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索尼移动陷入了一种傲慢与认真并存的——“诡异的平衡”,把灵魂出卖给了“没有设计的魔鬼”,但最后仍然被夏普打得一败涂地。但时间倒回四年前,彼时的索尼移动仍然还没有陷入这种诡异的螺旋陷阱之中,而当年索尼推出的旗舰机是Xperia 1 ii,这可能也是从1/5/10产品线被建立之后,现在口碑最好,可能以后也口碑最好的机型了。

这台机器在各大数码论坛的评价都很高,也有很多人对它做了精彩的评价与剖析;其实我本不想写这篇图文,但几个月下来的体验,和索尼即将放弃21:9家族式屏幕形态的消息仍然让我心中久而不能平息,于是就有了这篇图文。

 最后的盈盈一握——初见

72mm,181g,21:9带来的纤长机身,造就了Xperia 1整个系列的优雅外观与极致握持感。

Pure Beauty

金属边框与后盖和屏幕之间做了45度角的过渡,即使不带壳也相当温润,丝毫不割手。来到正面,尽管大下巴大额头,但是双扬声器与圆角屏幕的对称排列,丝毫没有不平衡的感觉。来到背面,家族式的镜头设计从Xperia 5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恰到好处的镜头Deco,画龙点睛的Zeiss T*,以及全部居中排列的灰色logo,看起来低调,也强调了秩序感。我从Xperia Z5上看到的侘寂美学,也一直延续到了这里。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One Sony的极致追求,吗?——内在

彼时算的上无功无过的屏幕

按压或是轻触电源键,即可点亮屏幕。这一代仍使用了侧边指纹解锁。题外话,最近有关某旗舰即将搭载侧边指纹的消息将这一已经几乎淡出公众视野的技术带到了风口浪尖。尽管这一技术是继背部指纹之后,屏幕指纹之前的主流生物识别方式,可能历史比较久远且多用于现今低端机上,但这一技术在解锁速度上确实比短焦光学指纹效率更高,同时也不会出现夜晚解锁亮瞎眼的情况,但是在湿手与脏手的情况下识别率低以及容易损坏的问题也是导致其不断降价到最后没厂商用的窘境的罪魁祸首。说回索尼的指纹解锁模块,以上的问题一个不少:手只要不是完全干燥识别率就骤减,以及之后几代不换的同一模块排线纤细极易断裂,只能说不如图案密码。

Powered By Bravia

点亮屏幕,我相信你一定会被这块屏幕的精细所震惊,无论你打开文字多密集的网页,都不可能看到任何突兀的像素色块,3840*1644的屏幕带来的是惊艳的显示效果,同时由Bravia技术强势驱动,在色准上也出类拔萃,同时有贴合各类色域空间的调色风格可选。但众所周知,索尼永远不会给你端上看着像巧克力的巧克力。4K屏幕的代价是强制全开时爆炸的功耗以及户外低到发指的激发亮度。在户外拍摄样片的时候太阳下完全看不清屏幕,哪怕放在发售的2020年也不如当年的华为小米与苹果。于是这块屏幕的噱头就只剩下了分辨率,仅此而已。索尼移动在Xperia 1 VI上选择不再搭载4K屏幕,也印证了分辨率完全不如护眼,色彩,可变刷新率等指标重要的一个常识,只不过这个常识,索尼移动花了四年才认清。

对于索尼来说差强人意的性能

彼时的索尼还没有因为3 4两代的灾难性散热被人人喊打,1 II的发热控制和性能释放还算可以。从跑分来看追不上国产厂商的kona,不过也绝对不算差了。
至于游戏表现,至少王者荣耀还是能轻松驾驭的,但是并没有开放高帧率,最高只能开到60fps,长时间游玩也只算得上温热。

这里还值得一说的是索尼的游戏加强器。虽然是1V的功能,但我还是要说体验非常好。有温控调节,刷新率与采样率调节,有旁路充电和内存释放,系统各个指标也很清晰明确。不过要说一下1ii在游戏启动时可能会出现“腾讯游戏优化”停止运行的提示,不过并不影响游戏进程与监控,这大概也能侧面说明这一套可能并不是索尼而是腾讯做的(?

