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数码社区中,大家已经晒出了自己的EDC。也可能我追热度话题的反射弧太长了,社区好像开始流行别的话题了。即使这样,我还是打算写下这篇文章..........
缘由
起初的我并不了解EDC的概念:是某种设备还是一个统称?分不清楚。从数字尾巴社区流行到微博,都在风靡......
我以为EDC是特指随身带的手机等科技产品,只是简单晒出自己的设备。
演变
技术与人,工具与我与你。是什么样的联系呢?从人类开始学会钻木取火开始,木棍长矛,贝类,镰刀开始出生在人类农耕社会的历程中。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及攻城机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特斯拉的交流电,阿兰图灵的计算机理论,让技术,工具,科学知识更加紧密结合,从满足生存口腹之欲需要到追求探索九天揽月,人类的生存发展也离不开工具。工具形态是物质技术的,也有精神文化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我不否认办好一件事,选择合适趁手的工具是比较优先级,但是下一句「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却少人知晓。有时,选择怎么利用好工具比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更重要。
什么是EDC?
EDC(every day carry) 是指每日携带的概念,它是指为了应付日常的使用和处理突发事件时的一种多用或专用工具。传统理念,起源于冷战时期的美国。随身携带EDC工具的人,而有EDC工具在身边,就可以轻松应对一些突发意外。宗旨就是每日携带,可以随身戴在身上,在遭遇危险时即刻取用,以满足不时之需,最大限度的保护人身安全。
总而言之,EDC本质属性就是:随身出行,方便应急,每日携带。
在日常EDC中,物品作为工具,把玩,爱好等因素为一身的。
在科技爱好者眼里是电子数码设备,
艺术创作者是纸笔,记录本,ipad,
在音乐发烧友眼里是耳机,播放器,存储卡等。
EDC,及我的生活日常
生活中,我是一个很松弛的人,按出行计划拿走一切需要的东西。在日常工作出行的情况下,只是拿必须且重要的物品,就算下楼买菜都要背着书包。
爸妈有时说我出门背着背包:多此一举。
可是否「多此一举」?大概只有我知道了
背包里面的东西,有时需要应对紧急情况就能及时处理了。
关于小米手机的一切
在红米独立之前,我对小米及其红米品牌没有多少深度体验。高中把玩过同学的红米note4x,小米6X。小米6在当时是旗舰手机,蓝宝石配色,5.15英寸的2.5D玻璃般的金属肥皂,MIUI8到10系统爽快干净利落,当时还在用魅蓝手机和flyme6系统的,痛恨于mtk6750处理器的性能苦矣。看着骁龙满血释放性能的手机嘎嘎猛,就各种羡慕........直到上了大学,才全力以父母上了红米K40顶配,在2022年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手机。骁龙870(骁龙865换皮版),1999起步,12+256G才2499,性价比拉满!不过有得有失,不足的是:按键偶尔失灵,屏幕乱跳断触。现在是在屏幕2/3位置断触了,无奈暂时“退役”。
现在用着老妈退下来的6+128G红米K30 5G版(以下简称为「K35」),虽然只是中端机,但是还是有不输旗舰的质感:后盖是磨砂AG玻璃,边框过渡自然,握持感舒服。从红米K40过渡上来,也没有很辛苦,就是感觉投币机孔风格摄像头模组很「雷人」。骁龙870减到骁龙765G,不打游戏的话,日常倒也不算是「体验降级」了。
这台K35在4月份用到现在,升级到miui13系统就没有继续版本更新了。用起来比MIUI12.5舒服稳定多了,返回桌面退出的阻尼感收放自如,并没有“傻快傻快”的感觉。6GB的运行内存决定了必杀后台的情况,往往在QQ和微信这些个「3A大作」的应用吃不消。128G的存储在现在2024年的APP普遍膨胀的情况下。33w的充电需要一个小时才可以充满一块4500毫安的电池,已经是落后技术了。一些特色功能,什么桌面小部件,大文件夹并没有完全适配好。静待有缘机器,先用着吧。
娱乐天空
备用机是海鲜市场买的二手12+256G的小米10pro,作为2020年小米家的当家旗舰,配备三星原厂E3的屏幕曲面屏,马达清脆自然,一亿像素,2000w的超广角摄像头。我承认,确实是买它有代替主力机的想法:优秀的系统动画,卓越的旗舰影像能力。打游戏,看电影,拍照日常娱乐都是用小米10pro。屏幕材质和亮度非常柔和通透,随着环境亮度自然调节好。红米K40,K35屏幕都有自然调节中过亮和过暗的问题,长期在黑暗中亮屏玩这类手机眼睛会干涩流泪。双扬声器顶部和底部对称排列双1216超线性扬声器,1.22cc大腔体。外放像极了一个小音响,声浪澎湃而立体。
可能备用机比主力机更像主力机的人可能是我了吧?
