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 2023 年度征文活动。我的 2023 年度关键词是:创造。」
2023 年,是特别的一年。
这一年,我鼓起勇气辞职,我从零开始学习编程,我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应用:Cush 记账。我的人生好像脱轨了,驶向一片未知的地方。期间有太多的欢喜成长,犹豫彷徨,共同构成了我 2023 的关键词:创造。
我知道屏幕前的很多人,也想创造一个美好的应用,但囿于编程的艰涩,浅尝辄止。所以让我写下这一年的经历,分享我这样零基础的人,如何在 AI 的帮助下一点点创造。我这样都可以,我相信你也可以。
让我们开始吧!
8 - 11 月:编程之路
刚开始开发时,我先学习了少数派「iOS 独立开发指南」。
这个教程针对零基础用户,系统地介绍了编程是怎么回事,如何一步步做应用。
我每天学习 2-3 节,大概看了半个月。一开始,我认认真真地在纸上做笔记,完成每一个章节的课后习题。但学到 Swift 部分愈发艰难,尤其是 2.5 结构部分,看着都有阅读障碍了。代码也越来越多,在纸上记笔记真的要崩溃了。后来我直接跳到 SwiftUI 部分,简单看完就开始上手做应用了。
我的应用大致分为两个部分:数据算法、界面交互。
数据算法指的是数据库、存储删减数据、调用数据等。这部分通常使用 Swift,比较难和枯燥。界面交互指的是展示数据、用户交互等。这部分使用 SwiftUI,就像拼积木一样,更容易上手。
一开始我要搭建自己的数据库。按照教程需要用到 JSON 和增删读改等一堆函数,看着就很头大。恰时 AI 很火,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美区礼品卡开通了 GPT-4。然后我直接问 AI:
我正在开发一个 Swift 软件。这是一个教学代码,请你参考这个代码给出我的数据库代码。数据格式为 XXX,另外注意:YYY(我的特别要求)。
不得不说,这玩意真的太牛了。它直接给出了完整的、运行良好的代码。不仅采用了教学代码的框架,并且完成了我自定义的需求。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 AI 的神奇。
我不再需要会写代码,只要能读懂,会运行,编程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有了数据库,就要调用数据展示了。一开始我是直接问 AI:
这是我的数据库,请你给我生成一个函数,可以计算过去七天的花费总额。
但因为我的应用是记账软件,涉及到很多函数,每次复制粘贴数据库太麻烦了,于是我做了一个 GPTs,直接预设了数据库 Promote,这样每次只要告诉它想生成什么函数就可以了。
这种重复性的工作,真的很适合预设 Promote 的 GPTs。
数据算法设计好后,就需要构建界面了。
这方面有很多编程语言,如 SwiftUI、UIKit,甚至 Flutter 等等。一开始我还去调研了一下,看到有开发吐槽 SwiftUI,纠结要不要用。后来尝试学习了一下,便喜欢上了 SwiftUI。
SwiftUI 就像是搭积木一样。想要两行文字,直接拖拽两个 Text 视图就好,入门非常简单。官方还有很多预设的组件,例如闹钟里上下滚动选择时间的效果,在 SwiftUI 里直接调用 Picker 组件写几行代码就可以实现。写起来真的很美很解压,这也让我第一次喜欢上了编程。
开始编程前,我已经在 Figma 里设计好了所有页面。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一个页面一个页面去做。
首先,大部分页面都是基础的元素堆叠,并不难。
我下载了一些 SwiftUI 应用,如 Swifter、Interactful、Libraried、Fabula 等。它们就像是一个 SwiftUI 效果小词典。想要什么效果,就上去找源代码,再发给 GPT,写起来很快。
这里分享一个 GPT 小技巧。
在网上搜索解决方案时,会看到很多时候看不懂但是和问题相关的代码,我就剪切下来问 GPT:你看这个代码有启发吗?不管多乱多无关,它都能找到核心点并模仿。我的很多问题都是这样解决的。
但随着页面和代码越来越多,数据流动也越来越复杂。
之前我是直接把所有代码发给 GPT,GPT 总是能读到关键的部分。但后来,一个页面就可能有上千行代码,发给 GPT 字数爆表。所以我在开发到 1/3 时又花了几天时间学习了代码整理、备注规范等,并把所有常用模块打包成可以复用的组件。后来每次问 GPT,我总能快速发送核心点,效率提升了很多。我也惊讶地发现,GPT 给出的答案有时也会变好。
