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Intro. (2a)? or (2e).
性价比机型似乎总要加几个不痛不痒的字符来给正代旗舰的纯数字作区分,而 a 这个字符,26 字母中的第一个,就如同当代旗舰子集一般,恰到好处的比纯血弱一个档次但又不会因为选用其他字母而显得差距过分的大,就好比 2a 之于 2,既可以自信的与正主同台竞技又适时低了低头表明自己的次旗舰的身份,冰冷且有机。
但是,(2a)这种刻意设计出来的刚刚好的圆滑的名称,是不是过于无聊了?不如去寻找一些有趣的字母,比如(2e),如何?e 既可以指带其实用性为主的内核,即 Essential,又可以指其张扬不羁的外在,即 Expression。而这台 Phone (2a),或者我更喜欢称之为 (2e),是否可以经得起这种推敲,且简单一聊。
Pt1. The Design, The Expression? The Compromises.
不出意外的,这次的设计依旧是争议的焦点所在。
Phone (2a) 的后盖设计可以说是割裂的:上半部分是高度集中的纯粹功能区,横向放置的两颗摄像头如双瞳般窥探外界,以镜头模组为中心的 CD 纹层层叠叠构建出 NFC 区域,与环境来个近距离接触,环绕在周边的三个灯条闪闪烁烁,依靠明暗变化与他人沟通,整体表现出一种不属于数码产品的有机质感;
下半部分的 PCB 排线弯弯曲曲,构建出从末端延伸至核心的意向,整体呈现出一种属于平面设计的秩序感,想到其产品设计助理人曾提到过设计灵感来自于平面设计大师 Massimo Vignelli,多少赋予了这种难以解读的设计语言一种学院派的逻辑和艺术感。
从侧面来看,半透明的塑料后盖将一切元素包裹其中,而这一点点带有灰度的透明的白正好给予了整个设计一些整体性,抵消了部分割裂感。
但其中有多少有一些不对味:既然要通过产品对话 Vignelli,而将「传达」作为第一要务的平面设计在 Phone (2a) 上的体现是否达标呢?
不少人会认为艺术设计是一个高度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概念,尤其是步入现代和后现代思维浪潮后,艺术家在平面上实现了各种元素的高度抽形亦或者是纯粹的心理可视化,观众也进入了一种我必须要看懂不然就是不懂艺术的偏执中,故艺术可以不必看懂,只要感受就好。
但是,平面设计不属于这一类型,平面设计的意义从一开始就是「传达」,传递设计者向观众表达的信息以及一定的交互作用,比如田中一光给日本舞蹈表演所绘制的海报中所采用的高度几何化的日本艺伎,原研哉经典的无印良品标签等等,都是在传递信息。
而在 Nothing Phone(2a) 的宣传海报构成上其实就能看到这些小心思:黑色底板上两个白色的同尺寸圆形,或者白色底板上两个同尺寸的黑色圆形,交叉排列形成了一种诡异的波普艺术,并且鼓励看到的人自行创作,给海报画上眼睛。
刨去图形,文字/字体也是沟通的一环,而字体的设计恰好也是能够展现品牌/设计实力或者审美体系的重要一环,所以 Nothing 很聪明,做出来了一圆点为文字构成的 Nothing Font,即 N Dot,并不吝惜大力推用。
这两者共同构建了品牌设计的审美环境,以及最重要的,品牌传承性。这种传承定调与文字设计与排版中,二维平面对三维空间的交互里。
那么,Phone(2a)的后盖设计体现 Nothing 的品牌审美和传承性了吗?我认为是的,无论是标志性的透明设计和多种材质拼贴,亦或者是灯条,这些 Nothing 基础元素都有,但是它是好的设计吗?目前看来不是,在点出设计灵感来源来自 Massimo Vignelli 后,感觉更不是。
虽然 Phone(2a) 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 Design is One 的原则,即做好一个设计就能做好多个设计,而且其单一背板构成元素,例如机身下半部分类似 PCB 的曲线也很漂亮的实现了背板的填充和品牌形象构建,但是,缺乏了整体的和谐度和力量感。
既然是致敬 Vignelli,那就以他的作品来做对位,其线条的设计大概是来源于 1970 年纽约地铁示意图,即 45° 与 75° 的线条构成与多种色彩运用,而其拼叠重复的曲线灵感恐怕来源于类似 Knoll International 的多色叠印,看似很好的致敬了其中的元素,实则忽略了色彩的运用。
和 Vignelli 常在设计中使用的 Helvetica 字体带来的丰富字重变化一样,单一多种颜色的组合运用也能体现设计的严肃性或者活泼性,以及内在的调性和象征,比如 American Airlines 使用的红蓝两色来呈现品牌背后的象征意义,或是 Richard Meier Architect 中标红的 Architect 所代表的方向性等等。
但是 Phone (2a) 背板贫瘠的白色并没有这种感觉,这其实也类似于 Nothing 品牌色彩调性的作茧自缚,其设计团队也曾说过不会在 Nothing 的产品上大规模地采用较高饱和度的色彩而将其仅仅作为点缀色,比如 Phone (2a) 上的红色小方块,而隔壁 cmf 就没有这种限制,以更跳脱的色彩来迎合大众。
故,恰好够用的三个灯条所构成的 Glyph Interface,高度集成的功能区,与缺乏重量的个性表达远不能称得上是 Expression,更多的是刚刚好够用的 Essentials。
Pt2. The Performance, The Essentials, The Trade-offs.
