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尝试博客其实不是为了写,而是为了做博客网站。那段时间博客开始流行,大家都想有一个炫酷的个人网站。然而这个阶段自己对开发更感兴趣,文章没写几篇,反倒是代码折腾了不少。第一次尝试没过多久就草草收场,随着做站兴趣的褪去,写字的欲望也没有了。
多年以后再次尝试写博客,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这次不再折腾代码。买了一个域名,用开源工具静态生成页面后托管在 GitHub。 断断续续写了一年,刚开始一个月一两篇到最后两三个月一篇,最终还是停了。部分原因是工作变得忙起来,加班越来越多,但主要还是自己对文章的要求背离了写的初衷,。那时候写博客经常会在社区分享, 有了一定的读者和互动后,写作就有了压力,时常担心自己写的内容不够有吸引力,逐渐的,写博客的目的从记录变成了博取眼球,这个时候自己也就不想再坚持下去了。
之后在一些第三方平台还有过短暂的尝试,也都不了了之。最近两年开始将写的执念转移到了DayOne 和 Flomo。 DayOne 用来记录自己和家人的日常, Flomo 则更多用来摘录和记录工作和学习相关的内容。因为都是非公开的记录,加上卡片笔记方法论,写没了压力,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然而私有笔记不能满足自己公开表达的欲望,社交媒体的关注与点赞又让写这件事变得不纯粹,比如自己会不自觉地追热度,做标题党,研究发帖的最佳时机。这个困扰让“一个不寻求社交认同的公开表达空间”的概念一直在脑子里徘徊。
最近听一档访谈栏目,《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提到当前的环境对作者的期望太多,自己创作最大的干扰其实来自于读者,因为总想着要通过作品给读者带来惊喜,时常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艺人而不是作家。
既然这种困扰不是自己独有,一个不去迎合读者的公开表达空间或许有它存在的价值。于是经过几个星期的思考和设计,我们上线了 Essay , 一个纯粹的文字社区。所谓纯粹,是这里没有社交属性,不会有浏览量,点赞和关注等量化指标去左右你的创作。仅支持有限的 Markdown 语法,甚至不支持图片,不会有文字以外的元素干扰你的创作和阅读。
在上线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写了 27 条,基本与我的笔记数量一致。
除了自己使用,我们这段时间也在不断打磨产品,为了让创作体验尽可能流畅,我们发布API 和跨平台的桌面客户端 Essay Editor.
最后,我们上线了时光广场,这是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Essay 的定位是一个不寻求社交认同的公开表达空间,既然选择公开发表,就希望被看见。时光广场是一个充满多样性的空间,每个人的创作都汇聚于此,你可能会感兴趣,也可能不感兴趣,重要的是这里的内容没有被筛选过滤,感兴趣就多看看,不感兴趣快速划过即可,决定权在你而不在算法。
这里我们引用了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描写广场的一段话:“时光流逝,角色也不完全与过去的相同;当然,剧情错综复杂,情节多变..., 如果你一直在观察这个广场,就会听到对话如何一场接一场地变化。” ,因为我们觉得很贴切。
Essay 还在慢慢生长,目前已经有150 多位小伙伴入住并在这里开始创作。我们想大家一起把这里打造成一个自由表达,轻松创作的地方,就像市区周边的一个小镇,在忙碌之余到这里逛一逛,留下几行文字。
最后,这是我的 “Essay 小镇居民证”,如果你也喜欢文字,不妨来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