游戏模式(Xperia 1 V搭载,但所有Xperia都能用上)

灾难级的摄影初现端倪

镜头我们一颗一颗说。

主摄:24mm,f/1.7,1/1.7 IMX 557。硬件在2020年中规中矩,不过考虑到这颗cmos一直用到I IV,姑且这个时候还能说索尼是堆料的了。在2020年来看,阳光下解析力尚可,同时风格保持了索尼还原真实场景的取向,HDR不算积极,对喜好偏向真实风的老哥来说成片直到现在也是相当能打的。

长焦:最后一代三星CMOS,S5K3T2,1/3.4尺寸,f/2.4光圈,原生焦段70mm.这颗CMOS硬件实力比较孱弱,大概也就比865时代凑数长焦的OV08A10稍微好点,在国内厂商这里一般用来做前置镜头(索尼特有的自家产品不上顶级CMOS),光线场景好的时候出片姑且算得上经得起推敲,但是这颗长焦有一颗致命的问题:对焦能力稀烂,当我在大太阳底下用连续AF比划半天仍然没法对焦到下面照片上的高压电塔的时候说实话我是破防的,我甚至以为长焦坏了……而且这甚至不是对焦点错误的问题,而是整张照片就没有焦点。笑点解析:3D ToF,专为对焦而生。

笑点解析:iTOF高速对焦

超广角:IMX363,谷歌同款御用传感器,14mm焦距,视角广度不错。不过我个人几乎不用超广角,构图实在太难。

软件体验:这台机器已经被我刷上了1V移植包,所以大师三件套也是1V系统的,总的来说我愿意称其为“好用”且“好玩”,不过焦段与镜头分级调整,以及一些专业术语与具体的操作确实非常接近相机了,需要一些探索精神才能用得得心应手。不过我认为购买Xperia机器的人应该至少或多或少都是有探索精神与摄影基础的,这三板斧反而会让拍摄变得更加有趣。说几个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点:摄影大师里默认是快门键短按自动对焦,连续AF和取景框点按对焦都需要在设置内自行开启;机器支持4K120fps拍摄,但由于硬件水平所限,该模式下噪点很多,除此之外这套影像系统还有一些问题:大光比下的物体边缘紫边,对焦速度不理想和拍摄时的高发热,不过总体而言这套影像系统在2020年绝对不算差,在相对排位之下可能是IV之前最好的一台了。某位知名赛马娘领域数码博主这么评价大师UI:这套UI是效率最好的拍摄UI,因为它可以做到切换参数的同时不影响取景框。我还要加上一点:没有过于繁杂的二级菜单,只要你熟悉了每个按钮的功能,效率就会成倍提升。

大师模式UI,确实很像相机,事实上Xperia 1 Series也全部可作为索尼专业相机的监看

以下是一些样张对比,无水印的均为Xperia1ii,对比机型为小米14。

主摄1X,更多是发色和风格取向上的不同,光线好的条件下绝对素质差距并不大

主摄对比,小米主摄直出白平衡明显向蓝紫色偏移,肉眼所见接近索尼的成片。面对复杂场景索尼的解析度不如小米,但是对光影和画面景深的还原更好,看起来有层次感,不像小米感觉拍出来是平的。光打在叶子上的细节我也更喜欢索尼。

还是主摄

长焦,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这颗K3T2丝毫不差,对叶片边缘的解析也很不错,小米还是把天拍的太蓝了。但是这张索尼其实是手动对焦拍出来的。

这张长焦索尼有点相机味了

 至于为什么要用手动对焦——因为自动对焦烂到根本什么都对不上,除了拉风箱还是拉风箱:

不是哥们,你在搞笑吗?

来到夜景部分,上文所述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主摄总体来说还算能看,但是很明显的可以发现焦平面太小导致的图片边缘失去焦点,高光压制不积极导致的高光溢出和紫边问题,炫光无法压制,以及涂抹感非常强导致栏杆等元素甚至有些扭曲,总体有一种油画的氛围感。但是这个画风我其实还是挺喜欢的,算法味没有那么明显,有一种复古的感觉。

夜景主摄1,索尼拍出来的灯牌高光溢出,栏杆观感很奇怪
夜景主摄2,左下角人物失焦 远处大楼灯牌高光发紫 画面不够纯净
夜景主摄3,索尼算法破天荒的发力了,拍出来的观感出乎意料的不错,反而小米算法抽风
超广角,还算勉强能看,但是显然左右边缘都失焦了

最重量级的还得是长焦,晚上根本无法拍出可用的照片。手动对焦在暗光环境下也无力回天,不仅糊,高光爆到连成一片的长焦我真是第一次见,感觉比那些ov08a10的凑数800w长焦还要差,索尼真的无敌了。

这还是我杵了十几分钟拍了二十多张中最清晰的一张了,和小米14比像是CCD拍出来的东西
取景框高光爆炸

还要提到的一点就是1ii的取景框预览问题很大,如图所示,会很糊很亮,感觉就像镜头没擦干净,但事实上成片根本不会这么抽象。T*镀膜还是有用的,但是感觉也不多,和目前Vivo旗舰序列标配的T*镀膜成效大相径庭。