把问题问清楚,在和 AI 交流的时候也很实用。
GPT 也不总是靠谱。有时候,它会给出特别复杂的解决方案。
在我的设计里,我希望备注框可以左右滑动关闭,这样使用起来很自然。但是 GPT 让我检测用户滑动行为,涉及到 UIKit 甚至 Objective-C 等非常复杂的代码,实现的结果也很糟糕。
我隐约觉得不靠谱,便仔细思考了一下,潜意识里为什么会想出左右滑动的方案。后来发现是源自 iPhone 桌面左右滑动的体验,这其实是 SwiftUI 的预设组件 TabView。后来我让 GPT 用 TabView 的方式实现,几行代码就解决了。
所以如果 GPT 给出的解决方案太复杂,不妨再优化一下自己的需求。
还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棘手的 Bug:一旦输入小数点应用就会卡死。
问 GPT 后,它总能给出解决方案,但总解决不了问题。我便去学习了断点测试,排查了很久,终于发现原来是地区问题。我的手机设置的是以逗号 , 为小数点的法国地区。于是我在传递数据前做了一个判断,便解决了问题。
这也给了我一个教训:不能太依赖 AI,还是要加强自己的编程技能。
如果我不会编程,便只能不断问 AI,连解法是否靠谱都无法甄别。但是了解编程之后,可以有很简单的解决办法,自己遇到问题也能更好的排查。它就像是我的员工,我的能力上限决定了它的能力上限。
当然,除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找外援。
一般,GPT-4 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会再问一遍 BingAI、Board 和 Pi,有时候可以神奇地解决。有些问题网上很明显会有解决方案,如怎么把导航标题设为圆体,我就直接英文谷歌,一般前排的 StackOverflow、文章和 YouTube 视频等都可以解决。如果不清楚专业名词怎么问,可以问 GPT 如何提问。有些时候,百度也能给出解决方法,如这篇如何手势返回的文章。
大部分情况下,只要想解决问题,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当然,有一些问题可能只属于我,全世界都找不到办法,这时候就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我设计了一个特别的货币选择页面。它可以像设置闹钟一样上下滑动,同时显示彩色的旗帜和货币符号。这是一个新鲜的设计。GPT 怎么也给不出靠谱的设计,网上也没有先例参考。后来我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滑动的内容变成高清的图片,放到 SwiftUI 原生的 Picker 组件里,就巧妙的解决了,体验也很好。
如果还是没办法解决,那就变通一下。
在 Cush 的数字输入界面,我希望数字始终很大,并随着输入等比例减小,这样好看又实用。但这涉及到对每一个设备的屏幕尺寸的检测,试了很久都无法解决。于是我想了一个变通的方法:输入 5 位数字后,字体会自动缩小一个字号,以此类推。虽然不是完美的方案,但在大部分情况下也能运行良好。
这其实也是编程教给我的道理:不管如何解决,解决问题最重要。
我在编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每天晚上勤勤恳恳把代码复制到 OneDrive 备份。我知道 Push 到 GitHub 更好,但是 OneDrive 也一样能留档。我到现在都是用苹果的提醒事项做路线图。我知道 Linear、Notion 等工具更好,但是现在苹果够用,未来有需求再换也不迟。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无论如何都无法解决的。
例如我希望首页可以上滑到负一页,负一页可以下滑到首页。但首页和负一页都是滚动页面 ScrollView,怎么都无法实现。所幸它不干涉到核心体验。权衡之后,我也只能暂且搁置。(此处呼唤一个能力强大的开发大佬 (`-´)> )
做出来,比完美更重要。我相信未来我会慢慢迭代,做得更好。
开发到后期,我已经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巨婴,什么简单的问题都想问 GPT。我知道这种依赖性并不好,很多时候自己学习去做会更快,但还是偷懒不做,导致效率始终很低。
很快我就迎来了教训。
