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本来没有时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从观察自然界的日升月落,树桩计数中找到了衡量标准。公元纪事划分出来历史空间,十二时辰法指导人们社会作息。日晷和水钟开始工作,农历开始指导农事活动和传统礼仪。一切没有精确的数字,却又安排井然有序........随着工业社会到来,人和机器都需要精准的度来维持正常社会运转。缘于近代火车站的换发车时刻,开始设置时间精度:一分钟等于60秒,一小时60分钟,一天为24小时,一年为365天。现代社会借此开始更加紧密有序结合,约定俗成开始形成概念........

Human,Time&life

试问一天24小时会做些什么?是自我沉淀?是吃喝玩乐city walk?还是朝九晚五Work hard?恰如给你一张可以无限兑换的支票,随便一填就可以兑现,以时间银行的信用做担保。按照心理学的解释:人会选择自己舒服的方式来放松。我们也会挑选最舒服的方法来放空「waste time」。看似很富裕,实际上呈现的效果因人而异(有点像食品包装袋效果图的“以实物为准”)。我们无法去判断每个人的标准尺度,是多或是少。

but以自己为价值尺度,去丈量时间的长度,生活就开始有滋有味了。

有谁没有被电视机占据的时光呢?画面一开,啤酒一开,跟着剧情跌宕起伏。

外有《绿箭侠》,《破产姐妹》,《生活大爆炸》,《行尸走肉》

内有《爱情公寓》,《大明王朝1566》,《父母爱情》,《寻秦记》,《西游记1986》.....

每一部都是「万人空巷」。丰富了精神生活,剧情和戏角无不被人津津乐道。

生活大爆炸,不知道陪伴了多少人的青春

2010年代,随着网络的普及,影视技术的进步和视频平台的崛起,让大家的目光从电视机前转到智能设备上。随时随地方便娱乐又做到自己的喜好,打破了电视固定限制。

当抖音和快手为首的短视频平台风暴席卷全球,短暂的感官满足,好奇心的驱使,多巴胺的分泌像魔力般,抓住了每个人的心智。

在方寸世界里面,手指上下一滑,便精彩呈现。于是,人们固定的24小时制生活作息被打破。就像一片片不完整的石榴果肉,被分割出来不规则的份量。「分享你我生活」,用不同的风景,音乐和网络梗等在丰富现实生活。分享他人的生活,来填满自己的时间。

人类的专注单线程的时间观,被分配成多线程的短暂娱乐。原来以前你5分钟可以去背30个单词,现在是用来刷短视频。背单词是保持学习力的精神聚焦,刷视频是打发时间空虚的即时满足。看似都是在使用时间,效果却大大不同,留下来的印象也不同。

随手打开手机,就是第一时间就是看短视频,在每个人潜意识里面已经扎根了....

是被APP分散注意力了吗?

Dopamine addiction&entertainment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过,某些普通行为是会导致自己快乐开心。可能是不起眼的小事,也会自我愉悦好久。是上班前的第一杯咖啡,是三点前的afternoon tea,是下班后的奶茶......

做到身心愉悦,达到大脑和身体对事情的双重认同,达到快乐是一种小众又奢侈的东西------多巴胺。

快乐来源于多巴胺?

多巴胺,听着名字,给我一种维生素C,钙片等补充药剂的感觉。仔细了解,才知道是一种激素化合物和脑内分泌物,是由于脑内分泌通过神经中枢导致愉悦的机制。那快乐和多巴胺是什么样的关系?

一般来说,都认为多巴胺是达到快乐的途径。

到底它会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呢?那我们且看一下关于它的定义。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通常被称为大脑中让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它在各种大脑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调节情绪、动机、奖励和快乐。

笔者旨在探讨奖赏机制和导致快乐的因素,范围不涉及广泛的多巴胺。

 

沃尔弗拉姆·舒尔茨(Wolfram Schultz)是多巴胺实验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先驱者之一。他在瑞士弗里堡大学任神经生理学教授期间对多巴胺在学习中的作用产生了兴趣。他把微电极植入猕猴大脑中多巴胺细胞聚集的地方,
 

猴子花了一些时间才找到这个规律。一开始它们会随机打开盒子,只在一半的情况下能够找对。当它们发现一个食物丸之后, 它们大脑中的多巴胺细胞被激活。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猴子找出了信号的规律,每次都能准确找到有食物的盒子——到了这个阶段,多巴胺释放的时间点就从发现食物时转到了灯亮起时。
 

