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或许很多人跟我一样,喜欢尝试各种笔记方式,反复折腾很多款软件,并沉浸在这个折腾的过程。如果你用过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语雀、Notion、飞书文档、思源笔记、Obsidian等等,那么估计你也能体验到初见新笔记软件的兴奋和期待。
我喜欢把自己的知识整理的有条有理,从中获得成就感和秩序感,喜欢沉浸、无干扰的写作体验,也喜欢笔记软件的高颜值。
自22年第一次接触到思源笔记之后,我反复横跳过多款软件,最后还是回归思源笔记,尤其是经过深度使用后,我发现该软件十分符合个人的使用场景。本文中,我会具体说说个人选择思源笔记的原因,以及日常使用场景,以供大家参考。
😮 选择笔记软件的4个误区
首先,我说一下自己在折腾笔记软件的过程中,经常陷入的几个误区。这些误区容易导致我们漂浮不定,陷入纠结,影响笔记的整理汇总,降低记录和查找笔记的效率。
误区一:All in one
曾经一段时间,我希望有一款大而全的工具,能够实现笔记、待办、日历、数据库、看板等功能。这样就可以在一个软件上处理所有事情,不用分散到各个地方。
这个设想虽好,但事实上,这个是个不太实际的愿景,即使能够All in one,总会呈现出不足。假如你希望工具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即时打开,快速记录,但All in one会导致软件笨重,启动等待时间长,功能使用路径变长。
术业有专攻,结合场景选择合适的工具,才是事半功倍的选择。
误区二:信仰某种笔记形式
前两年,双链笔记概念的出现,那会特别热衷于这种记录形式,相信这个形式就是最好的记录方式,但实际上无异于在对世界宣传(PHP是最好的程序语言)。每种形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不能一概而论。实际上针对不同场景,灵活使用不同的形式,可能会更高效些,不必拘束于某种形式。
误区三:极度追求完美
过分注重工具的外观,深度个性化定制皮肤样式,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表面的视觉表现上。导致出现的结果是,工具界面很好看,但笔记没记多少,形式大于内容。当然,如果是享受这种把个人想法一一实现的过程,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也无可厚非。
误区四:过度折腾软件
总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经常摸索各种软件,折腾软件的功能和视觉,导致笔记内容散布各地,久而久之,软件被打入冷宫,也意味着原来的笔记也吃灰了。
😍 选择思源笔记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深入使用,思源笔记吸引我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良好的编辑体验
整体体验下来,思源笔记的编辑体验还是挺流畅的,部分细节也考虑到了国人的使用习惯。良好的编辑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离线编辑
作为一款本地优先的软件,离线编辑是其一大特色,你可以无网络的场景下,记录笔记和撰写文章。笔记数据存放于本地,私密性比较高,可以随心所欲记录内容。
离线编辑带来的很好一点是,你可以快速切换页面,浏览内容,如有关联引用的内容,只需要鼠标悬浮上去就可以弹出浮层快速预览。这种免去网络加载的等待,对于多图的内容来说,带来的浏览体验无疑是绝佳的。
2. Markdown 语法
思源笔记支持Markdown即时渲染,所见即所得,在编辑时可以实时看到最终效果,避免了传统Markdown编辑器中需要切换预览模式的麻烦。这种设计使得写作体验更加舒适。
你可以通过直接输入Markdown语法字符来快速实现文本样式,例如“#+空格”表示一级标题等。此外,你还可以使用斜杠“/”或顿号“、”调出菜单(无需切换中英文,体验非常友好),选择所需的文本样式,或者通过菜单的快捷键直接调用样式。在忘记Markdown语法或遇到复杂语法时,无需查阅语法表,可以通过菜单或快捷键快速调取所需样式。
3. 块状元素
“块”是思源笔记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标题、段落、引用、分割线和列表等,都是一个块,所有形式的内容都可以视为一个块。这些块可以轻松组合成超级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组合。
每个块都是活动的,你可以通过鼠标长按拖拽来调整它们的顺序或位置。这样的拖拽方式大大提升了内容调整和编排的效率。
