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书接上文,继续讲讲参观车膜工厂后,对于汽车窗膜的档次的个人新理解。不得不说,从文献了解,到看了次生产,自己就更知道车膜是怎么一回事了。

前几天有个值友自己研究了车膜,说是觉得太阳能总隔热率能表征车膜水平,建议我参考总隔热率来衡量产品,这个观点我3年前可能还认可,现在的理解是不认可的。

因为从车膜最开始了解、到自己尝试测试、再到车膜相关文献

阅读,最后到参观过工厂,这个过程中对产品的理解是不断提高的,到了工厂看过,我越发认为,总阻隔率在很多情况下是骗子参数,因为这个数值不同厂商不同算法,我见识到的就有3种计算方式, 最后都给大家写个总阻隔率,3种东西混为一谈,不了解这种背景,单看一个参数,根本验证不了产品。

车膜生产的工艺流程

汽车膜生产工序首先是先生产PET基材,也就是我讲过很多遍的,普通消费者会被纳米陶瓷膜、磁控金属膜这种带有高级感的宣传类词汇唬住,下意识认为膜真的是陶瓷的或者真的是金属的,其实不是,所谓金属和陶瓷都是宣传话语,膜的本质就是塑料,是一层PET膜。

并不是每一家膜厂都能自己造PET基材,也不是每一家膜厂都能造出高品质的PET基材,不少小厂商的PET都是采购的。KDX这种大厂PET是有车间自己造,那么对PET的设计和质量把握,就相对好一些,实在造不出的高端PET还能向外采购。

造好的PET就是在第二步,视需要进行磁控溅射的加工了,磁控溅射是一种加工手段,KDX是有所谓的双腔十二靶磁控溅射机的。

磁控溅射的原理贴在这里,看不懂没关系,可以理解成它是一种均匀性高、耐久性好的分散加工技术,之所以效果好,因为加入了仪器精密控制和真空状态下加工,是目前最好的功能层加工方式。

所谓双腔十二靶,就是膜可以依次经过2个腔室,经过12个真空加工步骤,通过控制每个靶是否工作,实现1-12层任选的不同靶材的磁控溅射加工,所以去看很多国产的顶级车膜,都说自己12层磁控溅射,这是因为设备所限制,最多只能12层。

无论一款车膜是否进行磁控溅射,都会进入最后的施工车间。车间具有双面涂布的工序,背面在涂布过程中上胶水,正面在涂布过程中上颜色和功能层,很多没有磁控溅射的陶瓷膜(比如山由魅蓝),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涂布上隔热功能层和蓝色的颜色。

正方面加工后,车膜正面会再刷一层胶,并对这层胶过紫外线进行UV固化。胶会在表面形成致密的膜,有一定厚度,即是锁住涂布工序添加的颜色和功能料,也是车膜表面的耐磨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标2mil的膜,他们基材是2mil,加了耐磨层就来到2.5mil的原因。

背面则会添加保护膜,然后卷成大卷车膜,再送到分切车间,裁切成出货的尺寸,最后再由终端零售,裁切成消费者使用的小尺寸膜。

根据工艺的车膜分级

对于大部分厂商,目前都是以做涂布ATO的陶瓷吸热膜为核心出货,这种膜不需要使用磁控溅射机,直接少了一个大工序,自然成本低,能力争价格优势。并且直接隔热效果还不差,是目前市场上的绝对主力。比如山由魅蓝黛绿全是这种工艺的膜,我用下来,也还可以啊,是有效果的,价格就应该是很便宜的,结果不停涨价,丢了性价比,就应该是400多包安装一套的价格,现在不断涨价卖到比较贵。

然后就是使用磁控溅射机,磁控溅射机是可以靶吸热材料的,并不是使用了磁控溅射技术,就一定要分类成反射的金属膜,它也可以是吸热的ATO陶瓷膜。拿磁控溅射机去加工陶瓷吸热膜,理论上分布更均匀,效果更好,但是成本划不来,性价比是降低的,因为隔热不会因为用了磁控机靶ATO就有大幅度进步,目前我看到专门宣传自己是磁控溅射陶瓷膜的,就是美基的V系列,那么可以推导,龙膜畅悦也是这个工艺,毕竟V10是仿制对标畅悦做的膜,所以它作为一个陶瓷,就都是卖得贵些,因为用了磁控工艺提高品质品控和耐久性,但隔热能力是不提高的。

