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设计史(一)中,文章回顾了 Windows 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步,到 1995 年 Windows 95 时臻于成熟,期间 Windows 界面设计走过的路。

我在上期结尾写道,「Windows 95 发布后,接下来几年内 Windows 的主要界面、设计风格等也稳定了下来」。但「稳定」表象的背后,在微软内部对于 Windows 界面设计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这些探索旨在融合当时蓬勃发展的网络技术,构建一个以任务为导向,以「页面」概念替代「桌面」和「窗口」设计的用户界面。不过由于这些探索最终无果而终,这段历史最终湮没在了时间的长河中,并被后来 Windows XP 的成功所掩盖。但回看这段历史,其中的一些想法不仅被后来的 Windows 所采用,且对现在的用户界面设计仍不失借鉴意义。

由于关于这段历史的资料比较有限,如有疏漏之处还请各位谅解并及时指出,也谢谢各位对本系列的支持。

「操作系统网页化」?

(如果方便的话)请跟我做一个实验:打开你手上的 Windows,随便找一个 html 或 htm 网页文件(内容最好不要太复杂),将其文件后缀改为 hta,直接点击打开,发现网页中的内容能正常显示,而且网页似乎变为了一个独立的程序。1

hta 文件

这个小小的 hta 文件,就是微软在上世纪末进行的「操作系统网页化」试验的一个遗产。

Windows 98 = Windows + IE

1997 年 9 月,Internet Explorer 4 发布,同时还为 Windows 引入了一个叫「Windows 桌面更新」的功能。这个更新在 Win95 和 NT 4.0 中为可选更新,在 Windows 98 中由于 IE4 默认安装,该更新为内置功能。

乍一看你可能不知道这玩意是干什么的,实际上这个更新的目的的就是加强 IE 与 Windows 间的集成。反映到设计上就是,Windows 文件资源管理器采用了类似 IE 浏览器的界面,任务栏上引入了工具栏和放置快捷方式的「快速启动」栏,以及「活动桌面(Active Desktop)」 和「频道栏(Channel Bar)」。「活动桌面」允许用户将 Web 项目(比如网页)设置为壁纸,并允许用户在桌面上与这些 Web 项目直接交互(现在许多动态桌面软件也有类似的功能)。「频道栏」可用于实时接收并在桌面上显示来自网站的信息。

安装了 Windows 桌面更新的 Windows
将 Yahoo! 网站设为桌面的 Windows

为什么微软这个时候这么执着于 Windows 与浏览器的集成?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就会发现,当时正是「第一次浏览器大战2」激烈进行的时期,据说网景(代表产品就是风光一时的网景浏览器)创始人马克·安德森曾夸下海口:「未来,在网景面前,Windows 将被简化为一堆设计拙劣的设备驱动程序的集合。」网景这样的野心不能不说会刺激到微软。为与网景浏览器竞争,微软加速了 IE 与 Windows 间的集成,借 Windows 的力量提升 IE 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都对互联网展现出的的巨大潜力充满期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开始了「操作系统网页化」试验,以在操作系统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上文提到的 hta 文件,就是随 IE5 发布引入的新特性。当时该文件格式也被用到了一些系统文件中,比如欢迎程序等。

不过,微软似乎没有料想到这些举措的副作用:当 IE 浏览器在后来渐渐失去了市场份额乃至停止支持时,如何将其从 Windows 中剥离就成了不小的挑战。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下文我们要关注的是,这些意在提升自带浏览器地位的举措,将如何导向一场旨在重构 Windows 用户界面的试验。

从「RedShark(红鲨)」到「Neptune(海王星)」

1998 年,Ben Slivka、Joe Belfiore、Steve Capps 等共 15 名微软员工组成了一个叫「RedShark」的项目团队(据雷蒙德·陈,这个名字来自于办公室里的一个小型充气红鲨玩偶),负责构想 Windows 新的用户界面。这个界面的核心理念是「软件即服务」,旨在打造超越 Windows 和 Internet 的以人为本的计算体验,具体思想如下:

