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无意间接触到了《流言终结者》主创亚当·萨维奇撰写的自传——《所有工具都是锤子》,他在这本书主要是从一个创客的视角出发,讲述如何从头开始去做一个创造者,本书甚至有一整个章节专门介绍什么样的材料应该用什么样的胶水,内容之详实,对于手工爱好者,或者影视行业的美术部门从业者来说,这本书应该可以帮助他们增进许多实用的知识。

《流言终结者》两位主持亚当·萨维奇(左)和杰米·海纳曼(右)

我本人,严格来说,不太属于本书的目标受众,但我仍看得津津有味。一方面是书中讲到了颇多《流言终结者》和好莱坞电影的幕后趣闻,这是我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虽然我不是一个制造实物的创造者,但也勉强算得上是一个数字内容创作者,书中作者分享的许多关于工作心态、工作方法的内容,也适用于创作者重新审视工具、重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

我尤为喜欢书中作者戏仿「连环杀人犯(serial killer)」一词,称自己为「连环技能收集者(serial skill collector)」,他学习新技能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学会它,而常常是为了完成某个项目,进而自发地去学习新技能,让新技能成为自己「解决问题工具箱」里的工具,接下来的内容就是他在成为「连环技能收集者」的过程中收获到的窍门。

井井有条

作者在工作中最常用的两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其实我们生活中应该也经常会提到和用到,一个就是「列清单」,另一个就是「勾选框」。

因为作者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完美复刻出影视作品里的道具,为了追求到百分之百地复刻,列清单就是最有效避免任何细节遗漏的手段。

为什么要列清单?

列清单可以把杂乱无章的事项整理得有序,让我们对当前项目有全局的了解,清楚目前的进度,以合理地安排时间,避免最后期限到来时才后知后觉根本来不及完成任务,因而陷入崩溃状态。

一份完整、详细列出所有部件的清单能让你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它既能帮助你直观地看到项目的进展,也能使你免于被挫败感击倒。

如何列任务清单?

1. 罗列所有信息

将关于目前这个项目的所有信息都罗列出来,是一个「清空大脑」的行为。

「清空大脑」,几乎在所有 Getting Things Done 教程中,都会提到这一点,对于普通人来说,完全依靠大脑来记住所有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越多、越杂、越细,就越充满干扰。

我常常会把大脑记忆比作计算机的内存,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处理当前任务,它访问速度快、执行效率高,但缺点就是容量小。如果计算机同时执行多个耗费性能的程序,那么就会出现卡顿等问题,我们对大脑的使用也是如此。所以,其他眼下无暇处理的事务,就先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吧,也就是用纸笔或者软件应用记下来。

在罗列信息的时候,作者提到,不必担心制造出一堆乱糟糟的信息,或者是内容不够详细具体。

他举了皮克斯编剧安德鲁·斯坦顿(《海底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导演、编剧)的话作为例子。安德鲁在为一个团队做咨询的时候,直截了当地说,在项目初期情况一定会一团糟,但这是正常的,无需在初期阶段追求质量。

安德鲁·斯坦顿(右)凭《海底总动员》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奖。

清单也不会一次性就能够全部列完,随着工作开展,会不断遇到新问题,或者发现任务 A 的执行,需要先依赖任务 B 的完成,这时候就需要对清单进行补充。

但是,列清单是可以永无止境的,只要不断追求更高的细化程度,清单就可以一直列下去,而我们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要列出一份究极详细的清单,而是要借助这份清单去完成任务。所以,在列到一定程度,比如足够让人了解任务的大概模样之后,就可以动手去做了。

2. 整理分类

将信息罗列出来之后,第二步就是整理分类这些信息。

作者的方法是将其整合成连贯有序的操作步骤,因为每个人的分类规则各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我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3. 动工

整理完之后,第三步,动工。

虽然作者会将清单整理成有顺序的操作步骤,但实际上他说他更喜欢先从清单中最棘手的部分开始入手,既解决了最难的问题,等到收拾其他问题就轻而易举了,也避免在最后截止时间快到时才发现还有一个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难题等待解决。

但个人认为,不是一定要像作者一样从最难的部分开始,或许有的人可能会因为太困难,心中更加焦虑从而导致拖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不必认为他人的方式一定就是最优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用的方法。作者也在书中提到这一点。

