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是如何获取信息,而是如何抵抗算法的推荐,从海量的信息里,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

为什么要重视信息质量

如果把信息比作食物,我们就能明白,为何要重视信息的筛选。

吃太少,会饿;吃太多,会胖;吃不健康,会生病。

只是在信息获取这件事上,恐怕已经不存在「吃太少」的情况。回想一下,我们每天醒来的第一个反应,是不是拿起手机,打开小红书、微博、抖音这类社交媒体,漫无目的地刷起来?即便是在坐车、跑步、做家务,这些不方便看手机的场景中,也会在耳机里播放音频内容,以更快度过无聊的时光。正如黄章晋在《成为内容高手》中所说:

人其实时刻不能离开内容信息。

有的人能绝食长达 1 一个月。但如果是绝信息呢?不只是不给你看书看报,而是除了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外,你收不到任何信息,连时间流逝的感知能力都彻底丧失。

人在这种环境下能坚持的时间远比绝食短,大部分人 3 天就崩溃了。

当下,我们多的是「吃太多不健康信息」的问题。什么是不健康的信息?博人眼球的标题党、捕风捉影的时事新闻、缺失事实核查的观点,尤其以短视频这一媒介为代表。

它们就像膨化食品,吃起来方便至极,但吃完却有莫大的罪恶感和空虚感。因为我们无法从这些信息里得到实质的好处,我们无法把这些信息转化成服务我们当下或未来实践的知识和智慧。

更糟糕的是,这些不健康的信息,被算法推送,不断投递到我们的面前,刺激着我们的大脑不健康地分泌多巴胺,导致我们陷入信息成瘾的困境,其表现是:总在试图获得更多新的信息,无法集中注意力去消化思考浓度更高的文章和书籍。

计算机科学中的 GIGO 理论,说的就是输入垃圾的信息,输出的也只能是垃圾。我们的大脑始终被输入的信息塑造着,若想让自己有更多的思考,输出更好的作品,就得在信息筛选这件事上下功夫,持续输入优质的信息。

如何筛选优质信息

那么如何筛选优质的信息呢?在讲具体的方法之前,我先阐释一下,何为优质的信息。

优质,是一个主观概念,但也有客观的标准,我习惯把循证医学上的九级证据金字塔做一个引子。

循证医学九级证据金字塔

越靠近金字塔尖的证据,说服力越大,同样,在信息的选择上,越是有证据论证的一手信息,其可信度越高,其质量就更高。

不过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找论文、读论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做不到也不需要像临床医生这样严谨,所以我的方法是划定一个自我的领域、跟随靠谱的策展人、选择严肃的媒介,来构建一个服务于自我决策和实践的信息源列表。

划定自我的领域

划定自我的领域,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个人发展的目标不同,从事的职业不同,需要的信息也不一样。

同一则信息,对我来说是有价值的,对你来说可能就是无用的。比如我研究内容,你研究美食,当我看到一篇讲内容创作方法的文章时,我满心欢喜收藏起来,而你看到同样的这篇文章,可能就随手划过了,甚至还会点一个「不感兴趣」的按钮反馈给内容平台。

那应该如何找到自我的领域呢?《打造第二大脑的》作者 Tiago Forte 对领域的定义是:长期致力的事项。也就是说,领域是没有期限的,既包括大家普遍都关注的个人健康、亲密关系、理财投资,也包括像视觉设计、内容创作、产品开发等这类因人而异的职业类别。

对领域的一个简单判断标准是,我们既愿意在这里持续投入热爱和时间,又能从这个领域里收获满足,它通常和我们自身的健康、幸福有关,也和我们设立的终身职业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自我的领域数量是有限的,最好设在 7 个以内,因为信息管理的目的最终服务于我们的实践,当我们错把一时的兴趣爱好当做领域后,对信息的筛选就会失焦,导致信息过载,也无法专注地推进领域目标的实现。

以我为例,我所设定的领域有:个人健康、亲密关系、内容创作、信息管理、效率工具,一共 5 个,而我所主力关注的信息,就聚焦在这 5 个领域中,并围绕这 5 个领域创作。

跟随靠谱的策展人

明确了自我的领域,下一步就是如何找到这些领域的优质信息?

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采用的方式,是跟随靠谱的策展人(也包括机构),也就是找到某个领域内口碑好的、有发言权的人物,不只是把他们公开发表的内容作为可靠的信息源来订阅阅读,更重要的是要沿着他们公开发表内容的引用资料,去挖掘更多在这个领域有思考的专业人物。

这种方式,比在浏览器搜索到的信息质量和效率更高,是因为能被有影响力的人物所引用、推荐的人物和作品,通常也是可靠的,甚至要比策展人的水平还要高一级,这样就可以省下一些信息筛选的时间和精力。

我的信息管理之路,就是沿着策展人的内容,一步步开启的:

  1. 先在产品经理刘飞的公众号《刘言飞语》上,知道了少楠的邮件组《产品沉思录》
  2. 付费订阅了《产品沉思录》,了解到「知识管理」概念,并产生兴趣
  3. 在《产品沉思录》中,了解到《卡片笔记写作法》的社会学家卢曼和《打造第二大脑》的作者Tiago Forte,并订阅他的 Newsletter
  4. 后来又跟随少楠,订阅了他推出的《知识的资产》专栏(也就是《笔记的方法》这本书的雏形)

……

跟随靠谱的策展人去挖掘信息,通常会是一段有趣又有收获的经历。

实际上,去阅读图书和论文的参考文献,也是这个道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顺藤摸瓜」。

如果你暂时还不知道自己关注的领域里,有哪些优秀的策展人,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到豆瓣找到该领域的高评分书籍,去作者的官网和参考文献里找更多的线索。

选择严肃的媒介

如果,你已经践行了第二个方法,通过跟随靠谱的策展人,来筛选符合自己领域内的优质信息,那你或许会有一个发现:这些信息多以文章为主,视频占比的则比较少。

X(Twitter)的创作博主 David Perell 说过:

如果你想接触到最多的人,就学习制作视频;

如果你想接触最聪明的人,就学习写作。

我们的大脑本能地更乐于去刷视频,所以不爱思考的大众,更喜欢在短视频里娱乐消遣,花费时间、花费金钱,于是更多的创作者涌向视频这一媒介。

多数视频创作者为了夺得更多内容消费者的喜爱,尽可能地用夸张的标题和开场,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于是在视频这一媒介下,好内容就被稀释了。

而文章,对于爱思考的少数派来说,这是更高效获取信息的媒介。对创作者来说,写文章,是思考的媒介和自然的结果,他们在一开始就明白写文章的收益注定比视频来得更慢,也就更加耐心。

所以,即便是现在,短视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我们也依然要多看文章这一媒介。

提到文章,公众号依然是国内优质文章的聚集地,但是也需要按照前两步的方法,谨慎筛选。同时课程专栏和 Newsletter,也是很好的来源,其中中文 Newsletter 依然比较少,多以国外为主。若想订阅一些国内的 Newsletter,可以在「少数派」搜索寻找。

总结

再次强调,我们始终被信息塑造着,选择适合自己的优质信息,始终是重要的。

希望这篇文章所提供的 3 个方法,对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