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自己的五年多次往返签证通过的消息后,就有种预感未来一定会多次踏上这片令千万国人内心繁杂的国度,但好在第一次出行有友人相助,抹平了自己时隔多年再一次出国旅行的陌生感,正式开启《霓虹国行记》第一章!。这几天行程下来对东京最大的感受是“干净整洁有秩序”,目前看下来非常适合内向、不爱社交的人(比如我),个体独立性可以被表达得淋漓尽致,但另一方面来说,这好像也是“冷暴力”的一种。

薄桑

既然薄桑已经在日本定居学习了两年,那就继续叫这个称呼吧。说起薄桑身边的小伙伴都非常熟悉了,当年还在学校时就有幸和薄同学一起在实验室里共同学习过,同为对 Apple 文化感兴趣的开发者,对自己对生活都有非常多的想法,甚至也拿下了 2022 年的 apple Swift Student Challenge。对薄桑实话说我是既爱又恨,爱的是薄桑能够出淤泥而不染,身上总有一股劲,自己想要的那就一定要拿下,恨的是当初没有很好的把大家都喜欢做的事情更上一层楼,导致现在看着后辈们依旧在纠结自己曾经纠结过的事情,总觉得挺浪费时间的。但青春可能就是这样吧,总是要自己去磕磕碰碰一下才能够明白一些事情。

说起这次五一的东京之行,我原本真的就是打算要放弃了,因为在端午节已经订好了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去大阪,之所以要去东京完全就是薄桑的多次“勾引”。我还记得那天早上薄桑说了句“您啥时候才来东京找我玩耍一波”,我也不知道咋的,原本五一都决定哪也不去了,就冲着薄桑的这句话,看起了机票,就这么一按,买好了北京往返东京的机票。碰上五一假期价格还算合适,4700 左右。

从我落地到回京,除了我想去猎奇看看歌舞伎是什么和浅草寺游客实在是太多薄桑因为没能一起通往,他都一直陪伴在我身旁,甚是感动。薄桑自从 22 年去往日本求学后,回国的次数屈指可数,更别说能够聚餐叙旧了,只身一人在陌生的国度求学,我对薄桑一直都充满了大大的敬意和佩服,尤其是对比了我曾经的一位同学,也是在当年毕业时前往日本求学,但不知什么原因未能留下,这么一看,我对薄桑的坚持和努力,甚至在东京相处这几天游刃有余的处理各种琐事,曾经那位看着还充满着稚气的薄桑已经成长了。

现如今薄桑已正式入学,逐步走向他独自闯开的道路,这条路我看着薄桑这些年来所付出的汗水,是值得送上一份学长的礼物,那就待他学业有成之时吧!

文化

日本确实受到了非常多的汉文化影响,但也仅仅只是影响,不完全是替代,毕竟这几天下来极个别的汉字和其意确实还是会让我挠头思索,甚至有些语句还得倒装来看。我没有主动了解多日本的文化,也没有刻意的接触过相关的作品,只有小时候不经意间电视上看到譬如卡布达、奥特曼等经典动画片。

之前从小伙伴处听有些人说“去日本玩耍需要先了解日本的文化后才能去,要不然也是白去”,我个人认为这句话实在是贻笑大方,虽然前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后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且这已经是 2024 年,再怎么退步我也想不明白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只能说不管是谁都有局限性。

回过头去想,确实在日本街头很少或者几乎就没有纯日语的地方,不管如何总是会带上那么一两个汉字,这些个汉字的本意也就是字意本身,一大段文本你只看其中的汉字,囫囵吞枣的也能够大体知道在说什么,怪不得很多人都说日本其实是非常适合作为出国旅行的第一个国家。大街上的人种说实话我其实觉得并不一样,从外貌上来说日本人的外貌会比国人更加立体,嘴部因为长期吃“软食”的原因会基本上都会相对突出一点点,感觉有些欧美混血在其中,平均身高我相信一定是比国人矮上一些的。

但比较有趣的是,虽然日本电车车厢里会经常出现“女性专属”或“优先席”等这种带着一些特殊属性的位置,但除此之外的其他地方都不需要我们做任何的让步,说得再直白一些,如果我们把国内养成尊老爱幼去让座的话,那会被日本人觉得很不舒服,觉得你瞧不起他。虽然让座这种事已经刻入我们的 DNA 里了,但西方国家包括日本在内早已世俗化的国家来说,个体独立性保持得非常好,深刻体现了出门在外能不麻烦别人绝对不麻烦别人。

