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前提醒: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我希望通过INTRO这个全新的系列来完成我们对各种配列尺寸的作品设计,那么我们先从全尺寸开始

时隔一年,我再次收到了来自Vertex团队的作品——INTRO S100。

全尺寸键盘在近几年的客制化圈里一直是一个很小众的品类,但在这段时间,继Seal103团购和HAVEN103的曝光帖之后,年底的键圈突然掀起了一股全尺寸浪潮,一时之间竟有多款全尺寸产品相继登台,而围绕全尺寸的纷争与喧嚣接踵而至。做一把全尺寸键盘,似乎成了一件不那么「特别」的事情。

当小众不再,该如何在滚滚浪潮中寻觅自我?

这把S100便是Vertex给出的答案。

初印象

坦率地讲,我本人对全尺寸并无太多情怀,人们总是将它庞大的身躯和专业性相联,但于我而言,更多是与久远的过去相连。关于全尺寸键盘的记忆,基本都停留在我过去玩剪线键盘的时光,虽然在那个时期便出现了不少全尺寸的客制化产品,但实在是囊中羞涩,高攀不起。而随着年岁和经验的增长,80%和60%成为了我的客制化配列首选项,其中也夹杂着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配列,但始终没有正经地再玩一玩全尺寸的机会。

所以当我收到这把S100的时候,我对它是饱含期待的,而当我真正去把玩的时候,这款作品又有许多与我预期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地方。

Lolo告诉我,包容性的设计往往是让人无感的。

第一次听这句话,我以为他正在说出一种隐喻,一种对于设计和精英主义的辩驳。可是,当我拆开S100的时候,我意识到那不止是隐喻,这是一把不那么张扬和出挑的作品。

重量方面,S100的纯套件重量约为2450g,作为一把全尺寸键盘来说,这是个中规中矩,甚至显得有些轻飘的重量。

它没有去搭配一块分量十足的配重,而这无异于失去了一个十足的宣传点,毕竟凭借硕大的身躯,重量的增加是轻而易举的,但Vertex没有选择这么做。

「重就是好」,这句话在键盘营销方面确实是无往不利,即便是近期的小尺寸键盘,也都咬牙将更重的材料以更低的价格塞入键盘之中,而回想Vertex此前的作品,如Angle65身上的黄铜中框也在当时掀起了不小的讨论风波。

这并不是一件为了追求便宜大碗的噱头产品,它的整体设计更应该建立在深思熟虑的考量之上

而在造型方面,S100则给人一种微妙的错位感,正面完全服务于键区的排列,铭牌也是简单的可拆卸的款式,配合极小的倒角和窄边框,似乎是在尽力弱化它的正面的设计特征,壳体选用上下盖拼接撞色的方案,腰线以及周身线条没有采用任何曲线和弧面的处理,让人联想到他们在Angle系列上的锐利线条,这些设计元素让整个键盘看起来既现代又具有一点点工业设计的硬朗感。

而键盘后侧的镂空和贯穿整个键盘的氛围灯共同构筑了一种工业设计的美感,像是某种建筑的一角,让我想起了Haven60和Space82的后侧设计。但相较于线条更为复杂精致的Haven60和装甲风格浓厚的Space82,INTRO S100有着一种对称性之外的张力——源自造型本身动感和视觉冲击。

全尺寸的修长比例,辅以10°的打字角度,倾斜的切角,从前侧观望是近乎对称比例的上下盖空间,视线沿着腰部的动线往后游曳,形成了夸张的反差,上盖就像是蛋糕的淋面,而原本给人厚重感的底壳,藉由配重的镂空和切削,搭配黑色的灯带,变得有层次感和通透感,而配重倾角角度的不同也是一种打破空间观感的不规则性,从而增加了视觉的趣味性。而这种空间感的视觉反馈,是需要拥有一定厚度和留白的壳体,才能得到呼吸和突出,而不是那种设计的密集感和压迫感。