看见灯亮是不可预期的,但一旦猴子发现亮灯意味着它们能得到食物,「惊喜」的感觉就完全来自亮灯,而不是来自食物了。由此人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多巴胺不是快乐的制造者,而是对意外的反应,即对可能性和预期的反应。

嗜糖历史

确实对一些行动可以激发多巴胺:恋爱,运动和吃甜食。吃东西是很简单而easy的事情,尤其是对糖分的摄取。

人类吃糖有几千年历史了,从天然的蜂蜜,甘蔗到人工榨糖。糖的出现,在人类历史长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充当稀缺物品,大脑迷恋味道,帮助我们留下脂肪和能量,具有成瘾性。

我依稀想起来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初期,对于前线的军人来说,一些兴奋神经的东西必不可少,这样缓解战争中的恐惧感,可口可乐便发挥它的魅力。

据说,二战胜利后,艾森豪威尔将军从战场归来,他笑着说:「给我来杯可口可乐好吗?」然后一饮而尽…

虽然人们经常把可乐等碳酸汽水比喻成糖水(糖水说法我不知道在哪里流行起来,感觉不太恰当。),明明知道吃太多会患有肥胖和糖尿病等风险。

不过路过便利店冰箱旁边,看到玻璃瓶可乐,多少会有点心动。心中食糖的欲望像极了伊甸园里当初引诱亚当的蛇,不断教唆我们去吃掉糖的禁断之果。

1983年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当年盛情邀请当时的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John Sculley)也说了:「Do you want to sell sugar water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or do you want to come with me and change the world?(你想就这样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跟我一起改变世界?)」。可知,聪明如乔布斯也知道可乐等碳酸饮料本质上也是surge water。

乔布斯在讲演

吃蛋糕,吃甜品,喝糖水会感觉到快乐开心。此话不假。烦恼心情不好,试试吃一块巧克力,好心情就立刻回来。都知道是多巴胺在起作用。甜食中的糖分进入人体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大量的多巴胺。

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可以通过血管流至全身,传递幸福及开心感的信息,最后刺激神经,使人产生亢奋的感觉。

具体这个调节机制如何控制我们身心的,待我下面细细分解。

垂涎欲滴的蜜糖

上瘾机制(多巴胺)

血液是随着心跳和脉搏调动泵给全身,激素是这样,多巴胺也是。为了某些事情就变得心情跌宕起伏,反反复复在刺激脑中。潮起潮退,激起惊涛骇浪。待潮水褪去,在沙滩上留下乱糟糟地砂砾。基于多巴胺分泌流转过程比较复杂,找到了合适的解释含义....

1、红色循环回路
(1)偶然的一次机会,你进入循环,第一次获得多巴胺奖励。

(2)你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与兴奋,对它产生了深刻的记忆,形成了预期奖励。

(3)如果今天下午你很闲,很无聊,你也许会唤醒记忆,于是你决定追逐多巴胺奖励。

(4)成功第二次获取后,你依旧感到兴奋与开心,虽然没第一次强烈,但感觉还是不错。你继续追求,但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敏化与脱敏逐渐发挥作用。

(5)一下午,你刷了好多个视频。你开始无感了,不仅对相同的刺激无感,对你平时形成的好习惯、兴趣也无感了。

(6)刷的越多,你发现自己越难走出来,你克服不了冲动,你也看不到继续成瘾下去,明天会发生什么,你只知道一直刷。

2、蓝色循环回路
(1)蓝色回路往往夹杂在红色回路之间,敏化、脱敏也对其有影响。

(2)有了前面几次快感的体验,偶然的几次,你的体验值都很差,就进入了蓝色循环。

(3)你连续几次的糟糕体验,会不断加剧你痛苦焦虑的程度。

(4)你越难受,就越想回到最开始的体验

(5)假设你成功体验了一次以后,你又将进入红色循环之中。

了解多巴胺的上瘾机制,我们为什么还会掉入陷阱,或者说被它绑架?就像明明在学习,脑袋都会时不时地被转移注意力。人类是情感动物,在理性和感性的天平中,经常去计算,不停摆动评判。就如孟子论法一样。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

