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许多人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似乎自从2020年以后,苹果的产品愈发平平无奇。而这个时间段恰好也是前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Jony Ive)离开的时间。我们不难发现,当前苹果CEO乔布斯团队悉数离场,苹果的产品设计以及功能创新也变得务实平庸起来。这或许是一家市值超三万亿,富可敌国的科技巨头无法避免的结果,但我们依旧怀念那个天马行空别具一格的苹果世界。作为乔布斯的黄金搭档,乔纳森的存在无疑是苹果灵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文章是属于乔纳森的人物传记,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个传奇设计师的生涯。

 

故事的开头

1967年,乔纳森出生在伦敦,由他父亲抚养他,受到了父亲很大的影响。乔纳森的童年生活环境轻松,家境一般。他的父亲迈克尔·约翰·艾夫(Michael John Ive)是个银器匠,母亲帕米拉·玛丽·艾夫(Pamela Mary Ive)是一名心理医生。

鲜为人知的是,乔纳森并不是一个 “合格” 的学生,和乔布斯一样,他有阅读障碍症 (dyslexia)。如果在强调书本教学、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体系里,他会被认为是一个不值得投入太多的笨学生,因为这种无法将发音和文字有效配对的学习障碍症,会导致一个人没办法以正常速度阅读、理解文本。根据研究表示,语言阅读障碍平均发生率在 2-8% 左右。

但这不是真笨,只是不适合常规的照本宣科式的教育,在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和空间感上都比常人更有优势。就像是我们学生时代会出现的:一个各科都差,“唯一存在的意义就是被文艺委员抓去为班级的黑板报勾边” 的初中同学。

根据自传的记录,乔纳森所上的初中是公立学校福特基金会学校(Chingford Foundation School)。这是一所无论从什么方面看都很平庸的学校,英国政府网站给这所学校打出的分值比全英平均水平稍低,整体上处于中间 37% 的区间。这所学校唯一值得一谈的就是有两个知名校友,一个是乔纳森自己,另一个则是比他晚了八年入学的贝克汉姆。

就是在这个阶段,乔纳森在上初中时被诊断出有阅读障碍,但也是在这个阶段,他开始展现出对 “物品工作的内在机制” 的强烈好奇心,说白了就是拆东西装东西。在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乔纳森把这种热情一直延续到最后,但他的天赋在上 Walton 不到一年后开始不断通过绘画、设计和制造迸发。

乔纳森在上高中期间,优秀的设计能力就已经展现出来。据他的老师们回忆,他们从来没在他这个年龄段中看到过这么高标准的作品,那时他才17岁,作品就常常能达到工业生产的标准。而在一次小型学生展览中,伦敦知名设计公司Roberts Weaver Group(罗伯茨·韦弗集团)的总经理菲利普·J·格雷 (Philip J.Gray) 发现了乔纳森,并且在后来赞助他上了大学Northumbria University(诺森比亚大学)

在准备 A-levels考试时,乔纳森为自己选择的专业是设计技术(design technology)。经过两年的学习,在 1985 年毕业时,他的最终成绩是三个 A。根据自传的统计,这在当年属于全英前 12% 的水平,足以进入剑桥和牛津进修。但这两个在无数学生和家长心中是装逼顶级高校并没能引起 Jony Ive 的兴趣,他最终选择的是诺森比亚大学,其前身是纽卡斯尔工程技术学校(Newcastle Polytechnic),因为这里 “一度有英国最好的” 工业设计专业。乔纳森在选择学校时听从了自己的内心,并根据自身条件挑选了最佳匹配的对象。

当时的纽卡斯尔工程技术学院其实相当于现在我国的职业技术学校,从社会地位上来说肯定远远不如专业的设计院校,更不用提牛津剑桥式的世界级名校。但在工业设计这个小领域,由于位于工业带和早期的办学规划,工业设计系早已 “名声在外”,并且录取率只有 10%。当然,申请数量也不高就是了,在 乔纳森去的那一年,其实也只有不过 250 人申请了这个学校。