  1. 所有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上;
  2. 计算机只是代码和数据的安全缓存;
  3. 项目是关键的组织原则(团队认为,人们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一个项目的背景下进行的:比如,一对夫妇计划夏威夷度假;一群家长和老师计划 PTSA(家长-教师-学生联谊会)活动;或者涉及多家公司、律师事务所、银行家的复杂金融交易和顾问,等等);
  4. 可以很好地「离线」工作。

(Ben Slivka 在其文章中回顾该项目时,借用了 Microsoft Teams 和 Slack 来说明该项目的愿景。他表示:「Microsoft Teams 和 Slack 都走在实现我们当年愿景的道路上,但两者都有复杂性和局限性。我们的主要见解是:项目应该是组织原则,而不是团队。」)

那么界面应该如何设计呢?该团队提出界面应按照页面组织内容,全屏且无窗口管理,具有统一的搜索/历史记录,支持多用户和漫游功能

「RedShark」提出的概念最终在代号为「Neptune(海王星)」的 Windows 版本中进行了实践。

以下展示了一些该项目的概念演示。可以看到,这一界面借鉴了网络浏览器中的一些界面设计概念,比如导航栏、主页等。

欢迎屏幕概念
开始屏幕概念艺术
StartPage 概念 1
StartPage 概念 2
Microsoft Word 概念

神秘的「海王星」

如果不是专门了解过 Windows 发展史的人,可能会对「Neptune」这个版本比较陌生。确实,这个版本出现时间很短,目前已公开的也就只有一个构建。可以说,在 Windows 的发展史中,「Neptune」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但放眼整个 Windows 的发展历程,它又非常重要,其中的一些功能设计对当时和后来的 Windows 版本影响深远。

该项目本来旨在接替 Windows 98(但它基于 NT 内核,而非 Win98 采用的 9x 内核),其中的一些功能又被同时期的 Windows Me 所采用,而它自身又与旨在继承 Windows 2000 的 Odyssey 项目(这个项目存在感更低,至今一个版本都没有公开)合并,组成了代号为「Whistler」的项目。

「Neptune」中的「活动中心」设计,就是对上述想法的一个实践。3

「活动中心」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新用户界面(与上文提到的「项目」概念相似,都是从用户所要完成的事情为出发点),以 HTML 和 Win32 API 组合编写,基于一个名为 Mars 的 Web 框架运行。科技评论员 Paul Thurrott 对「活动中心」有详细的描述,它计划包括照片中心、音乐中心、游戏中心、帮助中心、家庭网络配置中心和自动更新(AutoUpdate)页面等,基于被称为「感应式导航」的设计原则,具体原则如下:

  • 为几个主要领域的所有任务提供无缝的用户体验。
  • 任务为导向,根据任务目标而不是工具来表述选项。
  • 将用户聚焦于每个「页面」的单个任务上,并清楚地说明该焦点。
  • 始终使下一个导航步骤显而易见。
  • 在主要任务以外枚举操作的选项。

「活动中心」包含一个「起始页」(用户可以通过「活动桌面」功能将其设置为桌面),其中包含一些推荐任务(比如查看邮箱、浏览网络等),最近程序/文件等。

每个中心的主页会提供主要任务。例如,照片中心会提供使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获取图像、查看系统上已存储的图像或搜索图片的链接。用户也能够自定义主要任务。

除了主要任务,各个中心还提供次要任务页面,为用户提供完成单个任务的明显步骤。任务页面上的标题通常会是一个问题(如:您想使用 MicroTek ScanMaker 6i 扫描图像吗?)或描述(选择要使用 Microsoft PhotoDraw 2001 进行编辑的图片)。无论任务如何呈现,它都会使用明显、简洁的语句准确地告诉用户该页面的用途。

同时,各个中心都包含一个「导航栏」,用户可以借助导航栏定位到所需页面,或者回到主页。

「Neptune」项目 Logo
「Neptune」活动中心概念图
首页
实际版本中的活动中心

除了「活动中心」,「Neptune」还引入了一些新特性,比如自动更新和自托管机制(后来 Windows 的 Insider 项目也采用了类似机制);「Neptune」还支持「快速启动」功能,类似的功能后来也出现在 Windows 8 中。

