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去年十月帮家里的妹妹提了一辆本田型格后,在近三四千公里的驾驶用车之后,激发了个人的驾驶兴趣。可能我个人是属于那种开车过程中听着歌,比较容易进入心流的那一类人群,也就是比较享受开车过程。因此当我决定购入个人第一台车时,就确定会购入一辆轿车而不是一辆 SUV。同时本人也属于外观控,简单说就是车在我看来得帅,由于不喜欢大部份新能源车的前脸和内饰设计,再加上没有安装充电桩的条件。最最重要的是已经习惯了出发前如果发现油不够,直接路途开去加油站这种快速的补能方式,所以在整个选购的过程中就几乎没考虑过新能源车。所以从我个人喜好,用车习惯和用车需求来说,传统燃油车仍是个人首选。

购车历程

确定了选购的大致方向,以及预算范围,几乎从半年前就开始关注自己预算范围内的目标车型。同时也收集了自己对用车除了外观帅之外的一些需求,比如:

  • 隔音要好一些,当然这是从我在开过型格之后反向推导出来的需求,因为本田车的 NVH 真的非常一般
  • 要有 CarPlay,常年 CarPlay 的使用已经对这一手机车联方式形成了依赖,同时我也是认可 CarPlay 的用户体验的
  • 音响希望可以好一些,这个开车听音乐也是个人习惯,并且属于开车不听歌就浑身不自在的地步
  • 360 全景影像,这个在小巷窄路里个人感觉还是有一些用处
  • 底盘要相对有一个整体感,高速可以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
  • 还有一些舒适性配置,例如 L2 辅助驾驶(ACC + LCC 对我来说就足以)、感应雨刷、倒车后视镜翻转、防眩目后视镜

这里想要补充聊聊底盘这方面的内容,自己也是近一年开车比较多,特别是去年十月底在云南大理旅居两个多月的过程中,经常租不同车自驾游的经历让我对不同车不同底盘的体验有了一些认知之后,才比较关注底盘这一方面的需求。当然认知还是比较初级,只是慢慢能够清晰分辨出不同车底盘的细微差别,屁股也是更加敏感了😂

结合个人喜好,用车需求,购车预算。这里罗列一下当时购车的目标车型:

心仪车型

从 24 年 1 月份开始先后试驾过宝马 3 系、奥迪 A4L、雅阁燃油款。就这三款车试驾体验来说,综合最符合我个人预期的还是宝马 3 系,虽然有低速顿挫问题,感觉底盘也没有那么运动,属于舒适取向,但只能说矮子里面拔将军的意思了。奥迪就还是车机看着明显落后于时代,整个车机交互就不跟手,但试驾起来个人感觉底盘和动力这一块是要比宝马 3 系要运动一些。鉴于之前型格的用车体验,其实也有一段时间倾向于入手雅阁,但试驾之后感觉现款雅阁动力有点不太给力,隔音也还是那样一般,所以就移出了目标车型名单。

奔驰和凯迪拉克去过 4S 店看车,但这两家当时都没有试驾车,甚至凯迪拉克 4S 店连展车都没有,可能是因为当时我还在广东四五线家乡城市过年,去的也是当地的凯迪拉克 4S 店。奔驰内饰个人是不太感冒,但感觉内饰豪华感更胜一筹,考虑到奔驰的后期养护成本,也就不再考虑奔驰 C 级。至于凯迪拉克 CT5,一开始整体上对这辆车是颇为满意的,虽然没有试驾过,但 MRC 电磁悬挂,mLSD,Brembo 刹车,主动降噪还有 AKG 是蛮吸引我得,但仔细了解了一番,发现一个冷知识:CT5 配备的车道居中功能居然在车速 80 以后没法工作,这真得让我有点无厘头,加上中上配置车型的价格也没有太大优势,于是放弃了 CT5。

大众 CC 属于自己租车深度体验了一番,外观和掀背是亮点,但其他方面真的非常一般。方向盘感觉太轻,包括中控车机屏幕位置过低以至于行车过程中需要不断向下斜着看导航,影响行车安全,所以就没再考虑大众 CC。

至于捷豹 XFL 和大众帕萨特,本来预期是后续一一试驾后再作决定,但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刚好在今年六月初深圳车展之后了解到宝马 3 系当时价格处在一个相对来说的冰点。就在六月初的某个周末我去了一家所在城市的宝马 4S 店,想去探探价格,刚好遇上店里有我心仪配置的现车,价格也接近当时车展的报价,于是就下订金订车了。这里我订的是宝马 3 系的 325i 运动耀夜,落地价是 26 万整。

这里很想吐槽一下传统 4S 经销商模式下购车体验,价格体系非常不透明,对于我这种耳根子软,没什么谈判技巧的人来说,买车除了费钱,也是一件很费心力的事。这里希望燃油车市场可以学学新能源市场的厂家直销模式。

