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一个百无聊赖的周末。我躺在出租屋的床上,无聊、难耐,像是坐在捕不到鱼的深海渔船里,抓耳挠腮。

“要不买辆车吧。”我被这个大胆的想法惊得几乎要跳起来。

一年后,我和这辆一时冲动但又冥冥注定的车一起行驶了一万公里,并决定写下这篇文章。

为什么是它?

其实我买车的过程非常仓促。从冒出买车的想法(并把自己吓了一跳),到办完所有手续、把车提回家,一共只花了 5 天。我也没来得及去门店试驾,只是搜了几个车评视频,便在高德上找了最近一家的特斯拉门店电话,在电话里交了订金、约定了提车时间。

甚至直到订金交完,我才想起来钱还在理财里存着,还没赎回。

因为对这辆车的冲动消费,源于我早在高中时期就植下的憧憬:

发布会上那无进气格栅的新颖设计、百公里加速的模糊概念,足够在后面七八年的人生经历中,把一个男孩的憧憬转变为执念。从我高中第一次点开特斯拉 Model 3 的发布会、掏出计算器换算35000美元约合多少人民币时,我就知道,买这辆车只是早晚的事。

冲动之外,我也对这辆车的可靠性有 100% 的信心,因为它是一个定位极其清晰的——标杆产品。

在交付中心为它拍下第一张照片

什么是标杆产品?

在我的认知里,标杆产品从来不是一个各方面都遥遥领先的完美产品,它只负责在其售价范围内,定位出目标客群的核心体验、引入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在关键领域做到技术领先。

并且当标杆一旦建立,就代表着它注定会被反复拿来比较、被“超越”、被“碾压”。iPhone 经常被拿来和特斯拉的车放在同一类产品里,就是因为它们是极其相似的标杆产品。iPhone 信号差、充电慢,但在工业设计、系统生态、内容创作方面做到极致,绑定上亿消费者。特斯拉没有冰箱彩电大沙发、没有大电池和超快充、没有魔术般的悬挂系统,但在驾驶体验、电耗、安全性上无人能敌。

因此,每当这类标杆产品被行业中的竞争者一次次拿来比较,在购买决策的理性部分中,它们的可信赖性就会再加一分。

购车后的第一次洗车

它改变了我的什么?

购买过程的感性理性聊完,我不打算像传统的车评那样,把三电的数字一个个罗列展开,而是想聊聊这辆车给我带来了什么改变。

重构我对驾驶体验的预期

作为一个二十岁出头、没什么丰富驾驶经验的“小男孩儿(这个称呼很多汽车导购喜欢用,我也觉得很合适)”,我可以说,Model 3 彻底重构了我对驾驶体验的预期,说人话就是“好开”,极致的好开。

在此之前,我只短暂开过家里两辆老油车,偶尔借用过几次亲戚的车,都算不上好开。甚至在刚拿驾照那一两年里,由于总是有种说不上来的别扭,我是有点抗拒开车的。

提车那天我一个人慢动作重播般把车挪到交付中心门口,意识到除了自己开回家,此刻别无选择。于是咬着牙鬼鬼祟祟地出门上了高架。

“好开,真好开昂,是真好开。”

上了高架,这指哪打哪的确定感,让我的顾虑一扫而空,自言自语起来。仿佛是与前世开了一辈子的车重逢,完全没有“车适应人”还是“人适应车”的磨合期,一脚电门踩到限速值,想变道就变了,想超车就超了,耀武扬威地就开回了家。

在后面一万公里的同行里,每次加速减速、过弯超车,Model 3 平顺的动力输出、稳定的车身姿态、毫无打折的续航里程、人车合一的笃定配合感,都让我喃喃:“好开,真好开昂,是真好开。”

文字的描述可能太过苍白,就像你很难转述出跑马拉松的爽感,因为“驾驶”这种需要所有感官一起配合的行为,需要实际去体验。除了参考车评、听听车主的真实声音之外,不如去约个试驾,亲身感受下,可能也会改变你对驾驶体验的预期。

“呼神护卫”守护咒贴纸

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自由

既然驾驶体验无法通感描写,那这辆车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改变,是它给我带来了体验世界的新方式,肉体和精神上的自由。

