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世上有哪一些人会对折叠屏手机提不太起兴趣,我想其中一定不少会是折叠屏手机用户:机身厚重、参数阉割、体验减持……能把手机折起来固然很酷,但所要付出的代价通常又难以忍受。不过这可能不包括竖折叠手机用户,因为他们通常对性能不太敏感,更追求极致的轻薄便携,所以你也会发现如今厂商们在卷竖折叠手机产品时,好似在创造一个新的时尚单品、潮流配件,「手机」沦为其中尚可重要的功能之一而已。但这又完全不是我的菜。

总之折叠屏手机问世时轰轰烈烈,问世后连连摇头。我就是摇得挺厉害的那个人。

但 vivo X Fold3 系列新品很像一针兴奋剂直接戳进我脑门,初次知晓它时所听到的都不是以往那些遮遮掩掩、絮絮叨叨还小心翼翼的委婉说辞,vivo 的朋友可谓是中气十足地大声宣读它的特点——轻薄、与 iPhone 15 Pro Max 旗鼓相当的重量、8Gen3、影像不弱直板、Apple 生态友好……

这对一个手持 iPhone 15 Pro Max 的 Apple 全家桶用户,不亚于直接在说:vivo 为你们这样的人研发了一台手机,既不增加负担,又能无痛切换,甚至考虑到你可能觉得携两台手机出门显得做作,还以折叠形态让它满足你额外一些场景需求,你就说你心动不心动吧。

——心动,当然心动!所以早于正式发布前就迫不及待找 vivo 要来了一台 vivo X Fold3 Pro,把玩了挺长时间后写下此文,希望对折叠屏手机失望透顶但又兴趣未泯的你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不是付费商务文章,未经指导也不必遵循品牌营销要求,所以可以放心阅读;但同时也不是专业数码人的深度评测文章,不太强调参数也不会想要和其它产品分个胜负更无意对行业指点江山,望多包容。

重回「轻薄」年代

就直板手机而言,现在厂商们已经很少再去强调自己产品,特别是旗舰款有多轻多薄了——虽然技术仍在进步,但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大家都在努力把尽可能强的性能塞到尽可能小的设备里,还要兼顾屏幕的「大到好处」。特别是在国产厂商里,大部分直板手机有设计和用料的质感差别,但拿在手上其实都大同小异。

但折叠屏手机就不一样了,或者说它又在重演一遍数年前直板手机追强追轻的故事,而且还把难度提升了数个级别。这也造就了从厂商到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两个比较极端的期待:

  • 牺牲轻薄追求性能;
  • 牺牲性能追求轻薄。

反正总有一个要牺牲,但又因为折叠屏手机需要更高的技术和零部件成本,不能做得太便宜,所以性能为王逐渐成为主流,轻薄至上则慢慢转移到作为竖折叠手机的 feature,两者泾渭分明。但又受限于折叠的物理桎梏,所谓的性能大部分时候也就只能围绕高素质内屏或精工铰链去讲故事,参数尽量不提——严格来说也不是折叠屏手机的性能一定不如直板手机,只是如果我们按照时间乃至自然年作为参考的话,「强悍性能」的折叠屏手机通常要姗姗来迟一些。所以少谈性能、带过重量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折叠屏手机发布时的默契。

而 vivo 敢在开年没多久以「这么轻,还那么强」作为 vivo X Fold3 系列发布的口号,除了能一目了然这届产品的特色,更是表明它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或积累去洗清折叠屏手机多年以来的诟病。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我们一方面终于可以获得一台成熟、符合时代进程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对 vivo 充满期待,因为它吹起了一个新时代的号角,只有能力和勇气兼备才能敢为先。

多带一台手机出门的理由

但作为时代的一粒沙,我就没有那么宏观了——对我来说也只终于有理由可以多带一台手机出门而已。说来惭愧,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不缺各种 android 手机,很多时候也会拿来玩玩,但的确是犯不着要多背一台手机出门。毕竟男生的裤兜和挎包都寸土寸金,多揣一包纸巾我都要精打细算。

不能带出去也就意味着我无法成为 android 用户——至少在我能想象的未来我都不可能离开或不带 iPhone 出门。

倒不是说 iPhone 作为一台手机有多了不起,而是就第三方应用的质量、特别是国产这些金融、服务类工具,它们在 iOS 和 android 上所能给的体验我认为是跨越了两个时代。更别说从 Mac 到 Apple TV 等其它服务,iPhone 作为桥梁也联系着我的娱乐和工作。

但折叠屏手机展开后大屏在阅读、看视频、刷社交媒体乃至一些需要多线程移动办公时能给我 iPhone 稍有欠缺的绝佳体验,特别是更大的电池、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强的信号加持下,如果同时使用,iPhone 现在反而有些成为了「功能机」的样子。

