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硬体规格面向
- 硬体部分通常包含了驱动单体、振膜材质
- (一)驱动单体(又称为发声单体):
- 比较常见的有动圈、动铁,各自的优缺点可参考下表:
动圈 | 动铁 | |
---|---|---|
优点 | 价位较低、低频表现较优秀 | 声音较动圈细腻、中高频表现较佳 |
缺点 | 体积较大、声音细致度较动铁差 | 价位较高、低频表现较动圈差 |
- 现在也有许多是动圈+动铁组合而成,兼具两种单体各自优点的圈铁耳机
- 如:Soundcore Liberty 3 Pro、Philips Fidelio T1、B&W PI7
- 但这几个种类并没有绝对好坏,主要还是要看各家厂商的调教功力如何,并不是越多单体就越厉害
- (二)振膜材质:
- 振膜的材质有许多种,包含石墨烯、类钻碳、金属、木质、塑料、复合式振膜等等,不同的振膜材质各有特色,会带来不同的听感加成
- 石墨烯振膜的特性是轻、保真度高,让音频的失真更小,中低音频更沉稳有力
- 类钻碳振膜的特性是提供强力、有弹性十足的低音表现
- 金属震膜较常见的是铝合金材质,解析力强,更能听出音乐的细节
- 木质震膜单价较高,音色偏温暖,中高频解析较强
耳机支持的音讯编码技术会影响声音表现
- 现今在真无线蓝牙耳机中,比较常见的音讯编码技术有:SBC、AAC、aptX、aptX Adaptive、aptX HD、aptX LL、LDAC
- 以手机装置来说,目前Android系统以aptX和LDAC为主流
- iPhone就只支持SBC、AAC两种技术,所以苹果用户在选购真无线蓝牙耳机时需要特别留意
- 然而,不只要确认真无线蓝牙耳机所支持的编码格式,手机也要支持相同的编码格式才会获得最佳的聆听体验
- 举个例子:我拿Apple的手机,最高就是支持到AAC编码,就算耳机支持到LDAC,手机也吃不到,这时候就是考验耳机在AAC模式下的调音是否足够让你喜欢
音乐的来源、串流平台
- 除了以上两点,使用的音乐平台也会对音质有所影响
- 像是各位常用的YouTube Music、Spotify、KKBOX、Tidal等等
- 目前有支持高解析音质的是KKBOX、Tidal、Apple Music,如果你是使用Android手机,而且手机跟蓝牙耳机都有支持到aptX或是LDAC,想要更好的音质体验就会建议订阅有高解析音质的串流平台
- 要提醒各位的是,每个人对于音质的体验感受是相当主观的,无论是任何的评测,建议都只当作参考来看就好,实际上还是建议到店里去试听一下,看耳机调音是不是你的菜
建议选择蓝牙版本5.0以上
- 真无线蓝牙耳机的连线距离、连线稳定度,与其搭载的晶片息息相关
- 因为现阶段的技术日趋成熟,各大厂的晶片都具备一定的水准,其实不用特别有品牌迷信
- 只要选择蓝牙5.0版本以上的蓝牙耳机,通常连线状况都不会太差
- 当然,建议可以在试戴试听时到处走动,看看会不会有断断续续、或是耳机一边没有声音的情况发生,去试试蓝牙耳机与装置的连线状况如何
是否支持快充技术
- 如果看上的耳机续航似乎偏短?
- 那也不用太忧心,现阶段有许多真无线蓝牙耳机都支持了快充技术
- 如:Sony WF1000XM4支援充电5分钟即可使用1小时的技术,在出门前小小的充电一下,可以缓解电量焦虑
是否支持Qi无线充电
- 除了快充技术,有没有支持无线充电我认为也是值得考量的一点
- 在一两年前,无线充电技术通常只会出现在旗舰款的耳机上
- 但在2024的今天,也有不少中低阶的耳机已经支持
- 无线充电虽非必须,但不必多带一条线就是开心,用过的方便度真的会回不去
通话降噪技术
- 除了从人声收音、环境噪音等方面去作评判,也可以留意是否有支持通话降噪技术
- 现在常见的降噪技术有Qualcomm® cVc™8.0、ENC、大象声科Elevoc Vocplus™三种
- 而这三种通话降噪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增进对方听到的人声收音品质、降低环境噪音干扰
