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 关联阅读:《打造一部「电子茅台」:聊聊富士的产品策略及市场博弈》
2023 年 2 月 20 日 ,富士发布数码旁轴相机 X100 VI,售价 11390 元。随后京东开启预约抽选,预约人数超过 100 万,笔者有幸见证了这一空前的盛况,成为了分母的一员。
想来,京东预约抽选应该是普通人可以原价买到 X100 VI 的唯一渠道了,而其他能拿到首发 X100 VI 的用户要么是渠道商的关系户,要么就是拥有钞能力舍得在二级市场加价购买的土豪。
正因如此,关于富士 X100 VI 值不值,值不值得加价购买的讨论也喧嚣而上。
考虑到长期以来键摄圈1对于不同画幅的相机的比较都是这样的画风:
- M43 / APS-C 和全画幅比:只看画质,其它性能不重要。
- 全画幅和 4433 中画幅比:不能只看画质,机身性能也很重要。
考虑到这篇文章在发布之后可能会有一些极端的读者对笔者的成分进行攻击,所以在文章一开始,笔者先给自己叠甲,做个全方位立体防御。
「我既是 APS-C 用户,也是全画幅用户,更是中画幅用户。既用富士,也用索尼,还用尼康,数码胶片拍立得三修,是一个成分复杂的器材抚摸党,不要轻易定义我。」
所以,笔者希望大家能放下对画幅的偏见,摘下对富士的有色眼镜,我们一起,重新审视一下这台 X100 VI 相机。
X100 VI 的特点
要说 X100 VI 的特点,就得先从富士相机的特点说起。一般来说,富士相机的特点有三个:
- 特有的光电混合取景器,这也是旁轴相机的关键元件;
- 复古的外观,即便不拍照,背在身上也是一个好看的配饰;
- 独创的 X-Trans 传感器,这也富士能调出胶片滤镜的根本。
后面两个很好理解,第一条对于许多用户来说反而很陌生,毕竟拥有光电混合取景器的富士相机都价格不菲,性价比不高,一般不做为富士推荐走量的机型,自然了解的人也就不多。
那么这篇关于 X100 VI 的评测,就从这个光电混合取景器说起。
光电混合取景器
富士的光电混合取景器是富士旁轴相机的关键元件。要想做旁轴相机,怎么都绕不开徕卡,在相机小型化的普及过程中,徕卡功不可没,仅仅是确立了 135 画幅的标准就足以名垂青史。
在上世纪 60 年代之前,旁轴一直都是摄影工作者主流的拍摄设备,直到 1959 年尼康大 F 横空出世,单反才取代了旁轴成了摄影行业最强的生产力。徕卡旁轴之所以没落,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个是旁轴的视差比较大,无法做到所见即所得;第二就是徕卡没有做出来自动对焦,虽然黄斑对焦很有意思,但是效率和自动对焦还是比不了。
当然,徕卡的没落不代表徕卡品牌的消失,借着昔日的荣光,如今的徕卡已成为了数码行业的小资轻奢的代表。
富士做旁轴相机,自动对焦技术自不必说,日系品牌都能搞定,至于旁轴的视差问题,理论上只要使用电子取景器就可以完美的解决了,这在无反时代实现起来都不是问题,索尼的 APS-C 以及富士的 X-E 系列都是如此。
没有反光板的相机无法称之为单反,没有光学取景器的相机也同样不能称之为旁轴,虽然他们外形很像。
而松典这台相机,在概念上比富士 X-E4 更接近于旁轴。
富士既想学徕卡的高逼格做一台真正的旁轴,又不想踩徕卡的坑,就只能另辟蹊径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光电混合取景器。
光电混合取景器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光学取景器和电子取景器合二为一,可以随时切换,想逼格可以逼格,想精准可以精准,还有个混合模式兼顾逼格和精准。
电子取景模式和普通无反相机几无区别;光学取景器和数码单反的取景器一样,有电子数显辅助;混合模式会在右下角探出个小屏幕用来做合焦确认。
这个取景器是富士独有技术,也是富士 X100 和 X-Pro 系列定价的底气。当然,一定会有人说这是花拳绣腿没有用,但我们试想一下倘若徕卡得到了这个技术,那么新的 M 系列它就敢卖十万;尼康有了这个技术,他就敢做全画幅的尼康 SP 数码旁轴,而且一定大卖。
再举个有意思的例子,拥有光电混合取景器的 X100V 定价 9790 元,没有这个取景器的 X-E4 套机才卖 6799 元。在许多用户眼里,这个取景器可能还真的就值 3000 块。
你可以觉得它不值,但这是独一份的技术也是事实。
复古外观