最慷慨的外围,却成为了购买的唯一理由

Good Choice Of Music Library

3.5mm耳机孔+SD slot,注定了Xperia系列会成为很好的mp3.不过请先注意,Xperia机型插入1T或更大容量的内存卡时可能出现读写异常降速或卡死的情况,以及卡槽不是满速卡槽,介意的朋友需要考虑一下。3.5mm耳机孔在我个人的听感来说推力不算太大(肯定不如LG的几台),但是声音相对来说很纯净,1000以下各种取向调音的耳机都完全够用了。

索尼音频产业的祖传底裤

软件层面索尼也有祖传的Dolby Sound和DSEE Ultimate,我个人的体验是DSEE对128kbps一类货色的音源提升效果很明显,但是至于Dolby Sound……我觉得这玩意只在开放式声学系统里管用,耳机还是算了吧。正面双扬声器声音也不错,喜欢在家外放看视频或者洗澡听歌的朋友用起来还是很不错的。索尼还有一个随音乐振动的功能,和网易云那个一样,但是讲真效果非常好,鼓点卡的很准,就是因为马达硬件原因震感一般,以及打开之后会让手机内放的声音变小。

虽说索尼的系统就是那种比较烂的毛坯房,但还是有不错的功能的,比如侧感,虽然Xperia1ii侧面有传感器,可以通过按压的力度触发,但是我测试的是非常不敏感,所以还是推荐在桌面上常驻透明条双击激活。不仅可以快速启动应用,甚至还能把索尼tws的控制页面放进去,个人认为绝对是比各国内厂商的状态栏提示条要优雅的多的。

侧感与小窗

1V的出场系统也带来了缺席的小窗,但是这个小窗……功能性上其实除了手势呼出也都有了,就是方方正正的小窗格式,多任务界面点击的触发方式,确实缺乏设计感。同样新增的还有支持应用,里面不仅有产品注册售后,还有安全模式重启与系统硬件测试等等,还算是用心,毕竟索尼的售后还是相当周到的,但至于我为什么去售后,别问,问就是国际大厂的良心品控。

Xperia售后支持和硬件功能检测,很好用

索尼的野望与野望之下的落寞——我之所见

其实我用小窗的时候有一个很强烈的Deja Vu,就是很久之前的Xperia UI,早于安卓8和9的壁纸引擎和安卓6,7的扁平化,早到Xperia Z1的那个年代,有用过全平衡系列机器的朋友应该对一个功能有印象——多任务界面的底部有一个栏,里面有计算器,便签等等。点击之后会以“小窗”显示在原应用上,可以随时关闭随意拖动。

图源:B站@花生说,Xperia历代记

几乎一样,不是吗?只不过当年在安卓连分屏都还没进入官方标准之前就做出了小窗,但现在,丝滑灵动的小窗已经是各家系统的标配,反观索尼,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FeliCa 非接触式NFC协议

我对许多来自日本的科技非常感兴趣,在90年代初大批日本企业合资在中国建厂销售产品的时候,日本家电就是高端的代名词,日本车的高端地位甚至在21世纪初仍然根深蒂固。回到数码领域,从功能机时代的i-mode到安卓初期的索尼夏普富士通,代表的就是移动通信与多媒体领域的绝对领先与支配地位。不仅是这些,通信领域日本的3G与4G技术,当年理念超前的FeliCa非接触式支付,乃至铁路领域日本的高速铁路技术与JR铁路网,无不证明日本的科技研发能力的超前与底蕴之雄厚。

然而在2024年的当下,日本的许多科技早已被超过,乃至远远落后。水货成为了“洋垃圾”,FeliCa比不上微信支付宝,i-mode的产品帝国在iPhone面前倒塌,似乎也只是一夜之间。似乎日本人总是这样,提出超前的概念,落地却缓慢而艰难,态度傲慢而漫不经心,最后将自己送往坟墓。i-mode是如此,几大运营商的基础设施是如此,富士通也是如此。