肉体上的自由,让我不再焦虑雨天会被打湿的鞋面和裤脚、大风天骑电瓶车被吹得溃不成军的发际线、通勤路上脱水和浸泡交替的寒冷酷热、周末需要反复琢磨的地铁+公交路线、打车时浮动不定的等待时间——只要穿鞋拿手机下楼,想去哪都可以。

超市里刚出炉冒着热气的烤鸡、喝了一半凝着水珠的奶茶、想要细细聆听的新专辑、恨不得吸到脑子里的香氛、傍晚灌进车窗的凉风和夕阳——这些曾经需要专门的时间和空间来盛放的美好事物,有了车可以一波带走。

甚至过年没买到回家的高铁票,我一个人通宵一夜,1000 公里激情回家——像是第一次骑自行车的小男孩,仿佛骑到世界尽头都不会累(当然 AP 辅助驾驶也帮了大忙)。

特斯拉极低的用车成本和极高的可靠性,让我一个新手在一年里去了很多地方。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爬山、徒步、逛公园。每次去到人迹罕至的荒郊野岭,听着雨滴鸟鸣,深吸一口清新湿润的空气,都让我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傍晚的窗外风景

这也带来了精神上的自由。

这一年的几乎所有行程,都是一人一车一瓶水的搭配,副驾几乎从未坐过人。当 AP 辅助驾驶的彩虹道路点亮,我都会舒服地沉肩,将整个后背放松贴在靠背上——就像是和一位好友一同出行。

我逐渐习惯于独自看电影、独自去医院、独自在博物馆、公园、深山、河边倾听环境的声音,感受独自存在的快乐。

爱上徒步和爬山后,我也能有更多机会专注内心的平静。在此之前,由于这些目的地都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公共交通到不了、打车有去但大概率无回,单是计划行程就已经让我烦躁,因此它们只是躺在收藏夹里。

但如果是设置好导航就出发、在高速和高架上让 AP 辅助驾驶接管、到目的地后悠哉悠哉穿戴好装备,徒步和爬山的体验就会美好很多。路上有时会随机结识爬友,闲聊几句、同行几里,会有种从高楼大厦里解脱出来的生活气。

虽然有时在全是家人结伴游玩的场合里,我一个人显得像是来偷东西的,但每次被陌生人叫住,让我帮忙给他们拍照片,我都很开心。

蓝天白云,白雪覆盖丘陵

家人的下一辆车

就像每个小男孩有了新玩具都会忍不住炫耀一样,当我探头探脑地把车带回家见爸妈时,内心也是有点虚荣的:“你们看,你们把我养得这么好,我都能一个人买车了,怎么样,厉不厉害?”

我爸这个快 40 年驾龄的油车老司机,也极为迅速地上手了我的“新玩具”。虽然 Model 3 也是他的电车初体验,但饱受诟病的转向按键、屏幕换挡,在他眼里是“真先进啊”的黑科技,春节几百公里的走亲访友行程里,他没出过一次差错。

这也彻底改变了我爸对电车的固有印象。春节过后他支支吾吾地说也想换辆电车,我推荐了另一个品牌销量同样很高的车型,他说明天去店里看看。第二天再给他打电话,他说已经交完钱开回家了。

春节回家,与老家特产合影

“我”该买车吗?

特斯拉在互联网的讨论里,口碑貌似都不是很好,并且我上面写到的这些体验很多车也都能做到。但至少在我如上的真实经历里、在投研机构的报告里、在特斯拉对于 Model 3 多年的定位打磨后,只要预算满足,它就是最适合“小男孩儿(汽车销售用语再次出现)”开的车之一。

并且买车也是每个人的自由,像我这样冲动消费的行为也不建议模仿,但我还是想啰嗦几句。

首先,赛博评车不可信。对于总是爱输出“谁被谁吊打”的赛博评车选手,有以下三点建议给到:

  1. 你的当务之急是先把驾照给考了;
  2. 当你的年收入还不足以全款购入某辆车时,最好不要对这辆车说三道四;
  3. 你和造车的厂商、买他们车的消费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其次,只要你喜欢,什么停车难、充电难,在买车之后都不是问题。

最后,“只要是自己买的车,无论贵贱,一律按法拉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