你的理念只能也只该属于你自己。 你对重大问题的答案可能跟别人不一样。也许像尼克·奥普曼一样,当一切顺其自然推进时,你工作起来最得心应手;或者像杰米一样,当一切按部就班进行时,你的头脑最具创意,双手最有效率。

在一步步解决清单上的任务的过程中,作者的另一个常用方法「勾选框」就派上了用场。不过,他所用的不是在已完成的任务前打勾,或者划掉已完成的任务,而是涂抹勾选框。

这个方法是他在工业光魔特效公司(乔治·卢卡斯为制作《星球大战》而创立的公司,曾获得过 15 次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学到的。

工业光魔特效师们正在制作《星球大战》中的千年隼模型。

如果任务 100% 完成了,就把整个方框涂黑。
如果任务完成进度超过 50%,就沿对角线将方框涂黑一半。
如果任务尚未开始或无法衡量进展,就先将方框留白。

作者执行他的勾选框准则。

这样做,比打勾更好追踪进度,也不会因为划线而让清单变得难以辨认、复盘。

4. 清单可以休眠

基于作者的工作内容,他时常会中途搁置一些项目的进展,比如在制作某些电影道具时遇到无法解决的细节问题,只能等到日后有更多资料时方能继续开工,又或者是忙得不可开交,无法一口气完成项目,像是他想要制作《异形》中凯恩的太空服,开始时是 2002 年,等到他真正完成制作已经是 2014 年了。

而我们自己,也必定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去完成,那手头上的事情肯定要搁置一旁。

这种暂时搁置清单的状态,他称之为「清单休眠」。

在把这个清单休眠之前,他会做的事情是,再列一份关于这个休眠的清单的清单,记录哪些工作已经完成,还需要完成哪些工作,而自己下一步打算做什么。

如此一来,在之后再拾起这个项目时,你便能很快上手,无需再多花精力从头来过。

关于「清单休眠」这个方法,虽然在工作中暂时未有机会能够尝试,但我在玩游戏时却对此深有感触,比方说在追求游戏百分之百完成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肝不动的情况,而我一旦放下这个游戏,又常常会时隔很久才会有机会再次拾起它,每当我重新打开游戏时,总是会忘记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嘛,需要花上一段时间来重新上手。这时候,如果我在暂时放下这款游戏的时候记下了当前正在进行什么任务、之后还有什么事情要做,可能就会好很多。

整理收纳

作者绝对不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会把办公桌收拾得整整齐齐的那种,相反,他可能是个「极繁主义者」。

他描述自己的第一间工作室,是用「公寓内部看起来就像好多个垃圾堆组成的地形图。就像当时我糊里糊涂的脑子一样,工作室里满是乱堆乱放的原材料、尚未成型的创意作品和回收利用的垃圾。当时我经常沿街捡垃圾,幻想自己是个拾荒艺术家。」来形容的。他认为这样的工作室虽然乱七八糟,但却充满活力。

作者在他的第一间工作室中工作。

但就是这样一个喜欢捡垃圾、工作室里堆满工具的人,随着工作逐渐繁杂,工具逐渐增多,也深深感到整理的重要性。

他(指《公园与游憩》中的角色尼克·普罗德曼)通常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比如拽过几个锯架和一些夹钳,借助它们来锯木料。当然,我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不过,这需要更大的力气和敏捷程度,”尼克继续说道,“而且10%会出问题。我会不小心摔一跤,砸穿刚刚搭好的假墙。”我也是这样。

通常来说,我们的第一个工作室都充满活力但乱七八糟。不过,我们会一口咬定这是创造力的体现,但是随着距离的产生(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我们就会意识到,混乱以某种方式阻碍了自己的创造力产出。

尽管如此,他也不会是「断舍离」理念的拥护者,他认为「有一种方法能让你整理得干干净净,所有东西都收纳得看不见、贴上标签、按颜色排列,感觉就像监狱一样,让人倍感压抑。」,在美观和实用性之间更追求的是既要收拾,但要敞开,无遮无挡,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目了然,触手可及,看似嘈杂,实则有序」。

其实就是把所有工具都放到一目了然的位置,不把工具收纳至看不见的地方,避免因为看不见而遗忘了工具的存在,接着在全开放式的基础上,他再对物品进行分类,让自己可以快速地找到工具所在。看起来乱,但对作者来说,这能让他的工作效率最大化。

