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在house事件之后,差点断送了这门“舶来品”在中国的发展。蛰伏两年,脱口秀重回大众视野,呈现井喷式爆发,爱奇艺《喜剧之王单口季》和腾讯《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先后上线,实力新人层出不穷。不过对于常去线下的观众不会奇怪,除了笑果之外,地方脱口秀俱乐部在最近两年是全面开花,颇有“一鲸落,万物生”的意思。


由此,脱口秀格局发生改变——原本一家独大的笑果文化,一分为多,曾经的脱口秀大王和知名选手也都散落在各个经纪公司,同时又有很多俱乐部为节目输送新人。

而那些成名的脱口秀演员不再局限于本职行业,上综艺、接商务、出书……寻求多元发展,毕竟语言类艺术风险大,朝不保夕。如今的行业结构,应该比此前更健康和多元。

尽管是花开两朵,但风格迥异,从栏目名称就可以窥见发心的不同。《脱口秀和 Ta 的朋友们》,显得平易近人,是朋友们的聚会,吃吃喝喝乐乐。而《喜剧之王单口季》,这名字听起来就得决出个高低之分,竞技、娱乐色彩更浓重。

我以小人之心揣测一下,两档节目的制作团队肯定暗中较劲,毕竟好选手、合适的导师就这么几个,抢人是不可避免的,竞争的心态也是正常的。

除了名字,无论是选手个性、舞美设计、还是总编剧风格与邀请导师的标准,可以看出栏目的设计初衷及指导思想是一以贯之的——《脱友们》保持着纯粹的内核,试图呈现出多元、丰富、有内涵的内容,《单口季》更娱乐、单一和保守。

先说说选手。

除了老选手外,两档节目都涌现出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面孔,与之相比,曾经的冠军大王都稍有逊色。

相声总结得好,逗哏的表演类型无非四种——帅卖怪坏(另有一说法,帅快卖怪)。脱口秀的选手也大致这四类。

帅不单指演员的样貌,而说的是有台风,潇洒大方。卖,我看有介绍说的是一丝不苟,卖力气,我想徐志胜的大叫驴风格能归为此类。怪好理解,风格独特,不按常理出牌,类似漫才的开脑洞。坏,我认为曹云金最能代表,机灵里透着坏劲儿,脱口秀里付航、卡姆算是个坏小子。

对于四种类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影响他们将自身技艺发挥到极致,抵达脱口秀这门手艺的巅峰。

今年看这两档节目,我有了一个新感想,尽管有些选手被淘汰,但我还会期待他的其他故事和生活视角,私下去搜一搜相关信息。而有些晋级的选手,并没有让人深究的欲望,也可以说是与我个人的链接较弱。这大概就是个人魅力吧。

纵观两档节目,论最喜欢的选手,我首推汪德发。截至目前,汪德发贡献了两场浑然天成的演出,和一场尴尬但好玩的表演。单说前两场演出,一些状态的出神和破梗都是神来之笔,个人的表演状态、舞台和现场观众,融为一体。即便是不好笑内容,也完全在演员的掌控之内。熟练使用call back,这种方式能引起更大的笑点和快感,嘉宾的拍灯几乎都在这个点上。

如果说一场是幸运更是侥幸,目前贡献的两场演出都是如此,就是实力的稳定输出。可没想到,第三场是如此的不尽如人意。(其实上面鼓吹的话,是还没看过第三场写的,希望下一场汪德发可以找回状态)

之后还听了他上广智和吴星辰的播客,讲得也极为坦诚,一些算盘和小心思都想外袒露,松弛随意,也可能是因为喝了的缘故。

比如他说为何从上海回北京,认为上海的竞争氛围太强,真的能为朋友的成功而祝贺?待久了内心扭曲,没了之前的快乐。看来上海,不但是脱口秀技巧和内容的试炼场,也是人心的检验场。

我之所以这么喜欢他,汪德发有北京的味道,特别像我们院儿的孩子王,比我们大个两三岁,仗义、公平、有趣是必须的品质,出去打球和别的院儿孩子有矛盾能第一时间站出来。同时,还愿意带着我们玩,因为年龄的优势,也为我们带来更多外界信息。

漫才兄弟也不错。说实话,这组合的名字太掉好感度,怎么会起个这么莫名其妙、愣头青的名字,就像是相声王子、脱口秀大佬,这也能当艺名?