充电站
带电子设备怎么可以不带充电设备出门呢?去年10月,我在众多18W充电宝中选中科技感慢慢的酷态科10号能量棒作为主力续电装备。长条形的立方体,轻松放入我的口袋,在背包里面都可以容易找出来的。1C1A的充电接口,简洁明了的设计语言。10000mah的总容量,小巧,和同款产品平均正方体不同。总输出功率为150w(c口120wMAX,A口30wMAX),c口支持协议PD3.0、DCP、PPS、Apple 2.4A以及小米私有快充协议。USB-A口支持UFCS、FCP、AFC、QC3.0、DCP、PD3.1、DCP、Apple 2.4A充电协议。另外,也送一条0.5米,6a的pd3.1的双c口线,支持240w的充电输出和电池等设备高速传输文件。总输入功率为90w,走的是pd3.0的高压输出(20V/xA),48至50分钟就充满,并向下兼容QC,PPS的协议。让我随时充电放电体验就很流畅丝滑,完美适配小米私用协议的10号电能棒足以喂饱红米K35和小米10pro的,不用等18w的龟速充电体验。
另外,它不同于普通充电宝,配备了一块TFT数显彩屏,准确显示电量、功率、电压、电流等多种信息,提醒是否继续补电。屏幕区域还设有功能键,通过该按键自定义数显屏常亮或60s亮屏状态。任意调节,查看电表情况。也不失为一个赛博玩具。有人说:看着电量渐渐地流失,心里就有点电量焦虑。其实大可不必这么想,有些旧东西会失去,也有新东西到来。
充电器,我在用小米10pro配套的65w充电器。本体硕大体积代表着不错的性能体验:自己兼容小米手机65w上下机器功率,不像官网上的“轻享版”在功率上削弱,还可以支持笔记本的pd的45w充电。给10号电能棒充满电最高提供60w充电,只需57分钟就可以吃饱电。
拉进自己世界的距离
说到随身耳机,我一直在使用TWS耳机作为主力设备。小时候不懂事,经常要不耳机被丢一边,要不充电不行了。QCY T8就是被我搞丢电池仓了。
体验了aptx音质,我在离不开它了。只支持aac的协议的TWS耳机都不是我考虑范围内……2022年正好在酷安社区在看到有捡漏价的绿联X5 TWS耳机外贸版,抵扣完就下单,80多到手。虽然是旧旗舰,但是支持aptx……三颗指示灯显示耳机的工作状态,翻盖的阻尼感连续而不机械,不像QCY的霍尔开关太线性化。耳机电池仓本体圆润找不到一点棱角,像一个金属鹅卵石。有事没事我都拿来在掌手掌里盘两下。
一打开电池仓,蓝牙开始启动。从电池仓里面取出两个耳机,耳机也承袭了圆润无角的理念。半入耳式耳机戴久了,和耳腔承接重量,时间久了就会酸痛。入耳式刚开始是有点「怼」耳朵,可戴久了皮圈,我耳朵还比较舒服。
有线耳机方面,用着小米圈铁和3.5mm绿联“小尾巴”……也是听个响,最近买的,先用看看情况。
财库、防护和雨具
物尽其用,一个牛皮钱包用了10年。我爸送的,纯粹是恋旧,好用!里面是有各种图书馆读者证及个人身份证,还有几百现金作为应急使用。
纸巾就不必多说,做地铁,公交车和洗手间,酒店也离不开它,日常消耗品。
在2020开始注重个人防护,随身带口罩。并且开始慢慢习惯。
「每次都丢伞星人」开始学会自己买伞了,pdd某款。
与EDC同行
在广州读大学时,最喜欢就是地铁和打车(地铁占大头)。用小米10pro当热点机开WIFI给红米K35,打开TWS连接小米10pro,一天的出行就开始了。
从东风到嘉禾望岗,地铁14号线连接从化区到白云区。在此期间,我一直在玩小米10 Pro。一般的快速航行不会断信号,如果到了白云东平或者是嘉禾望岗,两个人口流量大站点。可能极少数刷不出来视频(手机信号满格,但网页不显示)。如果是红米K35的话,可能就还剩信号两格,但完全发不出信息。偶尔去到广州老城区,越秀,白云这些旧地铁站的话,由于老地铁站列车月台离地面深,红米K35信号就不行了,小米10pro无惧这些,依然可以正常上网。