我需要要给应用加上付费功能 IAP。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前后端和各种判断。GPT 很适合解决单点问题,但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案常常很糟糕。那几天我各种尝试,精疲力竭。期间也想过去认认真真学习 IAP,但看着就觉得很难,总是不想学,GPT 又无法解决问题,导致我陷入矛盾内耗,很痛苦。
后来我终于开始走出舒适圈。我先看了少数派教程,但它直接给了一个有 Bug 的文件,没有因果,实在不敢用。然后我又看了苹果的官方教程,它给了一个有源代码的测试应用,里面包含了所有付费类型。但是我真的很晕,我只想用最简单的付费方案啊!囿于不知道也不敢删除多余的部分,也没敢用。
有时候挺奇妙的,本以为提供了完美的方案,实际上别人只想要一点点,完美对别人来说反而是负担。
实际上,在 IAP 上一直有一个成熟的解决方案:RevenueCat。但是它的 YouTube 教学视频动辄四十分钟,我拉进度条,中间的代码看起来也很复杂,让人望而却步。后来实在没办法,我就告诉自己,就花一小时,认认真真看完也不会怎么样。于是便认认真真看完了,结果发现它和 SwiftUI 一样简单直接,文档也清晰易懂,真的不难。花了两三个小时便创建好了 IAP。
这件事对我来说很特别,它告诉了我一个很重要的道理:生活里很多困难的事情,往往只是麻烦,并不是困难。只要耐着性子,一点点学习和拆解,慢慢就能做完。这种心态让我在面对困难时不再犯怵。现在,我已经能耐着性子看一些更长更复杂的视频,学习之前望而却步的「SwiftUI 编程思想」了。
总之,就是这样一天天,一点点,我做完了我的应用。
12 - 1 月:上架与合作
写到这里,让我先介绍一下我的应用:Cush 记账。
我从大学起就有记账的习惯,但往往坚持几周就半途而废了。虽然如此,在记账的这几周里,我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对花钱这个行为有了感知力,真的就节省了花费。于是每当我花费失控时,我就会把记账当成是纠错工具,记上几周,自己就会慢慢变好。
2023 年,我鼓起勇气辞职后,自然而然便想到了做这样一款理念的记账软件。它帮助了我,我相信它可以帮助更多人。于是便有了 Cush。它采用特别的上下屏设计,让用户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只专注记账;它特别强调了备注心情功能,用户可以针对每月、每天、每一笔记录写备注;在启动页,我还特别提示用户可以短期记账,纠正超支。
有趣的是,当时我沉迷学习多邻国,非常喜欢它贱贱的小组件,于是也在应用里做了一个通知系统,用户超支时便会弹出贱贱的提醒。这个提醒还会根据用户的超支程度变化,为此我想了上百个,花费了很多精力。
这些都是我在产品上架前做的功能。没有用户调研,全凭自己的直觉和想象。当时我想 Cush 的特色功能应该是短期纠正超支和趣味提醒,所以把这作为了上架后的营销方向。
做完应用后,便是申请开发者账号,发 TestFlight 测试,修改优化,然后是上架。
上架后,按照预期方向,我尝试做了一些推广。例如发小红书、豆瓣等。后来也很快拿到了 App Store 本周推荐,MRR 到了 $500+。但当我想要认真开始推广时,一位前辈告诉我,要先提升应用留存率。而想要提升留存率,就要先知道用户为什么使用我的产品,又有哪些不满可以改善。于是我开始了用户调研。
Cush 简单又精美,在测试和上架初期,就有很多很多用户朋友表达了喜爱,他们都特别特别好,对此我真的非常非常感恩。但这也掩盖了一些问题,让我误认为应用在按照我的预设轨迹发展。但当我发了一堆问卷,又打了十几个用户电话后,发现完全不是。
对于他们来说,Cush 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可以养成记账和省钱习惯。传统的记账软件都堆砌了一堆复杂的功能,记账前还要选分类,繁琐和难以坚持。但 Cush 界面极简无干扰,记账时只需下滑记录金额,甚至不用分类,让人轻松就可以坚持记账。与此同时,Cush 的智能日预算,和超支时界面变红的警戒色,真的能在每一天,记录的每一笔,潜移默化省钱。
而我之前设想的心情备注功能,几乎没有人用。那些贱贱的提醒,烦人也没有用处。
所以 Cush 做出了改变。我隐藏了提醒,去除了短期纠正超支的理念文章。应用的重心转移到了「帮助用户养成记账和省钱习惯」。
