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如果让你花一千块钱给 iPhone 买一块手机壳,你会期望它有什么过人之处?是纯金镶钻,一键悬停,还是能转接 EF 卡口镜头,甚至是皮卡汀尼导轨?
虽然我们目前距离宣传画中让 iPhone 接「大炮」的设想还有些距离,但至少现在,如果你真的愿意花上这一千块钱的话,你可以把你的 iPhone 变成这样一个怪东西:
这个让新老黑莓粉丝一阵狂喜的产品,就是 Clicks Keyboard。
给 iPhone 加键盘这件事,仔细说起来其实是有些好笑的。毕竟在 2007 年,贾伯斯在 Macworld 讲台上卖力声讨的,正是同时期的其他移动电话都配备着物理键盘这件事。
彼时,iPhone 作为那个将人们从物理键盘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的先锋之一,说是由它开启了我们熟悉的这个触控时代,的确并不过分。但科技行业就像时装一样,发展的时间久了,潮流必然会变成一个圈——如同当年贾伯斯声讨物理键盘挤占屏幕空间一样,今天,又有一群人开始声讨虚拟键盘同样也在挤占屏幕空间了。只不过这一次,键盘挤占的并不是屏幕的面积,而是用来显示内容的空间。
而 Clicks Keyboard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又一款尝试「以新的形式解决老的问题」的产品。至此,在 iPad 被大家陆续都配上了手写笔之后,iPhone 也被重新贴回了这块物理键盘,是为第二次倒反天罡。
Clicks 本身
在拆开包装盒的那一瞬间, Clicks 作为一款全新形态的产品,它所带来的冲击力还是十分充足的,其中有很大一部份就在于你第一次把它拿在手里时,那个夸张的尺寸:
即使是在目前所有 iPhone Pro 机型中身材最娇小的 iPhone 15 Pro 上,Clicks 键盘保护壳的高度也超过了素来以长著称的 Xperia 足足三厘米多,横过来拿的时候甚至已经有了与 Switch Lite 近似的手感。
不过,虽然手感和观感绝对称得上是标新立异,不过作为 Clicks 的主要卖点,这块 36 键的「迷你」键盘的体验还是合格的——至少是在你的肌肉适应在那么低的位置上打字之后。
早在 2017 年的 iPhone X 上,第一次接触全面屏导航的 Apple 就在 iOS 里留下了一个设计规范:荧幕虚拟键盘的底部不能紧贴着边框,而是需要留出大约 54px高度的空白区域,这样才能让键盘的位置迎上大拇指自然弯曲后的位置。
但是在 Clicks 上,想要找地方放下这 54px 的高度就显得相当奢侈了,毕竟即使在(单个)键帽高度已经被砍过一刀之后,Clicks 也相当于在 iPhone 原本的高度上新增了足足 40 毫米、拿在手上已经有比较明显的头重脚轻感了,继续给手机壳的下巴增加长度会让尺寸进一步失控。
最终,考虑到电路板的布置,尤其是还要给 USB 透传接口留出一点空间,导致 Clicks 只能在键盘的下方留出约等于屏幕 25~30px 的高度。当手指放在键盘上的时候会明显的感觉到双手偏下,对于习惯了屏幕键盘输入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有一条相当陡峭的适应曲线的。
相比市面上其他类型的 iPhone 外设, Clicks 选择了一条不那么常见的道路:USB 直连,而不是蓝牙连接。虽然在手机键盘这种尺寸上,有线与蓝牙之间几毫秒的延迟几乎是完全无法感知的,但 USB 直连的快速唤醒能力对于键盘来说的确更重要一些——你可以像曾经的非智能手机那样直接用键盘唤醒机器,无需等待蓝牙唤醒和重配对。
不过由于 Clicks 本身不带电池,使用中需要持续依靠 iPhone 来供电,因此在长时间的使用场景中额外的电量消耗(尤其是 14 Pro 和 15 Pro)还是比较明显的。根据我自己的观察,相同的输入强度下接上 Clicks 会比直接使用屏幕键盘多出每小时 3~5% 的耗电,一整天下来大约就是多出 10~15% 左右。
这个增加量对于 iPhone 15 Pro 来说,还是比较可感的。虽然你可以选择在 Clicks 的配套 app 里面给键盘设置一个自动休眠,同时把背光直接关掉,但在最初一周的使用中我反而觉得让键盘自动休眠再反复唤醒,似乎比让键盘始终激活要更耗电一些。我的猜测可能是 USB 外设每一次唤醒都会引发一次峰值功率的 USB 供电,然后再落回几毫瓦的持续输出上,积累下来反而会让总数变多。
Clicks 另一个有所缺憾的地方就是不支持 MagSafe ,这一点是 Mr.Mobile 在自己的推广视频中也提到过的。虽然后续是否会在新款式中补齐这一点不得而知,但至少淘宝上已经有得是成熟的解决方案了——贴个引磁环就行。
除此之外,Clicks 还有个不算是问题的问题:它的 USB 舌片不是满针的,是一个没有任何数据功能的纯充电口(与之相反,很多高功率的「纯」充电线都至少有 USB 2.0 的传输能力,这个是 USB-IF 规定的),因此对于 iPhone 15 Pro 系列来说,选择 Clicks 就意味着你也需要放弃很多有数据传输功能的外设,也没有办法直接戴着壳在电脑上做备份。如果你频繁在 iPhone 上使用 USB 外设的话,Clicks 的这个功能限制还是比较恼人的。
不过对于一款只是顺便有手机壳功能的外置键盘来说,真正用 Clicks 打字的体验如何呢?
