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日本的城市垃圾处理制度,是一个很多朋友会感兴趣的话题。但大多数朋友可能对日本垃圾处理只有一个「相对严格」的模糊印象,而对于细节所知甚少。要说到垃圾分类制度,为什么要执行得相对严格,在哪个环节相对严格,如果不严格执行规则有什么后果,诸如此类更细枝末节的问题,就有些无从下手。

我在日本生活的几年里,做垃圾分类和丢弃的时候,还是近距离地观察了城市垃圾处理系统是如何运转的。再加上有那么一点自己的想法和表达欲,于是想写一篇文章来介绍日本的城市垃圾处理制度。在我着手整理内容的时候,在社区里征集了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我会尽我所能在文章中涵盖对那些问题的回答。

城市垃圾分类制度变迁考

在大的方面上,日本关于垃圾处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分为产业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两个主题。关于产业垃圾的处理,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唯二知道的两个相关话题,一个是上世纪的公害问题,另一个是当下的核电站处理水排海问题。讨论这两个话题也非我本意,我们还是聚焦到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之上。

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制度的建立,其实很难找到一个时间点做切割,在这个时间点之前人们熟视无睹,在这个时间点之后整个社会被动员起来,集中力量整治垃圾问题。即使是日本曾经出现过垃圾围城,新的制度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得以建立和执行的,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能在短时间就被彻底根治的。本质上,生活垃圾,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水平、消费习惯、生产能力的映射,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些变量都应时代发展而激烈地变化。昨日制定的制度,未必能解决今日的问题,不存在那颗一劳永逸的银色子弹。于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日本社会对于生活垃圾的治理,总是在应发展的需求,不断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对于各个时期,日本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对应出台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反响,我的总结如下。希望能帮助你了解日本生活垃圾处理制度发展的脉络。

1950s-1960s 年代

社会背景

国家处于战后重建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人口向城市中集中。环境保护意识较低。

生活垃圾问题

城市中的生活垃圾,超过了依靠人力手推车收集,再集中处理的系统上限。因此向垃圾被丢弃到河流、海洋和野外,滋生了蚊虫,传染病盛行。

法律法规

《清扫法》确定了各方责任。其中基础的行政单位负直接责任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居民负有协助义务,国家、地方政府负有进行资金和技术援助的义务。

《生活环境设置整备紧急措施法》中制定了《生活环境设备整备五年计划》,用于推动各行政体加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以及提高垃圾回收作业的机械化程度。

社会反响

新建的垃圾处理工厂引入了焚烧前的前处理工艺,提高了运转效率。

引入机械化作业,用汽车取代人力手推车,在城市中回收垃圾。

1970s-1990s 年代

社会背景

经济高速增长,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居民消费能力也大幅提升。

生活垃圾问题

消费主义盛行,生活垃圾的种类更加多样,数量也大量增加。

受限于当时的技术,焚烧后拉的垃圾依然需要填埋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逐渐逼近了当时日本可用于垃圾处理的土地的承载力上限。

在新建新的垃圾处理厂的议题上,各地居民均反对在自己居住的区域附近新建垃圾处理设施。

垃圾处理成本与日俱增,为此政府倾向于与报价更便宜的不良垃圾处理企业合作,这些企业将大量未处理的垃圾非法丢弃在野外,造成环境破坏。

法律法规

颁布《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意在使人人都有 3R 的意识,促进循环型社会的形成,这被认为是垃圾减量的根本性方法。

社会反响

国家层面开展研讨会,就垃圾减量的方法进行讨论,并制定了综合战略。

社会各界(地方政府、企业界、广播媒体、非营利组织)举办各种活动,宣传普及垃圾分类回收的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意识。

各地方政府就资源回收提供各种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建设资源回收的处理设施、为可继续流通的物品(二手家具、二手服装)提供交易平台等。

居民的对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每个地区的居民都要根据当地的垃圾回收分类指南,将各种资源分门别类,并在指定日放在指定场所,以便回收的工作人员将垃圾/资源回收。

2000 年后

生活垃圾问题

整体上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的系统平稳运行,只是在人口日益减少的乡村地区,垃圾回收行业的成本如何分摊的问题需要找的新的解决办法。

社会背景

社会整体上依然不断推行 3R 的理念。

法律法规

更精细的规章制度出台。例如在资源回收的产业链方面,规定了各种资源的回收过程中,应该有哪些环节,以及由怎样的组织来执行。例如在和普通市民相关的消费场景中,规定商店不再提供免费的塑料袋。