- 而降噪技术并没有孰优孰劣,只要厂商调教合宜,基本上都会有不错的功效
- 一般来说,室内的通话比较不会有问题,而户外因为车流声、虫鸣鸟叫等噪音较多,所以可以在户外实际用蓝牙耳机打电话给朋友,进行通话实测,再请朋友帮忙给予回馈,需要留意的是,一般电话和Line通话务必要分开测试,因为Line会自动进行通话降噪,分开测试的结果才会比较准确
- 主要就是观察人声收音是否立体清晰、听起来会不会有断讯或杂讯、会不会听到很嘈杂的背景噪音,进而去了解该蓝芽耳机通话表现
被动降噪-物理隔音
- 简单来说就是指耳机本身的物理隔音,通过耳机本身的材质、形状、贴合度等众多因素来物理性的直接隔绝掉外界的声音
- 一般来説,由于入耳式耳机会深入耳道,所以被动降噪效果会比半入耳式的耳机(如:AirPods)要来得好
- 当然,被动降噪的阻隔性也跟选用的耳塞有关
主动降噪ANC-技术隔音
- 在网络、报纸杂志上看到的「降噪」 、「抗噪」、「ANC」、「NC」都是指同一个技术,ANC主动降噪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也称做 NC (Noise cancellation)
- 原理就是用麦克风去接收外在环境的噪音,并针对噪音的频率,通过耳机晶片演算,产生与噪音相反的反向声波,让两者去相互抵销,以达到消除噪音的听觉效果,简单说ANC主动降噪的原理就像数学的加减法非常直观,是三个装置(拾音器、降噪晶片、喇叭)的协同产生的
- 现阶段来说,根据各家降噪技术背景的不同,通常都是针对特定频率、规律的噪音进行消除,目前的真无线蓝牙耳机在面对风噪声、中频的不规律人声等还是很难消除得非常彻底,部分高阶蓝牙耳机会针对风噪声有对应的降噪解决方案
- 关于主动降噪需要留意的部分有:
- 耳压感、闷塞感:
- 主动降噪开启后,通常会感受到一股耳内压力,就是那种稍微紧绷的感受,由于每个人对于这种「耳压感」能承受的程度不一,建议要自己试戴后再做决定
- 像我自己就觉得AirPods Pro的耳压感对我来说太大了,在开启后大概戴个十分钟就会觉得很闷、不舒服,所以最后便没有入手了(AirPods Pro 2代的降噪耳压感减轻许多,个人认为表现很好)
- 降噪深度:
- 在现阶段的真无线蓝牙耳机市场上,每款耳机的抗噪能力都不一样,再加上每个人对降噪幅度的需求也不太相同,需要大家亲身体验之后才会知道耳机的抗噪能力是否符合预想
- 客制化调整:
- 较早推出的真无线蓝牙耳机,往往不能调整降噪幅度(或称深度),通常只有开启/关闭两种模式可选
- 不过因应每个人对主动降噪所带来的耳压感承受能力、使用场景不同,现阶段有较多厂商已经针对这方面进行优化,让用户可以自己调整蓝牙耳机的降噪幅度,在使用上更加人性化,购买前也可评估自身有无这方面的需求
- 自适应降噪:
- 除了以上三点必须了解的面向之外,这边再补充一个近日逐渐兴起的「自适应降噪」
- 自适应降噪这个功能,可以依据场景的不同,自动为使用者调整降噪深度,好处就是能让耳压感降到最低,尽量减轻用户在使用时的不适感,但这个功能目前通常只会在旗舰耳机上面出现
- 主动降噪的技术类型:
- 前馈式降噪,反馈式降噪,复合式降噪
ANC对音质是否有影响
- 有接触耳机的人大多会有个认知就是「降噪耳机音质差」
- ANC主动降噪因为发声器(喇叭)需要同时发出声音与抵销外界噪音的反向声波,因此音质部分势必会受到干扰
- 多数追求音质的人都会重视器材的「保真度」,即声音细节是否能妥善还原,但开启ANC主动降噪模式后,喇叭发出的反向声波就可能造成声音的细节部分被掩盖流失,这时就会造成耳机音质变差、听起来闷闷的情形
- 若非极度讲究音质的发烧友,ANC主动降噪功能是可以开关的,环境安静关闭降噪同样可以获得不错的听感
- 在音质方面还有一说是开启ANC主动降噪尽管影响声音但未必每个人都不喜欢,被反向声波渲染的声音有些人听起来会感觉更舒服
怎么看降噪深度图
- ANC主动降噪真无线蓝牙耳机的降噪强度有高有低,降噪深度图是种以数据精确表现出耳机的降噪能力的图表,那要如何看降噪深度图来了解耳机的降噪能力呢?