和奥巴尼康的复古是复刻自己的经典机型不同,富士并没有太多原型机可以复刻,因为富士在胶片时代就是个二线品牌,固定镜头相机做得比较多,可换镜头相机少,只有 TX 系列(哈苏 XPAN)被当做了 X-Pro 系列的原型。
其它的机型基本上都属于「原创」的复古,你在 X100 上可以看到康泰时柯尼卡和徕卡影子,用高情商的说法就是取各家之长,低情商的说法就是终极缝合怪。不过无论怎么理解,都不影响这个设计的确是踩在了消费者的审美上,在数码时代相机为了追求效率和耐用在外观设计上都趋于同化,而富士相机的出现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笔者的这一台是银黑拼色的外观,也是目前受关注最高的机型。
顶部有快门、ISO 二合一和曝光补偿转盘,前后都有控制拨轮。
快门采用的是手动胶片机的快门设计,可以使用快门线进行控制,当然我更喜欢用快门按钮。
正面手柄不是很突出,裸机的握持感很一般,使用官方赠送的皮套可以略微增加一些握持手感。
和富士其它相机不同,对焦模式切换开关被设置在了相机左侧。而接口被设置在了相机右侧,只要插上线就没办法握持了,正好 X100 VI 也不支持边充边用,问题倒不太大。
相机背面采用了一块可以上下翻转的屏幕,分辨率达到 162 万,画面显示还是十分细腻的。而 EVF 取景器的分辨率则有 369 万。
按键方面则采用和富士中档相机一样的布局,但按键的尺寸则小了许多,尤其是快速菜单按键,小到令人发指。
富士为了让 X100 VI 成为拿来就能用的完全体相机,也给它内置了闪光灯,闪光指数为 4,可以设置调整 1-1/64 的功率,也可以 TTL。
电池仓从下部开口,使用的依旧是祖传的 W126S 电池,由于这代增加了防抖,所以续航比前一代大大降低,但是优势在于这电池非常便宜。电池仓盖还带豁口,也就是说还可以使用假电池增加续航,但是谁会用这机器长时间拍视频呢?
存储卡槽设计在了电池仓内,仍然是祖传的 USH-I 卡槽,最高规格只支持到 V30,让 X100 VI 视频拍摄的最大码率只有 200Mbps。得益于 H265 编码的高压缩率才使得相机可以支持 4K 60p 和 6K 30p 的拍摄。
X100 VI 采用的是 X100V 同款镜头,23mm 焦距(等效焦距为 35mm),f/2.0 光圈,采用镜间快门,声音很轻。由于镜头很薄,安装上皮套之后使用常规姿势调整光圈会卡手,只能用一种很怪异的姿势去调整。
说到这个原装赠送的皮套,我吐槽的点就非常多了。
首先,这就不是为 X100 VI 专门定制的皮套,而是给 X100V 定制的,有一种捡哥哥姐姐旧衣服穿的感觉。既然五代机型的配件能用在六代上,也就证明外观上基本上没啥太大变化,多增加了一个防抖只是在重量上多了几十克而已。
因此,五代用户对于这个皮套的吐槽六代用户也会照单全收,比如说右侧没有开口导致不能直接充电。
再比如说底部没有螺丝口,无法直接安装在三脚架上。
虽然严丝合缝,但是没有给快门按钮留出余量,使得快门会一直处于压迫状态。
也正因如此这个真皮皮套在海鲜市场很不受待见,一百块都卖不掉。
好在我们还有第三方厂家的配件,像斯莫格就第一时间推出了专为 X100 VI 研发的新品配件,包括兔笼、过片手柄、真皮皮套等等。笔者看了图片介绍,感觉要比原装的好上很多,至少设计上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虽然这些配件要到 20 号以后才能买得到,但首发的 X100 VI 也不过 4000 台,许多人到下个月都未必能买得到,不是很急(笑)。
胶片滤镜
X100 VI 拥有包括 Real ACE 滤镜(简称 RA 滤镜)在内的 20 种不同的胶片滤镜,和去年发布的中画幅 GFX100 II 一样多;又采用了和 X-T5 及 X-H2 一样的 4000 万像素传感器和五代处理器,也就是说,X100 VI 是所有 APS-C 里像素最高的相机,在整个富士相机家族里,滤镜也是最多的。在富士同等像素的机器里,X100 VI 却是最便宜的。
好家伙,buff 叠满了。
从笔者的使用的体验来看,这个 RA 滤镜更像是一个偏日常的滤镜,并没有像 NC 滤镜那么有辨识度,色彩比较寡淡,饱和度不高,比较贴近人眼真实看到的色彩,比较符合自身的描述。
第五代传感器除了像素的明显提升外,还将原生最低 ISO 降低到了 125,使得低感画质相当不错。
不过,随着 ISO 的提高,画面涂抹的现象也开始越来越明显,这也是 X-Trans 传感器的通病。
当然,想要解决这种现象,只要把机内锐化的参数调高就好了。考虑到现在许多购买相机的人都没有电脑,使用机内调整进而原图直出就成了刚需,富士在机内可调整的参数十分丰富,经常会有人在某书平台上分享他们现编的参数,有一些可以作为参考。
