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我在尝试了解 wolai 的替代品时发现了 Obsidian 。

它相较于 Notion 而言,具备免费&本地存储的优势,这是其他笔记软件无法替代的。

同时,它又具备高度的可拓展性,社区上众多的 Obsidian All in one 相关案例的分享,让我觉得我可以通过插件的补充,css 代码的完善逐步将它优化成我希望它成为的模样。

“Your thoughts are yours.”

 "Your mind is unique."

“Your knowledge should last.”

它勾起了我对 “自己的笔记不属于自己” 的恐惧,又给了我一个看起来超酷的解决方案。

谁能拒绝一个可本地部署,内容迁移极度方便的 Notion 呢~


于是,这三个月来,我就在不断地安装插件,学习插件相关的代码,搞懂这些插件如何使用。

想尽办法让我的 Obsidian 实现和 Notion 一样的功能。

我使用 Dataview 插件,为笔记配置上 YAML 的属性,让我的笔记本身成为了一个数据,整个知识库就是一个数据库。

我使用 Tasks 插件来优化任务管理,并用 Projects 插件补充,实现了一些简单的项目管理。

我还为我的 Obsidian 配置一堆其他乱七八糟的功能,比如用 Timelines 插件实现了时间线,Enhancing Mindmap 插件实现了思维导图,用 Activity History 插件做了一个我上传笔记的热力图等。

我甚至考虑到 Obsidian 附件过多后的性能负担,专门去阿里云租了个 OSS 作为图床。


但是,我的知识库,没有诞生一篇笔记。

在这段时间内,我连一篇永久笔记都没有写出,我只是不断地忙碌于让自己个人管理的工具变得更加强大。

如何使用这个工具,该用它来实现什么,为什么需要个人管理,个人管理该怎么做?

我对这些问题缺乏思考,只是一昧地沉迷在优化 Obsidian 中,仅此而已。

所幸,在与我的朋友安利这个软件时,受到了提醒

“我并不需要这个软件,我用苹果备忘录就能实现我的需求。”

他向我展示了他的备忘录页面,无比简洁的面板,配上基本的标签功能和大量的笔记。这构成了他的整个知识库。

看起来有些简陋,而且功能单一,但是如他所言,这已经足够。(我知道苹果备忘录在iOS生态下其实能和其他应用很好的联动,实现强大的功能,只是我的朋友并没有使用这些功能)

相较于 Obsidian ,使用备忘录能让他更加专注于知识管理本身。尽可能地减少时间浪费在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上。

而关于个人管理的其他方面,比如任务管理&项目管理,他向我介绍了别的软件。

“为什么不专注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呢?
我们之所以使用这些工具,是因为它们能提高我们的生产力,而不是相反。”

我当时无言以对,结束了对话。

我真的需要使用 Obsidian 来实现 All in one 吗?
这是否是我真实的需求,它能提高我的效率吗?

事实上,在去除滤镜后,Obsidian的在 All in one 上的缺陷非常明显。

它的表格奇烂无比,就算使用插件,乃至 1.5 版本以后,也只是达到了及格线水准。
如果要用于项目管理,起码也要起到多维表格的效果。

它在同步上也有缺陷,手机端编辑困难,大量插件在手机端的效果非常糟糕(比如 Timelines 在手机端会具体呈现为一个长长的“竖条”,根本没法观看)。
且在关键的多人同步编辑上近乎完全无法使用,这意味着无论如何都至少需要再使用一个别的项目管理软件。

而哪怕是单纯的知识库管理,在信息搜集的部分,拿它做 RSS 阅读器或者类似 flomo 的灵感记录也都是有缺陷的。

社区中有很多人在为改善这种体验付出努力,我不想否认他们的汗水,因为正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让 Obsidian 变得愈加强大,或许有一天它真的能够实现 “本地部署的 Notion”,但是起码不是现在。

我之所以使用这个软件是为了提高我的生产力,倾向于本地存储也只是考虑到风险因素,All in one 并不是我的需求。

放弃这种对工具的“折腾”之后,我重新进行了整理和思考,向他人“借鉴”了知识库管理的方法,最终决定还是继续使用 Obsidian 进行知识库管理,止步于此,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