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我有一块 27 寸的显示器作为 MacBook 的副屏。去图书馆自习,我则会带上 iPad,作为副屏来用,运行流畅,连接方便,只是 11 寸的显示面积在不少时候都捉襟见肘,总想着有个便携的大屏该有多好。
于是看到 FlipGo 的体验活动,果断报名,所幸被选中,有机会能体验到有个便携的大屏真的会有多好。
高强度使用了两天,我会在本文中从“在家里”和“带出去”两个场景聊聊我对 FlipGo 的了解以及它带给我的体验。
在家里
收到一大箱,配件真不少
拿到包裹的时候不禁感慨,真的是好大一箱,分量十足。
产品包装里有一台 FlipGo 本体, 16 寸 Pro 版本,这是 FlipGo 产品中功能最齐全的版本,除触摸屏的功能都具备了,自带磁吸保护套(只有保护功能,不能作为支架使用)。配备了 1 根 C to C 线(包装清单中标的是 USB4 20Gbps 数据线,不过实际收到的是支持 240W 充电,传输速率 40Gbps 的数据线)、1 个 65W 电源适配器(带有英标和欧标的转换插头)和 1 个 Mini HDMI to HDMI 连接线。另外包装内有 1 个铝合金支架,看包装清单中是本不包含在内的。
同来的还有 4 个支架,分别是铝合金支架(于是我有 2 个铝合金支架了)、金属立式磁吸支架(Snap Stand)、皮套支架(Flex Folio For FlipGo)和 VESA 磁吸转换支架(Snap VESA Adapter)。
三种显示模式,总会有适合的
清点完且短暂研究过所有物品后,我决定用铝合金支架把 FlipGo 先支起来,它足够简单,只需要展开把 FlipGo 放上去就行,相比其他三个支架简直简单至极。
看着摆在眼前的 FlipGo,我不禁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FlipGo 能代替 27 寸显示器吗?现在还不清楚。
FlipGo 左侧有显示切换键(用来切换显示模式)、USB Type-C 接口 1(简称 C1 口)、USB Type-C 接口 2(简称 C2 口)和 Mini HDMI 接口各 1 个。
C1 口和 C2 口均支持反向供电,给 FlipGo 连接好电源线,只需要再用自带的 C to C 线连接到 Mac 就能同时提供视频信号和充电。都接好后就要选择一个喜欢的显示模式来用了。
Pro 版本有三种显示模式,分别是复制模式、大屏模式和扩展模式。
复制模式是两块屏幕显示同样的内容。使用此模式,电源线要插在 C2 口,视频连接线插在 C1 口。每一块屏幕的物理分辨率都是 2560 * 1600,此时默认分辨率是 1280 * 800。
我尝试找个场景能用到复制模式,一直未果。
大屏模式是两块屏幕合并成一块屏幕使用,合并后相当于 23.5 寸显示器。使用此模式,电源线和视频连接线可在 C1 口、C2 口自由分配。此时的默认分辨率是 1512 * 982。
大屏模式下纵向更高,很适合长文阅读。不过两块屏幕连接处的边框会造成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割裂感,观感欠佳,因此我也我较少使用。使用中还遇到只有在电源线在 C2 口,视频连接线在 C1 口时默认分辨率显示才会清晰的情况,具体原因未知。
扩展模式下每个屏幕的内容是独立且完整的,相当于外接了两台显示器,使用此模式,需要将电源线插在 C1 口,Mac 的视频连接线插在 C2 口。该模式需要配合 DisplayLink 软件才能使用。此时默认分辨率是 1280 * 800。
我最喜欢两块屏幕上下布局时的扩展模式,上下布局的好处是看不同屏幕时只需眼睛上下动动,最多稍微点个头或抬个头,无须像使用 27 寸时还要扭头才能看到。
无论哪种显示模式,非默认分辨率在未开启 HiDPI 情况下 FlipGo 的屏幕显示都会模糊。不过默认分辨率下可显示的内容范围和清晰度都很好,对我也是够用。
自带扩展坞,给 MacBook 减减负
除了左侧的按键,FlipGo 右侧还有电源键、菜单拨轮、USB Type-C 接口 3(后简称 C3 口)各 1 个和 2 个 USB Tpye-A 接口(后统称为 A 口)。
电源键在呼出菜单后也可以当作成返回键。菜单拨轮按下时得用指甲,只凭指肚是按不下去的,对于短指甲的我稍显麻烦,除了这点,拨轮还是很好用的。
C3 口和 2 个 A 口都支持 OTG 功能,标准是 USB2.0,最大传输速率 480Mbps,连接鼠标键盘没问题,应急也还能过得去,真要传输大数据量的媒体资源就不太行了。
带出去
既然是便携显示器,那就还是要带出去试试才行,于是我把下面这些物品装进了一个双肩包(重 1 KG):
- MacBook * 1,重 1.6 KG。
- FlipGo * 1,不含磁吸保护套 1.72 KG,含保护套重 2.1 KG。
- 铝合金支架 * 1,重 0.094 KG。相比 0.93 KG 的皮套支架真的轻太多太多。
- C to C 数据线 * 1,重 0.039 KG。视频连接要靠它。
- 充电宝 * 1,重 0.283 KG。
- 电源适配器 * 1,重 0.259 KG。
装完包,称了下重量,5.35 KG,重量确实是有的,虽然无法想象背着这分量坐地铁上下班通勤一小时,但带着去个近点的图书馆倒还没啥问题。
不过真带出去,相比重量,我更关心的是,在不考虑能找到一个有电插座的情况下,MacBook 能坚持多久呢?