——《孟子•尽心上》

在古代律法来说,伤害别人生命等于赔偿自己相应的伤害才可以抵过,才可以平复受害者家属心情,维护社会秩序正义和伦理。但在孟子的口中,背父逃海边去了。

若是机器去选择审理案件,依照原法律为评判。法律制裁一旦斩下罪恶,求得痛快。过度感性会导致人性本善无法无天,绝对理性也会带来人性本恶泛滥。如何去取舍理性和感性?孔孟子受仁思想影响,选择为家人逃避伏法,圣人也是有凡人情感的。

可见人的行动和选择也会受思想价值观等多种因素影响,即使明白事理,也选择自己的认为正确的事情

《我,机器人》

在历史上理所当然的事情和「巧合」,都是受到当初人的情感考量......

人,社会和上瘾

哺乳动物,大部分经常成双成对去构建家园:南极的帝王企鹅,雌性企鹅在巢穴南极帝王企鹅,雌性企鹅在巢穴里面培育出幼崽 ,由于雌性企鹅在怀孕和哺乳中消耗了大量能量和脂肪。为了维持生命活动,暂时远离幼崽,去大海捕鱼一个月,大快朵颐。而雄性企鹅们就肩负起暂时相互照顾幼崽的重任。

为什么帝王企鹅会有如此举动?看似一切都像井然有序,实际上有迹可循。企鹅幼崽绒毛还没有发育期,无法抵御南极寒风凛冽的气温。也没有学会独立行走,

换而言之,无论是狮群,狼群还是象群。选择群居,就是选择了多一份生存下来的生命保障。

哺乳动物是如此,人类也正是因为这样得到繁衍,为了小家而去行动,慢慢地构建出社会雏形。

人类社会历程从来没有放弃过发明,古代的火药和阿拉伯数字,近代的蒸汽机石油,现代的电力建筑,当代的互联网和区块链…在不同的时间都有人会沉迷于此新东西:60年代沉迷于广播收音机,70年代沉迷电视机,80年代沉迷漫画书动漫,90年代沉迷言情小说,00年代沉迷互联网游戏。

尽管载体不一样,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形态和流行文化。

无论哪个时代,人类都需要娱乐来放松自己,本来只是固定套路的东西,是人的思维主动创造性,build某系玩法,导致流行乃至入迷上瘾。

乐高积木

为什么会上瘾?

当我们受到新的刺激,多巴胺急剧增加,直到通过一定行为,满足这一刺激,多巴胺又急剧下降。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刺激来满足这种「饥饿感」,这种过程循环往复,造成我们对整个过程麻木,这一现象被称为「脱敏反应」。

在此基础上,一旦有相应或类似的刺激出现,我们会比其他人更加敏感,因为大脑告诉我们,它能满足我们。形成无法抵抗的超级记忆,这一现象被称为「敏化反应」。

在不断的刺激、脱敏和敏化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前额叶功能退化(这是人与动物进化过程中所不一样的那一部分),最终无法控制我们的行为。甚至由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我们会出现精神失常、紧张、神经衰弱、无法自控等症状。

「瘾」在此形成。

碎片化, 快节奏和烦恼

我们生活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中,内容井喷式的爆发增长。不同于以前只能靠电视,报纸和收音机去被动地接受固定信息匮乏年代,随时随地可以接受自己的信息内容。搜索成本大大降低,可以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自由选择可以充分发挥能动性:小说,娱乐新闻,生活美食和动漫......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慢生活日子,变成争分夺秒赶快奔跑的快节奏时间。

可能是时间长河的切割,把大小任务变得漂泊不定。

我们的轻重缓急任务,不断人为的开启主线任务,也可能是——碎片化的作用。

为什么是碎片化?