- 下图中的横轴是声音频率(hz),纵轴是噪音衰减(db)
- 横轴对应到的纵轴值越高(图中0~80部分),该频率的降噪效果就越强
- 降噪深度达-10db,噪音的音量就是原先的2分之1
- Apple AirPods Pro的降噪深度峰值可以超过-30db,噪音已不到原先的1/8
- 而Sony WF-1000XM3的峰值深度逼近-40db,噪音音量就接近原先的1/16,降噪效果非常强
降噪讯号方案:数位 vs 类比降噪
- 当设计降噪耳机的时候,大多数的工程师会希望采用数位降噪系统(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来处理噪音与产生反向声波
- 数位降噪系统好处就是有软体调校,甚至在耳机制作出来之后也可以调校,不过会衍生一些问题
- 例如:数位降噪系统通常需要更大的功耗,所以耗电会更加大
- 数位降噪
- 数位降噪系统因为讯号处理需要很快,有时候跟不上就会产生一些延迟
- 由于进来的噪音需要先被转换为数位讯号才能进行降噪处理,然后再传输到耳机的喇叭,这就会有机率会发生30ms左右的延迟
- 虽然听起来不是很大的延迟,但就降噪这件事情来说,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后果
- 类比降噪
- 类比降噪则需要更多专业的工程师来调校耳机,大多会有更好的降噪结果
- 类比降噪耳机则会有更好的续航能力,对于噪音的响应速度也会更快
通透模式(环境音)
- 通透模式又称为环境音模式
- 平常我们带着耳机走在路上、搭公车,又或者是在户外运动时,除了会对环境保持一定的警戒,也可能会随时与人进行交谈,这时我们便会需要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如:车子的喇叭声),所以通透模式的出现,其实就是为了确保在使用耳机时的安全性,同时也避免让我们疏漏重要的通知、警讯,所以我觉得真无线蓝牙耳机的通透模式是蛮重要的
- 而好的通透模式基本上就是从收音效果来观察,像是:
- 一、收音听起来会不会雾雾的、闷闷的
- 二、收音效果有无明显的失真、不自然,或是有机械音的情况发生
- 三、是否会针对特定频率的声响进行放大
- 举例来说,Sennheiser MTW2在开启通透模式时,会特别放大「金属制品碰撞的声音」
- 像是硬币掉到桌上、衣服口袋中的钥匙与硬币敲到时,因为那个声音在我耳机中会变得特别大声且尖锐,有时就会吓到
空间音讯
- 「空间音讯」一词最早是2019年苹果发布会上出现,跟大家常听到的「环绕音效」意思相似,只不过空间音讯会再加入陀螺仪动态头部追踪的效果,也就是环绕音效会随着使用者的位置变化跟着一起改变方向
- 近期已经有许多蓝牙耳机都开始支持此功能,升级日常生活中的观影体验,比如在看战争片时原本爆炸声、脚步声是非常平面的,只有大小声的差异,若是开启空间音讯,则能听出声音的方向、远近,更有身临其境的听觉享受
- 空间音讯分为两种,一种是更有空间感的声音,另一种是用陀螺仪侦测头部追踪给出声音方向,Android 13之后都有内建支持每个耳机空间音讯的开关的功能,而现在也有很多耳机都加入空间音讯侦测头部的功能
耳机的防护系数
- 市面上的真无线蓝牙耳机大多是IPX4~IPX6的防水等级,对于偶遇的小雨、健身等场景已经够用
- 然而,无论是何种防水等级的蓝牙耳机,都还是会被微小的水蒸气渗透,有机会因为受潮造成短路损坏,所以千万别戴着耳机洗澡
- 而防尘等级我个人觉得不是那么重要和必须,因为多数人应该不太会去一些极端环境
- 也在这边建议常留大量汗水的读者朋友们,优先挑选防水等级较高的蓝牙耳机会比较好
- 此外,这边的防水系数等级,是在实验室内以「纯水」所测得的结果
- 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雨水、汗水、海水,都不是纯水,所以实际环境与测试环境还是有所出入的,防护能力也会跟着打折扣,务必要多加留意
有App支持才能获得完整功能体验
- 前几年,在真无线蓝牙耳机还没有这么发达时,各厂多着重在硬体的调教比拼
- 如今,在蓝牙耳机百家争鸣的情况下,真无线蓝牙耳机支持的App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App支持在过去多是高阶旗舰款才有的功能,不过现在也下放到许多中低阶的耳机上
- 而常见的App支持、能调整的选项大致如下:
- 客制调音
- 让用户可以根据平常听的曲风、偏爱的声音去调音,把耳机所呈现出来的声音调整成自己喜欢的样貌
- 自定义操作手势
- 自由调整想要的操作方式,不必受限于原厂系统给出的设定,如此一来在日常操作上会更加直觉
- 主动降噪/通透模式的调整
- 有些耳机会支持主动降噪/通透模式的段数调整(就是指降噪/通透的程度),让用户可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去做切换,这时就需要App来帮忙了
- 应用更新
- 有些耳机在出厂后,可能原始的版本有些小灾情或是需要新增功能,这时厂商就会更新应用去解决
- 这时用户便可以通过App更新耳机的应用,去提升运作稳定度或是新增功能
- 如:Soundcore Liberty Air 2 Pro通过应用更新,追加支持了LDAC音频编码
- 因为有了上述功能,耳机整体的可玩性会上升不少,所以才会建议大家去选择有App支持的蓝牙耳机
- 在我心中App做得很好的品牌是Jabra、soundcore,可自定义的选项非常多,并且soundcore App也有内建免费无损音乐,让使用者无需订阅串流平台也能享有Hi-Fi无损音质,不只如此,还有白噪音让用户在睡前、办公时可以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