所以只比我在用的 iPhone 15 Pro Max 重 15g(标准版则比 iPhone 15 Pro Max 还轻 2g)的 vivo X Fold3 Pro 中和了这些矛盾,作为参照的是,它的内屏展开超过 8 寸,直逼小而美的 iPad mini。

厚度上,折起的 vivo X Fold3 Pro 比 iPhone 15 Pro Max 多了 3mm,但因为前者的镜头模组凸起更多,所以握持部分并无太明显的差异。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 vivo X Fold3 Pro 屏幕宽度比 iPhone 15 Pro Max 窄了 4.15mm,所以对我来说单手握持起来的手感会更舒适一些;特别是装上随机附赠的保护壳后,手感更有提升。

时代的一粒沙微不足道,但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身上又会成为一座山。

「愿意被捎上」是轻描淡写但也是惊为天人,无论展开后作为一台小平板,还是折起来揣兜里,vivo X Fold3 Pro 终于只是一台简简单单的「手机」,再也不必因为身负双重身份而成为累赘。iPhone 用户的纠结没了,非 iPhone 或双机党用户的负担也小了。

不过,「这么轻」固然重要,那也只是皮囊而已倒也不至于这般鼓吹,同样重要的是它还那么强。

洪亮的情话,说给 iPhone 用户听

先说「洪亮」,vivo X Fold3 Pro 是一台中气十足的手机,比如性能表现。

其实客观来说,现在手机的性能是极为过剩的,特别是像我这样不怎么玩手游的人,我想或许哪怕是第一代骁龙 8 都能满足我的大部分需求。但性能又不只表现在游戏体验,所以尽管我没有原神可以用来测帧率,但 8Gen3 的 vivo X Fold3 Pro 还是有令我刮目相看的地方。

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是 Lightroom 的导出速度有明显的提升,此前在用 8Gen2 手机完成后期导出时所等待的时间足以让我烦躁,但 vivo X Fold3 Pro 的导出速度几乎和手上的 iPhone 持平,数秒时间即可完成。

直接轻折内屏可以实现分屏

而除此之外,从 WPS 打开大型文档到应用启动、切换速度,乃至拍照间隔,vivo X Fold3 Pro 的体验都与 iPhone 不相上下。这些固然有芯片的功劳,但也不得不提 OriginOS 的不断迭代,两者衔接配合也让这次 vivo 还提出了「蓝苹果」的自诩。

这也是我对 vivo 的长久以来「刻板印象」下的好感,承认他人的优秀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与此同时还能努力追赶更是美好的品德。iOS 的天然优势是从硬件到软件的全自研,所以呈现出来的体验是大部分竞品都难以企及的,能与之一拼的估计只有 Google 的 Pixel 系列;但 vivo 几乎不会像个别厂商那样一味用「语言的艺术」拉踩对手,从来都是体面与努力。这并不多见。

而芯片升级除了性能,能耗降低和续航提升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体现,这也是另一个维度的「声量」。

得益于 4nm 制程的 SoC 与高达 5700mAh(标准版为 5500 mAh)的行业首发半固态电池技术的新一代蓝海续航系统,我在日常同样强度下使用 vivo X Fold3 Pro 的续航大概是 iPhone 的 1.5 倍更多,更有极为先进的 100W 高速充电加持,值得一提的是,vivo X Fold3 Pro 难能可贵的在折叠屏手机上置入了无线充电功能,并且最高支持 50W 功率,是值得点礼炮欢呼的升级了。

所以 vivo X Fold3 Pro 终于不再是一台权衡折叠与手机性能的产品,它扎实的性能和参数表明了它就是一台时下主流、先进的旗舰手机,并且具备更多扩展性可被应用在传统直板手机局限的场景中。若你和我一样还是一个 Apple 生态用户,后者不只是简单一句话,还被吟成诗、唱成歌。

快速拖拽图像、文档传输

「互联互通」是 Apple 生态最让人欲罢不能的特色,特别是当你还用 Mac,而现在 vivo X Fold3 Pro 终于加入了「Apple 全家桶」。最简单的实现是当 vivo X Fold3 Pro 与 Mac 处于同一 Wi-Fi 中时,你可以快速双向传输照片或各种格式文档,而 vivo X Fold3 Pro 也机内支持直接打开 Pages、Keynote 等 Apple 专用格式文稿。

进阶一些,你可以直接呼出 vivo X Fold3 Pro 的手机界面,用键鼠操作各类 app,值得一提的是界面还会随着手机的折起或展开形态自动适配不同屏幕尺寸,并且响应速度极为流畅。