首先,我们要搞懂什么是“碎片化”?碎片时间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短暂、零散的时间,比如等待医生、等车、排队、坐车等等。这些时间通常被视为浪费时间,因为它们很短,不够完成重要的任务。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些时间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就可以将碎片时间转化为有价值的时间。

好多人把“碎片化时间”否认化了:都是短视频和游戏等娱乐“害”的。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物品本质不会行凶,是使用者去持有它去行凶,是人的问题,不是物品的问题。至于把物品如何使用,是伤害人,还是帮助人?都出于使用者的主观目的,并不是物品本身。

什么是正确的碎片化时间呢?碎片化时间。这个词的概念众所周知,也常常出现在各种时间管理中。特别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抱怨时不时得被打断,毕竟一个程序员被打断的代价很大,需要一段时间的热身才能回到打断前的进度上来。各种会议,中断,行政事宜,使得我们的8个小时工作时间,变得碎片化。以上是问题的现象。也是提出碎片化时间的主要场景,至于通勤路上,走路,跑步,厕所等这些小块的时间,原理是一样的。

可见对于不同的人,时间的碎片化,对其的影响大小不一。看起来这一个很严重中的问题。我们需要大块的时间来做某件事情,不被干扰,直到完成或达到阶段性的里程碑。

时间不是长型线性的,多多少少的小打断是正常的。在烧水的时候,可能电话响了。在吃饭的时候,敲门声响了。在学习的时候,父母叫了........

对于我们个体来说,碎片化的:微型,小片,大片等不规则形态。大事情,小事情,小麻烦不断打扰我们,但是时间仍然是流动变化的,时间一直在不同的内容上面切换,如果碎片化这个概念成立,

其实,作为了一个刻度,从秒,分,时,到年,月,日。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永不停止。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很多人感觉做某些事情就是不务正业地浪费时间,比如追剧和阅读。在小领域的范围,就容易成功。在大领域的范围,精力和时间就分开了。在上班时候,我们的时间是属于公司和单位的。待下班后,属于自己的时间才刚刚开始。

但是身心俱疲的我们,就是想来个短平快的短时娱乐——开始刷手机。

时间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鲁迅也说了“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既然我们知道了时间碎片化的定义之后,就可以很好去划分时间了。

在小学那会,曾经给我很深印象的数学考试题。就是华罗庚烧水。

原文是这样的: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开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升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1. 洗好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候,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2. 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开水壶,洗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3. 洗净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谁都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因为后二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引出一项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用的方法来。
开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开水壶是烧开水的先决问题,没开水、没茶叶、不洗壶杯,我们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先决问题。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以下的箭头图来表示:

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是的,这好像是多余的,卑之无甚高论。有如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些道理谁都懂得。但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常常是存在的。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或先或后,关系不大,而且同是一个人的活儿,因而可以合并成为:

用数字表示任务,上面的图形可以写成为:

 

同样的事情,会因为不同人因为把控时间不同导致结果相异。华罗庚通过烧开水达成了优化时间,达到有效率化,把时间精确把控。普通人可能达不到类似的意识,就被无形中就拉开了距离.....

我们的娱乐被碎片化了?

生活离不开娱乐,正如鱼类离不开水。正常我们理解上的娱乐就是:游戏,琴棋书画,插画之类的爱好打发时间。可广义上娱乐是:「吸引人注意力的东西」。被动地去接受他人娱乐,类似与互联网的娱乐新闻。

互联网上的诸多病毒视频就是娱乐的典范,能够大量传播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们让观众在观看之后产生了大量情绪,而「转发」是抒发情绪的一个简单又直接的手段。

娱乐就像是调味剂,酸甜苦辣咸,五味具全,给普通人的平淡生活带来刺激。但是随着娱乐种类和内容的增多,以及互联网传播的便利,娱乐的生产者们不得不制造更多的猛料,才能在杂乱喧嚣的环境下吸引更多人的注意。

这种现状的结果使得当下多数人的注意力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地被撕扯。人们越来越不能专注,并且逐渐失去去感受平凡事物的细腻和层次的能力。

当新闻热点被他人掌控,逐渐去改变我们的习惯。吃惯了重口的人,还能习惯那些原本的味道吗?

 

 

学会戒断反应,坚持和思考

我也是一个沉迷于短视频娱乐的人,倒也不至于离不开短视频。只是好奇的标题,海报设计和推荐算法,吸引我的注意力。像哔哩哔哩的有趣视频,内容更加贴合当代青少年的,尽管自己明白刷视频是会上瘾的。

别人刷视频是为了打发时间和短时地快感,待前一个视频结束,手指一刷,下一个视频就来接替上一个的快感。每个人都像是「斯金纳的鸽子」,都是对下一个的未知充满期待。

这项心理学实验反映出来人文,心理,上瘾,认知的情况。把它代入到人类社会,就可以重新解释为什么我们这么喜欢刷视频?