23mm 镜头等效 35mm,这是一个人文摄影的经典焦段,但人文摄影的重点在于讲故事,这不是笔者擅长的领域,笔者更擅长拍人物。
富士一直被诟病的对焦问题,在 X100 VI 上仍然没有解决,人脸识别的优先级还是要高于对焦框的。虽然新的 AI 芯片可以让人脸识别的越来越准,但 X100 VI 的镜头本身的对焦性能一般,更多时候都是「脑子跟上了,但是身体跟不上」。
防抖方面 X100 VI 的表现可以算上优秀,使用 1/2s 快门手持拍摄也能保证清晰度,再结合它 4000 万的像素,使用缩图大法拍摄夜景,可以明显弥补 APS-C 相机在高感上的劣势。
X100 VI 的机械快门最大速度为 1/4000s,电子快门最大速度可以达到 1/180000s,晴天的中午也能全开光圈进行拍摄,以保证足够的虚化。除此之外 X100 VI 还内置了 ND 滤镜,可以降低 4 档曝光,达到双重保险的目的。
关于 X100 VI 的性能,我主要就想讲这么多,如果你之前是富士用户,那么只要熟悉一下按键的位置就可以很轻松的上手 X100 VI 了,如果你之前没用过富士相机或者压根就没用过相机,那你就需要仔细阅读一下说明书了,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价格和需求
富士 X100 VI 到底值不值 11390 元这个价?
我们可以把富士 X100 VI 看做是增加了混合取景器和 23mm 镜头的 X-E5(目前 X-E5 还没发布,我们假定其是 4000 万像素带防抖的旁轴造型)。既然混合取景器可以值 2000 到 3000 块,23mm f/2.0 的镜头也能值 2000 块,那么抛开这两项,就相当于「X-E5」的机身不就只要 7390 块,这放到整个相机圈里都是非常炸裂的存在。
而且大家也不要忘了,X100 VI 是一个固定镜头的旁轴相机,旁轴相机本身定位就是一个时尚单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台为使用者提供情绪价值的数码玩具。这类产品的价格从来也不是与性能直接挂钩的,何况 X100 VI 的性能也不差。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用户购买 X100 VI 主要是为了满足第三层以上的需求。
而那些以生产力机型的标准去要求他,或者说以「干活」的需求来要求它的那些人,从来也不是 X100 系列的目标客户。
最后我们讲一下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拥有一台 X100 VI。
笔者也知道,作为一个原价上车的用户,在这里劝大家不要溢价购买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对于那些就是喜欢 X100 VI 的人来说,略微的溢价购买我其实也不反对,但是凡事要有度,那些溢价五六千块购买的,我敢说他们不出半个月就会后悔。
到底怎么把握这个度呢?我给大家一个参考。
首先,你要找到这个机器的上位替代产品,即性能一致,功能和价格略有增加的同级别产品。笔者认为 X100 VI 的上位替代是同为 4000 万传感器且带防抖、同样有着复古外观的 X-T5。而 X-T5 虽然也缺货,但是总体供货量还是比较稳定,每个月都有新货的补充,缺口不是很大,只要肯排队一般也都能原价买到。前几天亚马逊上的 X-T5 做到过含税包邮不到一万二的售价,和国行原价差不多,再配一只 XC35 镜头也不过一万三千出头,如果真要是有一万三千多块预算并且对体积不是很敏感,那我更推荐这个组合而不是 X100 VI。
由于国外市场富士并没有国内这么大热度,所以在一些国家的线下还是可以原价买得到的,目前海鲜市场上的水货客给出的报价(韩版、东南亚版等),算上代购费和运费也差不多在13500 元左右。
综合以上两点,笔者认为 X100 VI 在 13500 元以内,也就是溢价 2000 以内是可以考虑入手的,当然越便宜越好。
至于入手渠道,当然是去和线下和老板谈啦,因为富士是明令禁止加价售卖的,但渠道商看着二级市场溢价么多不眼红也是不可能的,贸然找一个不认识的人卖了还怕被钓鱼,就很矛盾。多参与一些渠道商组织的线下活动,和老板多处好关系,成为自己人,说不定那一天老板就给你叫到一边——
「我这有一台 X100 VI 你要不要?」
你会要吗?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