这里还可以介绍 Cush 的一些未来计划:养成记账习惯方面,Cush 会增加一个可以自定义预设标签的桌面小组件,省去重复打标签的繁琐,让记账更快速;养成省钱习惯方面,用户在每周回顾时,将可以回看并选择哪些花费可以节省,让下周做得更好。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真的特别有益。我一直对产品感兴趣,但终究没有职业化的做过产品。但是现在,我在分析需求,用户调研,靠近我喜欢的职业道路。每一次弯路都让我新奇,原来那些书里读过的内容是这样的。我重新拾起了以前没有共鸣的产品书,我很好奇这条路上会发生什么。
到 12 月末,一次特别的契机,我和一名字节开发大佬合作了。
我一直知道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开发,补短板只是无奈之选。合作后,我做产品等,他做开发,我们有了工作排期,有了文档库,一切按预期推进,我真的觉得工作幸福感提升了 10 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做了 iCloud 备份、自动记账、收入模式,修复了很多 Bug。
Cush 在设计伊始只能记录支出,产品的所有设计都是围绕支出。做收入时,意味着所有的细节和界面都要重新设计。当时我还突发奇想要加入省钱模式。于是,支出、收入、省钱,三个模式混杂在一起,我设计了几十个界面,始终觉得不好。后来,我的开发伙伴帮我梳理了产品价值,于是我们删除了省钱模式。我们学习了精益创业,做了用户调研,定位调整为帮助大家养成记账和省钱习惯,于是收入便成了次要。
最后,我们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实现了收入模式。原版设计几乎不需要变动,收入只是浅浅展示可有可无。它添加了一个大的功能,它本需要设计地很复杂,但现在的设计却几乎没有变化,简单自然。虽然花了很多精力产品设计,但它大大减小了开发和使用成本,整体上反而是值得的。
这个经历也提示我:要花更多时间思考产品,而不是为了速度盲目投入开发,堆砌功能。
我合作的开发朋友真的很棒。他不像很多开发只做开发,而是有很好的产品意识。我们之间有商议,有争执,做出来的产品明显更好。但他合作之初,是想和成熟的产品学习产品知识,而我也只是产品菜鸟。于是,一个月后,我们的合作结束了。按照约定的 50% 分成,是 1600 余元,我想这应该远低于他一个月的工资。
希望我可以努力,把 Cush 做好,提升自己,再请他,值得地,继续合作。
2 月:从心出发
做独立开发,最难克服的一点是:纪律性。
不用工作后,时间都是自由安排,也没有目标效绩的压力。我很喜欢设计,就经常熬夜设计到两三点。快到中午才起床,没有精力和自控力,也不喜欢编程,就去看一些乱七八糟的资讯逃避。有时候,我一天能摸鱼 7-8 个小时,Xcode 编程软件都没有打开。
后来有一天,我终于忍无可忍了,这不是我辞职前想要的生活啊!
我用 5Why 方式问自己为什么要熬夜做设计,深入到潜意识里发现,是害怕灵感溜走,以及觉得这样很努力。但我告诉自己,专业应该体现在纪律性,而不是通过投入的时间「假装努力」。灵感是专业后的稳定结果,追求突发的灵感并不是专业的体现。于是我戒除了熬夜。
早上睡懒觉时,我问自己,过去睡了十年懒觉,现在有感觉到很幸福吗?并没有。今天睡懒觉只是满足了一种瘾,明天就记不得今天的懒觉快乐了,对吗?对,我瓦解了当下这种满足瘾的渴望,早晨便没有睡懒觉的念。现在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
这些听起来有点奇怪。为什么不是上床前不玩手机,早晨定闹钟等实际的方式?因为改变行为最好的方式是改变认知,而不是约束行为。所有的念都来自潜意识的预设,通过 5Why 打开潜意识,否定这一预设,然后就自然能改变行为了。
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推荐试一试。
至于白天的工作效率低。我知道是因为自己陷入了被动驾驶,不知道自己在浪费时间。于是我参考「时间贫困」一书的时间追踪表,做了一个优化版本。记录自己刚刚在干什么。仅仅是记录这个动作,就让我意识到原来我在看资讯,于是便减少了看资讯。
有意思的是,通过记录时间,我发现每次高频工作一小时后会摆烂看一小时资讯。后来我切换了工作方式,每工作 20 分钟就站起来走一走(休息),后来能连续工作两小时,只需要看半小时资讯了。慢慢的,我更了解自己了,也在一点点变好。
还有一些时候,我很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原因在想做的事情太多太大而无从下手。我就会用飞书的思维笔记拆解一下。我发现,仅仅是写下来,焦虑就会消失。没有了负面情绪,自控力也提升了。思维笔记真的很适合学习和梳理,现在我记读书笔记、整理用户访谈、做计划,做各种事情都用思维笔记,推荐!
