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光子穿过一片又一片的光学透镜,汇聚在小小的底板上,底板上的化学物质被光激发,产生美妙而精确的化学反应,将永恒的印迹留下……
你以为上面那段文字是在描述胶片相机?不不不,我只是简单的陈述光刻机内所进行的曝光过程罢了。


一 光刻机内部的进程


在长长的芯片流水线上,光刻机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光刻机内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曝光的过程。
简单来说,曝光的过程就是光源发出光,照射在掩模上,然后掩模上的图形投影到晶圆表面(表面涂有光刻胶),激发光化学反应。

早期的光刻机是接触式曝光,掩模直接与晶圆接触;而随着技术进步,曝光也由接触式发展到步进-扫描式。


显然,接触式曝光是把掩模上的图形1/1投影到晶圆表面的。一切看似是那么美,数学、光学与化学的完美结合,打造出最精密的艺术品。但光鲜的局面下,却早已埋下危机……

首先是掩模与晶圆直接接触,很容易造成掩模的污染和损坏。毕竟精密的高透光石英玻璃,在沾染化学试剂之后,就失去了它耀眼的光芒。试想一下,每次光刻都需花费数十万美元去重新定做那一块小小的石英玻璃板,平摊到最后的成品——芯片上,将是多么昂贵的成本啊!

application material公司的掩模


老板,你也不希望你的Fab需要消耗那么多掩模罢(


聪明的工程师很快就想出了解决办法:掩模与晶圆直接留一个几微米的缝隙,就不会沾染化学试剂了。
 

第一个问题轻而易举的被解决,但是第二个问题是如此的棘手,以至于最卓越的工程师也无能为力。


这个问题就像笼罩着光刻大厦的乌云,看似虚无缥缈,但让人无法忽视。因为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它会毫不留情的跳出来,拦住光刻工艺前进的步伐。


就好像光速c=299792458m/s、万有引力常数G=6.6710(-11)m³/(kg s²)、普朗克常量h=6.62610^(-34)J s,是无法突破的定律!


随着集成电路器件尺寸不断缩小,第二个问题不得不引起工程师们的注意了:
随着集成电路器件的不断缩小,要按照1:1的比例制作掩模越来越难了!你很难把那么小的图形印在掩模上。

大佬kurnal的指教是那么多振聋发聩:“机台造不出比母机台更细的机台!”

既然接触式曝光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那就换个思路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后就是步进-扫描式曝光大放异彩的故事了。

二 光刻机工作原理


1.步进-扫描式曝光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一片晶圆不是曝光一次就换下一片晶圆(和拍证件照不一样,不是拍一张就换一个人)光刻机的投影面积只有26mm*33mm,但晶圆的尺寸直径是8英寸或者12英寸晶圆。所以掩模需要移动到不同的位置,对相应的网格(grid)进行曝光上那么多区域,需要多次曝光。就好像小学生的练字本,需要把每一个格子里的字写好,才能拿到高分。


现如今的光刻机一般采用步进-扫描式曝光,曝光系统通过一个狭缝照射在掩模上,而载有掩模的工件台在狭缝下方沿某个方向移动。
在曝光扫描结束之后,曝光系统步进式移动到下一个位置。文字表述略显单薄,下面还请各位看图。

2 曝光流程
让我们回到晶圆旅程的起点吧,光滑的高纯硅片进入匀胶显影机,经过涂胶和烘烤后被传送到光刻机内部,安静的躺在晶圆工件台上。与此同时,掩模也被放置在掩模工件台上。晶圆对准系统与掩模对准系统调整位置,开始对准工作。之后的过程似乎有些无聊,不过是聚焦、曝光罢了。但看似重复、机械的过程,却是光影艺术的集中体现。
经过18秒的曝光之后,高纯硅片悄然发生了些许变化,晶圆表面不再是整齐排列单纯的硅原子了。原子排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晶体管就这样显现在硅的表层。这一张披萨饼大小的圆盘,看似还是硅片,但内部却是沧海桑田,不再是简单的硅片了。


3 曝光工作文件的设定
曝光的过程绝对精妙绝伦,堪称艺术。但在半导体行业内,恐怕没有“光刻仙人”、“光刻工匠”这类说法吧?只有精密的模型构建,只有精巧的光路设计,只有精确的数学计算,只有精准的光路调节……


也许一些老师傅手工制作的精密零件,要比数控车床切削出的部件更加精确;但这是晶体管!已经超出了人类手工打磨的范围!做出尽可能小、尽可能多的晶体管,不能指望工作多年的工程师透过显微镜去手搓晶体管,只能依靠完美的曝光工作文件。之后就是光刻机的控制系统依照文件进行工作了,一切都是那么的程序化、标准化,完美无缺。


曝光文件内容丰富,牵扯到曝光的方方面面:曝光区域的设定,曝光的能量和光照条件,如何对准晶圆,如何进行修正……而这,就是光刻!


