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沉迷,社交媒体沉迷,其实都可以总结为信息流成瘾。多巴胺控制大脑总是在不断寻找新的信息。而信息流的推荐机制又通过无限的信息流,以及各个信息之间的关联来推荐新的信息。我发现当我很长时间没有登陆手机端的app,或者当我短时间内连续取关多个博主的时候,推荐系统会通过推荐一些我早就关注的博主,来试图重新激发我对信息的多巴胺渴望。但是一段时间过后,系统又会开始推荐新的博主。我发现在某站、某书、某音看短视频的时候,会不断地给我推新的我从没有关注过的博主。这导致我的整个时间线越来混乱。而且单个博主并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更新,但是推荐机制的存在使得这个时间线上的被推荐作品,每时每刻都有更新。所以信息流成瘾的其中一个核心是推荐系统。

因此,消除信息流成瘾的一个关键方法就是,消除推荐系统,或者说消除对新博主的推荐。对信息的吸收首先是只靠搜索不靠推荐,但有时候是需要有新信息的获取的,而这个获取必须是有节制的。换句话说,这个信息流不应该是每时每刻无限的。同时最好能把各种信息文字化,就好像翻开一本杂志有编辑进行推荐一样,而不是视频一个接着一个的打开。所以自己就要成为这个编辑进行博主筛选,RSS提供这个平台消除推荐系统。RSS做了一个搜索和推荐的折中:当你想看优质内容时不再需要一个一个费时费力地搜索,平台把这些内容聚合在了一起;也杜绝了推荐系统。用户拿回了关于注意力的掌控权:有权利挑选自己想看的内容,不被推荐系统裹挟。

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当推荐系统被消除后,用户需要自己进行筛选,怎么知道自己的筛选是优质的呢?答案是:相信你的好奇心,跟着感觉走。推荐系统营造了一种虚假的好奇心,或者给每个人植入了一个虚假的好奇心。当平台上很多人都在热烈讨论一个话题时,用户被推荐到了这个话题。随着推荐次数的增多,用户会误以为这个话题就是自己感兴趣的。但是真相可能是这只是其他人追赶潮流聚集出来的热度,这个热度通过推荐机制把无关用户裹挟了,甚至是平台为了推广而做的推广,是无差别所有人都推荐,广告就这个道理。可是这个隐藏的不明显的广告真的是我需要或者感兴趣的吗?还是说是热度和流行让我感兴趣的呢?这又回到前面说的,尽量只看文字或者文字化的东西。文字的信息密度比音频和视频多很多,当吸取的是文字或者文字化内容时,思考的时间就会增多。就像大模型的慢思考时间增多,思维链越长,答案就越好。而RSS在收集视频内容时,都是封面+标题的形式,这样在看之前就多了一个阅读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留个你思考和筛选的时间。

另外是最近的一个思考:nobody cares about you. 没有人会在意你,或者说大家都在关注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剧本和人生主线,如果过多关注别人的剧本,那最后只会变成别人剧本里的配角。这是合理的。最近我有很多天都不带手机去学校,我发现其实并没有人会无时无刻联系我,而一些可能重要的事在我晚上拿到手机以后20分钟之内都处理完了。我的微信可能有一千多个好友,但其实每天更新的朋友圈在20分钟之内也都看完了。很多自己发的长文我估计也只会有十个人会从头到尾看完,这篇也是。而大家也都开始逐渐的封闭自己的朋友圈,三天可见,不再有更长更深刻的表达。一方面自我剖析是一件危险又带有羞耻感的事,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表达在衰退。先是语言和表达的衰退,然后就是思想思维的衰退。这是合理的,因为宇宙本身就是熵增的,混乱和无意义是宇宙的终点(所以硅基生物这种熵减的存在终将取代人类(b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