再说到吃喝。好像也只有国人会如此热衷于喝热水,我也是这两年才改掉必须要喝热水的习惯,不是说这个习惯不好,而是无法做到因地制宜,之前好几次都因为有喝热水的习惯而把自己折腾坏了,毕竟外出旅行能少带、不带就尽量精简行囊。

这几天确实没少吃,每一顿都吃得非常舒服,价格也只是看上去贵而已。我仔细算了笔账,可能是因为日本的买瓶水都100多日元导致每一笔花销都是看上去很多而已,我和薄桑其中的一顿饭是吃了牛舌定食,我俩一人一份,还加了份烤牛肉,都吃光后我觉得还是没饱,再加了份烤肉,米饭免费,我干了三碗。这么一顿算下来,最终换算下来也只是 390 元人民币而已,而且这吃的就是烤牛舌,本身就是贵的,我反而还觉得在国内两个人没吃啥菜就快 300 了而每每感到惊讶。

第一天我们吃的是手作寿司,就是一个大爷在你面前做,味道确实很好,也得到了薄桑的一致好评,但实在是太墨迹了。从将近 20 点坐下到 21:20 左右最后一道菜上来,你能理解那种走了一天,肚子很饿,原本就想着冲着这顿人均四五百的手作寿司来解馋,没想到硬生生的把一顿饭吃了一个半小时,这一个半小时我们没有因为自己原因,比如要聊天之类的让上菜延后,完全就是慢。可能大家来这种店里吃饭都是三五好友聚餐聊天,目的在于聊天喝酒而不是吃喝吧。

至于消费付款的话,毕竟惊讶的是日本居然可以接收如此多的付款方式,如果是便利店的话,支付方式或渠道包括 alipay 和微信支付在内多大十余种,对于前段时间说外国人不知如何在国内使用电子支付之流还是很有意思的。这几天下来我基本上 50% 的时间 suica IC 卡负责交通和自动贩卖机,30% 用 alipay 在各种店里买各种东西,10% 用银行卡付大额,10% 用现金或硬币来买一些小东西,比如门票。虽然不能现在出门还是得换点日元,但我觉得四五天的行程,一个人一万日元足以。

看景

横滨


 

从 5 月 2 日落地羽田机场后,我们就直接去横滨。逛了横滨的街道,坐了海上巴士,看了摩天轮,甚至还去了神奇了泡面博物馆,吃了一碗喂猫大小的泡面,分量极小,味道还可以。从人口密度来看,横滨是次于东京的日本第二大都市,可见人流量之密集。除了人口众多之外,横滨出名的还有港口,坐在港口公园旁边,伴随着夕阳西下,看着船只来来往往,迎面吹来的海风,这种感觉太棒了!

我们运气不错,看到了停靠在横滨港的一艘中等大小的邮轮,开始畅想如果有一天也能够坐上邮轮,漂泊在大海上,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模糊掉的海天交界处,安安静静地远离现代化生活几天。随后我们继续坐上电车,去往当天晚上的豪华大餐的餐厅,吃手作寿司。整体而言第一天开了个好头,没有赶路,只有和薄桑两人一起肩并肩的走走停停,拍拍照,看着人来人往。

镰仓

第二天我们搭乘更高级别的电车去往镰仓。很惭愧,我目前还是分不清日本电车的等级,我看到的电车等级就有“普通”、“急行”、“通勤特急”、“特急”、“快速”、“准急”,实在是头疼,如果是我自己去的话,能不上错车就已经很安慰了。对比国内地铁就是地铁,只会区别线路,不会在一条线路上区分快车和慢车,只会根据上下班高峰期和工作日调整发车间隔,对于高铁而言,就是复兴号和和谐号。

镰仓是我这几天行程最喜欢的地方,以寺庙和海边出名,虽然那天我们走了二十多将近三十公里,跋涉了共计一百四十多公里,但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是我非常喜欢的。镰仓最出名的就是街道,我觉得走在镰仓的道路上就已身在景中,每家的小独栋房子都表达出了主人对生活的认真,非常好看非常可爱,虽然确实大家都说日本什么都小小的,但实际上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所谓大的东西呢?就连路上跑的自动车都是几万元而已的丰田日本特工面包车,这是路上我最常见的家庭车款了。在薄桑介绍说,日本把汽车称为火车或电车,自动车才是我们说的小汽车,而自转车就是自行车了,仔细想想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从北镰仓站下车后,逛了个寺庙,就顺着道路一直走到了镰仓步行街,步行街里的人啊是真的多,所售卖的物品和整体感觉确实很像南锣鼓巷,我吃了个抹茶甜筒,走到了八幡宫。