后来的事实证明,在进入这所和他够搭的学校之后,他找到了更大的舞台,并且顺利地在 “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地点”。在整个学生生涯,乔纳森做对了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变转化成了热爱。也可以反过来说把自己热爱的事变成了自己的优势,然后以这个为切入点来做大学和职业选择。

 

大学生活

泰晤士报采访乔纳森时,他坦言自己最不擅长的就是数学。同时在他的校园生活里,自始至终都没展现出对于电脑的任何兴趣。他坚信自己在科技方面是一窍不通的,他觉得十分沮丧,因为很显然电脑正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而且这个趋势有着十足的动力。最终,在校园生活接近尾声的时候,乔纳森与苹果公司结缘了。

一开始,乔纳森感到非常震惊,因为他发现使用苹果电脑比他尝试过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容易。这台机器的设计者为了调整用户体验所做出的努力深深地影响了他;他感觉立刻就和这台机器产生了关联,而且更重要的是和这个企业的灵魂产生了关联。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产品的人性化。“那真是个戏剧性的时刻,清清楚楚地印在我脑海里。”他说。

1989 年大学毕业后,乔纳森先来到了之前赞助他的罗伯茨韦弗公司(Roberts Weaver),后来又作为第三位合伙人加入了伦敦的初创设计公司 Tangerine(橘子)。在这期间,他更加广泛地学习,同时他设计出了一款新型钢笔。在设计这款钢笔的时候,乔纳森选择将重心集中于钢笔的“消遣功能”。他观察到人们总是爱摆弄他们手中的钢笔,因此决定为钢笔使用者们设计另一种功能,让他们在不写字的时候能够摆弄钢笔来消遣。他很聪明地在钢笔顶端添加了一种由圆球和夹子组成的装置,专门供使用者无聊时消遣。这个“消遣功能”在某些人看来或许没什么特别的,但是,把圆球和夹子结合在一起的装置却让这款钢笔成为一款非常独特的产品。(他后来在苹果公司的许多设计都有一些控键或是其他能够支持触摸的元素)

但他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做设计咨询工作,他说,「我刚从大学毕业不久,但是我通过一系列不同的产品学习到了很多:从发梳和陶器到重型机床和电视机。更重要的是,我找到了我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我终于清晰地知道了自己想做什么。我真的只对设计感兴趣,而对创立事业及不感兴趣,也不擅长。」

基于此,乔纳森于 1992 年终于答应了 Robert Brunner(罗伯特·布伦纳)的邀请,加入了苹果公司。布伦纳就是后期创立了 Ammunition 设计公司的人。科技圈里所熟知的老罗的锤子 T1 ,就是这家公司主设计的。而 27 岁的乔纳森全职加入苹果不久就开始了第二代 Newton MessagePad 的设计任务。但彼时的苹果是由商人斯卡利主导,因此设计师的想法并不会被重视,乔纳森在苹果里过得也愈发的憋屈,此时萌生去意。

苹果将他带去加利福尼亚并且告诉他一切都会很棒。但是公司食言了,他独自一人在一间地下办公室完成工作。他创造出不可思议东西,数百件模型充满了地下室。但没有一个被制造出来,没有人注意到他或者他的作品。他感到非常挫败。他在苹果的职业生涯开始实在称不上成功。

而一切的转机都从1997年开始。那一年,乔布斯回归苹果,并且拿回了统治权。乔布斯迅速开始重整公司。“ 不过,在最初的混乱中,乔纳森差点无法幸存下来。”