因此当受试者知道奖励什么时候到来的时候,他们会越来越不觉得享受,当快乐无法预测时,新鲜感则让人更加愉悦。

我,需要去改变

不过饱受信息爆炸,知识溢出的情况。我已经累了,打算开始戒断刷视频,首先把所有的推送和app里面个性化推荐全部关掉。

不让手机APP知道个人信息,这样,APP之间就产生不了推荐联动。

关掉这些推荐之后,再刷几下信息流,购物软件和流媒体。瞬间把之前的推荐信息给洗刷掉了,变成了未登录账号的推荐算法。

完成这些之后,减少刷手机的计划已经开始了。

去!打破习惯

刚开始想办法不用手机和刷视频去打发时间,确实是难受和坐立不安。

  • 把手机放在一边,心里总是想着搜索着什么东西。若拿起手机,刷着推荐热点信息流,就把计划的想法给暂时忘掉了....
  • 就算没有想法去搜索,拿到手机就开始踏实和心理放心。即使并没有去打开手机。
  • 当每次想拿手机的时候,都厘清楚为什么去行动,想得到什么,得到了如何去行动........许多不重要的欲望都被现在筛选掉了。(比如说,应该买什么备用手机?应该看什么动漫?),如风沙一般被意识筛选。

行动到一半,担心自己会失去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视野。经过这场自我实验,发现主动学习和自我封闭的辩证关系,两者其实不完全呈现对立状态。把自己轻重缓急的想法选出来,反倒是不会那么如此纠结,心境也平静好多。

理性,客观和行动

博两兔者,不得一兔!

——吴清源

从小父母在我学习分心的时候,都是说:浪费时间,快学习。导致我对于非学习时间都感觉是浪费,观念感觉是浪费,行动却毫不未然(何尝不是另一种「口嫌体正直」?)上大学之后,大一期间节假日都把广州景点都游览一个遍。当然没有也打扰到学习任务,

把时间的长度来讲,游玩是不可替代且非重要事件。但不去经过,生命会遗憾。重要不在于游玩本身,而是什么时候去玩。不同的年纪,不同的人,去看一样的山水,有不同的感受。

活在当下,及时行乐,其实并不是贪图玩乐过度的理由。而是对自己人生合理自洽。当我们找到自己想要的事业和学业的主线任务,浪费时间却是相对的。人类并不是不止不休的机器,也需要更好的停下来。 印第安人说:「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把时间适当去放牧,做一些放松的事情。去「偷得浮生半日闲」,也未尝不可....

细分,奖励&长远目标

当手机出现屏幕使用时间和禅定时刻功能,侧面反映时间的控制性。时间与人相互作用,离开手机等电子产品等娱乐,时间利用是否就可以逆碎片化?当中小学生的手机被收后,多数不过瘾的学生还去看杂志和小说。本质上还是在消遣娱乐,只是本体不一样了。可见时间还是被浪费,利用时间还得具体到个人的决定上,不让「脱缰之马」随意驰骋。

不妨开始自己的时间清单,把自己任务安排清楚?

如何列出一张高效管理时间的日常计划表
是初步列出计划,其余几步是为了调整计划。
▪第一步:事无巨细的列出所有事项
先不需要规定事项的完成时间,只要列出事项就好。
注意是越详细越好,只要这件事情占用了你的时间,比如说穿衣叠被,刷牙洗脸等等,不管用了几分钟,都要把它写下来。
大家可能会觉得占用时间太短的事情没有列出来的必要,但事实上我们的时间就是被这样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占据的。
写下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时间都花费在什么事上面。

▪第二步:观察自己做事的时间
我们需要记下自己做事所需的时间,尤其是每天都会做的事,比如说洗漱、吃饭等。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做事效率的判断是有误的。
不需要每次做事都记录时间,很多重复的事我们记录一两次就可以了。先对自己有个大概的认知,这种认知会随着我们经验的积累逐步清晰。

▪第三步:把时间分段
把时间分段的目的是更高效的利用时间。时间段给了我们一种紧迫感,让我们不至于在某件小事上花费过长的时间。
一定要对自己足够的诚实,睡前观察自己一天的时间都用在了什么事情上,以便做出调整和优化。

