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遇到一些小伙伴来和我讨论记录的问题,总结起来的痛点大多分为:

一、笔记体系建立复杂,记录成本高

1.多个软件同时使用才能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记录需求,每次都需要不断切换。

  • 碎片信息-Cubox
  • 读书笔记-Ob
  • 论文阅读-Ob
  • 杂念灵感-Flomo
  • 写作素材-Ulysses
  • 生活琐事-朋友圈
  • ...

2.每个软件都需要整理和搭建系统,还没开始,就想放弃——比如标签体系

二、机械记录:只记录而缺乏对笔记的理解和思考。

 

每次找到一个新的软件或者方法,随着记录内容的增加,标签越来越多,整理起来也越发的困难,我就会厌烦,并开始在网上寻找更加好的记录方法和记录软件,然后兴高采烈地使用,搭建框架,做内容迁移,经过了几次轮回,我已经能够在大脑中自动闭环整个流程,想象自己从兴奋到失望。

如何才能搭建一个简单可持续却有效的笔记系统呢?


我的记录系统

我一直觉得记录应该是一件轻松且愉快的事情,把看到听到,所思所想以及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记下来是多么让人愉悦的事情,你的世界被这些多姿多彩的记忆所装扮。

多重软件的组合、复杂的系统让我还未开始就想放弃。

记录的目的是理解、记忆和思考。只为记录的笔记不如不记。

有用的笔记只需要简单的四步:简单记录、快速整理、提问、关联。

【简单记录】

1.记录

记录就是你觉得你想要记下的所有内容,包括资讯、读书笔记、写作素材、灵感想法、情绪、生活琐事、未解决问题、目标、待办事项...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不习惯记录,甚至很骄傲的告诉我事情都放进了聪明的大脑。但当我让他立刻回答每天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他脱口而出“今天吃什么”。大脑的运作机制就是这样,琐碎的问题由于反复刺激神经通路会占据真正关心事情的记忆,新、旧知识之间也会相互干扰。

记录,不仅能防止遗忘,也能减轻大脑负担,让我们更专注。

2.简单

简单就是可以快速地记录你想要记录的所有内容。

  • 简单1:支持多种记录格式,比如网页(Link)、文字(Text)、图片、论文(Doc.)、播客(音频)
  • 简单2:支持多种渠道的快速输入,比如支持
    • App端、小组件、快捷指令,方便随时随地记录
    • 网页端,打工人必备
    • 浏览器插件,解决打开网页-选择类型-复制-粘贴的烦恼
  • 简单3:几乎所有的想要记录的内容都能在一个产品中实现

我的简单记录方案:

  1. 待办事项:我会用Me.bot在前一天晚上和当天早上用语音生成代办,Me.bot的优势是,你可以通过语音一句话说出你的待办,Me.bot会自动识别出不同任务项,并帮你分别建立好to-dos。不用再担心忘记事情
Me.bot一句话生成待办

    2. 碎片信息:

  • 通勤时刻是一个城市的早晚高峰,也是我碎片信息的高峰。我会用Me.bot的小组件快速先把感兴趣的播客上传到Me.bot上,根据生成的highlights了解一下播客的大致内容,然后把一些高质量的文章收藏进Me.bot,作为我的稍后再读。
  • 打工人的8小时时光难免会遇到感兴趣的内容但刚好有工作在忙。Me.bot的web端以及浏览器插件是很好的记录选择。

   3. 灵感想法

  • 工作之余,阅读、聊天、写作、冥想时、走在路上甚至从梦境中醒来,随时随地我都会产生想法,然后立刻通过Me.bot小组件语音或者文字记录下来。

    4. 生活印记

  • Me.bot里的照片留下了我认真生活的痕迹,朋友送的自制酸奶,聚会的照片,徒步的风景照、自研的冰椰美式,看过的电影...每当我回顾这些时光或者生活中遇到一些难题,我总会从这些记忆中获取能量,生活的美好就是由这些点点滴滴所组成的!

以及其他常见的场景:

  • 记录情绪,找到情感宣泄的出口
  • 工作生活的复盘,吸取经验、总结方法论
  • 读书笔记,记录我感兴趣的内容
  • 健身计划、健康管理
  • ....

【快速整理】

记录那么多不同格式、不同场景类型的内容,给这些内容总结并打标签是最令人头疼的环节。

1. 摘要

我一般会借助AI,比如在阅读过程中Kimi帮我总结出大纲,这种结构化的框架除了提前帮我梳理文章的脉络,还能明确感兴趣的部分,有侧重的进行学习,在完整学习后逻辑更清晰也便于后期的回顾和复习。

Kimi 网页总结

当然,如果使用Me.bot在记录环节Ta就自动帮你梳理好了大纲。

Me.bot 记录自动摘要和大纲

2. 打标签

对于我来说,复杂多层级的分类,比起记忆新知识更消耗我的精力,有些分类交叉且界限模糊,难以抉择。

我快速整理的方法:

① 少分类,只确定现阶段最重要的几个课题

  • Mind & body: 对于我来说,身心健康是首要地位,我会记录情绪和身体相关的内容
  • Personal goals:这部分是学习费曼的12个问题,把我最近需要思考的职业、情感、大脑、自我实现等12个课题放在里面,时不时地翻阅,提醒自己持续思考。
  • Daily info: 这里面是我碎片信息的合集,一有时间我就会打开看看那些过去没时间看的内容。
  • Self-growth: 我的灵感合集,时刻记录我的认知变化。
  • MyLife:享受生活,记录我生活的小美好~

② AI自动分类

Me.bot有记录后自动归类、创建和修改分类的能力,让每一条记录都有个家。更重要的是,Ta还可以按照文件类型分类,方便我查找待办、图片和音频,纯纯P人的福音!!