社会反响

可持续发展、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总结

即便各个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提出的解决方案各不相同,有那样一条暗线依旧贯穿始终。可以说是日本解决垃圾问题的总方针,我总结为:「有着高度社会共识,以民间力量为主体执行,政府配合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不断引入新的垃圾处理技术和理念」的城市垃圾管理处理制度。

就城市垃圾分类制度的建立,我觉得最详细的资料就是出自日本环境省的《日本废弃物处理的历史和现状》1。我前面的分享也是基于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如果有朋友想要更详细地了解日本垃圾处理制度建立的脉络,不妨结合 AI 工具翻阅原资料。

垃圾分类回收方法论

在介绍日本的垃圾回收制度发展史的时候,也提到了垃圾回收是各地区的政府制定制度,当地居民遵守执行的方式开展的。因此,虽然各地区、城市都会要求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具体细则会有所区别。比如东京和大阪的垃圾分类回收,在具体执行的细节上就不尽相同。当然大体上而言,是同样的规则,所以这里我会用更一般化的视角去介绍这套分类标准。

关于垃圾如何分类,我做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生活中最常见的废弃物,可以分为大型垃圾和小型垃圾,垃圾的大小会决定是否便于规模化处理。大型垃圾主要就是闲置的家具和家电,如果使用状态良好,可以卖给二手回收商;如果已经没办法继续使用,就要联系上门回收的从业者,花钱让其帮忙回收。

小型垃圾的种类就更加丰富。首先要区分垃圾是否可燃,像是陶瓷、金属制品就要作为不可燃垃圾回收。可燃的垃圾太过丰富,为了降低分拣的难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一般会要求居民更细致地分类各个品类。比如把塑料瓶和一般塑料制品区分开,把纸箱子整理捆绑等。那些有回收价值的垃圾之外,就都能被算作是可燃垃圾处理。

将垃圾的种类确定之后,作为分类的一步,要将垃圾丢到指定的垃圾袋当中。所谓指定垃圾袋,是需要在超市或者便利店购买的指定种类的垃圾袋。通常会有可燃、不可燃、塑料等种类的区分。购买指定的垃圾袋包垃圾,一方面是通过垃圾袋的溢价,政府回收了一部分维持垃圾回收系统运转的费用;另一方面也便于回收的工作人员通过袋子的颜色,可以迅速判断出这个垃圾是不是当日回收的对象。

神户市家庭垃圾回收用垃圾袋,垃圾袋上也标明了哪些物品属于这个垃圾的范围。

在分门别类了各种垃圾之后,接下来就是丢垃圾了。和国内城市的方法不同,在日本不是将不同种类的垃圾丢进不同垃圾桶,而是根据时间表,周一到周五每天都只能丢指定种类的垃圾到指定地点。换句话说,如果周一是可燃垃圾回收的日子,就必须在指定时间之间(一般是早五点到早八点),将可燃垃圾袋装的垃圾丢到指定地点(公寓的垃圾回收箱或路边指定地点)。当日清运的工作人员会将垃圾回收。

在中国,很多人对垃圾分类最大的困扰就是,即使我们作为居民按照要求把垃圾分门别类丢进各个垃圾桶当中,回收垃圾车也会把所有垃圾桶的垃圾都一齐清运。看到这种情形,总是会让人产生自己到底在忙活些什么的挫败感。日本这边,在时间维度上的区隔,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此外,对于不同种类的垃圾,回收的频率也是不一样的。下图是我现在生活的神户市这个月的垃圾回收日程表。像是在家中长时间存放会产生异味的可燃垃圾,就是每周两次的频率进行回收。像是不会对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的不可燃垃圾,就是每两周一次的频率进行回收。

2024 年 3 月垃圾回收日程表

最后清运垃圾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在他们的工作时间内把各个区域的垃圾回收,运送到处理厂。作业方式可以参考下面这个视频。可以看到垃圾回收车会按照一定的路线行进,工作人员会跟着车辆,把放在回收箱的垃圾,丢到垃圾回收车的箱体里。这个过程,有点像守望先锋当中的推车模式。

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

想必每一个有工作经验的朋友,在看待一个公共系统运行的时候,都会关心钱的问题。更具体一点,就是钱从哪里来和钱到哪里去。

用于城市垃圾处理的钱,都是从当地政府的预算中划拨,根据环境省资料中的信息,以 100 万人口规模的川崎市为例,每年用于城市垃圾处理的费用为 223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0.7 亿 )。其中包括了垃圾处理、资源回收设施的建设改良费用,以及维持这个系统运转的费用。

2011 年,川崎市用于维护城市环境的财政支出细节

既然是政府预算中划拨,那这笔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其中主要构成就是税收和政府发行的债券。当然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就是前面提到的,用户需要购买指定垃圾袋一事。根据我查到的资料2,这部分应该算作是政府贩卖垃圾袋获得的收入,而不是税收收入。这部分占整体财政收入的比例相当低,也全部填充入和垃圾处理事业相关的预算当中。

