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 2023 年度征文活动。我的 2023 年度关键词是:平衡 

超前消费的恶性循环

大学毕业,我的第一份工作月薪6000,这对当时大学只有1000生活费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了。于是很多之前想买但是没钱买的东西,都提上了日程,甚至暂时买不起的东西也被提上了日程,能这么做的底气是我办了一张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当时额度是9千。

后来也实在没想到,这张卡被我一直高频的使用了7年,当时的超前消费开了头就刹不了车,甚至中间信用卡额度不够还继续从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继续朝前透支。最惨的时候到月底发工资前几天,储蓄卡里只有10块钱,微信和支付宝里的零钱更是一分没有。

账单越攒越多,每个月还完账单就不剩多少生活费,到下半个月基本上就开始要继续用这些信用账户维持生活水平。这样的恶性循环每年都在继续,甚至后续不停的账单分期,这些年的分期手续费可能都够买一部最新款的顶配iPhone了(可能都不止)。

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去年年底,我买的重疾险需要缴费了,但是我居然没有任何的存款,也不好意思跟家人朋友借钱,于是我只能去微粒贷里30天免息借款,等到新一年工资和年终奖到账再还回去。那一刻,我对自己说,这种生活是时候有个了解了,因为我以为我永远不会碰小额贷款这种东西。

行动与转变

其实想要戒掉超前消费的习惯,这些年不是没有过,尝试过降低信用卡额度到3000,但是发现后来还是会慢慢申请涨回来;尝试过去记账记录花销,但是坚持不到一个月就放弃。

超前消费有个很好听的说法「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幸福生活」,看起来和美好,但是其中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印象最深刻的有2句话,一个是「超前消费其实是对未来的收入过于乐观的一个行为」,另一个是「超前消费其实会对自己的实际收入和购买能力会有有一种误解」。毕竟在你觉得「我真的好需要这个东西」的时候,你不会觉得未来的你配不上这个东西。

所以,要行动起来还是免不了去做之前放弃的两件事情:管好信用卡以及做好支出记录,一个是为了釜底抽薪一个是为了了解自己的钱去了哪里。但我觉得仅仅做到这样还是不够的,管好乱花钱的手的下一步应该是能存下钱,所以还要有第三件事情:强制储蓄。下面就分开讲我是如何去做三件事情的,以及为何这次的改变可以行之有效(至少已经坚持了两个多月)

管好信用卡

总结教训

管好信用卡其实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说法,本质上是想斩掉超前消费的工具,首先我要做的是分析之前为什么没有管好信用卡/为什么还是继续朝前消费,之前的方式都是降额度,当时觉得留点额度也可以来抵御一些风险,但后来会发现99.99%的情况都是留了乱花钱的机会,所以这次直接选择注销掉所有的超前消费账号(信用卡+花呗+白条)。

注销信用卡

注销的过程也很有意思,我在电话申请了卡片注销以后,招商银行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过来,跟我说可以送我5张10元的无门槛消费券,想让我继续用他们家的卡,还说他们的银行卡很好用,活动很多。然后我跟她说谢谢你好的好意我真的不需要了,恰恰是因为你们太好用了所以我要注销,招商银行的App是我见过的所有银行App里面体验最好的,不管是消费、查账还是分期都特别的好,交互体验比肩一线大厂水平。我其实也有一张建设银行的信用卡,但是我除了ETC扣款不用他做任何的消费,因为他们家的客户端我连登录都做不到,每个月的账单靠银行短信,还款靠云闪付。听完我说的这个,招商银行工作人员也无话可说了,就只能给我注销。

注销白条和花呗

至于白条和花呗的注销,就比较简单了,找到对应页面的客服(机器人也可以不需要等人工),发送「注销白条」「注销花呗」就好了,立刻就能注销掉。如果你的白条之前开通了广发联名的虚拟信用卡,那需要先注销那个信用卡,再等三天才能注销白条账户。不过整体过程都是比较简单。

开始记账

总结教训

记账可能是很多人都会去尝试做的,但是身边能坚持做的人寥寥无几。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可能都是记起来太麻烦了,到底什么要记什么不需要记?自己账户之间的转账要不要记?存款怎么记?理财的收益损失要不要记?问题不只是我列出来的这些,但是这些足以让想记账的人望而却步了。

