉得自己是行尸走肉。”

“要不常来我这里?”我给小兔倒了咖啡,手指指着书页里的一句,“人和人之间会更多地产生一些交集,也必须产生一些交集”。

“‘像野狗一样活着’吗?”小兔看岔了一行,有些促狭地看着我,“想把我当成流浪猫喂食吗?”

初夏稻田

“小兔你也在啊。”匠仔在恰到好处的时间推门而入,稍稍缓解了刚才的尴尬气氛,这几天为了通过检查,匠仔要先“暗访”市里几个为户外劳动者开设的驿站,他骑着小电驴跑过几家后,就会来我这里找充电桩充电。

“这本书我也刚看完,”匠仔很自来熟地按了咖啡机的按钮,一屁股坐到沙发上,“我是从增长知识的角度来看的,像都是实心胎的共享单车,‘禁止双弓’的火车,对了,还有中华凤头燕鸥。”

“这种鸟怎么了吗?”我问。

“我之前校对过关于舟山岑港的书,这种鸟在舟山的五峙山列岛有观测到,数量很少,是非常珍稀的保护动物,好像外号是叫‘神话之鸟’,”匠仔起身去拿咖啡,美滋滋地抿了一口,“就算上海和舟山很近,作者能观察到这种鸟,幸运程度差不多相当于公园打乒乓球遇到马龙樊振东吧。”

“但作者也说了,是因为台风的缘故,意外才看到的,”小兔脸有点红,“正常观鸟是看不到的,我觉得真的去车墩镇,能看到‘蓝翡翠’就已经很好了。”

“都说新手钓鱼运气好,新人观鸟说不定运气也好呢,”我开玩笑说,“不过除了观鸟,车墩镇还有其他东西可以玩吗?”

“过年去放鞭炮?”车墩镇是可以放鞭炮的,但我和小兔对此都敬谢不敏,匠仔摇了摇头,继续在书里找,“摇橹船在青浦区金泽镇,马桥豆腐在马桥镇,华阳老街拆迁了,车墩镇也不是横店那种影视城,那得胜村的集市?”

“还不如期待松浦大桥建火车餐厅呢,不过我们这里的铁路公园里已经有蒸汽火车头了,也不用特地去上海看。”

我们几个人在书里还是找不出吸引人的答案来。

泥鳅塘里的草鹭

“算了不找了,我们先聊聊感受,等下次高千有空一起录节目,”小兔放弃了寻找,清了清嗓子说,“我喜欢书里最后的一句,‘我们在哗哗的水龙头旁边,在马桶上,在沙沙响的被窝里,在说着什么,但说着什么不重要,这平凡的、普通的生活,每一个瞬间,也都在闪闪发光。’作者一直以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每一天,每一刻,从而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趣。”

“我是觉得作者的自然观很值得敬佩,”匠仔把书翻到他想要的那页,“‘生命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一面是,自然界里充满无意义的死亡;另一面是,每一个个体的死亡都有意义’。作者养的‘小青龙’好不容易羽化成蝶,却在刚展翅翱翔时就成了白头鹎的食物,虽然伤心难过,但作者也理性地意识到,对于正在育雏季的白头鹎来说,一只肥美的昆虫是不可多得的食物,也许被叼去助力了哪个新生命的成长。

“我看到有人评论说,作者是把自己当成动物,当成了大自然的一分子,所以她并没有居高临下地对待各种生物,许多思考是站在自然这一边来进行的,”我说,“有些话写得很犀利,比如‘人们对城市里的自然,以及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往往有一种美好的幻想,这种幻想如果建立在没能了解真实自然的基础上时,就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关键这些话作者还不是嘴上说说,她真的参加了许多调查项目,”小兔对这位同行似乎有着钦佩之情,“同时她还一直保持着清醒,没有天真,也没有自命不凡,就像她说的,‘大部分科普都是有局限性的,实际上只能“普”给原本就有意愿接受的人’,就像宣传牌上的话,其实既没有走进当地人的生活,也没有走进我们普通人的心里。”

“说得有些沉重了啊,”我给他们两个倒了点热水,“这本书总体还是轻松疗愈向的,我看的时候时不时想笑,比如作者经常‘捡垃圾’,把丢弃在村子里的东西废物利用,还有把落叶别在自行车上,给自行车‘冠名’,比如匠仔你的电瓶车,要不就叫‘车墩墩’号吧。”

“嗯对了,你和高千拍结婚照,要不也去车墩墩拍啊?”小兔没来由冒出这么一句,让匠仔闹了个大红脸。

“这,这,有点太早了,我们还没定下来……”匠仔有些语无伦次,“不能因为看到书里,作者和小狮子去车墩墩拍结婚照,我们也去拍吧,我们又没去过车墩墩,有没有什么感情。”

“所以要不去考察一下?”小兔姨母笑,眼睛也笑弯了腰,“考察你们蜜月旅行的地方?”

河道清淤

当然,匠仔和高千,还有我,短期内是不可能去车墩墩的,小兔也只是嘴上调侃两位好友而已。我们对车墩墩的了解,开始于《车墩墩野事记》,也很大可能仅限于《车墩墩野事记》,对于我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好,毕竟我只是一个“纸上卧游”的人,更习惯埋首于故纸堆里。

但就像作者周颖琪说的那样,即便是普通的生活,每一个瞬间都在发光。

关键是要认真地过好每一天。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所谓大图书馆”(Rexlib)、少数派专栏“六蠹集”。

蠹余录 |读书笔记2024| 读书笔记2023 | 读书笔记2022 | 读书笔记2021 | 读书笔记2020

 

四个人的二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