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相机控制按键,探讨一些底层逻辑,也发散一下思考,行文拙劣且随意,见谅。

先前在图文中有提到过这颗相机控制按键是一颗在直觉以及认知上都违反交互设计的「双重戈德堡器械」:

  • 第一重是在物理层面上的堆叠复杂度上。这颗按键堆叠了蓝宝石玻璃/电容触摸层/压感识别/锅仔片按钮等多种硬件;
  • 而第二重则是在交互上。这颗按键整合进了单次轻压/双次轻压/滑动/按动四种操作以及震动反馈和实体按键两种触感;

两者都为了实现一个简单的目的:拍照。

为什么说是违反直觉?按键交互方式应该只有一种:按下去。但苹果塞进去轻压和滑动两种不属于按键的操控方式,这就给予了反直觉的空间,按下去的直觉就会被这些异物所打断,用户会被迫沉浸在按没按下去和区分现轻压还是按动的思考中。

违反认知也是同理,即便是形态最接近的数码相机快门键也仅提供轻按和重按的操作,没有跳脱出认知以外,但一颗可以滑动和轻压的相机控制键打破了人们对「按键是拿来按下去的」的观念,用起来时很难建立起「我知道怎么用」的信任。


处理完背景知识后,来看一下按键的位置。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其他手机的快门键位置,比如Xperia系列。

Xperia 1 VI相机按键,图源Sony Xperia详情页

无论是Xperia 1还是5还是10,按键位置都比较靠近手机底部,这样更接近用户操作传统相机时的手法:横向为主,纵向为辅,方便横向时的控制。

反观相机控制的按键位置处理就相对偏上,此时横向操作的手法就会极其别扭——哪怕是宣传中多以横向出现。而当用户正常拿着手机的时候,这个位置按起来就会十分轻松:往侧键下方一摸就可以。

这样的位置处理极大地造福了一个场景:相机快开

脑补一下手机放在兜里的常规位置——大多数应该是底部朝外,对吧?当用户需要拿手机的时候,拇指会更先接触到相机控制键而非侧键,简化了掏出来锁屏界面滑动或者长按快捷键开相机的过程。

结合今年苹果的宣发重点,在苹果设想的(不一定符合实际的)使用场景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快开相机呢?AI视觉:竖着掏出来,按下相机控制键,对准目标调整下焦距(在扫码界面有且只有变焦选项),完工。

所以第一个结论:相机控制按键是倾向于让用户在竖向握持状态下的AI视觉的入口,而真正的控制相机则是附送的功能。


好的第一阶段结束,咱们且先把视线从相机控制按键上挪开,思考下苹果的其他产品上有没有这种既需要按压又需要滑动的按钮。

答案呼之欲出:AirPods Pro。耳机柄上那颗按键既可以滑动又可以按压,不仅实现了音量控制,还能实现一些功能控制,其目的也很简单:整合复杂的功能。

但毕竟这是音频设备,用户永远是在盲操,那是怎么知道做出什么控制的呢?声音,aka交互反馈。

目光回到相机控制按键上,是不是感觉有一定的类似性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缺的就是在AirPods上操作出现的「声音」,但这并不代表交互反馈就此消失了,而是变得更为明显了,以至于用户不认为是一种提示,而是——配合震动出现的控制菜单

此时我们需要复习一下iOS 18新加入的按键反馈动画:实体按键按下去,黑色梯形突出来。相机控制按键的动画则是放大了这一过程,变成了实体按键压下去,感受到明晰的震动反馈,相机菜单突出来。

但当我们拿掉相机控制这一特定的功能以及向AirPods学习拿掉实体按键,于是就有了第二个结论:相机控制按键是功能更为整合的固态按键的试验田。既然现阶段已经验证了按键极繁操作的可行性(以及用户的忍耐度),那么iPhone上正好有三颗按键可以对应滑动与按压的操作:Action Button和两颗音量键,操作也被大幅度削减到了两种操作和一种反馈。

 

互与反馈对位,极繁化为极简,it just works,理解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