作者的开放式工具架

每个人都有更适合自己的整理方式,比如作者在《谣言终结者》的搭档杰米·海纳曼,就更喜欢分门别类、整整齐齐的收纳方式,不同的工作内容都有各自专属的工作间,比如焊接室、电子元器件室、木工车间、喷漆房等,锤子只会存放在木工车间,不会出现在其他地方。

当作者在木工车间之外的地方需要一把锤子,就需要往返一趟取用这把锤子,显然在作者看来,这绝对只会降低工作效率,然而——「穿过整间工作室去取锤子对杰米来说很有意义。他会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边走边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所以,找到最适合自己工作、生活的整理方法,就是最好的整理方法。

我说的“直面自己”,是指观察自己的习惯并从中学习,根据获得的信息做出改变,从而提升自我。

心态

从上述方法的介绍中很容易看出,作者对工作心态很重视,一个好的工作心态,对提升工作效率是事半功倍的。他在经年累月地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可以有效地在工作期间将心态调整至最佳状态。

除了工作方法之外,对于通常意义下容易消耗心态的情况,作者也分享了他如何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1. 截止期限

把截止期限视为洪水猛兽,并不少见,但作者认为,不应该把截止期限视为敌人,而是应该接受它的挑战,把它当作是游戏中的一个任务。

比如说寒暑假作业,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必定都经历过最经典的截止期限,有的人会在放假的前期就一鼓作气完成所有作业,有的人会合理分配每天写多少,也有更多人是在放假结束前几天,甚至前几个小时才匆忙赶完。结果都是完成了任务,但完成效果最差、最讨厌截止期限的一定是最后一类人。

正职工作中遇到的截止期限,和读书时作业的截止期限,是同一类,都是由外界施加压力,那如果是日常生活或者兴趣爱好这种无第三方介入的截止期限呢,比如每天拖地,又或者是每周写一篇文章,即使没有完成,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事情便一拖再拖,远远超出自己当初设下这个截止期限的计划。

这就是作者为什么要用整整一章去讲述如何面对截止期限,并且提出要正视截止期限,去迎接它的挑战。

在处理自己的事情或项目时,如何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截止期限?作者说,截止期限不能是随机的一个日期,这个日期必须和你本人或者项目本身有关,也可以和两者都有关系。

如果是随机的日期,那么很容易再次发生不断拖延的情况,因为完不成也没关系,而如果关系到自己或者项目本身,比如要在某个特殊的日子给某个人送一个礼物,那就会有动力推动自己前进。

作者要求自己在 SDCC 上穿着《异形》的服装,终于历时 12 年做完了这件作品。

既然有了截止期限,即使我们再如何积极面对它,也难免会遇到无法按时完成的意外状况。

截止期限会带来时间压力,这份压力能够帮助我们关注任务本身,把压力转化为效率,但稍不注意压力也会转化为焦虑。正视截止期限,不单单是指接受它带来的挑战,也提醒我们不要被截止期限带来的恐惧压垮。

即使没有按时完成,也不会是世界末日,放松心态去解决没有按时完成带来的后果和问题即可。

当然,这里指的是在尽力之后仍无法按时完成的情况,例如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意外情况,事情并不如我们所设想的展开,而不是指敷衍了事后,用「天也不会塌」来安慰自己。

2. 容忍错误

正如上文所说,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意外情况,失败是常有的事。作者强调,这里所说的「失败」,是指过程中暂时的失败,而不是最后结局的失败。可能对于他创客的工作内容来说,只存在「还没开始做」、「正在做」和「做出来了」三种状态,在成功制作出想要的物品之前,任何的失败都不会让他觉得这个目标绝对无法实现,只会认为是暂时的错误罢了。虽然我们不是做同样的工作,但也是可以学习这样的心态的。

所以,他认为错误的存在是合理的,任何事物要到达完美的状态,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次迭代方能达成。

而且错误总是能够带来经验,经验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下一次任务。

所有工具都是锤子

关于书名《所有工具都是锤子》,源自于作者在工业光魔的一个同事马克·巴克,马克厌恶花费太多时间于找对应的工具这件事上,他鼓励的态度是打开思路,不要被工具所束缚,比如说当手边需要敲打东西却没有锤子时,钳子也可以成为「锤子」,这就是「所有工具都是锤子」之意,让工具为己所用,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才能最好地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