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钢化膜和我相聚的最短时间,只有22个小时,22小时之后的第42秒她支离破碎,5分钟后我的手机上贴上了另外一张膜。

        10月10日我的新手机到了,从贴上第一张钢化膜到写下这篇稿子的115天里,电池循环了131次,而我的钢化膜已经贴到了第17张膜,每六又十九分之二十五天我就需要重新贴上一层膜。回过神来我已经在这片薄薄的玻璃膜上花费了整整909元。

        先前我手头常用的数码设备有iPad pro、iPhone、Airpods、Macbook、Apple Watch、理光GR3以及OPPO find N3,它们都毫无保护,裸露在世界中,在口袋里、手腕上、桌面上,充满了美感、轻盈而优雅。那时每每我回想起过去,父母总是在彩电、洗衣机上铺上厚重的布,用以防尘,我只觉得那些家电就是用来使用的,裹上布条是希望于这些家电用上三十年吗?如果那些家电在设计寿命之前就提前损坏,说不定是因为长期盖着布,而导致的散热不良,加快了电子元件的老化。

小时家中的彩电

        可是命运的回旋镖精确的敲在我自己的脑袋上,那天下午我做了个梦,我梦见了时隔几年我又给我的iPhone贴上了钢化膜套上了保护壳,在套上手机壳的那一瞬间,我以为我会醒来,谁知道,原来有一些梦是永远不会醒的。


        个人来讲,第一次套手机壳是从我的第二部手机索尼Z1开始,因为自那时起手机就都成了双面玻璃夹铝合金中框的设计,为了避免高昂的屏幕与背板玻璃损坏维修费用,不可避免的套上了手机壳。但是后来购置的手机,不论是三星S9还是iPhone XR,即使套上了手机壳,还是难逃后背板玻璃摔得粉碎的结局,下面就是iPhone XR的遗照,虽然基本功能无碍,但已经没有了维修的必要,更无需再为维修费操心,扔进苹果官方店,由其免费回收。

苹果回收的回执

        在2021年,这是我手机裸奔的起点,在购入iPhone 12mini时,虽然还是照例在手机到货之前买好了手机壳和钢化膜,奈何因为这一代iPhone的发热量实在是巨大,而mini在浓缩手感的同时把热量也一并浓缩,带上手机壳之后更是难以忍受。于是就只能把手机壳去掉,而钢化膜在手机壳去掉后的1个月后也莫名其妙碎边,索性就彻底裸奔了,当然最后背板玻璃还是摔得不成样子。不过正面屏幕的超瓷晶面板除了疏油层被划得不成样子,本体倒是坚固耐用。

        后来在2022年首发购入iPhone 14 Pro的时候,想着世界上最好的科技公司之一,它殚精竭虑设计的旗舰手机外观,挑选再三的手机材料,最后被包裹在十几块钱的塑料壳里面,在它的生命周期中,几乎没有被人触摸过,甚至在它退休的时候,在摘下手机壳的瞬间,发现它几乎如新。仔细想想这不是当代的买椟还珠?而且鉴于以往的老手机哪怕是带着手机壳,结局也都是一样的,于是买了Apple care+以备不时。至于手机壳和钢化膜?抱歉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后续在这一年的使用周期里面,幸运的是背板玻璃没有摔碎,但是正面的超瓷晶面板的边缘摔出了一些缺口,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依旧是疏油层,iPhone自带的疏油层干涩难用这是第一宗罪,疏油层容易被划伤这是第二宗罪,虽然不是屏幕面板直接被划伤,但是一道道或深或浅留在涂层上的划痕,清澈透亮变成了模糊混浊,最后一整年用下来,怎么万元机会用成了千元机的质感。

         到了入手iPhone 15 promax的时候,这一次我刚好在国外出差,所以在买手机的时候一次性购入了3张图拉斯的钢化膜,手机壳就靠AC+来替代了。结果没出1个月这三张膜都碎光了,我一度怀疑是膜的质量不行,于是我换成了青盾的钢化膜,截止到现在连带着图拉斯和青盾我一共买了19张膜,从10月10日手机到手激活贴膜,到成稿的日子2月2日,一共115天,电池循环了131次,而我的钢化膜已经循环了17张膜。平均下来每6.76天就需要重新贴膜,每张膜平均价格在48元/张,回过神来我已经在钢化膜上花了909元,而我的AC+的价格也才1599元。

钢化膜订单

        图拉斯和青盾的钢化膜也算是颇有口碑,在使用的时候疏油层的爽滑和钢化膜本身的清透也让我很满意,看网上的评测落球测试和压边测试也是最好的那一梯队,那为什么在我这里碎得这么快?

逃不开的碎边

       由于这些钢化膜碎的地方普遍是边角上,我仔细观察了下钢化膜的细节,如下面的图所示,钢化膜由于有夹胶,会使玻璃的边缘相对更高,当手机跌落或者和别的东西碰撞时,手机膜会首先被碰到,如果没有钢化膜,则是手机的边框直接承受冲击力。这意味着如果想要钢化膜不碎边除非是买非全覆盖的钢化膜,亦或是就此套上手机壳。

玻璃-胶-屏幕

        手机的意义不在收藏,在用。苹果的疏油层太差,得贴上钢化膜才用着舒服。最后我还是选择买一个手机壳,但是哪怕是PITAKA号称还原裸机手感的手机壳,用下来还是同不戴壳的手感相差甚远,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再也无法忍受手机戴壳的手感,回过头来选择买一张非全覆盖的钢化膜,然后把手机壳丢掉。

估计这次不会碎边了

       之前我在小红书、B站还有其他的一些社交媒体上总是看到有人在说在国外他们的收入高消费水平更高,手机摔坏了也不心疼,所以大家都不给手机套上壳,但是就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讲,手机戴不戴壳也不一定和收入有关,而是一步一步自然而然的不得不给手机贴上膜、套上壳。

       我这个裸奔党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