需求和场景很复杂,因为本身就是产品经理,所以就在思考怎么去实现我自己的需求。避免记账复杂的问题,其实看到少数派有人分享的50元以上的才会记,但是这种方式对我来说不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50元以下的小支出只要乱花其实也是不少钱。

回到需求本身,我想通过记账解决什么问题。是要做一个像专业会计师那样的所有的个人收入支出的日记账本吗,甚至都可以拿去审计的那种,我的回答是肯定不是,这样的账我三天都坚持不下去。那收入和支出到底应该怎么去体现呢?联系到上面所说的「强制储蓄」,然后心里就有了答案。

制定规则

因为本身是工薪阶层也不是做大生意的,每个月的收入其实没什么大的变动,对于收益这块压根不需要去记账,我需要关心的是每个月的收益能有多少结余,如果通过记账的方式其实不够直观,需要笔笔都记得清清楚楚才能最后对的上。所以我觉得,存款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每个月存入的钱,就是我的结余,存款账户的明细就是我的收益账本。

解决了如何记收入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支出的问题,我的原则是「只计算实际花出去的钱,小数点后的数字不强求,不做分账户的记录(银行卡、微信等账户),对于同类型的多次进出帐只记最后的结果」,具体举例的话就是:买了个东西退款了,然后又买了个别的,如果两个东西价格差不多,我只会记录一次。吃了午餐23,2元,小数点后的数字开心了我就写不开心我就不写。跟朋友拼单买东西,我付的钱,从银行卡付出去500,朋友微信转我300,我只会记一笔支出200,我不会些中间的这些过程,更不会去用记账软件基本上都有的「账户」功能来去详细的走账。因为这些看起来很美好的功能,对我来说都是记账路上的绊脚石。我需要做的就是简单看一下今天买了啥吃了啥,然后写一笔数字上去。

这样一来,我的记账需求就得到了极大的简化,简单到我觉得不需要去思考太多,写个数字记上去就行。但是我想要的目标都能达到:
1、了解自己的钱都花在哪里,那我定的记账规则的精准度完全够用了,我不需要分毫不差的账本;
2、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记录自己的每月盈余。通过看银行存款单和余额宝的数字,我立马就能知道,而且看这些账户可以看到存下来多少钱和利息,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握在手里的,这不比看账本里面通过加减乘除算出来的数字要爽很多。

门槛低、有爽点,是能坚持做一件事情很好的关键。

心态转变

当做完这一切,并且坚持了两个多月后,我会发现一些心态上的转变,这些转变是只有你真的去做了才能体会的。

第一个转变是存款带来的:存款会上瘾。我经常在小红书刷到月入5千存款30万的那种帖子,我自己身边也有朋友月入刚过万但是已经有了50万存款的活生生的例子,我之前都非常不理解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现在我懂了,因为当你存了8千以后,你就想存到1万,存到1万就想快点到2万,这是个正向循环,而且是跟超前消费完全相反的正向循环。

第二个转变是停掉信用卡带来的:我发现买不起这个东西。说实话,之前很少会这么去想,因为日常也没什么特别烧钱的爱好,信用卡额度内基本上都是买东西自由。但是当我把这些信用账户注销以后,我看着我的银行卡余额,我才会发现,原来很多之前买着不眨眼的东西,比如近一万块钱的苹果手机,是多么的贵,我得攒多久打消多少不必要的消费才能存下这些钱。这也就呼应上我前面说的「超前消费其实会对自己的实际收入和购买能力会有有一种误解」,以我这种打工人的收入水平,我是没有那种可以对一万元级别的消费挥金如土的资格的,但是信用卡尤其是24期免息给了我这种误会。

最后

这次年度征文的选题,我在少数派的关键词是「平衡」,是一次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的「平衡」,是对入不敷出的生活方式 say no 的「平衡」。被消费主义和提前消费毒害了整整7年,我终于得以脱身了,写下这篇文章也是希望,可以给同样想做到「平衡」的你,一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