块与块之间可以通过“[”或“【”符号建立引用关系,形成双向链接。只需将鼠标悬停在引用文本上,即可原地预览引用的内容,这一功能非常方便。
4. 定制笔记模板
为了提升笔记编辑的效率,你可以将公共内容框架创建为一个文档,并通过【导出】 - 【模板】的方式保存为模板。只需输入【/】并选择【模板】,即可快速复用已定义的内容。这对于需要重复使用的框架,尤其是周报和月报等类型的笔记,非常方便。
强大的大纲工具
在此之前,我经常使用“幕布”工具撰写文章大纲。现在,直接使用思源笔记也能实现类似的效果,简直是一个完美的替代品。
在思源笔记中,你可以通过无序列表撰写文章大纲。该功能支持大纲折叠,点击圆点可以进入子节点进行内容编辑。此外,你还可以通过安装第三方插件kmind将其转换为脑图。
大纲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是一个块元素,这意味着你可以使用Markdown方式来定义内容样式,从而使大纲的表现更加丰富多样。
数据库管理
在管理多维度的数据条目时,思源笔记的数据库功能确实是个利器。其中,我认为主要有两个特点:可定制性和多格式支持。
1. 可定制性
你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定制和扩展,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如项目管理、收支统计、客户管理、销售管理等。
数据库支持对信息进行汇总和分类,快速整理信息呈现的结构。通过数据库,你可以利用查询、排序和筛选等功能,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提升信息获取的效率。
2. 多格式支持
数据库不仅支持文本数据,还可以处理图像、链接、日期等多种格式,增强了信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总的来说,数据库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具有很高的可玩性,适合记录和统计需要多维度查看的信息。虽然目前还不支持看板、画廊等多种视图,但根据官方信息,看板视图已经在开发中,未来值得期待。
全面的多端同步
如果一个工具仅限于独立的设备使用,就存在比较大的限制。思源笔记提供了数据迁移和同步的功能,有效解决了跨平台同步的问题。
1. 多端多平台客户端支持
思源笔记支持PC端、Mac端、Android和iOS等多个平台,并且可以通过Docker部署到自己的服务器上,充分满足了多端使用的需求。
2. S3 低成本同步
思源笔记官方支持云同步,如果有跨端同步的需求,可以直接开通会员(年费148元)使用。这是最简单的云同步方式,不需要另外配置即可完成同步。
除此之外,思源笔记还支持第三方S3云储存进行同步,该功能需购买功能特性(64元买断)。使用S3需要在提供云服务的平台上开通云存储,如阿里云或腾讯云,并根据官方规则进行配置。这对新手来说有一定的门槛,操作相对复杂一些。
通过S3的方式进行云同步,是一种低成本无负担的方式,一次性付费,永久使用同步功能,云储存产生的费用也是极低,完全不会产生经济压力。
灵活的自定义
软件支持自定义界面布局和模块显示。比如我习惯左边放置文档目录,右侧放置文章大纲,其他使用频率不高的功能隐藏处理。通过界面上下、左右不同的分屏方式,可以快速对比文档或进行双屏记录,从而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一个舒适的界面,对于经常做笔记的人来说,是赏心悦目的。思源笔记的集市里面有很多免费的皮肤,诸如Asri、写味等,都是颜值很高的皮肤。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通过CSS的方式自定义皮肤样式,自由度比较高。
插件、挂件是思源笔记的第三方功能拓展。你可以自主安装这些插件、挂件,以实现所需的功能。这得益于社区成员的无私贡献。
以上是我选择思源笔记的几个主要原因。深入使用后形成习惯,可以显著提高做笔记的效率,整体体验也非常顺畅。如果你喜欢钻研,还可以深入使用SQL语法查询和数据库关联等功能,这些在特定场景下能够进一步提升效率。
虽然思源笔记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
我的使用场景
软件的功能很强大,但实际上能满足个人的使用场景,才是最核心的。下面简单说明一下个人经常应用的几个场景。
文章撰写
首先,写文章是个人最核心的场景之一。通过 Web Clipper 或 SiYuan 官方浏览器插件收集文章内容,使用无序列表整理大纲框架,帮助自己理清思路,确保文章结构合理。基于大纲框架,将我的观点和想法逐步展开,完成文章的撰写。
如需要发布到其他平台,则可以通过【发布工具】插件将其快速发布到网站平台上,可以省去很多步骤。