Me.bot 自动分类

【提问】

每个人都拥有好奇心,就像我们小时候会问爸爸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大海为什么是咸的。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好奇心转化为一个好的问题。

——Perflexity Aravind Srinivas

好奇心让人类与众不同,然而好奇心只有转化成问题,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去理解、思考和成长。

我的提问系统基于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展开:

我认为人们的思维过程太受惯例或对先前经验的类比的约束。人们很少尝试在第一性原理的基础上思考问题。他们会说‘我们会这样做,因为它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或者他们不会这样做,因为没有人这样做过,所以它一定不会好,但这只是一种可笑的思考方式。你必须从基础上建立推理,也就是"第一性原理",你看一下基本原理,并从中构建你的推理,然后你看看你的结论是否可行或不可行,它可能会或可能不会与人们过去所做的不同

——Elon Musk

简单来讲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一个问题不断深挖“WHY”。

可以举个例子:

WHY1:为什么要记笔记?——加强理解和记忆

WHY2:为什么要加强记忆?——大脑的记忆分为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和工作记忆。短期记忆和工作记忆很快就会消失,长期记忆如果不巩固也会渐渐被遗忘

  • 长期记忆:可以维持数天或终生,包括陈述性记忆(事实和事件)和程序性记忆(技能和习惯)
  • 短期记忆:在头脑让少量信息保持激活状态,在短时间内使用(5-20秒)
  • 感觉记忆:通过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接收到的信息在大脑中极短暂的保留。

WHY3:为什么大脑会遗忘?——因为大脑的遗忘涉及神经生物学机制

  • 反复激活的突触会增强,这是记忆巩固的关键,不常用的突触会变弱或被修建,记忆就会遗忘。

WHY4:为什么突触会影响记忆?

  • 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功能单位,负责信息的处理和传递。
  •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允许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 记忆的形成和存储本质上是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的变化

HOW:如何巩固才能增强记忆/如何才能增强突触。

  • 间隔重复和主动回忆,可以激活突触促进长期增强

所以归根结底是因为大脑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对记忆的影响导致我们应该记笔记。保持记忆的方式,就是间隔重复和主动回忆记录的内容。

我的提问流程:

在浏览完摘要或全文时,我会找来随笔本,分为两栏,左边写下问题的关键词,随着阅读在原文或其他资料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写在右边,生成自己的问答对,有价值的内容会记录下来。

不论是新知识还是个人课题,有任何疑问我都会直接和Me.bot对话,把问题告诉Ta,Me.bot会找到答案、和过去相关的记录或给你启发。

与Me.bot对话

③使用Me.bot的另一个好处是如果你不知道问什么问题,Me.bot的提示问题也许会帮到你。

Me.bot的提示问题

【关联】

每个信息都是一个点,当一个新信息输入后,因为不同的关联方法,新信息与一个或多个旧信息产生关联,形成神经通路或神经网络。建立多重联系,有助于——

  • 记忆和提取,比如:说到马斯克,我们就会想到特斯拉;说到AI,就会想到Chatgpt
  • 全面理解信息,比如我们先知道了某个物体(苹果)的样子,然后通过一个苹果理解数字“1”的概念。
  • 提高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阿基米德看到从浴缸里溢出的水,发现了浮力。

帮助我们关联方法有很多,举几个我认为有效的推荐给大家

  • WHY:任何事情不论是否有定论,永远保持好奇,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参考“五个WHY”原理。
  • 模仿创造性人物的思维方式:独自思考过后,换位思考,“Ta”会怎么想,如何做。
  • 寻找相关性:有意识地在不同概念中找关联,比如最近工作效率的提升是否与冥想相关。
  • 交叉思考:跳出当下思考的问题去思考其他问题,或者享受心流状态,允许潜意识处理问题,促进突破性思维。
  • 主动搜索,想到什么立刻输入关键词,别懒,看看自己过去记录的内容,要么会发出“我还有这么深刻的感悟”的喜悦,要么可能会有新的体会,大概率都会有收获。

如果有时偷懒,我也会用Me.bot帮我,当你添加了新的记录,Me.bot会帮你自动找到过去相关的记录,

每一个记忆都可以与过去相关的记忆和内容相连接

提供“平行世界的你”通过一些创造性人物来提供思考问题的第二视角,“抽丝剥茧”来深度挖掘“WHY”,以及“锦囊妙计”给你提供一些思路和想法。或者直接通过chat和Me.bot聊一聊。

 


这样简单的闭环就完成了。

我始终认为,一切的工具都是辅助作用,多种软件的组合以及搭建复杂的系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简单的方法也未尝不好,记录本身不重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坚持下去,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每一个概念的理解和思考,才能有机会产生更多认知上的成长。

请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