Neptune 升级提醒

Paul Thurrott 评价道,「如果微软能够成功,活动中心对于新用户和缺乏经验的用户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福音……从逻辑上讲,我们会使用计算机来完成任务,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在无连接性的用户界面中徘徊,希望找到能为我们提供所需功能的应用程序……任何促成这一转变的举措都将受到欢迎。」

但他也列举了这一界面的局限性:「活动中心」更适合新用户和缺乏经验的用户,而更高水平的用户更倾向于直接寻找所需工具完成任务;而且,频繁重复的任务并不适合「活动中心」,因为「活动中心」强调的是简单性和可发现性,而不是效率。

向现实妥协

遗憾的是,上述旨在重构现有用户界面的试验最终不了了之。「RedShark/Neptune」提出的理念最终未被微软接受,Ben Slivka 猜测认为:比尔·盖茨认为它听起来太像大型机了,而微软已经通过 Windows 和个人电脑消灭了大型机。Ben Slivka 最后感叹说:「我们实在太超前于时代了」。而现实情况是,当时的底层技术还不足以支持类似「活动中心」界面的实现。

Windows Me 的最终版本部分实现了「活动中心」的一些设计。帮助中心在 Windows Me 中更名为「帮助与支持」,音乐中心的部分设计被应用到了新的 Media Player 7 中。其中的游戏中心在 Windows Vista/7 中也得到了类似实现。

Windows Me 帮助与支持
Windows Media Player 7

可以说,虽然这些试图重构现有用户界面的试验在微软内部是「风高浪急」,却很少有「浪花」溅到了最终版本中。随着「Neptune」项目被合并到「Whistler」项目中,该试验也渐渐没有了下文。

而已经被 Windows 采用的那些功能中,「频道栏」只在 Windows 98 中出现过,后面便悄然离去(后来的 Windows 的「侧边栏」可以视为「频道栏」的后续实现);「活动桌面」也因系统占用过大,稳定性较低等原因并未大规模流行,在 Windows XP 之后也被移除。

「海王星」的重生

虽然上述「系统界面网页化」以及旨在重构 Windows 界面的试验最终并未取得理想的结果。但回看这段历史,其中的一些设计和想法都能在现在的操作系统中找到影子。

比如,「活动桌面」将 Web 项目设置为桌面的功能,在现在许多动态桌面软件上也都得到了实现。

许多动态桌面软件都支持将网页设置为桌面(图中为 Lively Wallpaper)

再比如,虽说在「Whistler」项目中「活动中心」基本停止了开发,但版本 2410 仍然做了一个看似不太起眼的尝试:将「活动中心」的「起始页」映射到「开始」按钮上,也就是说,微软考虑过以「起始页」替代「开始菜单」。

是的,Windows 全屏开始屏幕的种子,从这时就已埋下了。

仍然可通过按下 Shift+Win 的方式打开传统的「开始菜单」,这比 Win8 的设计更加人性化

实际上,「RedShark/Neptune」项目提出的对如何组织操作系统的思考与现在「云计算」的概念十分相似,无怪乎前微软高管 Brad Silverberg 如此评论:「Neptune 团队对基于云的计算有着出色的了解。」

而「Neptune」项目提出的「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界面,时过境迁,一位名叫 Jason Yuan 的设计师又翻新了这一概念,提出了一套以任务为导向的用户界面。巧合的是,这位设计师也选择了一颗行星命名自己的这一界面:Mercury(水星)

 

下期,我们将跳出微软对 Windows 未来界面的畅想,回到现实,看看 Windows 于 Win95 后在界面设计上还面临了哪些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之一也是在上期文章中缺席的一块内容:Windows 的视觉风格。

参考资料

  1. Windows 桌面更新 - 维基百科(英文)
  2. Internet Explorer 4 - Betawiki
  3. How Internet Explorer really beat Netscape - ZDNet
  4. Windows Neptune - Betawiki
  5. Windows Neptune Build 5111 - Betawiki
  6. 活动中心 - BetaArchive
  7. Slack 和 Teams 之前:Windows 服务 (1998)
  8. Paul Thurrott - 活动中心预览
  9. Albacore - Neptune 的自动更新 - 推特
  10. Windows XP Build 2410 - Betawiki
  11. Brad Silverberg 的推文
  12. Mercury 界面概述
  13. Jason Yuan - MercuryOS 简介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