只能说:「如果你曾经长期使用过类似黑莓或者诺基亚的全键盘手机,并且在屏幕键盘时代一直都有所怀念当年的感觉的话,那么在重新适应 Clicks 的键盘尺寸和位置之后,你会喜欢在上面打字的感觉的。」
很可惜的是,我没有经历过那个全键盘时代,我最初有所接触过的物理手机键盘,清一色的全部都是 T9 ,然后就直接过渡到屏幕虚拟键盘了。其间唯一一次和黑莓全键盘擦肩而过还是在 2018 年的一台黑莓 Priv 上,可惜也的确只是擦肩而过而已,几乎没有用它的物理键盘打过字(反而是电容键盘做触控板用得很多)。
因此,我最终喜欢 Clicks 的打字感觉,更多是在于「它给 iPhone 这个过分熟悉的产品添加了一种新的使用形态」,而不是「它在新的 iPhone 上复活了我心心念念的全键盘记忆」——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更何况,哪怕与短暂的黑莓 Priv 的记忆相比,Clicks 依然缺少一些很关键的东西:比如并不优异的键帽尺寸,不太一致的手感回馈,并不算灵活的快捷指令支持,尤其是缺少黑莓标志性的电容感应功能1。如果从一个真正的黑莓死硬粉的角度来看 Clicks ,它的模仿程度甚至是不如闲鱼上那些拆机魔改加 USB 插头的黑莓键盘的:
更何况,在输入文字这条路上,Clicks 并不是唯一的参与者,对于我们这些 CJK 语区的用户来说,iOS 的输入法同样是一个绕不过的问题。由于 iOS 的限制,无论是 Clicks 还是任何形式的外接键盘,都是不支持第三方输入法的(无论是 Gboard 还是微信输入法),如果你已经习惯了第三方的词库或者独特的软件功能,那换到 Clicks 反而极有可能会让你的效率倒退。
此外,Clicks 对于我来说还有一个比较个人的问题:我虽然一直是 iOS 自带输入法的用户,但我使用的双拼布局却是微软双拼。在微软双拼里面,韵母 ing 的映射是键盘的「;」键——这在屏幕键盘上原本不是问题,但 Clicks 是没有任何独立的符号键的,这就导致在需要输入 ing 的时候,原本只需要按一下的动作变成了「123」+「F」的组合,顿挫感还是蛮明显的。当然,iOS 输入法允许你设置模糊拼音,将韵母 in 与 ing 都通过「N」键输入,但对于已经形成的肌肉记忆来说折磨的程度并不比「123」+「F」更轻,还会让本就不优的重码率雪上加霜。
所以如果你追求的是在 iPhone 这样一台现代的手机上真真正正的恢复当年 BlackBerry 键盘的荣光,那 Clicks 距离那样的标准其实还有很远,并且由于涉及到各种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的纠葛,一款 100% 复刻的产品或许是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但如果你想要在已经无比熟悉的 iPhone 上实现一些从前无法实现的输入体验,那 Clicks 还是值得一试的——前提是你能接受它的定价。
一款新的 Clicks
不过无论我们怎样反思或者挑剔,Clicks Keyboard 作为一款几乎没有先例的初创产品,它的整体体验还是及格的。如果 Clicks Technology 可以坚持下去,并且在后续的产品上对下面这些小问题作出适当的修补的话,我还是愿意下单新款的。
- 有且只有 QWERTY 布局
- 不够灵活的捷径整合
- 牺牲了 iPhone 接口的功能性
- 键帽面积依然太小了
更有甚者,这些进步其实并不一定需要由 Clicks Technology 公司来实现——或许……再来一次共创项目?
> 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