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是指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个体通过教育活动,在满足与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对高等教育学历的需要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以及高等教育学历在满足社会的需要程度的降低。

昨天晚上,我刚刚拿起筷子准备夹菜,我的父亲问我:“你们学校有没有那些个企业招聘?”

“有的。秋招,已经结束了。”

“那你找到工作没?”我父亲发出了灵魂拷问。

“没。”

Silent is Cambridge tonight.

我父亲继续刷着抖音,和我说:“不是说,中国月收入不足一千的有六亿人?经济是不是好不起来了?”继而引出他对于美国大选,世界局势,中东地缘政治的种种看法。

我不认同我爹的很多看法,觉得他就是短视频刷多了。我阴暗得以为,喜欢刷短视频的人非常容易极端化自己的观点,要么觉得情况非常好,喊出比如“遥遥领先”的口号,要么就觉得情况非常差,可能明天战争就开始了,该去超市抢购盐和厕纸了。

经济到底好不好的起来,不是个容易弄清楚的问题。不过就“中国月收入不足一千的有六亿人”这个问题,还是有不少可以讨论的东西。

中国月收入不足一千的有六亿人?

首先这个数据来自哪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1,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2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022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5055元。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4780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低收入组和中间偏下收入组共40%居民,对应人口为5.6亿人(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

所以,之前说六亿人月收入不足一千,好像没有问题?如果我父亲是个自媒体工作者,他通过这个数据发了一个视频并获赞无数,我会为他感到高兴的。但是,我父亲是一个信息接收者。所以我必须告诉他,这个数据没有排除掉儿童和老人,即没有排除传统意义的非劳动人口。

那么,让我们看看儿童和老人有多少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0-15岁的儿童有2.4789亿人,60岁以上的有2.9697亿人。加在一起就是5.4486亿人,和低收入组和中间偏下收入组人数相比就占到97%。另外,截至2022年底,中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有持证残疾人3768.166万2。所以在某个角度而言,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月收入不足一千的有六亿人这件事,尽管听上去很唬人,但是事实远没到耸人听闻的地步。

月入8000,又超过全国多少的人?

刚好我们看到了“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顺道聊一下如果你月入8000,又超过全国多少的人?

我相信大家比起收入在全国排名如何,更关心收入有没有超过自己同龄人。至少我是更看重后者。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03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712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8748元,平均到每个月,分别约为3926.8元和1562.33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当一个人的月可支配收入超过7921.25元,他就达到了高收入组平均数,而平均数会因为某些高收入者升高,居民收入的平均数大概率大高于中位数,这意味着7921.25元/月的收入,超过了一半的高收入组,即在总人口中排进前10%,超过90%的人,也就是排进了前1.4亿3

不过,这没有回答“收入超过自己同龄人多少”。我有个非常不严谨的计算方法可以大概“猜测”一下自己的收入在市场中超过了多少人:直接减掉非劳动人口——14亿人口减掉5.4亿非劳动人口,为8.6亿,那么月入八千就排在前16.27%(1.4亿除以8.6亿)。这个方法很简单地按照劳动人口应该和劳动人口比收入的原则计算。

X轴为超过多少人,Y轴为收入。劳动人口应该和劳动人口比收入

学历贬值

既然有了收入相关的数据,我们就来尝试谈谈学历贬值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30.2万人,在学研究生388.3万人,毕业生101.5万人。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1042.2万人,在校生3775.0万人,毕业生1047.0万人。

1978年以来,截止2022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总计1.43亿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人数约7505万人,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约为5.4%,专科毕业人数约681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约4.9%。

那么从数据来看,通过一个全国选拔性考试选出来的1047万人,只占全部人口0.7%,劳动人口的1.2%的1047万人,能拿到多少月收入呢?

首先他得找到一份工作。

作为劳动人口的学历前5.4%,别说拿到前10%的收入,连前30%的收入(6000)都难以拿到,甚至找不到工作。

打开Google直接搜

那么,回到具体的数字上,多少收入才能算得上“学历没贬值”呢?或许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简单的标准:比如在某个行业中,你的收入至少要高于该行业内大多数学历不如你的同龄人,且要与自己所花费的教育成本相匹配。

有人把应届生长期待业归结于学生能力不足,并不能应对工作要求。虽然我对于这个观点不发表意见,不过这个观点可以引出学生要努力增强自己的能力,肯定是对的。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当前的就业市场。根据前述统计,2023年普通、职业本专科毕业生达1047万人,而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对于那些仅有学历却缺乏实际能力的人来说,市场的容纳度显然正在减小。虽然我对于各宏观经济部门居然连这1%的人都无法消化而出现应届生长期待业感到惊讶,但好像事实如此。难道只有我一个人目前没找到工作?

既然谈到了找不到工作,刚好提一下:大家现在好像经常看见有人失业。理论上,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被归类为自然失业,经济学家视这两种失业为正常现象。据这篇论文4,中国的自然失业率在2024年2月为4.77%,相当于6700万的失业人口了5。就绝对数量而言,大家看见到处有人失业还挺合理的。

别人的消费,你的收入

多提一嘴,我们每个人的收入,都来自于他人对我们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无论你是经营一家小店、管理一家公司,还是身为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你的收入背后,都离不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市场需求。

生产是价值的源泉,但这个价值并不会自动转化为收入,必须通过消费来实现。当你的产品被他人购买时,你的劳动或创造力才得以兑现成收入。无论是产品制造、服务提供,还是技术创新,只要有人愿意为其付费,这些努力才能形成经济价值。因此,消费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支撑经济、拉动收入的重要力量。

所以,当我们思考如何增加收入时,更多地去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偏好是关键。为他人提供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不仅能为自身带来收益,还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在经济链条中,我们每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让我们来看看2024年前三季度的消费数据吧!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63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5.3%。平均每个月就是2292.33元。

2024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所以,就这个消费支出情况,想月入8000确实很难。

 

最后

我常常感觉自己的父亲被营销号拖入了宏大叙事的泥潭,不关注自己的个体经验。谁当上美国总统和躺沙发上的你有什么关系?以色列朝谁发导弹也不会影响晚饭吃啥。不过我现在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写东西,提笔就是“中国”“14亿人”等等,好像也没有摆脱喜欢用“宏大叙事”的不良爱好。我理解我的父亲,疫情时买卖赔钱了,在家里整天无所事事,刷着短视频尝试理解这几年社会快速的变化,时刻准备东山再起。但这个社会真的变化太快了,连我作为一个年轻人都有时感觉跟不上时代发展。

最后的结尾,还是用经验叙事最直白了。我听过一句不知道最初是谁说的话:“如果你的邻居失业了,那就是经济衰退。你自己失业了,那就是经济萧条。”我觉得挺对的。说起来,感觉最近少数派推荐自己APP的“独立开发者”都变多了。(笑)这个时候,程序员也过的不容易啊。

其实写了这么多,也是我在尝试理解这个剧变的社会。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了,很难不发出“原来我已经落伍”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