充电续航接力,小米10pro开启90hz刷新率,重度使用3小时,开启热点还开启TWS耳机,还有30%的电量。开闭热点,直接拿出酷态科10号电能棒,充上电就开始给小米10pro50w快充(平均是满血保持33w功率),就需要40分钟的时间就补电到85%的电量。红米K35连接附近奶茶店WIFI,保持微信和QQ的随时随地联系回复(可能有时是自我焦虑)。如果是充电宝没电,也同理。跑去奶茶店,瑞幸和星巴克找到WIFI和电插座,用小米65W充电器充上40分钟,也可以充满到85%……
这其实改变了我的出行续航体验,之前使用的小米和罗马仕18w的充电宝,从协议适用性来说是挺方便的。若从EDC随用随走,随时出行的理念下,这类低压快充18瓦的充电宝在充放电方面就跟不上需求,有时根本喂不饱数码设备。这时充电宝受众就陷入了,「充电慢但电量大(18w/20000毫安-30000毫安)」,「充电快但电量小(18w/10000毫安)」,难取舍的定位。还有各手机厂商的充电协议的壁垒。但是酷态科10号充电棒就不同,定位PD,QC和pps等公有协议。使用高压快充,只需半小时就能充入不错的电量。在城市里面可以自由穿梭,不间断充电。
EDC给我带来了什么
随身,简单,好用,应急……是EDC的标签。在物质消费社会极大地丰富下,可能随身携带设备可能不受欢迎,或者已经退化成居家模式(手机,钥匙,钱包)。也许你不喜欢的东西在某些情况可以发挥作用,或者你需要的东西在某些时刻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备无患」……这些古话流传至今,都强调了在未来未知的事情发生是否的预知。
如何看待物品与人的关系?恰如你随身带笔记本,在忙碌状态可能嫌弃它的占用空间,在写意状态也许会取出记录随笔情绪。物品作为客观物体,本身不具备主观性。而人类是一个有思考的生物,万事万物都可以经过主客观认识给予不同意义。EDC,亦是如此!背包承载这么多东西,我可能一件也没有用上。实际上已经在享受它们带来的安稳。就是因为有面对未知困难的可能性的安全感,支持我放心去处理事情。手机,耳机不只是影音娱乐,还可以作为安放思考的承载物。我常常一边把玩TWS电池仓,望着手机思考……
生活这锅汤需要一些有意思的作为调味品,才可以品尝酸甜苦辣咸。
正在成为数字居民与现实之间的分野
移动互联网从诞生以来,就把人类带到了知识信息时代,给各行各业赋能,改变生活方式。在我很小的时候,从电视上看到一些国外的科幻作品。主角都是意气风发的才智少年,总是带一些科技稍加改造就变成新发明。或者是随身带电子产品,顺便拯救世界的英雄。
导致我开始喜欢带着科技产品,幻想着能帮助他人,习惯开始直到现在,希望成为钢铁侠一样的人物。
我把个人喜好,游戏,身体健康等数据放在各种APP里面,用大数据的丝线编织出形成自己的信息茧房。互联网把内容观点碎片化,事物便签化,颠覆人的认知。像同样一件事情,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可以重新看出事情的本质。「一切理所应当又遵循规则」。若从没有用过互联网,遍地固守生活传统的人来说,「一切否定且靠经验」。互联网表面上,青年人的自由追求和表达。在现实中,被中年人保守固执的环境下,被消磨殆尽。是向上追求,还是向下兼容?是当代年轻人精神层面的迷思。
EDC,CityWalk,飞盘运动等互联网新潮流是否长久,还需要考虑社会各群体的接受……
写在最后
不知不觉写了几千字了,其实我只是想说明白自己的EDC,和数字化生活方式这些给我带来的思考,想到也说了那么多。把所有的东西列到台面上,写稿就有个莫名的动力。EDC只是晒出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人们不去行动贯彻,它也只是个概念的东西。
希望生活都可以带给你我很好的生命体验。
人生如逆旅,我们亦是行人。
谢谢下列作者对本文参考帮助!
参考文章:
洛京《户外圈不得不知道的装备党EDC》------户外露营吧(微信公众号)
詹腾宇《什么是EDC?把所有生活背在包里》------新周刊
Shoumudashen《拆解报告:CUKTECH酷态科10号超级电能棒PB100P》------充电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