▪第四步:安排事项完成的时间。
这个完成时间只要是一个时间段就可以了,不必是时间点。
我们可以这样计划:8点之前吃完早餐。那「吃早餐」这件事就被放到了从起床后到8点的这个时间段内,计划的弹性变大,可行性也就相应增强。

▪第五步:考虑干扰因素
一个计划考虑的因素越少,那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就越低。我们要把自己周围环境有可能出现的干扰和自己的身心状态都考虑进去。
如果是一个干扰因素较多的时段,那就不适合做那些需要深度思考和高效产出的工作。
▪第六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列出一份合理可执行的计划,需要建立在对自己和任务都有足够充分的了解和足够客观的评估之上。
变化才是常态。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变化,所以这份计划清单也需要不断地改进。

天下只有两种人。
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
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钱钟书

吃葡萄的哲学,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把最好与最坏分成优先级,变成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的思辨。

无论多少实验表明,都是说明延迟满足本质上是解决了目标的长远性,和实现目标的原动力 ,以及下一个目标循环。

简单说一下如何调整心态: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体两面的,我们身上都有短期主义的影子。更看重眼前的收益,是人性的组成部分,况且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短期行为表面看来是理性的选择,但从长远来看,其实恰恰是非理性的,因为这种短期行为是以明天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利益。

从进化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短期行为只是基于生存的本能,长期主义才是真正成熟的标志。不管对个人还是对组织都是如此。

去行动吧!去做行动上巨人!

笔者无意批判时间碎片化,改变自己的固守的时间生活观,不为是新的选择。确实,我们无法去控制时间之河流的停止和行动,无穷无尽。个人所拥有的时间,不过百年。不能去控制时间的长度,但可以把握自己的时间宽度。长远目标贯以长期主义继续深耕,休闲而健康的碎片化时间用以疗愈身心。即使无法改变世界,也不要被世界改变。让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独立,与世界的信息茧房,他人的观点。在纷繁复杂的浩瀚星河里,保留自己一点星光.......

参考文章

传递快乐的分子——多巴胺(dopamine) | 化学空间 Chem-Station Author: Sunny华
什么是多巴胺?多巴胺有什么好处?如何增加多巴胺? - 知乎 (zhihu.com) 平哥好物推荐
如何借助“多巴胺”的力量,让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变得更爽? - 知乎 (zhihu.com) 邹润东
为什么跑步能让人快乐?大脑奖赏机制深度解析|多巴胺|内啡肽_网易订阅 (163.com) 慧跑
大脑的奖赏回路 - 知乎 (zhihu.com) 观心悟语
中国文艺网_中国电视剧四十年与中国人的“共同往事” (cflac.org.cn)
追剧为何上瘾?你追的不是剧,而是及时满足的快感 (gmw.cn)
追剧狂潮背后的心理学:为什么我们停不下来?_剧集_情感_社交 (sohu.com)
短视频十四年历史,从20分钟演变到15秒_网易订阅 (163.com)
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与未来趋势:抖音和Tiktok_抖音的发展背景-CSDN博客
「思考者」:你是如何上瘾的:一张图理解多巴胺上瘾机制 - 简书 (jianshu.com)
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 知乎 (zhihu.com) 陕西卫生人才
上瘾行为:关于人类行为机制建立过程的剖析 - 知乎 (zhihu.com)
性瘾、游戏瘾、手机瘾…你为什么容易上瘾?如何戒瘾? - 知乎 (zhihu.com)
你的时间”碎片化“了吗? - 知乎 (zhihu.com)
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时间管理术?_思想市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如何用好碎片时间? - 知乎 (zhihu.com)
华罗庚的统筹方法和事情一件一件的做,两种办法该选哪个? - 知乎 (zhihu.com)
为什么需要娱乐? - 知乎 (zhihu.com)
“对,我是学新闻学的”-哔哩哔哩(bilibili.com)
刷短视频为啥停不下来,还越刷越累?-36氪 (36kr.com)
如何列出一张能高效管理时间的计划清单? - 知乎 (zhihu.com)
自我激励:如何为自己建立一个奖励系统以实现目标-36氪 (36kr.com)
张一鸣: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没有延迟满足感造成的-36氪 (36kr.com)
剖书|《杀死一只知更鸟》:即使无法改变世界,也不要被世界改变 - 简书 (jian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