学习记录
我会使用思源笔记记录自己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以及自发的思考等。
通过引用的方式,把关联的内容建立起双链关系。基础内容框架作为一级界面导航,具体的分支内容通过链接引用的方式进行拓展。
软件技能类的技巧和知识点通常比较分散且简短,我会通过组合超级块的方式,以平铺的形式展示这些内容,方便随时回顾和查找相关知识点。
工作和生活记录
工作中涉及周报撰写、会议记录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制定结构化的模板,快速调用,从而提升效率。
对于生活中的水电燃气等开销记录,我会通过数据库的方式,自定义字段来记录相关的信息,方便查看和统计。
关于笔记的个人思考
在不经意间,我们可能尝试了许多笔记软件,常常沉浸于工具的探索中,却忽视了做笔记本身,给人一种本末倒置的感觉。
此外,记笔记是一种行为,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记了很多笔记,但后续翻看和回顾的机会却很少。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对笔记的一些看法。
软件即思维方式
整理知识是一种思维方式。这意味着在使用不同工具时,需要调整思维方式来记录笔记。例如,印象笔记是树状结构,你可以定义笔记的基础框架,再通过子目录拓展延伸。Notion则可以让你通过Database的多视图方式,从多维度的视角来整理笔记。Flomo则是一种扁平快的卡片笔记形式。
不同人倾向的思维方式会有所差异,选择符合自身思维方式的工具才是核心的。
没有完美的笔记软件
不同软件之所以能够共存,是因为它们各自的独特性。因此,我们不能期望某个软件将所有想要的功能都整合在一起,这并不现实,我们需要接受软件的不完美。
十八般武艺,没必要样样精通。只需要找到符合自身使用场景的工具,深入熟练使用即可。把时间多花在笔记上,而不是软件本身。
基于场景选择工具
再好喝的咖啡,总会有人不喜欢,因为口味各异。软件也是如此,尽管某些软件功能强大,但你真的需要那么多炫酷和复杂的功能吗?选择笔记软件的首要前提是了解自己的使用场景,并根据自身需求做出选择。
- 假如你是自由职业者,你需要记录和维护客户关系,管理项目进度,那么带有Database功能的Notion、我来、Flowus等笔记软件就比较适合当前场景。
- 假如你是医生律师,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那么推荐双链笔记工具,关联的内容可以直观体现,快速链接,推荐思源笔记、Obsidian、Logseq等。
- 假如你是写作人,平常专注于写长文。那么,Typora可能是极佳的选择。它的打字机模式能够让你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当前输入的文字上,消除一切干扰,让你全身心投入到写作的沉浸体验中。
- 如果喜欢手账记录,通过iPad手写绘制视觉笔记,毫无疑问,Notability是一个相对适合你的工具。
- 如果你经常需要跟别人分享写的内容,推荐使用线上笔记,如飞书、语雀等。由于文档存储到云端,只需要一个链接即可与他人分享。
另外,组合不同工具可以更好地满足各种场景需求,比如我会使用Flomo快速记录转瞬即逝的灵感,用Microsoft TODO提醒待办事项,用思源笔记做知识沉淀和日常记录。
总之,要基于自身的使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工具,这会让你更加得心应手。
非必要不做笔记
只有那些有记录价值、后续可能用到的内容,才值得被记录。如果不是,即使记录了,也可能会被遗忘在某个角落,最终吃灰。而冗余的信息也会影响知识库的管理。就像一个家,没用的东西要及时清理,保持简洁,需要的物品才能更容易被找到。
或许你会说,我为的是以后想看的时候能回头看,但实际上你大概率是不会看的,不信你翻翻微信收藏的内容,你有点开看过?
不要为了打造知识库而做笔记。你并不需要一片湖泊,而是一个水池。精要主义,少即是多。
最后
优秀的笔记软件有很多,每款软件都有其独特之处。思源笔记是一款出色的开源笔记软件,提供良好的编辑体验、强大的大纲和数据库功能,同时支持灵活的自定义,兼容多种平台和设备。整体体验相当不错,非常符合我的使用场景。在选择笔记工具时,应该基于自身的使用需求,功能强大并不一定适合你。
最后想说的是:笔记的核心不在于记,而是用!不要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同时尽量减少在工具改造和界面美化上投入的时间。笔记,要的是简单、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