我很擅长认知和时间管理,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但很快,我就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产品推广阶段,我的大部分用户主要来自小红书。但后来做 iCloud 时,我提及「招募」用户被违规限流,后来的每一条笔记全部限流。如何违规申诉都告之没有问题,但发什么都限流,让我真的特别特别崩溃。小红书这一点真的特别傻 X。总之,我陷入了一种对不稳定的焦虑。
然后,我便去学习其它增长方式。我加了一堆独立开发群,然后了解到,原来很多独立开发不知道做什么时,就会先做记账、待办事项、日记这三种应用,被戏称为独立开发三件套。这让我莫名有一种羞耻感。我又看了一堆「独立开发做什么、晒收入」等等内容,知识没学到,反而怀疑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前途,品类增长前景怎么样,投入产出是否值得,赚钱可能性是否高等等。一评估,更焦虑了。
辞职这些天,我一直在玩即刻。本来是想休闲,但上面全是 AI 风口,还有很多「大佬」晒成就,让人更焦虑了。我不免开始动摇:这是一个 AI 机遇时代,做记账是不是太落后了,决策是不是太糟糕了。
最后,我一直关注的一位「独立开发导师」也在说新手千万不要做记账,加上开发大佬的离开,我的心态彻底崩溃了。
我丧失了对 Cush 的热情,我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我觉得我找不到工作,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然后,我开始看考公资料了 …
那几天里,我看了很多很多考公视频,下载资料分析自己适合哪个岗位,甚至发现考西藏比较容易还小小激动了一下。我想自己就这样吧,努力考上,安安稳稳应该会很幸福吧!这不是我辞职前想要的生活,那时却非常憧憬。
但我如果考公,那些付了钱的用户怎么办?这件事在我心里非常撕扯。而且我内心深处知道,考上了我不会幸福的。如果那时再看一些成功学的书,我也许会遗憾自己的人生吧。曾经想法无限,但受到一点挫折就逃避,成为了一个无能狂怒,自怨自艾的普通人。
总之,就是一段非常低压的时光。那时我还想过拍视频、做健身教练等等不靠谱的想法。
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胖东来老板的视频。
他在回答一位普通人的困惑:28岁一事无成的人生怎么办?他给的回答是:无论工资多少,不和别人比,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工作,去创造美好。这其实是一个制作粗糙的视频,讲了一些好像鸡汤的话,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道神启。不知道为何,我忽然想通了。
我所有的不快乐,都是源于一种期望:我要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所以我要把握机会(AI),赚钱(换方向),证明自己(不做开发三件套)。但我做 Cush 的源动力一直是我要创造美好的东西,这是让我在 2023 年辞职的勇气来源,在我开发时就写到了应用里,是我每个熬夜设计的晚上,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动力。
有些答案,其实我已经知道了,只是忘记了。
如果不成功 会怎么样?没有很多钱,但是我依然能找一份工作,吹的起空调,在物质上过得比古代王侯将相还好;如果没有赶上 AI 风口会怎么样?我也没有赶上移动互联网和比特币风口,也还是活得好好的;如果不做 Cush 会怎样?我想十年之后再回看,我会很遗憾吧!