所谓高级的多层磁控溅射金属膜,就是即用磁控机去靶金属和ITO形成反射,也涂布上ATO来形成吸热效应的复合隔热膜,其隔热效果多了反射机理,自然隔热水平相对纯陶瓷就更好了。然后根据磁控溅射金属的层数、配方,形成了不同价位的金属膜。那些双银12层磁控溅射膜之所以叫自己顶级产品,价格高,乃至市面上还有4层银的四银膜,都是因为它一定用了双腔十二靶才能形成12层,设备非常贵,是重资产,所以价格高。另一方面是12层这种层数在经典配方上一定会涉及到银,铟,有概率会用金,所以成本就上去了。如果它贵金属上的多,惰性金属相对不容易变化,使用寿命理论更高。而在做这种膜时,配方不用太多贵金属,12个靶仓就开4个、5个,做出来的就是普通的磁控溅射金属膜了,其没有用磁控溅射机去靶ATO,ATO还是靠涂布工艺上薄膜的,所以价格反而比上面第二种车膜更便宜。

车膜等级与定价

所以很多车膜的定价并不是靠性能,而是成本定价的,是设备重资产定价的,大部分传统品牌有双腔十二靶机子在厂里,就有巨额的购置费用、养护费用、人员培训费用、工厂运行费用等成本和资金的需求存在,也不是一个车膜厂有双腔十二靶磁控溅射机他们就一定用得很好,生产出的车膜就一定好,有机器还要有熟练的使用经验,参数微调和质量监督,才能形成完美的品质保障。

所以车膜目前大家能买到比较靠谱的入门级就是各种涂布陶瓷膜,他们便宜实惠性价比最高,车膜一定是便宜的性价比才高。然后就是普通磁控溅射+涂布ATO的复合膜,比如科为自然风光银山就是这种,大家用下来发现也不错,吸热底子带点反射能力。

如果追求顶级陶瓷,不用涂布,视野清晰顶级,那就是纯ATO,氮化钛的磁控溅射陶瓷膜,龙膜畅悦就是其中的代表,美基V10是它的国产仿制。一说隔热能力,这种膜就是不怎么样,可能就和涂布膜五五开,但是人家视野好,也相对耐用一些。走的是顶级陶瓷的细分市场,3M的多层光学膜也就是和它在卷,属于这领域的专业卷王。

然后就是各家的多层磁控溅射金属了,这种膜集工艺大成,有的便宜的还有涂布,顶级的可以舍弃涂布工艺,自然就有了天差地别的价格,通过贵金属的配方调整,还能自己卷自己让自己卖到更贵。一般可以认为全进口品牌的多层磁控溅射膜,都是全溅射工艺做的。国产的多层磁控溅射膜应该有不少还是用了涂布的工艺结合。

抛开染色膜、镀铝膜这种就是坑的产品不说。目前汽车贴膜按工艺分类,只要是追求性价比,那就是涂布吸热摸和磁控涂布二合一膜,这种膜水平都差不多,核心区分看红外阻隔率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结合品牌因素,来看各家的高阶技术产品了,国产的顶级定义就是是多层磁控+涂布(山由钛臻、尊膜至尊K、中凌K)都是属于这种性质,进口大牌的纯陶瓷定义是磁控溅射ATO和氮化钛,代表是畅悦。3M是吸热模式卷到头的多层光学结构,而进口品牌的顶级,之所以宣传说使用寿命更长,就是因为采用了全溅射不涂布的工艺。

以上这些工艺带来的成本差异,也都成为了目前各家车膜的定价情况。

车膜的品牌或者厂商有没有加成

其实不去工厂看产品,只是看那些参数标记,很难知道类似参数不同品牌有什么区别。

参观工厂之后,个人感觉是这样。

1、 大品牌的生产车间管理自然更好,有规范的流程和程序,这点小作坊天生比不了,所以所谓的大品牌一定是有生产车间,有厂,有生产能力的。贴牌的本质就是小厂

2、 大品牌的产品配套检测能力更丰满,并且像做出口生意的品牌,检测项目本身就要符合比如北美标准、欧盟标准,产品检测是更齐全的。小厂就养不起一个项目诸多人力要求高的第一方实验室,不可能做物理检测、衰老检测、安全性检测、有毒有害检测等全套项目。

3、 但是不同品牌的检测数据还是只能看看,尤其是考虑到方法标准的差异。以开篇讲的总太阳能阻隔率。A是个国内小厂,他用手持光学仪,测量了紫外阻隔、可见光透光率、某一个波长的红外阻隔率,然后掏出计算器,就强行算了一个总太阳能阻隔率,根据三个阻隔率乘以太阳光热量占比;B是个国内大厂,他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量了不同波长下车膜的热量阻隔率,以连续波段的透过数值,计算得出了总太阳能阻隔率,这也是我国国标的总太阳能阻隔率算法;C是国际知名海外进口品牌,他们搞了一个热源,用发出热量和接受热量,加上时间控制,测试得到了每个膜的太阳能阻隔率。C方法测到的数据小于B,B测到的数据会再小于A,但A基本是三个车膜里隔热能力最差的陶瓷膜。

