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又是一年读书时。在本期的读书季文章汇总中,我们搜集和整理了过去约一年内少数派站内人气较高、较有代表性的读书主题文章,其中既包含经典的书单推荐,也囊括了读书工具、方法论以及作者们的个人思考。

当你在茫茫书海中四处探寻时,希望这份清单里的文章可以帮你找到方向。

不知从何读起,索性「抄个作业」

在回答「我可以读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抄书单永远是最简单、省事的办法。在这个版块中,我们选择了两篇与书单有关的内容,一篇是相对宽泛的综合类书单,另一篇则专攻一个小众但有趣的领域。

5 大话题、24 本书:我的 2023 年年度书单

作者:啊桂酱AGuiJ

在写去年的年终总结时,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阅读方法。比如我想读中国历史,起初只是有兴趣,读完一本后自然就被引到下一本,就这样一直读下去,形成一条路,通往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对民族和文化的了解。在 2023 年(下文用「今年」指代),我继续这个方法,从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开始,用一本接一本的书铺开一条条路,以此形成了我的「阅读地图」。

今年一共读了 34 本书,下面以「路」展开,写出我推荐的 24 本书。

 

言语风物:故事与传说背后的真实

作者:jijiali

年少之时,清明节是一个我比较喜欢的节日。因为每年的清明前后,村子里都会架起高高的秋千。两个人在一起,可以把秋千荡得很高。围绕着秋千,支架的周围会围着好多人,很热闹。除了秋千之外,就是清明节当天吃黄豆芽和煮鸡蛋。豆芽与鸡蛋之外,就是听大人们絮叨着清明相关的周边事。

从高中开始,我就离开了村子,求学辗转直至工作。村里的远山、绕村而过的河,最终随着延伸而去的路定格在村头的村碑之上。经过山与海,各地不同的风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与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在脑海中碰撞融合,让我不断感受到生活的有趣之处。

 

有阅读,也有思考

读书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启迪智慧、引发思考,在这个版块中,我们收录了作者们在读书过程中积累的思考和方法。

读书,既可得道,亦可生道。

读了等于没读?可能是读书笔记的方法错了

作者:丁东东

读书的目标是充实自己,这句话其实是在说,只有与我们既有认知和上下文相关联的部分,才是书中有意义的部分。要放弃复述一本书、背诵一本书、「吃透一本书」的迷梦——除非为考试研读教科书。

 

我如何实现纸书自由:北京市内图书馆借阅指南

作者:十七

纸书要么得买,要么得去图书馆借。倒是也买,可全都买也是笔不小的开销,想省点钱,更希望能去图书馆多借点书,只是图书馆离我有七八公里远,总带孩子去并不方便,而且想读的很多书在附近的图书馆并没有。

直到今年初我发现原来还可以网借,只需要在网上预约,书就会送到附近的分馆或快递到家,这样能借书的地方就从我附近的一家图书馆扩展到了首都图书馆和北京各区县图书馆,尝试了两个月后,已经能满足我绝大多数的读书需求。

这篇文章就是根据我去年和今年的经验所写的借阅指南。如果你在北京,可以按文中的方法借书;如果不在北京,也可以看看所在地区是否有类似的服务。希望对你会有所帮助。

 

嘘!保持专注!

读书本身重要,读书的环境和状态也重要。当我们面对社交媒体中快速的信息流和短内容时,我们的注意力已经逐渐流失,渐渐不再习惯专注、沉浸、长时间的阅读。在这个版块中,我们整理了作者们保护和培养注意力的方法,希望可以帮你找回逝去已久的专注感。

我的注意力去哪儿了?聊聊 ADHD 和背后的故事

作者:LOSSES

对于学生来讲,容易分心、上课不能专注是一个非常要命的事。眼睛一闭一睁,老师讲的知识就从 1+1 等于 2 变成了「火箭发射的轨迹设计」。回家可能要花好长时间才能自己搞明白,有时甚至需要靠补习班才能重新把知识学会。但在课后班又会不会分心呢?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心理层面上的原因,像是生活压力大,最近发生了重大的生活事件,或者是一些心理疾病;而另一方面,则可能是患上了「注意力缺陷过动障碍」,简称 ADHD,俗称「过动症」。

从传统的视角来看,似乎容易分心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它代表着一个人傲慢、自大、不尊重人,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如果是心理性的因素,需要透过心理咨询来解决。而如果是 ADHD,则需要专业的精神科医师一起参与。针对这两类问题,本章我们会共同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法。

 

专注也需要一个空间:给自己布置一个简易书房角落

作者:程天冲

每次换房子的时候,我花费最多时间构思的就是如何在不大的空间里布置一个「书房」。我是一个对于书房空间有强烈执念的人,必须要有这样一个让我创作的角落才算是舒服。在深圳的两次租房精力中,受限于空间和房屋格局,我都只有一张桌子大小的地方可以容纳我的创作空间,这次移居则有所不同,我可以在客厅的一半空出一片小空间来作为我的书房角落,于是,一场书房大作战就开始了。

 

从动机错位入手:快消内容戒除方法谈

作者:常青

一旦你脑中的奖励阈值,被这些奶头乐内容驯化到顶天的时候。那么你再去做现实中那些需要你静心、耐心、慢反馈的事情,你就会变得浮躁不堪,完全的沉不下心来。比如工作、看书、学习、思考。

我这里敢肯定,现在很多人被奶头乐驯化的,能静下心来读完本篇文章的都少之又少,更何况那些信息密度极高的研究性资料了。可以说,如果你现在不意识到和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今后你的大脑可能就只能接受奶头乐类的内容。从此在奶头乐的世界里,恶性循环,直至完全丧失独立思考和认真做事的能力。