虽然我对此却仍是有些不满足的,但关于造型部分我们暂且聊到这里。

样品组装体验与内胆手感

结构方面,S100再次采用了在ARC60身上广受好评的 PCB Mount,尽管我对ARC 60的无钢表现甚是满意,但在S100身上我并不打算采取无钢的方案,而是搭配铝定位板焊接。这也算是我个人的偏好之一,在过去,金属定位板往往被视为「坚实、稳固」的机械键盘象征,但随着Hifi和软弹的流行,变得没落,它也是我过去玩的全尺寸键盘上出现最多最经典的定位板材质。

而我喜欢铝或是铜这样的金属定位板加入对声音所带来的「化学反应」,可能这在当下的风潮里是很奇怪的,但我认为随着键圈对声腔和震颤的逐步研究和理解,在未来,金属定位板作为一种风味的加入或许会重新流行起来。

轴体方面,不同以往,这一次我选择了多种轴体混搭的方案。

键极客Keygeek出品的Tori、小八、雅典娜

佳达隆Gateron出品的Pro Ultra Glory Yellow

汇木鑫HMX出品的油罐轴

除开轴体混搭本身提供的视觉上的秩序感,我还根据我个人键区的使用频率和长短按的来进行一定的分配,这也是全尺寸的一大乐趣,例如玩blender等建模软件的话,对于PAD区的按键也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排列组合,而热插拔技术也提供了足够低的试错成本。

以我自己为例,在Caps位置我通常会改键为ctrl,使用频率高,并且时有长按的需求,所以我选用了这几组轴里触发压力相对较轻的小八轴,而在空格回车等大键区,我则选用了相对压力和回弹都更大更快的油罐轴,Alpha区是我平日敲击最多且频繁的区域,所以我选择了PBT底壳和PA12上盖的 Tori,回馈声很脆响。

组装过程中,除开HMX新品模具底壳卡扣的尺寸较大,有一定的插拔困难,其他轴体都非常顺畅地完成了排布,焊接的时候要注意磁吸部分要稍微避让一些,以免烫坏接口,也算是这类键盘PCB的通病。焊接我个人习惯刀头,可以同时焊多个焊点、脱锡容易、也可以直接刮漆和切断飞线,在焊接时利用液态锡的张力填充焊盘,保持焊点造型像是小富士山一样。

组装过程非常简单,基于键盘本身结构,没有太多复杂的组件,除了放入内胆后需注意内胆与限位柱的限位配合,没有其他要点。

S100的上下盖连接采用了Baionbolt的内锁螺丝方案,正面有四枚螺丝需要拆除,而背面脚垫部分也有四枚螺丝,对于全尺寸的大小来说,倒不算太多,整个拆装过程也比较流畅。

手感方面,这次的内胆相较于此前的Cycle系列,共振的处理非常优秀,之前Cycle8的安装模式中除开硅胶圈,其余在边角处均有一些令人不满的按压感受和共振,而在这把S100上,整体的手感回馈相对柔和不少,同时边角处的按压手感相较于Arc60,我个人感觉没有那么「紧绷」,可能是得益于键盘PCB尺寸的增加。

S100的Gasket Mount点位布局为上七下六,可以分割为两块区域,TKL区域的分布位置其实和过去一些经典的TOP键盘点位设置类似,而方向键区和PAD区的点位放在整体来看是相对对称的。

整体围绕Alpha和空格打造一个扇形的打字键区,空格位置的形变效果最大,Alpha区的手感相对软和韧,而其他键区则保持了一个相对坚实的手感。当然,以上的手感体验仅基于铝定位板的情况下,如果换作其他材质或是无钢结构,形变空间和弹性手感会更强。

聊完手感,我们再来聊聊声音表现,这次S100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在内部加入了一层PC盖板,而这层pc盖板对于我组装完毕的键盘声音影响主要是使得高频更加集中,同时也获得了一种对腔体声音的再反射,很有意思。