半折状态下半屏作为 Mac 触控板移动光标

而最终形态则是远控 Mac,简单配对后即可以用手机远程操控 Mac(Windows 亦可),且在不同网络或 Mac 处于睡眠状态也可以唤醒,当手机处于半展开状态时,另一半屏幕则可以作为触控板使用,实测下来也非常流畅和迅速。虽然这个需求并不多见,但如果一些不可控的紧急情况出现时,它未必不是一根救命稻草。

在这方面,亦可以进一步参考我派刚上线不久与之相关的体验视频:

不过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看出 vivo 是真正花心思在「生态协同」这一功能研发上,并不只是走过场般的同步照片或日历、备忘录,而是尽可能多地预判使用者可能会出现的紧急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这非常值得尊敬。

也是一台全能旗舰

轻薄、最新最强的性能表现和 Apple(也包括 Windows)生态融合,这些是我认为在决策选购 vivo X Fold3 Pro 的重要参考,也是大家常说的「卖点」。如果你刚好被这些特点击中,那么可以放心选择了。而说这句话的底气,是即便把视角拉广一些来看 vivo X Fold3 Pro,它同样也是一台与众多竞争对手掰腕也毫不费力的顶级选手。

首先是影像,如果要说去年在手机影像圈令人记忆深刻的产品,vivo X100 Pro 一定赫然在首。相较于从影调、风格化等讨好个人审美的方面,它在难度更高的成像、色彩等呈现上更是大杀四方。

比较遗憾的是受限于折叠屏手机难以调控的厚度极限,vivo X Fold3 Pro 没有用上一英寸大底主摄,但除此之外它的成像表现在即便是直板手机里也不遑多让。

多焦段镜头(包括长焦微距)切换流畅、成像清晰

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所以我反而不会鼓吹或期待手机摄影的表现,「光学」是物理结构一步一个脚印丈量出来的巍峨高山,算法可以抵御风寒、尽可能靠近远望,但绝不是可以飞跃的捷径。所以「小」的手机永远不可能取代甚至超越「大」的相机,这是基本法则。

可又是因为这份固执,反而让我很喜欢 vivo 的影像逻辑。在我看来,它的成像表现所追求的是最大化提升手机拍摄的「质感」,而非试图去碰不同类型摄影里相机的「瓷」。所以它的体验围绕在「随手一拍」的手机摄影场景中:把日常生活中的美照亮、清晰勾勒转瞬即逝的夕阳悬日、记录偶遇的花草动物;并未刻意畅想要去纪实街头、捕捉自然乃至登天望月。

不刻意赋影调,以「质感」给予成像风格

有期待是因为当下与承诺之间的不满足,所以我对 vivo 手机的影像表现几乎没有期待。只要它运用了最新的硬件、并一如既往的承袭自己的特点,那么 vivo 手机的影像能力就是我认为最值得信赖的表现,因为它做好了自己的本分。

我永远不会因为手机影像能力的突破而放弃相机,但当我想要用手机拍摄的时候,被列入影像旗舰一列的 vivo 就是最得心应手的那一台——顺便期待一下传说中的超大杯。

其次是 AI,如今的 AI 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在外观和影像之余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我暂时无法去全面评测和对比 vivo X Fold3 Pro 在 AI 方面的表现,只能说 vivo 已经在大力拥抱 AI 发展,而目前在智能手机上所能运用的 AI 功能和场景 vivo X Fold3 Pro 都有。

简单提一个目前我使用最多的「全局翻译」功能,它不仅可以处理文本翻译,还能调用麦克风同声传译音视频文件里的语音内容,并且准确性尚可。

实时识别并翻译视频或音频内容

因为使用上了全面拥抱 AI 的骁龙 8Gen3,对于当下仍在起步阶段的 AI 实现,我更多的还是期待未来 vivo X Fold3 Pro 不断升级后所完善的 AI 体验。

最后

我喜欢拟人、标签化地去定义品牌,比如博学多才、谨慎稳重的 Apple,时尚活泼、勇敢无畏的小米、精致讲究、稳扎稳打的三星……以及踏实自律、干净体贴的 vivo。而同时作为用户和合作伙伴,我感受到的还有体面和尊重。

产品光讲情操是远远不够的,但如果能同时兼顾情绪价值和使用体验,那么它就是一个好的产品。vivo 是这样的,vivo X Fold3 Pro 也是这样的。我不太想从一个「多么强」的视角去讲述这台产品,因为总有后来者居上,不久后它就会沦为一台不那么强的产品。

但靠谱呢?没有人会永远、持续地轮换当下或未来所有的产品,而我相信在有限的使用周期里,vivo X Fold3 Pro 会是你最不会后悔的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