再之后就是这些预算具体都花费在了哪些项目上。其中最大的开销就是人力成本,占总预算的 63.8%。这和日本相对高的用工成本有关。当然,这里的用工成本覆盖的,不仅仅是指前面视频当中回收垃圾的工作人员,应该包含了整个垃圾处理产业链的所有工作人员。另外一部分就是垃圾的处理费用。如今已经是工业化处理垃圾了,机器的运转需要各方面的支撑,特别是金钱方面。

从另外一个方面,不同种类的垃圾处理,所占的预算比例也不尽相同。普通垃圾(可燃垃圾)的占比最高,达到 69.1%。此外基本上可以视作可回收资源的垃圾,几乎是均分了剩余的部分。处理资源型垃圾所需要的经费,并不会高于普通垃圾,是合乎逻辑的。首先这部分的垃圾的总量并不会多于普通垃圾,另外回收后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乱丢垃圾要当心

很多朋友都关心,如果没有按照规定丢垃圾,会遇到怎样的麻烦,特别是会不会被人把垃圾丢回门口。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不遵守规定这件事,会分为不同的程度,小到垃圾中的一部分没有被正确地分类,大到没有按照指定时间地点种类丢垃圾。而相对的,为了维护秩序,处理不同情况的难度也不同。所以,不能粗暴地说不按照规定丢垃圾就会被工作人员把垃圾丢回到门口。

对于垃圾袋里面装了什么,在回收的环节不会有人拆开检查,在处理环节中发现了问题也没办法溯源。只要不是太过夸张,都不会有问题。这也是很多有日本生活经验的人,对于垃圾分类,常说万物皆可燃——不知道怎么分类,或者是实在分类太麻烦的垃圾,丢可燃垃圾袋总不会有问题。

但是如果是不按照规定的日子丢垃圾,就有垃圾被丢回来的风险,当然也不是百分之百。主要要看有没有所住的地方,有没有一个事事认真的管理员。如果有,且管理员能够通过监控知道是哪户业主没有按照规定处理垃圾,就有可能把垃圾放到门口要求住户好好处理。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能配合垃圾分类

是不是日本人都乐于配合这套规则,我并不能下断言。时常也会听到周围的朋友抱怨垃圾回收的时间过于严苛,一旦出门的时候忘了丢垃圾,就有可能和一包垃圾在一起相处好几天。但是,在我所知的范围内,还没有人会不遵守这套规则。这当然有一部分是源于日本人过盛的集体意识。只要是集体所遵守的秩序,自己就也会加入其中。甚至我觉得很多在日本长期生活的外国人,包括我自己,都有些乐于融入这种心照不宣的集体意识。

当然抛开这种遵守规则的国民性的论调,我不得不承认,日本这一套垃圾回收的规则是合理的,是易于遵守的,是不额外制造麻烦的。丢垃圾不需要去很远的地方;丢出去的垃圾会被及时回收,不会在街面上滋生蚊虫和异味;有些时候也不需要事无巨细分辨每一个垃圾的种类;在搬家到新的社区时,能领到介绍当地分类信息的小册子,不额外收集需要信息。每一个环节都被考虑到,你需要做的全部,就是遵守这个规定就好。

归根结底,能够形成这样的社会共识,是因为日本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日本人距离「垃圾围城」的记忆并不遥远。如果不认真一点对待垃圾分类,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要与垃圾共存。垃圾分类在这边并不是一句口号、一个理想,而是存在于每个人可感知范围内的切实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实在是幅员辽阔,很多人不会也不必对垃圾的处理有任何的实感。所以无法苛责,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坚持垃圾分类处理。

我还想说什么

当我回看我在日本的生活经验,我不觉得垃圾分类是一个多么困难的事情。大部分物品都能够被轻松地归类。至少在我的生活中,还不会遇到某种新型材料制作的物品,让我无从下手。如果有,我希望它是可燃的。

如果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我就会对我们国家也做到垃圾分类一事有信心。当下还没做到,可能是人们还没有达成共识,可能是配套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既然我们已经在讨论,就总会在某一天达成共识;既然有人对他国的制度感兴趣,我们的制度就也会得以完善。

不过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终会有一天掌握终极的垃圾处理技术,使得在成本划算的范围内,任何垃圾都能够被高效地处理,且不会造成环境负担。如果那一天很快到来,或许我们都不再需要去分辨,什么包装可以被归为塑料,哪些垃圾又算作可燃。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