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临时起意去看了《抓娃娃》。

意料之中,这部电影会火,也在B站看到了很多点评。当时看完就想写点什么的,想想就算了。后来看的评论越来越多,就说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说,好笑是真好笑,笑到好几次拍大腿,笑傻了都。戏剧冲突在于沈马组合富翁的身份和伪装出来的穷人,这一冲突的存在使得各种人物的行为都存在强烈的割裂感。例如马丽做了漂亮的美甲在回家之前不得不忍痛拔掉,例如马丽抱着即将赶着驴车出门打工的沈腾,偏偏在耳边说自己想要爱马仕的包包,还有健步如飞的奶奶坐轮椅,等等。

 

看有很多人说,马继业捡瓶子那一段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但是对这一段分析的话,捡瓶子恰恰是对自己不顾后果买平板应该做的。就算平板没有被泡水,真的就能轻松七天无理由退货了吗?显然不能。这一段马继业应该会学到不能贪图便宜,以及对自己的错误负责。而且作为父亲,马成钢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后续的奶奶去世是有点阴间了。应该是为了推进剧情,设计了NPC没有发现马继业回家,继而在路边发现奶奶打篮球的情节,接下来事情即将败露才不得不设计让奶奶去世。这一段的情节,确实对于正常人来说是不合理的,经不起推敲的。但是整体瑕不掩瑜,不影响好笑的。

 

意料之中,最后马继业会发现自己生活在被设计的生活里。仔细看的话,他在这一段成功运用了父亲教给他的方法,发现并捅破了这个对他来说虚假的生活。应该会有很多人假想过,自己在某一段时期的生活好像并不真实,但是并没有能力去寻求验证,更无从捅破。他在第一次的高考中成功突破了父母的设计,第二次的高考依旧拿到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并没有像父亲的设想一样考上清北大学,而是去了自己心仪的体育大学。

 

有评论说,这种虚假的培养给马继业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最后他还是走出牢笼,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在我看来,这未尝是马成钢的教育在另一个角度的成功。换成在座的各位,如果有一天自己的父母像马成钢夫妇一样,告诉自己是潜在的富二代,自己也真如马继业一般优秀,真的有勇气选择自己喜欢的吗,还是会遂了父母心愿去读清北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后者,这意味着马成钢对马继业的教育远超于普通人受到的教育。

 

千人千面,大家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我在第几层,你在第几层,沈腾在第几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