所以厂商和品牌一定是溢价的,追求性价比,就别买品牌,但真的要研究,真的预算高,那就买进口品牌的旗舰产品,那些可以类比成全进口的BBA,全进口的保时捷,就是有他们的东西。新的国产品牌,有的像是迪子、有的像是吉利、更多的是像没有生产能力,但做个牌子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所以品牌和厂商,根据每个人消费观和预算选,没有花钱的不是,只是别去BBA里买奔驰A,别去国产汽车品牌里买高溢价韭菜车,这些都是一个道理。

现阶段的车膜性价比产品推荐

上面参观工厂实际看到的产品定义和等级,我都是最客观的描述,以及各种技术的本质和档次,是一个产品基础性能的体现。品牌大小和服务,是更多车膜产品体验的加分点,不同预算就是有不同的产品。

大部来交流的车友都想问,比如自己有多少预算,想买膜,选哪个。这个问题在中级预算就不太好回答,因为不同膜都有不同侧重,很难有一款就完胜其它所有同价位,最多在低端膜里有这样的代表,很多类似的膜都是相近的,就像34C里挑哪台车,本质是看车主更喜欢哪个,不是哪个就是好。然后是汽车膜大部分都是要谈价格的,就是基本价格都有空间,都不怎么存在于说,这个价就买某某某,大部分价格都是可以谈的,根据线下或线上卖家的尺寸,甚至大部分情况本质是跟线下的卖家在谈价格,所以价格是不固定的,我很多时候分享价格,也是大多数值友自己去谈了价格告诉我,我才能回复新的值友,这个膜大概是这样的价位区间。我看了很多发指导价的分享,那都是在坑人,大部分车膜核心产品都是线下款,线上款大部分品牌都不认真做,因为车膜销售模式本质还是经销商模式。

先介绍一个我一直说的思路,也有值友实践过,就是1688买无品牌膜,这种杂牌小厂,他们的膜是提供给各种线下美容店卖线下客户的,价格便宜,基本都是同工艺里最便宜的存在,比他们还低的价格不可能存在于零售端。找他们买一方面是人家可能不零售,另一方面是这种膜的品质品控不一定理想,这批好,另一批坑,是会存在的,毕竟都是小厂无品牌,人家生产方也不用对产品太负责。车主自己去汽配城,说贴个性价比高的,基本就是这种货源,那还不如根据预算直接买这种。

然后说带点品牌。

预算最低,还是请蹲山由退货膜吧,259系列的魅蓝黛绿、359系列的魅蓝+都是挺不错的,自己找个180施工,基本每次退货膜补货,都是被值友包圆的,想要便宜,蹲到退货膜,那就是现阶段最值的。

稍微加点预算,我个人一直觉得科为自然风光系列还可以,组合多,价格也不贵,测试下来参数也OK,品牌不如山由,但五六百价位还是一个隔热能力可以的膜,也是涂布ATO。如果魅蓝和黛绿还有全新400多包施工的价格,我还是愿意推荐大家买山由,但是现在魅蓝动不动就接近700,没意义。

再高预算就是山由魅蓝+,日常售价领券后820,叠加淘金币760多,别的人找不到,值友搜爆料就能找到券了,我也不懂为什么那么多值友总跟我说找不到券,爆料里都有的。但只有魅蓝+值,其它的更贵,都不值。

更高预算的陶瓷就能再把品牌提个档次,但产品还是隔热属性类似,800左右能买到线下的KDX的G系列车膜了,能上电子质保,属于国产品牌里比山由再高级点的陶瓷膜,我认为还是可以的。这次去参观KDX工厂,销售的意思G系列是现在KDX综合口碑最好的膜,价格不贵,隔热效果也有。

然后接近千元,最近谈了很多次,也有不少值友问了很多次,就是途虎的山由揽月,已经有值友反馈,部分途虎门店已经能给到返话费、送精洗后,折合1000元内包途虎施工的价格了,我认为还是可以的,这个膜的前挡如果有值友贴了,希望能给我个小料,我研究测一下到底咋样,我这里边上的途虎要不到。

尾巴

以上就是看过工厂后,从工艺流程,生产成本,大小厂差异的一些主观印象,你如果认真看了,那么车膜的档次判断和价位判断,就能有认识了。

最后总结说几个个人经验吧,如果你没深入研究过,这些公式照着用就行,看到一款产品对照这些琢磨一下,能更清晰,也不用所有产品看得眼花缭乱。

1、 性价比陶瓷膜只看红外阻隔率。

2、 讲究隔热的磁控金属膜到底怎么样只看热反射能力

3、 车膜一定是便宜的性价比高

4、 电子质保更多是买个安心不重要

5、 1000块的膜两年换一次比5000块膜十年一直用体验好很多

6、 评价一个品牌看有没有厂、有没有自产能力、膜是什么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