八幡宫有着 800 年的历史,其中供奉的是日本武士神——源式武神,不管在哪,我对这类场所中所供奉着的神灵毫无兴趣,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这类寺庙或神社的建筑、雕塑本身及其背后的故事,八幡宫确实很值得一来,建筑本身很漂亮,还能够看到不少历届仪式存留的仪式物品,就连“八幡宫”本身的牌匾字体都很漂亮,它的“八”好似两只小鸟互相面对着形成的。

我们在八幡宫广场前吃了串猪舌,味道只能说还行,比较猪肉的腥味如果不经过特殊处理,比如加料酒,直接硬上的话味道我是觉得有点难受的。八幡宫可以说是镰仓的中心位置,一直走就可以到达镰仓海边,据薄桑所说,日本所有的海边都一个样,沙滩看着都很脏,就是因为富士山多次喷发后带来的火山沙石。

在镰仓的海边你还可以看到一大特色,老鹰居然在低飞,我只在川西或青甘之类的高原或小高原的地方才能看到零星几只老鹰,但在镰仓居然把过去看到的老鹰数量翻几倍还多。它们就在你的脑袋上低飞,如果你正在吃东西,往天上一举,还真的会被老鹰一爪弄走,我就看到了好几次老鹰从空中俯冲下来似抓非抓的从几对情侣中间飞过,看着很好看,但实则挺危险的。


 


 

我们就这么顺着海边走啊走啊,一直走啊,大概是两三公里后,可以看到今天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江之岛,再继续往前走大概五六公里可以看到镰仓电车,也就是这几年网上爆火的镰仓高校前站打卡点,一个灌篮高手动漫的打卡点,确实非常好看,本来我也是想去拍拍,但看到路口聚集了如此多的游客后也就作罢。

紧赶慢赶,最后我们也没能完全登上江之岛,只是过了个桥,拍了拍青铜做的绿色鸟居,但也是没想道江之岛上居然游客人数更多,完全就是摩肩接踵。最后我们跟着人流过桥,也跟着人流回来,重新坐上了返回东京的电车。

东京市区

东京市区非常非常非常适合 city walk,我有种很强烈的预感,我可能会在中秋或者什么时候找个三天的时间,再去一趟东京,好好的看看,拍一拍东京的街道,东京不光是街道很有趣,就连行人也非常有趣,每个人都很有特色,还是那句话,你会很明显的感受到大家是个真实存在的个人,充分表达出了差异性,就光是站在一个十字街头,我都可以看好久,特别是早上或者傍晚,阳光斜斜的倾洒下来,噢!太棒了!


 

在东京市区我最期待的是“东京国立博物馆”,但这个博物馆挺失望的,只是因为猎奇看到了一些之前没见过的东西,比如武士刀和武士服,从展品和布展思路上总感觉有点敷衍,这里还是得继续夸赞下洛阳博物馆,强烈建议大家去一趟洛阳博物馆,我觉得甚至可以专门为了去一趟洛阳博物馆而去洛阳。

在走上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阶梯上二楼时,总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后来才发现居然就是我特别喜欢的并且也是唯一从头到尾看到的第一部日剧《半泽直树》的东京中央银行大厅的取景地!在看这部日剧时,总觉得其中的演员不管是表情还是肢体语言都非常夸张,但这种夸张又很抓眼,了解后才发现本身就有非常多的歌舞伎演员加入其中,也就从那时开始种下了我想去看一场真正的歌舞伎艺术。