简而言之,曝光文件内容有以下几点:

  1. 一般曝光信息,提供晶圆类型和缺口形状参数等信息;
  2. 成像信息,使用哪一层的何种对准标记来对准以及对准标记的坐标;
  3. 曝光区域在晶圆的分布(因为晶圆的边界1-3mm是没有光刻胶的);
  4. 光刻层曝光设置,包括光照条件、数值孔径NA、曝光能量以及聚焦出现异常情况的监控;
  5. 掩模信息,提供掩模ID以及对应的光刻层的名称;
  6. 对准方法,哪些标记用于粗对准,哪些用于精细对准,以及它们的位置。
    除此之外,ASML的光刻机还需要设置各类子程序,用于某些特殊功能。

三 光源及光路设计


1 光源
I-线(365nm波长)以上的光刻机使用高压汞灯,高压汞灯能提供254-579nm波长的光,使用滤波器之后可以分出I-线(365nm)、H-线(405mm)以及G-线(436nm)等不同波长的光线。


而KrF(248nm波长)和ArF(193nm波长)光刻机使用的光源则是准分子激光器。
在准分子激光器内部,稀有气体分子(Kr、Ar)在电场和高压环境下,与卤素(F₂、Cl₂)发生反应,形成不稳定的分子。可高贵的稀有气体,又怎能轻易与别的分子牵手?在高压逼迫下的合作,迟早会迎来分道扬镳的那一天。


就这样,处于激发态的准分子裂解了,再度回到基态,变回了稀有气体分子和卤素分子。而这一跃迁过程产生的能量,以DUV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照亮集成电路的天空。

霓虹灯原理与duv光源类似


2 光路设计


光源产生DUV,照射在掩模上。从掩模到晶圆表面,这中间需要经过极为复杂的光路,即投影光路。
投影光路设计主要有两大类:折射式设计与反射式设计,后者主要用于EUV,暂且按下不表。
光路设计有两个方向:增大NA,但是干式光刻机的NA值止步于0.93;减小像差,目前的光刻机投影系统像差只有0.5nm。


看了上面的图,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光刻机的镜头原理与相机镜头是类似的!(狗头


不过浸没式光刻机的光路设计与干式光刻机的设计也存在差别,这里简要说明一下:
浸没式采用折射与反射结合的光路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少光学镜片的数量,控制像差和热效应(激光会加热玻璃导致形变),实现高达1.35的NA。
除此之外,浸没式光刻机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创新点。需要说明的是,浸没式不是把晶圆泡在水里,而是在晶圆曝光区域与光刻机的透镜中间充满水。通过一些特殊设计,保证了水能够随着步进-扫描运动而运动,且不会泄露。


这一部分内容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就不过多叙述,权当抛砖引玉,还望各位大佬不吝赐教。

最后是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Q:DUV光刻机能否做5nm?
A:理论上可行,但是此前没有人这么做。如果要做,需要构建新的数学模型。很重要的一点,SAQP会降低良率、提升成本。

Q:ASML会远程锁机吗?
A:没有听说这种说法。光刻机的曝光文件以及芯片设计版图GDS都是高度机密的,所以光刻机不会连接互联网,只连接内部局域网,应该不会远程控制锁机。

Q:可以不通过ASML来进行光刻机的售后吗?
A:不行,光刻机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数学模型、子系统设计思路都不为外人所知,擅自维修会无从下手,更会损坏设备。因此每日、每月、每年的维护都离不开生产商。

Q:荷兰准许ASML对华出口NXT1980Di、2000i和2050i,是否表明我们同等水平的光刻机已经交付?
A:没有相关消息。十年前我们很多东西做不了,但我们依然可以进口Windows+Intel+Nvidia……所以,各位自行推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