与此同时,我想 Cush 一定不是我生命里最后一款产品。我一直有很多想法,例如 全新的工作方式 hillo、增幅 macOS 工作流的小工具、基于 Arc 的一系列想象,亦或是 AI,如此等等。我可以把 Cush 当成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增长我的产品能力,未来再做这些产品时也更游刃有余。慢就是快。
就这样,仔细想了想最糟糕的结果,和我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便忽然想开了。然后我取关了「独立开发导师」和一批「AI 大佬」,退出了所有独立开发群,不再关注这些焦虑源,不再以成功为目标。然后,我的大脑忽然就打开了,我对 Cush 的热情,我的创意,我的自控力,全部都回来了。
想想也很奇妙。现在我还是做着和以前一样的事情,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哦对了,关于小红书限流,现在还没有解决。想想还是很忧愁。不过,切换心态,这应该也只是麻烦,而不是困难的事情吧!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再分享,它会成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被一笔带过。
如果你也想从零做一款产品
最后,如果你也想从零做一款产品。
在产品上,建议可以围绕一个小点,做得简单一点。
简单是美。它不是简单的删除和功能少,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去繁就简,可以帮助用户专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例如我的 Cush,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上下屏,把大部分不常用的内容隐藏起来,所以用户能关注在最核心的记账上,坚持之;整个应用没有花哨的数据分析,只突出一个指标:是否超支,所以能帮助用户省钱。
这种简单不是囿于技术的,而是一种选择。
在设计上,参考最好的方案。
我就把我觉得审美和功能最顶级的应用放在了手机首屏,每天提醒自己。还买了很贵的 Mobbin 会员,没事多逛逛。如果你还不会设计,可以简单学习一下 Figma。不用关心里面的组件、变量等高级功能,简单学一下就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机同步预览。
哦对了,建议多用 SwiftUI 官方的轮子,例如 Sheet、Picker、苹果设计语言、震动反馈等。开发成本低,体验上让人感觉很流畅。追求自定义可能会又难又丑。苹果 HIG 是很好的设计参考,但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接受。例如苹果不建议多层 Sheet。Transit 就是多层 Sheet,逻辑混乱,体验不好。但我的 Cush 是「本周 - 今日 - 本条」这样逻辑清晰的多层 Sheet,使用起来并无大碍。
当你想好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应用,并在纸上或 Figma 类绘图软件上设计好后,就可以开始学习编程了。
很幸运,AI 的出现,真的让每一个人都有了编程创造的可能。
编程里有困难艰涩,也有简单有趣。以往学习时,必须要先学习困难的理论部分,让人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尝试。现在有了 AI,困难的部分不用自己写,只要读懂会用就可以了,门槛大大降低。有了信心,慢慢接触到界面交互代码等更有趣的东西,逐渐喜欢上编程,再学习之前晦涩的部分就更简单了。
你可以先找一本编程教程1看,了解编程是怎么回事,以及培养编程基础。Swift 部分读懂就行不用写,SwiftUI 跟着写,应用部分看自己的应用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然后就可以直接做应用了。先开 GPT-4 会员,然后,需要什么功能,就问 AI / 找教程 / 搜谷歌 / 私信开发大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就拆解问题,或转换问题,或暂时搁置,一点点就能做完。
至于实际的教程和资源。推荐解决疑难杂症的 StackOverflow,推荐讲解 RevenueCat 的 Chris,推荐苹果官方的 SwiftUI 教程。但等等,我想一开始并不需要收藏什么,不用等准备好了才开始。就直接开始,想做什么功能就谷歌,好的资源自己就会出现。
我很早之前就买了少数派编程课,但因为开头的 Swift 部分大劝退,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编程了。但是现在,我不仅会写了,甚至还开发出了自己的应用。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入门门徒,但这是我从未想过的事情。我这样都可以,相信你也一定可以的。
最后,至于产品上线后如何推广,我暂时也没有什么经验。希望明年再来分享。
结尾
回看我人生的前 24 年,好像不知怎么就过完了。
虽然我也在决定我的人生,例如选择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毕业后做什么工作。但这些决定来自于我,又好像不是我。我可以想象,按照惯例,我会升职加薪,组建一个家庭,生两个可爱的宝宝,退休,和朋友打打象棋,进 ICU,挤在一个小小的墓地里。总感觉是被什么推着走。
但过去的 2023 年,像是一段很奇幻的旅程。
我犹豫了整整一年,终于鼓起勇气辞职。辞职后我尝试了很多事情,终于决定现在要做的事情。做事中遇到很多挫折和怀疑,我终于克服并坚定地选择。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在过我自己的人生,我在为我自己的人生负责。很难去描述这种感受,但它是很真实的。
未来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也许明年积蓄耗尽,我又会回到职场,继续去升职加薪;也许 Cush 能做大做强,成为世界上最简单好用的记账软件;也许 AI 太厉害,这一切都没有了意义,大家 30 岁集体退休,天天遛弯下象棋;也许人生无常,变化倏尔即至。
无论如何,在当下,更稳健地过好每一天,增长技能,创造更多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