因此这次也就顺势而为,去了东京歌舞伎座看了第一场演出,整体而言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出“歌舞伎”的受尊重程度,我觉得应该可以算得上戏剧之于国人的重要性吧,确实歌舞伎也是日本传统艺术的组成部分,跟国内各种戏剧一样都是旧时民众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买的是“一幕见席”,就是只看一幕,大概一小时,价格十分便宜仅需 1100 日元。这一小时里我是一句话都听不懂,原本以为会比较懵逼,没想到就算自己一句话都听不懂,但居然还挺喜欢这种艺术表达方式,可能还是因为猎奇感仍未消退吧,舞台上的歌舞伎演员们的唱腔和配音确实都挺阴间的,普遍呈现出一种“哀乐”的特征,演员们的肢体动作因为讲究“静态美”而整体呈现出木偶般的机械感,初次观看,十分惊喜。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伎”代表的是男子演员,“妓”才是女子演员,并且还分位了艺伎和歌舞伎,是完全不同的种类,我也是经他人提醒才明白这种区别。但实际上如果你对中国戏剧,尤其是京剧有所研究,其实二者的差距并不大,具体的细节我说不上来,但各种角色定位、肢体配合等,像我这种旁观者也能看出些门道。下次再去日本,争取坐前排看完整。

寺庙与神社

日本的寺庙是要收费的,而神社是不收费的。寺庙与中国渊源太大了,几乎没有什么日文统统都是汉字,而且我能够感觉出来,寺庙这种场景应该是汉字为上的。而对于神社来说,基本上供奉的都是日本国内神话人物或天皇等,属于是“自有产业”,日文会多一些,但到了庄严场合依旧还是汉字为上。从这点也只能看出汉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之久远,但不能有任何的文化俯瞰之意,大可不必。

这几天基本上把东京市区有名的有特色的几个寺庙和神社都去了,比如人多到爆炸的浅草寺,也是为数不多不收门票的寺庙,浅草寺我觉得可以稍微早点来,看看无人的雷门和小舟町大门,其实也可以看出日本的寺庙和神社的建筑风格受到唐朝的影响最大,其次的宋元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建筑风格特色刚好也是我个人偏好,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国内可以去大同古城里逛逛,那里的寺庙风格与这几天我在日本所看到的风格类似,我觉得可能在建筑风格分类上,可以算作是同一类。

明治神宫很大,非常舒服的一个园子,需要走过一段长长的森林步道,经过三道鸟居,才能过来到神宫前。我们的运气十分好,居然看到了在明治神宫举办日本传统婚礼的仪式,刚开始我以为是什么定期演出,经薄桑提醒才知道原来是婚礼,而且薄桑说这种在明治神宫里的婚礼仪式,怎么也得千万日元,大户人家。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在神宫里逛了一圈出来后,正好也碰上婚礼仪式的彻底结束,大家都上车准备回去,这时我看到可能是神宫负责仪式的管理人员,在对着婚礼新人坐的车鞠了一个标准的躬,而且车子不离开不起身,这一幕真的是太开眼界了,可惜的是当时我们已经走远,我一步三回头才看到了这个画面,想要拿起相机拍下时,早已走远,可惜,甚是可惜啊!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薄桑说神田神社可以买到“信息安全御守”,用我们的话来说,可以保佑你信息安全不泄漏,写的代码无 bug,我一听就来兴趣了,马上冲向神田神社,搞了两个“信息安全御守”,实在是有趣极了。在东京待的最后一个夜晚,我们登上了东京晴空塔,在塔上看了日落,伴随着东京的夜景吃了一顿晚饭,和薄桑的回忆又立体了许多。

而对于印象中霓虹之国的夜景,我却看的不够多,虽说涩谷、新宿和银座是东京的夜生活极其丰富之地,但这几日每每到了夜晚,走了一天的双腿疲惫感伴随了月亮的升高而占据全身,只想回酒店洗澡躺尸,争取下次再去东京时,可以看到真正的霓虹之光。

总结

总的来说,这趟东京之行我很满意,也很开心,我原本以为只是在东京市区里随意走走看看,没想到薄桑给安排了如此充分的行程,我特别喜欢第二天的镰仓之行,在镰仓的海边我们还给一群日本女高拍了合影,她们拿着标记 17 岁的气球,四五个人就在海边摆着 poss,薄桑在用日语倒数着 3、2、1,我调整着机位,给她们拍下了最美的 17 岁照片。

啊!是啊!17 岁,是个非常美妙、无忧无虑的年纪啊,如果可以暂停时间就好了,让我再次回到 17 岁,回到高二的那间教室,那里总是有着称兄道弟般的欢声笑语,总是有着洒满阳光的桌椅,总是有着写不完的练习题,总是有着仅需一个眼神就知道你想干嘛的同学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