当时,乔布斯大刀阔斧地将苹果60多个产品削减到只剩4个,并在全世界奔走以寻求一位真正的超级设计明星。他曾经向IBM Thinkpad的设计师萨帕,以及其他几位卓越的建筑师汽车设计师发出过邀请。而当乔纳森·伊夫的简历被重新从灰尘中翻出来后,乔布斯立刻意识到他已经找到了他想要的人。“他就在苹果里。” 当时已经打点好行囊,拿着辞退金准备离开的乔纳森就这样被留了下来。此后,苹果的诸多经典产品——例如iMac、iPad、iPhone5s、iPhone6、AppleWatch等均由乔纳森带领的设计团队操刀,而他淡定的英国腔调也成为苹果新品介绍视频中独一无二的元素。

 

“新iMac 的设计”

当时,乔布斯决心改变家用电脑呆板、无趣的形象。“能不能创造一个深蓝色半透明的外壳呢?”他想要告诉这个世界,这不仅仅是一台工作的设备,它也可以是有温度有热情的东西。而这显然并非易事,有竞争对手后来说:“我们曾经也想设计半透明的外壳,以增加我们的销量,但这在当时的技术上根本无法做到。”那时,为了寻找合适的外壳,乔纳森·伊夫和他的助手跑到一家糖果厂研究胶质软糖,他甚至在工厂里呆了数个小时就为了获得色彩灵感。他们和亚洲制造商一起花了几个月研究批量生产iMac的熟练工艺。设计小组甚至力争重新设计内部电子元件和线路,以保证透过外壳让它们看上去很好看。

同时,这对乔布斯、乔纳森和苹果来说都是很大的风险,因为这将让生产成本急速上升。据估算,当时苹果在每台电脑外壳上的花费高达65美元,而行业平均水平可能只有20美元。

2001年,苹果推出第一台钛合金制作的电脑。此后,乔纳森让其助手偷偷将价值不菲的电脑运到旧金山的仓库,在远离苹果本部的那里建立设计工作室。他们在那儿工作了6个月,通过无数次制作模型完成了基本设计,然后他们前往亚洲,与精密元件生产商一起工作。就这样,第一台湛蓝透明的邦迪蓝iMac诞生了。此后,从iPod、iPhone到iPad,乔纳森和他的团队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

 

“iPad2之年”

很少有西方人见证过日本武士刀的锻造构成。这在日本被认为非常神圣,为数不多的几个尚未被现代科技改进的传统工艺之一。日本铁匠通宵(更好的用眼观察金属的加热)手工锤击、煅烧和锻造,以生产这世界上最好的刀片。一旦刀片完成将会被打磨的如同镜子般光滑,这个精心制作的过程要花去几个星期的时间。漫长和艰苦的制作步骤将金属推到了绝对的极限,这恰好就是乔纳森想要亲眼看到这一过程的原因。乔纳森这种永无止尽的追求重要知识的做法,帮助他去制造这世界上最薄的电脑设备,所以苹果没有一个人会对他们的设计天才乘坐14小时的航班去会见一个日本领先的武士刀工匠的做法感到吃惊。

2011年3月3日,iPad2终于在旧金山亮相了。这一次,苹果再次颠倒众生。发布会一改往日纯白纯黑的风格,外墙五彩斑斓。发布会上发布的iPad2在设计上比前作薄了许多,同时有黑白两色可选,同时其六大改进点引得无数果粉翘首以盼。

和往常一样,主导iPad2设计的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并未登场亮相。病休中的苹果公司CEO乔布斯意外亮相,揭开iPad2的神秘面纱。乔布斯还自信地表示:“2010年是iPad元年,2011年将是iPad2之年。” 而iPad2也是乔布斯生前发布过的最后一款产品。

主导设计iPad的乔纳森表示:“iPad不仅是一款获取媒体内容的炫酷工具,同时也在探索一条计算领域的未来之路。”iPad的野心是将笔记本缩小,将智能手机拉大,从而将二者进行融合。如今越来越像Mac的iPad Pro系列

著名工业设计师阿米特说:“苹果伟大的贡献,在于它证明你能通过贩卖情感而成为亿万富翁,证明设计也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

 

“Apple Watch 的起源与演变”

