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首页给我推了一个基于用户调研的vivo产品分析视频,看完感触良多,趁着灵感还未消散胡乱写就几笔,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供各位消遣,若能博君一笑也算罢了。
我已经很难记起我是如何入坑数码圈的了,立足当下回望,体验过不少产品,也对各大品牌的历史多少有些认识,但我仍然不敢随意妄言自己了解这个行业。
但我的直觉告诉我,性价比并不是评判产品的唯一标准,但似乎在这里,性价比是毋庸置疑的正确。很有意思的事实是,以一加, realme 为首的,屡屡推出线上用户欢呼雀跃的机型,似乎也并没有万人空巷的疯抢,而只有一些虚无缥缈的评分。夜深人静之时,我突然发现也许颜值,手感,甚至王一博与易烊千玺,似乎也可以成为我购买产品的理由,那些在背后指指点点的人,似乎既不会帮我用,也不会给我付钱。
狂欢之后剩下一地狼藉,至少是网友之间的一地狼藉。再多的争吵与人身攻击也不会影响 Vivo S ,华为 nova ,红米 note ,Oppo Reno 的热销。发烧友们似乎觉得没有「性价比」的机器就应该遭天谴,同时对着购买了这些机器的普通消费者肆无忌惮的倾泻着嘲笑与不屑。
难道数码领域也有天生的婆罗门,生来就洞悉整个庞大的行业吗?我想可能只是「他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说了自己认为正确的话」。
熟悉日系手机的玩家都知道,日本的手机市场由于故步自封和畸形的市场生态,产品需求而被称为「加拉帕戈斯」。这个名字来源于加拉帕戈斯群岛,由于长与大陆隔绝演变出很独特的生态环境。
我在想,也许所谓懂数码的人不一定真的懂数码。或者说,他们只懂得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选择产品。知识往往是一种诅咒,理解产品可能会带来傲慢的态度。也许这一部分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数码发烧友,才反而是精神上的加拉帕戈斯。毕竟作为数码领域大神,只要指点江山就行了,但是各大厂商为了抢占市场提升利润要考虑的可就多了。
懂参数,懂选择,懂性价比,不代表懂这个行业。移动互联网时代发表观点的成本太低,整个气氛群魔乱舞之下,才愈发显现出优秀的产品经理的稀缺,因为他们要用有限的预算放进尽可能多的特色,维持一定的性价比的同时还要有盈利的空间。
The art of dancing with shackles.
回到那个视频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片段,很多消费者希望拍到漂亮的照片,但是却被复杂混乱的二级菜单三级菜单吓德行望而却步。
在一个有很多资深数码发烧友的群里,这样的消费者被喷为「最好去买千元机」,「不会学买什么旗舰机」。但是移动影像发展到今天,难道不就是为了降低相机的使用门槛,让更多的人可以留存下值得纪念的瞬间吗?换个角度,很多生活忙碌,肩负家庭重担的消费者,又怎么有时间和心力去学习如何手动拍摄,如何选择厂商给出的不同作为卖点却难以抉择的拍摄模式呢?
作为厂商,真正应该做的是做好所见即所得,在降低使用门槛的同时提供尽可能多的拍照模式,而不是把所谓的卖点堆砌在二级菜单,带着一种工程师的傲慢。
「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尽管苹果现在是否还配得上这句话有待商榷,但是这句话理应成为所有科技公司的座右铭。
但这样美好的设想也许永远不会成为现实。厂商追逐利润,KOL拿钱办事引导舆论,公众互相攻击炮火连天,最可笑的是那句「卖手机的,不比你懂?」
于是在数码圈里发言,接受别人的发言,就如同大海捞针,偶尔捞到一个独立的UP,一个客观的消费者,一个有诚意的产品背后尽心尽力的产品经理,竟也变成了一种奢望。乔布斯曾用石头之间互相的打磨来形容好的 teamwork ,然而现在,石头之间却只想争哥头破血流。
遥想那个BBS与聊天室红过半边天的旧互联网时代,不禁感叹互联网变了,从真相即贵变成了 Whoever speaks louder shall win 。我不想,也无从追究这一堕落背后的草蛇灰线,但是声音越大,黑夜就终将越沉默。
一条注定坠入深渊的列车,上面就不会有任何一个无辜者。性价比不应该成为唯一的标准,就如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也不应该被推荐一部手机的三言两语所击碎。
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于是,人前越是伶牙俐齿,人后便越恐惧对自己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