曾经的i-mode,与日本功能机相辅相成,造就了一个无出其右的辉煌年代

虽然我不认为索尼有这种根植于日本社会中的,由于傲慢而导致的自我解离倾向,但索尼移动恐怕确实如此。从全平衡到XZ再到1/5/10,虽然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但是我们仍然能看到索尼在移动终端产品线不断带来新的惊喜。然而从1 II开始,之后的火龙不仅摧毁了索尼本就脆弱的市场占有率,似乎也摧毁了索尼移动的信心,我们确实仍然能看到1 II之后长焦的不断进化,但我们也能看到10系列690一芯传三代,5系列黑边停航母还砍了长焦,明明Z5的时候有全世界最大的均热板驯服火龙810,在888时代却就是不做任何散热。现在1 VI把21:9屏幕砍掉,在我看来更像是索尼本部给索尼移动的施压——放弃特立独行的屏幕而迎合大众需求,索移现在的盈利情况肯定不可能再找三星定制新m基材的21:9 4K屏幕,但是直接换成1080P屏幕,不啻于把“开摆”两个大字写在了脸上。“相比2可,创作者使用4K和1080P格式更多,所以我们选择1080P屏幕。”可笑又幽默。除此以外,姨夫提出的One Sony战略,似乎也并没有彻底贯彻下去。我们确实能看到索移产品祖传的极高色准与令人惊叹的显示效果——Bravia的手笔,然而相机部门似乎没有把独家的调教和最好的CMOS给自己的兄弟部门,现在索移产品的拍照水平甚至不如G Master时期,我不相信全球最大的摄像系统方案供应商的算法会弱于国内的手机厂商,但现实似乎就是,除了与索尼相机类似的平淡与还原,我看不到有任何相似之处,也看不到任何诚意。

One Sony的愿景真的实现了吗?

从索尼爱立信时期的奢侈品和高端代名词,到现在的苟延残喘和国行退出。再用“只是为了秀肌肉不是为了赚钱”去粉饰太平就显得太愚蠢了。对索尼公司发展史有一些了解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索尼任人唯亲与大公司病的问题,而在我看来索尼移动的发展史就正是对此痼疾最恰当的注脚。索尼坐拥巨量的资源和技术,但却把一个曾经人尽皆知的品牌运营到如今的境地,也正是应了那句话:“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商业决策上的失误与技术发展方向的偏离对索尼而言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重新走上正轨就可以,但索尼移动没有,也许是该死的自尊心吧。

“极度保守却又极度喜欢新事物”《菊与刀》。

正好写这篇图文的时候最爱的UP花生说也发了Xperia 1 VI的视频,突然想起他也是从XZ系列一路买回来评测走到现在,那个时候才几千粉丝。作为我数码产品向科技的启蒙UP主,我也买了许多索尼的产品,从全平衡到21:9,有惊喜亦有失望。“不是我们对索尼的爱消失了,而是索尼都对自己的手机的爱都消失了。”花生说从几千粉丝走到百万俱乐部,然而我与他都喜欢的索尼却成了今天的境地,说来也是唏嘘和dramatic.我群里的朋友说用“句号”形容1 VI可能不太准确,毕竟只是取消了国行发售,但我想说,如此不思进取却又目中无人的索尼移动,又能撑多久呢?

XZ1C/2C,日系洋垃圾玩家绕不开的小屏序列高峰

但其实以后有机会,我可能还是会买一台1V或者1VI回来,在刚刚入坑数码圈,熟悉各个厂商的时候,索尼产品的独特就深深吸引了我,我用我自己的钱偷偷买的第一台手机就是XZ2 Compact,我也知道索尼的电视和相机很厉害,我与索尼的渊源甚至还要更早——我的父亲很喜欢磁带,在我还没记事的时候,他就用着当年5000买的索尼爱立信W800C了;他和现在的我差不多大的时候,就在大学里省吃俭用买磁带,天天带着他的索尼walkman,骑着二八大杠在南京城里穿梭了。那个时候时间真的很慢,大城市里还有煤油灯和炊烟,螃蟹与对虾还没有五花肉贵,过年的时候猪油菜饭还是一道大菜,而一台破旧的索尼walkman里,缓缓转动的磁带仿佛就能装下一个少年的世界。正如多年后的察哈尔路,一台XZ2 Compact里就装下了我的世界一样,它没有高刷,它没有大电池和快充,它只有4+64的存储没法玩大型游戏,但不影响那段黎明前的黑暗日子里,有那块LCD艳丽的光亮。

父亲的磁带收藏
XZ2C与SH-01J,代表日系手机企业的实力与固执

说回索尼,从Xperia 1 II里,我们能看见索移希望重振辉煌的野心,但是软件与硬件的割裂,细节的粗糙都让野望终究成为了幻想。现在颓废的索移不是我记忆里的索移,也不是我父亲记忆里的索尼,但很可惜结局使然,没有人能改变,不过我仍然希望索尼在下一代能推出真正让大家看到诚意的作品,如果还会有下一代的话。

使人觉得遥远的不是时间长,而是两三件不可挽回的事情。那个黑色巨人屹立于山巅的时候,也许一切结局就写在了它身后的阴影里。

全文完,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