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原本是一个极其理想的「共享经济」模型,却因为监管、安全等多种不可控因素而酿成悲剧,甚至一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近几年,我发现各大平台又重新上线了顺风车产品,恰好我又因为特殊原因,需要接受半个多月单程 50km 的通勤路线,就萌生了尝试开顺风车的想法,除了增加新体验外,也抱着能不能回收点油钱的想法。但最后的结论是,我并不建议大家在通勤时尝试开顺风车。

我的经历

第一单:低估了难度

注册滴滴顺风车司机很简单,上传驾驶证与行驶证,进行人脸识别、实名认证即可。毕竟是非营运车辆,根据平台规定一天不能接超过四单1,所以门槛也比较低。

接到第一单时,我还是有点兴奋和紧张。这一单的时间是下班后,乘客行程大约 20 公里,因为有第一单的奖励,所以总金额到达了 52 元。我绕了大约 5 公里的路去接了乘客,对方的终点也和我顺路程度较高,App 给出的预计时间只比我平时通勤多花 10 分钟左右。

然而,真正接上乘客开始行程后,我才发现滴滴 App 的预估时间准确度远不及高德地图,那天的路况较平时还要畅通一些,但因为绕路、等红灯、避开高速等一系列原因,最终我到家比平时晚了近 40 分钟。尽管这一单的收益尚可,但我对晚高峰开始心存惧意,决定试着把接单放到早上通勤的路上。

幸运遇见通勤搭子

一旦失去了第一单的奖励,后续订单的单价就失去了吸引力,有的订单因为总金额只有十几块,算上接送绕路的油费恐怕我还要亏钱,因此我连着好几天都没有再接顺风车。

直到有一天,我晚上刷着预约顺风车的乘客订单,突然看到了一单的终点正是我上班的写字楼,于是立刻抢单、与乘客沟通确认。第二天行程中,我和乘客聊了起来,确定对方也在这栋楼工作,就问她后续是否还有打车需要。正巧这位女生是刚找到工作,暂住在朋友家中,短时间内通勤距离较远,和我的路线也有重合。于是我们互加了微信,出于安全考虑约定乘车还是通过平台,对方发单后微信通知我去抢单。

结成固定通勤搭子的好处对我而言自然是有了稳定的「客源」,对这位女生则是可以花拼座的钱获得独享的乘车体验,且不用担心会迟到(因为我的打卡时间和她一致,去接她从来没晚到过)。大概半个月后,我恢复了原本的通勤路线,而女生也租到了离公司很近的房子,我请她吃了顿早饭,短暂的通勤搭子就散伙了。

这期间的十几单顺风车给我带来了 200 多元的收入,司乘之间的交流也很愉快,但我经过这段时间的尝试,确实打消了继续开顺风车的念头。

顺风车产品的几点问题

在开顺风车期间,我的通勤搭子只搭上班单程,所以我也尝试在下班通勤时接顺风单,但几乎没有成行的机会。虽然其中有需求不匹配的因素,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确实发现了滴滴顺风车产品的几点问题。

问题一:不合理的「顺路」逻辑

作为顺风车司机,可以在接单页面看到顺风车乘客发布的订单,也可以发布自己的行程,这样乘客端可以看到顺风车司机的行程,司机也可以在自己的行程下方看到平台推荐的顺路订单。

但是,平台推荐的顺路订单的「顺路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顺路。从我自己的观察来看,这个所谓的顺路度事实上指的是从【乘客上车点】到【乘客下车点】再到【司机行程终点】来计算的,而几乎没有考虑从【司机出发点】到【乘客上车点】的距离。

举个我遇到过的略极端的例子:我当时的通勤路线是从苏州园区到苏州某县级市,而某次平台给我推荐了某个顺路度高达 90% 的订单,乘客的路线是从太湖附近到我所在的县级市。

诚然,如果从乘客上车位置到我的目的地,我们路线的重合度极高,但如果要去接这位乘客,我需要先向西行驶 20 公里左右横穿苏州,接上乘客后再往回开,这一来一回需要多开近 40 公里,说顺路实在是有点牵强。

问题二:不太合理的定价

滴滴顺风车的计价规则,截图时间为 2024 年 8 月

滴滴给顺风车设计的计价规则与网约车相似,可以看到即使是最贵的 4 人独享,大部分情况下每公里定价都是 1.5 元左右。

在理想状态下,这个价格可以达成司机降低用车成本、乘客降低打车费用的美好愿景,但实践中难度很大。以我开的油混领克 01emf 为例,夏季开空调油耗大约 6L / 百公里,每公里油钱约 0.5 元,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到的订单似乎可以简单类比为 1 元/公里的收入,看上去还不错。

但事实上,这样计算忽略了接送乘客时增加的额外路程。一个 20 公里的订单,撇去油钱似乎可以净得 20 元,但这份收入还要减去绕路里程,实际上每次接送绕路的里程往往在 15 公里左右,这样刨去油钱,20 公里半个多小时的顺风车订单,实际收入可能只有 13 元,如果是油耗更高的燃油车,恐怕还要倒贴钱。

问题三:平台倾向

那么,是不是只要油耗足够低的混动车或纯电车,通勤接顺风车就能有效分摊成本甚至小赚一点呢?我认为也并不乐观。

如果是在通勤路上接单,至少不能因为接单导致迟到吧?但顺风车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路况、定位、距离等等都会影响时间。此外,由于大部分顺风车乘客选择的都是拼车订单,单价较低,平台也更鼓励司机沿途拼单,但如果司机接受拼单,在通勤场景下无论是乘客还是司机都会增加迟到风险。

平台激励活动鼓励长距离、多拼单

平台的倾向是鼓励司机多接单、乘客多拼单,但这种倾向完全不适用于通勤司机,反而是那些把顺风车当网约车来跑的职业司机更能从中获利。

如果你想开顺风车

如果你看到这里,依然没有被劝退,还是想尝试一下顺风车,那我有以下建议:

注意时间与油耗成本

如果是纯电车或纯电里程高的混动车,那基本不用在意,但如果是燃油车,记得跑之前先算算自己的实际油耗,最好别看车上的「快乐表」,用高德油耗、小熊油耗之类的软件测算一下实际油耗,换算成每公里成本,别为了接单绕远路,亏钱开顺风车。

此外注意路线路况,通勤时段路况本就比较差,建议比软件预估时间留出半小时以上的时间,以便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坚持通过平台成交

现在顺风车对司乘的安全保护都增加了不少措施,但难免有人心怀叵测。所以顺风车接单务必走平台,从我的经历来看,平台抽成应该不到 10%,这份支出不仅可以获得平台各项定位、录音、追踪的安全保障,还有附加给乘客的保险,其实是很值得的。

另外,通过平台接顺风车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被客运管理部门误伤。私下收费载人会违反客运管理规定,处罚力度很高,而通过平台接的顺风车只要每天单量不超过限度,通常不会被处罚。2

节假日长途接单或许更划算

这篇文章的结论是劝退油车在通勤时段接顺风车的想法,但如果是节假日长途出行,看起来相对划算。如果你实在想尝试顺风车分摊些出行成本,不妨考虑在接下来的中秋假期接上两单。

> 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