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舒适圈外溜达了二十几年之后,现在我决定再走回去

「跳出舒适圈」这句话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前两年只要是个做知识付费的都整天把它挂嘴边上,但在 2024 年的今天,很少有人再提起它。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变成了一句玩笑话,人们更加焦虑,但焦虑的对象已经截然不同,此类口号无法适应当前版本,过气也属实正常。这篇文章我想就「舒适圈」这个过气词,聊聊我最近成型的一些想法。


1. 谁来定义「舒适圈」?

我们仔细想想,「舒适圈」这类词其实是没有准确含义的「大而空」的词,如果我们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含义,就必须把它放入一个上下文环境,如:

每天回家我都走那条路,今天我要换另一条路

在这句话中,换另一条路回家就可以是一种「走出舒适圈」。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例子和你头脑里那个「舒适圈」的「感觉」不太一样,但是说不来哪有问题,让我来告诉你:

因为在传播过程中,「舒适圈」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我们先来看看「舒适」,众所周知我们东亚人和快乐有仇,你今天就想「舒适」,明天要干啥我都不敢想了。这种词出现在我们传统的「勤劳刻苦,努力奋斗」的价值观里,本身就有贬义化的趋向,一张床躺着很「舒适」,没问题,但是没见几个人说自己的工作做着很「舒适」,说自己这学上得很「舒适」。

而且,和快乐有关的是奖励,是奢侈品,你偶尔享受一下,可以,但如果你说每天都要,那对不起,你这种想法有问题,请认真反省自己。

了解这个底层原理以后,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网上那些「走出舒适圈」到底是什么:

  • 首先我们没有以健康的心态保持「长期舒适」的先天条件,因为我们和快乐有仇,我们不知道怎么寻找快乐
  • 同辈压力(朋友圈里别人晒这个晒那个,好像只有我最惨),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太多同样年纪却比我们优秀得多的人(大部分都是人设),成功人生有了一个个标准模版,达不到就是你菜
  • 一天 25 小时都在焦虑,但是因为运气、认知、人生阅历等,你当局者迷,不知道该怎么办
  • 终于你在某天看到了「走出舒适圈」类似的玩意,在情绪的裹挟下,成为一根优质大韭菜,买了各种根本用不上的课程,变成了流量密码里那个流量,走了各种弯路依然一无所获
  • 随着你认知的提高,某一天你会脱离韭菜的行列,这个过程耗时长短看运气(如果你看到了这篇文章,那你运气不错)
  • 但你可能依然和快乐有仇,在别的事情上继续踩坑

2. 舒适圈外并不美好,甚至危险

如果只是被割韭菜,花点钱买个教训也就罢了,但危险的点在于,很多「舒适圈」的定义者会向你植入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而这种错误思想会给你的人生造成不可逆的损失,我就是其中一名受害者。

作为一个在思想保守,发展落后的十八线县城长大的内向小孩,从小到大我没少因为过于内向这件事遭罪,我一直都以为自己是天生有病,因此拼命扭曲自己变得外向。

学会使用互联网之后,我经常在知乎上搜索怎么「治疗内向」的问题,其中就有「内向的人如何走出舒适圈,变得外向?」这种,当时还不流行「e 人 i 人」,我也没有系统的了解过心理学知识,那时我几乎把知乎这种从未见过的「高端知识」平台看作真理,而那些回答更让我认为内向是一种负面特质,我必须用科学方法继续变得外向,我要走出这个舒适圈,哪怕否认自己的天性活成另一个人。

沿着这条错误的路,和自身天性斗争了二十多年的我,直到偶然之下敲开了人格心理学的大门,明白了「内倾」和「内向」的区别,了解到人天生就有内倾外倾之别,内倾者并不是「有病」,才正式踏上了另一条「重回舒适圈」的觉醒之路。

「走出舒适圈」的代价,是我的半个人生。


3. 舒适圈里一时爽,一直舒适一直爽

好吧我不想把这篇文章搞得苦大仇深的,而且好像有点跑题了,我们还是接着聊割韭菜吧。

接着上面讲的,怎么彻底解决「舒适圈」式问题,那就是文章标题所说:

回到舒适圈。

3.1 要明白什么让你「舒适」

当然我们这里不是指那种「摸鱼让我快乐」式的舒适,平心而论,摸鱼的时候你真的快乐吗?为什么会摸鱼,因为你讨厌这份工作

如果这份工作是你真正喜欢做的,你根本不会存在摸鱼这种行为。对,你理应享受一份工作,应该在工作中获得快乐,而不是上班如坐牢。

所以我们要先停下来,重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性格的根本特质,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喜欢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在什么环境契合我们的天性,明白自己真正擅长的且喜欢做的事,那些对别人来讲是工作,对你却像玩一样的事。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改变。

如果你觉得这些问题难以回答,可以反过来问自己,我讨厌的是什么?

3.2 「长期舒适」的状态

首先这种状态不是说这下生活中所有的麻烦都解决了,从此你会一辈子快乐下去,而是你没有了那种长期持续性焦虑,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并发症(例如变成一根优质大韭菜),正因为你长期处在不舒适的压力和焦虑状态,你才会从别的地方找补,而这些出发点就不对的操作,只会让问题在你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多,直到把你压垮,让你不得不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

而长期舒适状态,因为我们做自己,你不会因为想变成另一个人而焦虑;

因为你做的是你喜欢且擅长的工作,你有信心有把握克服工作上的问题,你不因为工作这件事本身而焦虑(或者即使你做着不喜欢的工作,你现在能明白是哪里的问题,从而正确看待自己和工作的关系,不把工作上的问题归因为自己);

因为你选择了适合你的生活工作环境,因此很少为周遭的琐事而焦虑。

而如何进入这种状态,首先重新认识自己,把解决问题的角度从外界转回到自身,而这个过程你不可避免又要从外界寻找答案,但是现在你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我要怎么做自己,找到能让我做自己也快乐的环境,最后进入一种快乐在生活中的占比远大于问题的状态,以及怎么做我可以长期保持这种状态。

这和躺平摆烂有本质的区别,因为摆烂者并不快乐,如果他们真的享受这种状态,那必然不会发明这种消极词汇来描述自己的行为,摆烂本质也是一种不知道该怎么办的长期焦虑状态。

既然讲了半天快乐,我们也要聊聊痛苦,我的观点很明确:

想一切办法远离痛苦,且痛苦无意义。

还是再用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好吧又要苦大仇深一下子),过去二十几年的人生,我完全是长期舒适的反面,一个和整天和自己较劲的人怎么可能保持快乐呢。我今天能在这写下这篇正能量满满的心灵鸡汤,我不认为是「从过去的痛苦中学到了什么什么教训」,我更倾向于命运的安排

我不推荐任何人去合理化痛苦,因为你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这种痛苦的状态,从而产生一种越陷越深的病态自恋。

痛苦的唯一作用就是提醒你:「一定有哪里出了问题」,从而采取行动。

3.3 我们要去的那个「舒适圈」

最后,什么是舒适圈,舒适圈就是,待在这里,你很快乐

或者也可以用类似的「自恰」、「和解」or something else 来解释。

再想想,既然我们没法做到快乐一辈子,那也许「舒适圈」只存在于一种够不着的理想状态,我们只能尽力去靠近它,却永远无法抵达。

看来我们从来就没有进入过舒适圈,「跳出舒适圈」属实有点幽默了。


结语:Long way to go

「回到舒适圈」是一个我们即使努力一辈子可能都达不到的目标,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你需要考虑到命运的安排。

但这给了你一种审视生活的全新视角,不如从问自己那几个问题开始。

最后祝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舒适圈,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