用车感受

外观与内饰

车身外观
前悬示意图

关于外观,真就个人喜好问题了。我个人来说,外观喜欢黑武士的颜色统一感以及短轴距带来的紧凑车身的运动感,短前悬的姿态也能会让运动感更强。内饰个人来说大连屏实用性挺高,氛围灯够用,黑外红内的颜色搭配也挺出彩,iDrive 控制旋钮用习惯了也蛮好用,哈曼卡顿音响效果我是满意得。但拨片形式的换挡杆还是不如之前的鸡腿档来得实用,空调相关功能在屏幕调节也不够实体旋钮按键来得方便。

动力与驾驶感受

325 对应的动力数据这里我就不直接罗列出来,直接谈感受。在路况比较差的城区道路我一般偏好使用经济模式,在需要瞬时动力响应时直接方向盘换挡拨片手动降两档也能够临时应急,在此模式下不踩油门还可以增加滑行距离,配合预判性驾驶习惯,可以显著降低油耗。路况好的情况下就使用普通模式也就是舒适模式,这个模式下其实稍微踩点油门,动力响应还是比较快的,高速上超车我一般也还是会使用换挡拨片手动降档。在 Sport 档使用方向盘换挡拨片锚定低档位,可以避免长距离下坡过程中一直使用刹车系统导致的热衰竭问题。

底盘减震调教比较偏向于日常家用,这个高速下匝道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明显的侧倾。短轴开起来车子更加灵活,可能也是第一次开后驱车的原因,能够在一些转弯加速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加明显的车尾跟随性。总体来说驾驶感还是挺不错,会有一种越开越想开的冲动。

油耗

关于油耗这块,还是给了我一些惊喜。在这近两个半月总里程为 2700 公里不到,平均油耗在 7.5 L 每百公里,城区和高速路段占比为 4 : 6。高速路段会多一些,所以这个油耗也是情理之中,但也说明宝马 3 系也不算是油老虎。

油耗统计

关于车衣

这里想分享一下车衣的使用经验。由于是自己的第一辆车,也由于自己算是强迫症患者,完美主义。因此当我提完车之后就在考虑要不要去贴车衣。在自己做了一番功课后,护车心切的我也是抱着一种氪金玩家决心自己亲自踩踩坑涨认识的想法,就挑了一家市面比较受认可的车衣品牌的官方授权店去了解了解。

在与店里老板,其他贴车衣的顾客聊天中逐渐也是对车衣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知:我的想法就是如果贴上车衣可以减少一些开门杀的担忧,减少深色车太阳纹的烦恼,减少洗车不当造成的漆面划痕带来的烦恼,那我觉得我是愿意花这个钱。同时可以长期让车子保持光亮的一种状态,确实心情也会愉悦一些。可以将车衣理解为改装中的“心情件”这一概念。毕竟当剐蹭稍微严重一些,车衣是毫无防护作用得。

但后续因为出过一次小事故,需要重新大面积补车衣时我才发现我忘了车衣后续维护成本,特别是当你贴了一个中高端价位的车衣,如果需要自费补车衣的情况下这个价格往往是非常高昂的。这里我把我的案例分享出来:我贴的隐形车衣是威固的 V5 进口车衣,价格为 12000 左右,后续我需要补左翼子板和发动机盖的车衣,官方店报价是 6000 左右。

所以这里我觉得如果需要贴车衣,可以根据车的价格来决定贴哪个价位的车衣,不需要无脑直接上进口车衣,国产车衣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贴完车衣后的效果

总结

在新能源市场爆火的背景下,拿着 20 万 ~ 30 万的预算买一辆宝马 3 系真的值得吗?就我而言,在这近三个月不到的用车体验来说,我会觉得值:帅,好开,符合我预期的驾驶感受。但于此同时也羡慕新能源车透明的价格体系,好用的车机,优于传统 4S 店的售后体验。

番外篇:小米 su7 试驾体验

展车

就在提完车的一个月后,刚好小米 su7 热度稍微降了一些,不需要排队试驾。就预约了位于深圳宝安区的小米交付中心的试驾。总体来说有几个比较明显的感受:内饰颜色个人觉得都不太好看,方向盘手感一般,音响效果也比较一般,后排乘坐体验感觉不太好,身高一米七都会觉得后排有点小板凳的感觉。电门对于我来说,只接受得了新手模式,其他模式太窜,可能也只是我个人不习惯。

但电机扭矩的瞬时响应真的会让人上瘾(但需要对速度有敬畏之心),车机好用也好看,还支持 CarPlay。

底盘令人印象深刻,支撑度很足,应该是偏向于运动调教。但相对于燃油车来说,新能源车普遍较重,开起来会有很明显的份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