初代Apple Watch发布会

iPhone、iPad虽然都是由乔纳森设计出来的,但它的产品设计还是带有非常浓厚的乔布斯风格,乔纳森在创造产品的同时,乔布斯会时不时插进一脚,把自己对于产品的想法告诉乔纳森,让他按照乔布斯的想法来设计产品。

但设计Apple Watch时就完全不一样了,Apple Watch在苹果内部的立项时间是2011年初秋,那个时候正是乔布斯病情最为严重的时候,显然他已经无力再插手Apple Watch的设计。所以从这你也能看得出,Apple Watch是一款完全由乔纳森创造的产品,它基本不再带有乔布斯的个人痕迹,从这一方面也能解读为什么苹果把新的智能手表产品叫做Apple Watch,而不是以前乔布斯时代的 iWatch。

Apple Watch如同乔纳森的掌上明珠,他对它所付出的心血,可能比iPhone更多。而乔纳森自己第一块机械表,是他在1992年在香港九龙购买的欧米茄SPEEDMASTER系列手表,当时的他被那块手表的气质深深吸引,深爱这种发明所体现的出的“乐观、雄心和勇气”。

手表尤其是最顶级的一些腕表产品,一直被视为奢侈品或艺术品范畴,受到高端人士的喜爱。但似乎乔布斯对手表并没有什么浓烈的兴趣。乔纳森回忆说几乎没见过乔布斯戴手表。

而第一次正式讨论这款产品的细节方案,是在乔布斯去世几个月后。苹果公司敏锐地意识到,需要为自己选择一条新路线。需要花一些时间停下来思考他们想要的方向,一家公司的轨迹,以及前进的动力。2023年发布的Vision Pro,实际上也早在2015年就开始被纳入讨论研发范围之中。

乔纳森认为做手表跟做手机的路径是一样的,他这样说道:“想想钟楼,它们是多么的雄伟壮观。他们就是大型计算机。但你不可能把钟楼放在家里。在80年代,人们也不可能把大型计算机到会家里,但随着时间流转与技术的进步,这一切都成了可能,人们能够把曾经庞大的计算机放在自己家里的桌子上。而如今,我们希望人们能够把计算机戴在手腕上。”

在乔纳森给出的设计人员名单中,既有从业40多年的钟表师、古董钟表专家、也有皇家天文台馆长、伦敦科学博物馆技术与工程馆负责人、牛津大学天体物理学家、甚至还有作家及心理学讲师。同时乔纳森的好友马克-纽森(Marc Newson)也参与了Apple Watch的开发,因为他作为著名设计师有过不少设计手表的经历。

如果我们看一下纽森在此之前的手表设计,就会明白为什么现在的Apple Watch是这样子。这款产品上实在是有太多纽森设计的痕迹。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Jony Ive”

对外界而言,乔纳森更像是苹果的一个秘密武器。即便是在苹果公司内部,其设计部门也像是一个神秘组织。乔纳森·伊夫和他的团队很少参加行业盛事或者颁奖典礼,乔纳森本人也很少现身硅谷的社交场合。在苹果公司总部里,乔纳森和他团队的办公室,是绝不允许普通员工进入的。

在公众场合,乔纳森总是谦逊少言,但他的同事们却表示:“如果苹果是一种宗教,那乔纳森的设计团队,仿佛是一个更狂热的宗教。”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庞大的宗教团体。乔纳森的设计团队一共只有十几个人,但是他们的运作极其高效。乔纳森甚至表示:“苹果的很多产品,都是我们的设计团队窝在工作室狭小的厨房里,吃比萨时构想出来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乔布斯去世后,苹果其实一直都是执行的双CEO策略。库克负责苹果日常的市场运营,不断开拓苹果新的市场。乔纳森负责苹果产品的创新,从Mac、iPhone到iPad再到如今的Apple Watch,这些影响千千万人的产品,都是出自他的杰作。虽然乔纳森在苹果的头衔是高级副总裁,但苹果内部其实谁都明白,他才是真正决定苹果未来走向最至关重要的一个人,他的拍板将最终决定未来人们所看到的iPhone等产品的设计走向。如果说乔布斯死后,对库克有什么遗言的话,或许会有这样一句: “留住Jony Ive” !