我个人猜测如下,键盘内部可以看作一个相对封闭的金属腔体,在声音传播时会产生较强的低频反射和金属音,而PC作为一种塑料材料,其密度低于金属,刚性较高,但比某些其他塑料(如ABS或PBT)略有韧性。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金属腔体内反射的低频波段,同时对于高频部分而言,由于PC具有较好的声音传导性,它会让腔体中的高频部分得到更集中的反射和传播,效果类似于音响中的高频反射板,它能聚焦声音波动,避免高频声音的过度散射。

金属产生的回声较为锐利,而PC的反射会更加温和,以及带来更长的反射时间,但同样的,PC带来的并非全都是增益,由于PC的吸音效果,低频部分的衰减会更加明显,使得轴体回馈的某些「重击感」减弱,减少了「轰鸣感」,同时PC盖板对共振的衰减也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你希望获得一个明亮和锋利的声音回馈,那么这块PC盖板应该会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尤其是在清脆的回弹声音方面,但如果你希望保持更为原初或是更为低沉和饱满的回馈,这块PC盖板也可以选择去除,它就像是一种风味的调料,但从键盘设计者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顺带一提,这次的PC盖板表面是相对光滑的,如果选择了磨砂或轻微的凹凸的表面处理,或许能进一步打破声音的单一反射路径,带来一些别样的效果。

以上便是我对S100的简单点评,尽管它并未追求我理想中全尺寸键盘的奢华与厚重感,但其坚实的制造质量和扎实的手感设计,以及PC盖板带来声音上的新奇体验和思考,我想,你不会因为它的外形而一见钟情,但你会因为它的使用体验而认可它。

如果你对键盘之外的一些事感兴趣,不妨再听我絮叨会。

INTRO 序章

那天Lolo跟我聊S100时,我有许多想说的话题,但当我真地敲击着键盘的时候,却又陷到一种说不清的迷雾中。

过去,我将Vertex的作品总结为「有弧度,有角度,尖锐而偏执」,在全棉和热插拔的风潮之下推广无棉与焊接,这些作品从来不是为所有人而设计的。

但S100似乎不在此列,我对S100的期望是收到一把颇具分量的、独具个性的全尺寸键盘。但显然,它不够张扬也不够出挑,它身上的包容性与前辈的尖锐和偏执大相径庭。那么,S100到底是基于怎样的设计方向诞生的呢?它究竟代表着Vertex的哪一面?

主流产品并没有给予大家所有的选择

这句话听起来平淡无奇,最初我并不太在意它,因为在全尺寸风头正劲的当下,似乎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新意。然而,当我和Lolo讨论INTRO系列的未来时,这句话的分量才真正打动了我。

明年呢,我们会考虑做50,之后呢我们有可能会做小尺寸的Ergo,或是普朗克

倘若是别人说出这样的话,我或许会一笑了之,但Lolo说这句话时,我相信他有这样坚定的决心。

而也由此,我才理解INTRO系列的尖锐和偏执并不体现在作品设计本身,而是它提供的选择,这种与市场背道而驰的任性,本就是一种尖锐和偏执。而这种尖锐和偏执会给那些小众的爱好者,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包容——足够多样、足够有意义、足够值得的产品选择。

过去一年的键圈,围绕着产品、工厂、人员所发出的阵阵风波和种种闹剧与呐喊,人们总是打趣地说,越来越多作品变得「Matrix Like」,这在我写的Neo Ergo简评中也有提到——OWLab日渐Matrix化。而堆砌在键盘上的元素,那些旋钮、铭牌和屏幕,总是给人一种设计上显露诚意的感觉,似乎为此买单也变得理所当然。

那么Vertex呢?

在经历了市场的喧嚣与浮躁后,他们的选择依旧是继续走这么一条不那么平坦的路,做一些真诚的作品。而S100身上的质朴与坚实,其实体现的是Vertex所谓尖锐而偏执的底色——真诚与坚守。

也希望在新的一年,这份真诚与坚守能带来更多有趣的作品,让那些始终关注客制化键盘的玩家们,继续感受到键盘这项爱好的乐趣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