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碳水脑袋,特别喜欢吃米饭。

深夜,肚子饿起来的时候,一碗热腾腾的蛋炒饭,搭配泡好的洗澡泡菜,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这里强烈推荐五里关的蛋炒饭,真是我今年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炒饭了。

五里关火锅的蛋炒饭

除了好吃的炒饭以外,我们平时吃的更多的还是白米饭。从学校食堂到大饭店,虽然都是白米饭,但味道差距非常大。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区别?我们如何做出一碗好吃的米饭?如何选一个好用的电饭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米饭口感的来源

米饭要好吃,其实有两部分很重要:米饭本身,煮饭的方式。首先我们来讲一下米饭本身对口感的影响。

如果我们把米饭的味道拆解开来的话,一碗好吃的米饭其实可以细分为「风味」和「口感」两个部分。「风味」取决于大米的品种、新鲜程度、生产方式等。「口感」则主要取决于米饭中的两种淀粉的比例以及糊化程度。

这里我们先从口感说起。

蛋白质对米饭口感的影响是最简单的,蛋白质含量越高,米饭越硬,含量越低,米饭越软。通常来说,大米的蛋白质含量在 10-15% 的范围左右。蛋白质含量具体多少比较好?其实这个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大家对米饭的口感,萝卜咸菜各有所爱。

米饭中的两种淀粉,主要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混合而成。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米饭的粘性越低。我们常见的长粒籼米,直链淀粉含量在 20-25% 左右,所以米饭粒粒分明。偏小颗粒的粳米,比如珍珠米、稻花香啥的,直链淀粉含量就在 15-20% 左右,所以吃起来更加软糯。如果直链淀粉含量在 2% 左右的话,那这个米就叫做糯米了,可以直接拿来糊墙。

接下来我们说说煮饭时,大米的物性变化:糊化

前面我们说到了大米相当一部分成分是淀粉,所以,不严谨的说,煮饭的本质就是「把淀粉煮熟」,这个过程就叫做糊化。

日常炒菜给菜上浆的时候,淀粉加水后经过搅拌,很快就能充分吸水融合。往锅里一倒,很快就能充分「糊化」,让菜晶莹剔透。

淀粉完全糊化

但是煮饭的时候,大米是硬颗粒状。如果米饭不经过充分浸泡、吸水,大米内外的口感就会不一样,甚至会夹生。所以,煮饭前,最好将大米充分浸泡吸水,避免快煮影响米饭口感。

不想搞这么麻烦怎么办?这个其实就跟后面电饭煲有关系了,我们到后面再提。

大米的风味

在了解煮饭的一些原理后,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大米的风味。

影响一碗饭风味的核心因素我们可以做一个排序:新鲜度、品种、产地、包装

大米的新鲜度

新鲜度在国内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控制的事情。国内大米的生产日期,大多指的是装袋日期,而不是水稻脱壳后的日期。

更绝的是,部分缺德厂商,会把陈米用机器抛光后,混合到新米甚至直接冒充新米来卖,但吃起来的味道完全不是新米的味道。

工业大米抛光机

目前,我了解到的能比较方便买到新鲜大米的方式,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日本电器大佬「东瀛大宝船」老师推荐的「龙土农家」牌五常大米。这个品牌是厂家直发,工厂每2天脱壳一批大米。从这点来看,应该是能买到的最新鲜的大米了。

其次,就是盒马的月月鲜大米。盒马的月月鲜是明确说明了,自己的大米是 24 小时脱壳完毕,并且只卖当月的大米,大米也有地理标识认证。

大米的品种

大米最基础的品种就是:粳米籼米

总体来说,偏胖、偏饱满的大米,基本都是粳米,口感比较软糯,比如五常大米、东北大米。偏细偏长的大米,基本都是籼米,口感粒粒分明,比如长粒香。

这个其实很重要,成都这边的火锅店,99% 的蛋炒饭都是用的粳米,味道都挺难吃的。

除了最基础的品种以外,更具体的就要说一些具体的品种。育种专家为了更好口感、产量、抗病害性等,其实培育了很多品种。

你可能想不到,很多中国的优质大米,大部分来源于日本的改良品种。这不是胡说,国家水稻数据中心详细记录了中国大米的谱系。

其实这也能理解,早年国产大米的培育方向更多是如何提高产量,近年来经济大发展以后,国内才逐渐开始注重大米的口感问题。

回到话题,在引进日本的优质品种后,国内诞生了很多优质大米。比如最响亮的稻花香2号(五常大米)就能追溯到日本的北陆4号、近畿34、藤板5号上面。

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品种溯源

不过,话说到这里,难不成我们吃个大米,还要去扒品种?这就涉及到下面一个问题。

大米的产地

国内的大米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 常规大米,如珍珠米、长粒香、丝苗米等等,这些大米执行的标准就是「GB/T 1354」。
  • 产地特产大米,如五常大米、盘锦大米、原阳大米。这些大米都是选择了优质的品种进行种植的,并且有专门的地理标准认证。比如说,五常大米(稻花香 2 号)执行的就是「GB/T 19266」,原阳大米(黄金晴)执行的「GB/T 22438」。

想要选择优质大米,基本上选择这种有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就没啥问题了。这里要注意,选择这些大米的时候,一定要看执行标准而不是名字。