事实上库克也这么做了,在苹果内部iOS之父斯科特福斯特(Scott Forstall)与乔纳森不合已经是不争的事实,iPhone能成为如今影响千千万人的产品,少不了福斯特与乔纳森之间的相互合作,但这种合作更多只是做给乔布斯看的。乔布斯死后,福斯特与乔纳森之间的矛盾已经完全无法掩盖,甚至已经影响到苹果正常的产品动态,而2012年苹果闹得沸沸扬扬的“地图门事件”,无疑成为了福斯特与乔纳森战火的导火线。福斯特作为乔布斯的门徒,继承了乔布斯绝大部分的偏执。他所坚持的拟物化设计与乔纳森所坚持的扁平化设计,是一种完全互相冲突的设计风格。实际上,乔纳森一直都看不顺眼iOS系统的拟物化设计,这与他一贯秉承的设计美学相互冲突。

而库克为了留住乔纳森,不惜直接借由地图门事件炒了福斯特,同时把iOS系统的设计完全交给乔纳森负责,也是从这时候开始,苹果开始进入了一个完全由乔纳森掌控的苹果时代,他不仅仅只是负责以前苹果产品的硬件工艺设计,也负责苹果最为核心的iOS系统更新设计。随后,2013年发布的iOS7则直接用扁平化颠覆了之前拟物化的设计元素,大刀阔斧的风格转变让无数用户措手不及,那一年也是我刷系统这么多年以来感受过的最大震撼。因为更新一个系统就如同换了一台新设备的感觉,也就只出现在那一年了。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iOS系统的一次革新尝试,但实际上却是福斯特与乔纳森争斗下权利交换的结果。

对于广大的苹果用户来说,很难评判这样的转变是否是一个好的选择。无疑,乔纳森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最有影响力的工艺设计师之一,但他的职业经历和擅长的领域一直都在硬件设计上,虽然他对软件系统也有一定的理解深度,但他的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如福斯特的。从iOS7开始,在乔纳森的操刀下,iOS系统比过去变得更加开放,许多苹果用户以前诟病的地方,在iOS7之后都有所变动。但开放与封闭永远是一把双刃剑,以前的iOS系统虽然封闭,但胜在稳定,大对数情况之下用户无需担心系统崩溃和应用崩溃的问题。但iOS7之后,iOS系统的稳定性呈现一种极速下滑的状态,这种下滑在iPhone X发布的那年的iOS11上,达到了顶峰。那年的iOS11系统会出现各种各样以前闻所未闻的Bug,同时系统稳定性极差无比。苹果用户能明显感知到乔纳森操刀下的iOS系统,在变得更加开放易用的同时,它的稳定性下降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实。

但瑕不掩瑜,纵使有些争议的举措,也无法掩盖乔纳森就是一个伟大的设计师的事实。只不过曾经的最佳拍档乔布斯换成了现在的商业天才Tim Cook,或许就如同钟子期和伯牙的故事一般,乔纳森虽并未封笔,但再难觅一个如乔布斯一般的知音。

如今的乔纳森,功成名就,离开了苹果,创办了自己的公司“LoveFrom”。数个月前也推出了公司创办以来的第一个硬件作品,是一款为英国音响品牌Linn的50周年设计的特别版唱片机。售价不菲,其中最贵的一个版本售价甚至高达6万美元(约43万人民币)。

而这款产品虽然不是苹果公司出品,但处处都很“Apple”,比如阳极氧化铝深空灰、无处不在的圆角矩形设计,扁平化的设计元素。初次在网上看到这款产品时,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听到周杰伦写给别人的歌一般,虽然不是他自己的歌,但处处都是“周杰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