我决定带上这个包去图书馆的自习室做两个测试,给我的疑问找到答案。
特别说明:这两个测试只是非常简单的测试,并不严谨,测试过程中很多因素都未考虑在内,得出的数据仅供参考。
不用电源适配器,Mac 的电够 FlipGo 用多久?
第一个测试是不接电源适配器的情况下,仅凭 MacBook 的电池,能支撑 FlipGo 用多久?
MacBook 的测试环境如下:
- 2021 款 14 寸 MacBook Pro,电池循环计数 157 次,最大容量 94%,显示器亮度设置为 50%。
- 测试全程连接手机热点。
- 后台在线的非系统应用有 ClashX、DisplayLink、iStat Menus、One Switch。
FlipGo 的测试环境如下:
- 亮度为 10(不外接电源的情况下默认亮度为 10 ,且无法更改)。
- 显示模式为扩展模式,因为扩展模式需要配合 DisplayLink 使用,可能相比其他模式更耗电。
测试方法:用 Obsidian 不定时写稿,同时使用 Chrome 查资料,但会刻意控制最多不超过 5 个网页。记录电量下降每 10% 的时间点,当 MacBook 电量剩余 10% 后结束测试。我手动记录一份,通过 iStat Menus 记录一份。
测试后记录的耗电情况如下:
整理成表格后数据如下:
能看出,该情况下 MacBook 使用时间约为 156 分钟,大约每 17 分钟消耗其 10% 的电量,如果将电量耗尽,推测能使用 170 分钟或以上。
充电宝做电源,多久会被耗尽电量?
只要接入 65W 以上的电源就能给 FlipGo 供电,于是,我买来一个酷泰科 10 号来做第二个测试,用其作为 FlipGo 的外接电源,看多久后充电宝会没电。
上述的测试环境均不变,新增的充电宝测试环境为,额定能量 35.28Wh,额定容量 5,500mAh(5V4A), 最高支持 150W 输出。
测试方法也不变。但在实际过程中,我没有记录到充电宝剩余电量为 90% 和 30% 时的数据,丢失了两条数据,但对本次测试没有影响。
测试后的耗电数据整理成表格如下:
一共测试了 36 分钟,每分钟消耗充电宝 2.5% 的电量支持 FlipGo 工作且还能给 MacBook 充进 0.5% 的电。
从上面数据推测,不使用电源适配器,仅用酷泰科 10 号充电宝作为外接电源,满电下的 MacBook 和 FlipGo 能使用至少 240 分钟
没有充电宝,仅凭 MacBook 的电池能用 2 小时 50 分钟,而带上酷泰科 10 号,则能将这个成绩提高到 4 小时以上。看来,带上一个充电宝还是值得的,只是要注意,这个充电宝的输出功率要大于等于 65W。
总结
在整个使用过程中,FlipGo 带给了我很大的惊喜,这是我从未使用过的产品和形态,整体体验非常好,不过碍于体验时间有限,我重点测试了其在外且无电源适配器的情况,还有很多地方没有顾及到,算是一点遗憾。
我曾在体验之初问过自己, FlipGo 是否能代替 27 寸 4K 显示器?
当时未可知,现在还是难以抉择。它已经能满足我绝大多数的需求,甚至还拓展出令我心水的移动场景,但我也对 27 寸更大的显示面积、更多的显示内容和 4K 分辨率难以割舍。如果非要给出答案,我一定选择全都要,它们并非水火不容,反而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