比如说,五常大米,除了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五常大米以外,它还可以是「made in 五常的大米」。说人话就是从外地拉了一批大米回来,然后再五常脱壳包装,这种米除了认证还是 GB/T 1354 以外,会无限打五常大米的擦边球,大家看好标准即可。

但近年来,一批新培育出的大米品种,在市场上也获得了极佳的口碑,比如说南梗 46 号,拿奖就拿到手软,甚至还拿到了日本的大奖。但由于出现比较晚,执行标准还是常规的 GB/T 1354。这些新米目前的宣传手段就是强调他们的品种名字,大家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多多尝试这种标注了大米品种名字的大米。

大米的包装

包装其实是最容易忽略的,目前主流的包装有两种,一种是常规编织袋。另一种是真空包装大米。这里更推荐选购真空包装大米。

大米的口感,一定是整颗米比碎米好吃。常规编制袋大米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因为震动、搬运变碎。真空包装的大米,在抽真空以后,大米全部被固定好了,极大的减少了碎米的几率。

当然,现在有的品牌为了提高价格,还做了铝罐包装的大米。个人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富哥们可以买来尝一尝。

如何选择一个好的电饭煲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到我们前面对大米的科普。根据科普,我们可以极其粗略的把大米煮熟的过程,替换成淀粉糊化的过程。

大米的糊化,首先要把大米充分泡水,让米芯的淀粉也能充分吸水,在后期加热的过程中糊化。为了让吸水效果更好,所以要用热水来泡米。充分泡水之后,就要高温把米饭煮熟,让淀粉充分糊化(淀粉煮熟)。所以,煮饭过程,基本就是如下这一个过程。

整个过程中,有没有可以优化的地方?

有。

比如,我们的饭煮起来要更好吃,整个加热过程火力一定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其次,为了让加热火力更大,我们需要给锅里一些压力,让加热温度更高。最后,不同米种的营养成分不一样,所以最好能根据每一种大米的特性,定制对应的煮饭加热方式。

从以上的原理,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如何选电饭煲。

加热方式

目前加热方式有几种,加热效果排序大致如下:底盘加热<IH加热<多段IH加热<环抱IH加热

加压方式

加压大致有以下几种:无加压<压力球微压<多段可变加压

定制煮饭算法

煮饭算法有以下几种:快煮无专门算法<多米种算法<多米种可调口感算法

贵的电饭煲和便宜的电饭煲有什么区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下馆子尤其是很下饭的川菜馆,一碗好吃的米饭能极大的提高下馆子的幸福感。饭煮的好不好吃就是背后的煮饭手法的区别,换句话说,就是煮饭的算法不一样。

高端的电饭煲,在研发的时候,除了工业设计以外。最大的工作量,就是不断的煮饭来测试出最佳的煮饭曲线。日本的高端电饭煲发展的比较早,所以在算法积累和迭代上,做的就更好,煮出来也更好吃。

图源知乎@LEE LOK展示的电饭煲算法研发过程

比较夸张的日本电饭煲,甚至还会根据研发出来的算法,重新定制电饭煲硬件。比如东芝的 RC-10VRPC 就研发了真空模式,提高前期泡米、中期蒸煮、后期保温的口感。

当然,日本电饭煲的算饭也不是完美的。日本大米基本都是粳米,所以基本就没有研发籼米的蒸煮曲线。也就是说,你用日式电饭煲煮籼米,味道和国产电饭煲没啥区别。

目前,国内各大公司也逐渐开始做高端电饭煲,也花了很大精力研发煮饭算法。相信,未来国产电饭煲与日本电饭煲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哪些是电饭煲宣传的营销

有两点,在电饭煲中的营销中滥用的极其严重:内胆、涂层

内胆

如果你看过很多电饭煲的详情页,内胆应该是最让人头晕的了。但从本质上来说,内胆只是一个容器,不管他是金属钛、还是铸铁、还是铜锅,都是拿来盛饭的。最多在导热速度和蓄热性能上有区别。不用相信各种玄乎的宣传,买一个自己喜欢的就好。

涂层

电饭煲的涂层比不粘锅的涂层还玄乎,什么铂金、钻晶,粉体、大金、PFA,但本质上的作用还是不粘。顶多就是进口的不粘涂层,管的久一点,国产的差一点,其他影响没了。

如何用电饭煲煮一锅好吃的饭?

从我的经验来看,有两点非常重要。

按水位线放水

很多人煮饭,到现在还在用指关节放水法来加水。但前面说了,现在的电饭煲都会内置研发好的煮饭算法。

水位线其实就是煮饭算法的具象化,我们煮饭是一定要按照水位线放水才能完全匹配煮饭算饭。高端的电饭煲会有多条水位线,放水的时候要根据米种来放水,不要放错了。

淘米的时候,要把米淘成清水状态

关于淘米有两个流派,一个是简单淘一下,保留大米的营养物质。另一派,把米淘成清水状态。

我是支持淘米淘成清水这一派。大米绝大多数的营养物质,其实可以通过做的菜来补充。而且淘米淘掉的更多是米糠、加工时的灰尘等,把米淘干净反而能有利于提高吃饭的口感。

小结

关于如何做一碗米饭,这些就是我目前的全部认知了。关于生活的幸福感,其实就来自于这些点点滴滴,从一碗好饭开始,到一家人幸福快乐的生活。

人生的幸福快乐,莫过于此。

>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