我们充分认识了什么是奶头乐陷阱,以及它对我们的戕害之后,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从输入到输出:工具让你更高效

工具永远是少数派读者们最关心的领域,「善用工具」的理念也早已深植在每位作者的意识里。当你翻开书本,想要将书中的知识和精华吸收并内化时,本版块提到的内容一定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我的 AI 内容总结使用心得:用什么、何时用与怎么用

作者:YiM

每天都有无数的信息涌现,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走,好像了解了很多,但认真回头去想,有价值的信息实在太少了。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好它们,尽可能获得高质量的信息一直是我思考的命题。除了主动订阅优质信源,还有一部分就要从各种推荐的信息流里,抽取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这也成为了我对信息消费的核心诉求。

每天听和看到的内容,主要就是文章、播客、视频。我看文章更多,所以我最优先考虑的就是用 AI 帮我提前阅读一遍,按结构化输出核心观点和全文摘要,我再通过看这些摘要和总结决定是否有必要细读。

为此,我开始体验和寻找当前市面上的 AI 工具,看哪个是可以满足我诉求的。

 

善用白板和卡片,聊聊 Heptabase 如何助我「知识管理」

作者:二一的笔记

白板对我来说几乎是全新的笔记体验,半年前用氢图绘制的这份图谱就是我曾到过的最远地方。

那时我还没能察觉白板背后所能承载的思考方式,只觉得白板过于自由以至于结构松散、随处可写以至于不成规矩,难以找到进入笔记心流的方法,所以在草草做完这一份 白板统计表格 后就匆忙放弃。

但在我下定决心学习和研究白板这类笔记方法后,Heptabase 让我久违地重温了一次像是初遇 Notion 时的开心,虽然它和 Notion 相比完全不是同一类产品。如果你好奇这样的快乐来自何处,就请继续阅读下去吧。

 

一日一技 | 借助 Obsidian 插件和快捷指令快速添加阅读记录

作者:小胡小胡0009

为了方便自己回顾和总结读过的内容,我希望能在每次阅读完成后快速形成阅读记录,主要的需求有三点:

  • 每次添加新记录时自动插入到同一个文档的最上方;
  • 每次添加新记录时自动生成「时间」「文章名称」「文章链接」;
  • 使用不同的 App 阅读时,都能获取信息并添加记录,对我来说主要是 Safari 浏览器、Reeder 和微信读书。

经过一个下午的鼓捣,我利用 Obsidian 插件结合 macOS 快捷指令搭建了一套能快速添加阅读记录的流程。

 

从阅读到输出,我是如何用数字工具完成这一切的

作者:Lars漫步

进入信息时代,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已经从纸媒转向了数字媒体。然而,如何运用现代化的工具消化其中的知识,甚至用来输出,一直是新时代的读书人绕不开的问题。

今天,我想为你介绍我的阅读工具合集。目前为止,这套阅读流程已经累计帮助我输出了十万余字的读书笔记和文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大幅度提高,还为我的简历增色不少,意外获得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机会。

 

年末备考冲刺,这是我的纸笔方法论

作者:jijiali

每年的下半年是各种考试的密集区——对于学生党来讲是一年之中的大考,考个好分数,开心好过年;而对于职场人来讲,下半年,各类的专业技术能力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充斥,而且不少公司内部也有各种形式的让人开心的内部测验。

但凡是场考试,基本上都是绕不过去的。只有考和考,这样一个选项,所以备考的功课多多少少是要做的。

然而工作了之后,每天真正能够用于学习的时间却是非常少的。而当有了结婚生子之后,可利用的时间又会在非常少的基础之上,再度减少。做点属于自己的事情就要见缝插针。

针对这样的情况,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我对自己学生时代的备考方法进行一下调整,在备考过程中用起来还不错。我就把它整理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这篇分享。这当中的部分做法不仅可以用在备考之中,也可以用于其他笔记记录。

 

笔记文档一把梭——MkDocs 快速上手指南

作者:100gle

在无纸化信息处理的流程中,信息输入、信息整理阶段的工具选择已经很多了,雨后春笋般不断浮现的笔记工具让人眼花缭乱。但到了信息输出和展示的环节——例如发表自己的读书心得、思考或是学习笔记,或是为自己的软件项目撰写文档——现有解决方案则总有明显的遗憾之处。

一方面,如果选择语雀、Notion 这样的第三方云端文档平台来存放,定制空间就很有限,且数据始终是寄人篱下。另一方面,如果选择 WordPress 这类 CMS 或近年流行的 JekyllHugo 或是 Hexo 等「静态网站生成器」,随之而来的技术门槛和复杂操作又容易打消人的创作和分享热情。

以我个人为例,我想通过搭建简单的静态网站来很好地展示我在学习编程过程中的所作的笔记、对问题的看法等,将它们作为一个 Cookbook 或系统化的参考文档来使用,同时也兼具美观和可读性。对此,上述主流框架都有些「杀鸡用牛刀」的感觉,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

我遇见的答案是 MkDocs

 

在全平台同步阅读与笔记:以 Kindle、思源笔记与纸间书摘为例

作者:xuezhao

在以前最初使用电子设备阅读时,我常常碰到以下的问题:

  • 多设备进度同步
  • 阅读数据的管理
  • 有效利用阅读笔记

基于以上的痛点,和我个人长期的阅读体验,我总结了一条阅读工作流来解决我的问题。为什么叫端到端?其实这里的端到端指的是囊括整个阅读生命周期,从个人书单管理 → 书籍实体获取 → 设备导入 → 个人阅读 → 书单状态更新和书摘存储 → 阅读笔记利用这样一条链路。

 

以上就是本期开学季读书主题的专题文章汇总啦,关于阅读的书单、知识和方法,你还有哪些实用、有趣的文章或方法推荐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 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