不过就表演本身,他俩的配合和起承转合还是牛逼的,比之前所有舞台上的漫才都牛,可能是他们的塑料普通话比普通话更适合漫才,没有字正腔圆,语音语调顺滑衔接,类似于日语元音辅音的絮絮叨叨,一股脑儿都塞给观众。

另外,锐锐和高寒都不错,骨子里都有着东北人的毒舌和敏感。锐锐的技巧和文本更为成熟。遗憾的是,锐锐缺少一个鲜明的人设。

这一季“地狱笑话”不少,山山大爷是代表,说了很多不知道该不该笑的笑话。

反观《喜剧之王单口季》,最受人热捧的付航。有一说一,他的能量很足,就是老爱使相儿,有些乏味。本质是不自信,还是个人风格?

提到付航,自然想到卡姆,同样的表演风格和疯癫。我更喜欢卡姆,同样是一路狂奔无脑傻笑,但他会在不经意间停下来,伸手给你情绪一下子,让你反思和回味。说到底,我认为这是文化底蕴上的差异。

当然,从付航的前采后采可以看出来,他也不在乎这个。文不文化只是我个人的偏好。

史妍,女性的装疯卖傻和蔫儿坏,不对我口味。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偏见。良言算是好的,成熟稳重型,和周奇墨类似。小罗、于祥宇、黑灯也不错。

这么多有趣的人聚在一起,理应更搞笑,但团魂是个玄学。同样是比赛后的聊天扯淡,《脱友们》这边更显得融洽和自在,也都玩得起来。偶尔看短视频,会刷到脱口秀团综,那会他们之间的化学反应是有趣的。可到了《单口季》,即便是曾经的老人,王建国、庞博和杨笠,他们之间也是客客气气的。至于新人之间的友情,恐怕还得走得再远一点。

导师阵容。

《单口季》的导师更加商业化、娱乐化。杨天真,女性油腻的典范,评论不痛不痒,说着自以为幽默的点评,且总是将其他导师的评价换个方式又说一遍。她无论是笑还是不笑,都带着表演痕迹,一个字“假”。动不动就是你签约了吗?我把这段给王嘉尔发过去。

郭麒麟,稳当,少帮主没给德云社丢脸。吴镇宇是真懂,尽管有这语言障碍,并不妨碍,点评到位。徐峥,老油条了。(看来我就是不喜欢杨天真

反观另一边,这几位导师带着有文化的劲儿。大张伟一如既往的开得起玩笑,临场现挂能力极强,幽默品味也在线。鲁豫的点评,精准,连罗永浩看了都说好。窦文涛,更不用说了,能上能下,能文能武,最近刷短视频,看到《锵锵三人行》的片段,不正经是多数,不知道何时还能看到这样的窦文涛。

罗永浩也是一个观察窗口。他同时出现在两档节目中,就目前来看,罗永浩在《脱友们》拍灯标准更严格,依旧保持了大局观的担当。

李诞的缺席,缺少了“自己人”的批评和护短,以及那标志性的、意义不明的笑声,确实令节目少了一些味道。他既是老板,也是朋友,整天玩玩闹闹,比其他嘉宾更了解选手,正好起到了衔接弥缝的作用。

如果李诞还在,节目可能也不会分成两波。直播里,李诞说过为他人负责的心累,希望明年可以来简单当个嘉宾,也不用有那么多包袱和责任。

总编剧才是核。

总编剧掌控了所有选手内容的走向,也是语言类节目的根本。《脱友们》总编剧,程璐还在,童漠男、鸟鸟以及其他,相信这些人是守住、保持了节目的核。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梦洁,奇怪是他的特点,后续从微博上看到,是童漠男给他的鼓励,让他说自己想说的。

另一边的王建国、庞博、杨笠和周奇墨,这四位哪个都不太像能坚持自己意见的。

节目外,张灏哲在小红书一通吐槽,尤其是对庞博的意见贼大。后来还在播客里详细解释了一遍。我认为他骂了个寂寞,当下的网络环境,脱口秀本来就是阉割过的,不单是这个行业,我们就生活在一个残缺的世界。那些为了谋生,讨口饭吃的选手,也是受害者。在播客中,他还提到了“借假修真”,谁不知道什么是好和真,什么是坏和假,只是无奈之举。

不过,我也很久没看到有人如此的愤怒了,也很久没人提醒,脱口秀还可以是另一种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