忘掉虚无缥缈的艺术,将手机翻至正面,来聊一聊枯燥无味的现实参数。
相比于 Phone (1) 上较为难看的参数,Phone (2a) 显得相当有说服力。核心 SoC 采用联发科天玑 7200 Pro,类似于红米所定制的 Ultra,同为基于 7200 的改型。
而存储配置,基于本人玩一玩的心态自然是拿了基础中的基础版 8GB 运存配合 128GB 的存储,在作为副手机日常使用且不运行国产 3A 大作的情况下性能自然不必担心,丝滑顺畅。当然这个性能也仅仅是卡在 Essential 的门槛上,简单游玩蔚蓝档案和明日方舟这一类对于性能配置要求不是很高的游戏尚可,但假如头铁游玩崩铁等游戏,表现可以说是过分恐怖但又在意料之内。
作为 Nothing 用户日常交互第二多的选项:屏幕,自然也是给了不小的升级。
四边等宽 6.7”FHD 柔性直屏,120Hz 刷新率,居中挖孔设计,并且十分讨巧的用中框将屏幕盖板包裹起来,就这一点点的白色,视觉上消减了屏幕边框的宽度,圆角呼应和谐舒适。可惜这块屏幕依旧有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便官方宣称其典型亮度为 700nits,户外亮度为 1100nits 甚至峰值亮度来到了 1300nits,但是在户外强光条件下依旧是难以看清屏幕的显示内容,当然或许 Nothing 也料准的英国的天气一向不盛行艳阳天,用户大可以自适应一下。另外,也是得益于优良的成本控制,Phone (2a) 有且仅有一个前置光线传感器,故在室内点光源下会肆意的切换亮度,好在是柔和的缓慢增减而并非跳跃式的大开大合,多少也算是抚慰人心。
硬件奠定体验的基础,而系统则能决定交互的上限。Nothing OS 来到 2.5 版本后,做出了不小的改动,在可用性以及个性化的呈现上大有改进。
Nothing 的图标包在持续地扩充,文件夹也可以自定义成三种大文件夹的样式以及用 Emoji 替换其显示内容,增强了一部分界面的趣味和整体的和谐度。
锁屏界面引入了有限的小组件并可以配合 AOD 使用,让不适应将手机翻至背面欣赏灯条的用户享受掌握信息的快乐。
桌面小组件也丰富了不少,并且推出了录音机小组件,曲线救国般的实现了通话录音。
不只有类原生做不到的小窗,更是加入了全局长截屏等实用小功能,壁纸同样引入了 AI 生成 aka 关键词排列组合,虽不如 Pixel 上的选词填空但实际成效意外的不错,配合 Nothing 自家的长虹玻璃效果也算是相得益彰。
续航和充电则是有舍有得。Phone (2a) 给到了 5000mah 电池,代价则是牺牲了无线充电,换来了 45w 有线快充,虽然失去了随放随充的爽快感,但是 45w 快速补电也算是适时的补偿。
最后,翻回背面,看一看这炯炯有神的双瞳和以三个灯条构成的 Glyph。
两颗镜头是平平无奇为成本而妥协的 50MP 三星全家桶,但 Nothing 似乎并不满足于此,十分邪门的在发布会上讲了影像算法,引入了 Ultra XDR,夜景优化,人像优化等一系列功能,可惜对于实际成片的帮助极为有限,整体依旧是令人没有什么拿起来进行创作的欲望的机子。
而 Glyph Interface,Nothing 的核心所在,虽做出了简化成三条灯带的妥协,颇有一种浪子回头的低调收敛,但该有的功能一个不少。
抛开在 Phone (1) 中所提及的铃声和通知灯效以及音频可视化外,这次 Nothing 引入了谓之 Essential Glyph 的通知选项,替换掉原来的通知灯效改为仅亮起竖向灯条 ,直到用户拿起手机阅览通知后才会熄灭,给了用户更充分的将手机倒扣在桌子上的理由。
此外还有些不痛不痒的小功能比如音量调节可视化,即调整音量按键时灯效会如同进度条一般增减,而 Glyph Timer 则是将倒计时转化为逐渐缩短的灯条,实现了另一种呈现方式的实况信息。
同时 Nothing 也开放了 Glyph 的 API 接口并加入了 Glyph Progress 这类状态指示的功能,现阶段仅有 Google 日历,Uber 和 Zomato 接入了,期待未来更多应用接入这一 API,实现以 LED 光污染为载体的实况信息,真正做到 Essential,扭转 Glyph 中看不中用只能作为其他用户或者大厂后盖贴纸灵感的评价体系。
Pt3. The Overlooked Now, The Underestimated Future.
在历经两代手机的沉淀后,Nothing 似乎变得更加务实了一点,从 Phone (1) 的 Glyph 概念高于一切到 Phone (2) 的双管齐下,再到现在 Phone (2a) 在部分妥协设计语言以更加有性价比的配置佐以简化但又没有简化的 Glyph 成功斩获大量用户并且做出了白色依旧绝赞缺货中的优异成绩,更是依托高度活跃的社区文化稳步向前,以 Phone (2a)为原点推出了 Community Edition Project 持续探索前进的方向。
海外市场并不如国内般一片红海,有卷到极限的硬件配置和令人不寒而栗的价格,更多的则是一潭死水与各种德不配位的配置高价格更高的中端产品,Nothing 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张扬的自我,同样也在通过以一种不讲道理的方式将不属于这个价位的配置拉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并取巧的通过设计手段赋予用户更多的获得感,既是一些实用的小功能也是一份让他人眼前一亮的谈资。
回到最初的字母之争,a 和 e 的区别度真的有那么大吗?以 a 为众字母之开头,Phone(2a) 的确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以此为根本 Nothing 高调进入了中端机市场并积极拓展海外份额, 谓之 ace,而隐藏在 a 之下的两个 e,Essential 和 Expression,才是用户接受的根本,以高调的个性迎接务实的生活,透过明亮的双眸观察世界,用闪烁的光点映照前路。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