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放轻松」征文活动
前言
「放轻松」这简单的三个字,对于身处躁动不安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一件是多么难以做到的事情。充斥着钢筋混凝土的超大城市在给予我们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不断地吸走我们宝贵的注意力与精神力。炫目陆离的屏幕上的不会停止刷新的学习方法,大字小字的知识专栏中持续更新的所谓当代版本答案的职业指南,再加上同龄人的进步,父母的高期待,让我们深陷焦虑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而当我们发现凭借自己那有限的时间精力无法在短时间内成为社交平台、知识博主及视频网站中向大众展现的高智商、高情商的水平时,我们会气馁、并怀疑自己,从而迷失了本应属于自己的方向。
直到现在,对于选择与能力的焦虑依旧不时地像一只毒蛇一样侵蚀着自己的心力,与焦虑拉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期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以平稳的心境面对我们的人生选择时,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走好,专属自己的人生道路。
属于我的的焦虑与迷茫
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 因为他并没有创造自己,但却是自由的。 因为一旦被扔进这个世界里来,他就必须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萨特
我们每一个人从进入社会开始便被抛向了充满无限选择的广袤天空,却由此迷失了飞行的方向?旁人提供的经验是否能采信?前方的空域是否充斥的危险?靛蓝色的天空会不会是暴风雨前的平静?我们似乎什么都能选择,又似乎什么都不能选择,而在选择与不选择之间的踌躇与纠结的过程中,焦虑感与迷茫感便悄悄地爬上了心头。
层层叠高的钢结构摩天大楼,车水马龙的摩登街道,畅通无阻的虚拟世界都昭示着我们现代社会的瞬息万变。以此同时周围不断涌动着的那些繁琐杂乱的信息也在持续不断地扔到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小红书、B站、抖音、快手无时无刻都在向我们展示那些“成功”的生活方式:早上5点钟爬起来学习的学神学霸,社会活动丰富多彩的社交牛逼症患者,高学历高工资的“职场卷王”。再看看平凡无奇的自己,与他们相比自己似乎是一只毫无特长、平凡平庸的“丑小鸭”。
与外部世界比较后的强烈不适,外加时不时被那无垠的天空所诱惑,让本已愁苦的自己更加焦虑不安,这一点在自己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人说选择大于努力,而基于于自身经验及环境的受限,我们每个人又不得不依赖于一丝运气,而我依稀地感觉自己成为了那一个不得不将手里握着得烂牌尽量打好的角色。
好巧不巧,自己选择了一个当今已经在互联网上成为一个网络段子的天坑专业,经验的匮乏再加上知识面的缺失,选择了提升空间有限的工作岗位。周围朋友同学持续不断地进步,其他行业看似蓬勃的发展前景,外加社交平台那些充实丰满的工作与生活,触动着我那紧张易敏的神经,仿佛第二天我就会因适应不了发展的需求而被甩下前进中的时代列车。
经不起诱惑的我被那无穷无尽的自由选择分散了注意力,似乎照着别人的方式就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在书柜中增添各行各业的书籍,在网络上查看琳琅满目的学习方法,不停地翻找幻想中那所谓的出路。听说python能提高效率便开始着手学习python,行业内大家都在奋力考证于是也开始准备考取职业证书,当然专业书籍也不能落下。
幻想着能将这些均掌握的我们松了一口气,似乎我们那面对时代的焦虑便由此烟消云散了。然而当我们的头脑被一大堆完成不了的琐事中干扰得自顾不暇后,自由的天空也会显得如此聒噪烦闷。无穷无尽的选择和那浩瀚无垠的知识之海带来的并不一定是甘甜的蜜与奶,还可能是望不到底的混乱与无序。
面对那些浩无烟海且漫无目的的学习,我的大脑开始慌了神,任何仓促的学习技能难以煮成熟饭。面对python的学习在没有相应项目实践的情景下学到的总归是一些皮毛,专业书籍学习的心不在焉,用一系列的借口来掩饰自己没能考取到职业证书的原因,而当正做着手头上工作的同时,心里却想着第二天的计划,越是慌不择路自己越是难以掌握自己的生活。
无序的忙碌带给自己的永远是一团乱麻,奉行完美主义信条的与现实的失误就成为塞住心智的顽石。工作中为打错好几个数字而懊恼,做题时为不能想到知识点而痛苦,读完书后又恼怒于无法熟练书中的内容。
混乱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与自己的高期望形成的反差不断给予我负面反馈,让焦虑像慢性毒药一样时不时地侵扰着我。
思考焦虑背后的逻辑
回想自己产生焦虑的过程,会发现自己一直在将主动权甩手给外部环境去定义,我的情绪态度、方式方法、行为决策逐渐都被外界所掌控了。互联网、电视电影、新旧媒体乃至我们接触到的人都无时无刻都在强调着他们的方法论。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那样的声音:
“宇宙的尽头是考编考公”“计算机是如今的版本答案”“四大天坑千万别进”
乍一看这些观点都很有道理,但它们仅仅是观点,甚至是幻影罢了,大部分的观点与现实中的自己关系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密切。这些与自己关系并不是那么大的方法论影响了我们的决策和选择,吸引了宝贵的注意力。于是苦恼开始时不时得从我们的脑海中蹦出:
“我的大学专业是不是选错了?”“我是不是应该趁着这个时候转行?”“别人都这么说了是不是应该换一个方法?”“我是不是应该换一条赛道”
迷茫的我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也会怀疑今后的选择,于是便开始无头无尾地自由选择,自由选择的代价是内心的聒噪,这种躁动不安打乱了自己思考,将决策与情绪均交给了外部世界,而实际上这所谓的外部世界本身终究是自己内心的幻想罢了。毕竟无论是平台上的照片墙还是朋友圈中的动态均是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了出来,本身便是不真实的,而周围人的现实生活犹如万条平行线,与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本身并没有过多的联系了。不经过思考的自由选择本身便是将我们生活的决策权交给了别人。
自由选择的本身还携带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以及对犯错本身的羞愧感。在将情绪交由外部世界的本身成为了一种不自信,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得能做好每一件事情,自身的技能是否能应对未来的挑战,这样的不自信越会产生的对未来的恐惧反过头来加剧了无序的自由选择。
我害怕自己会被社会淘汰,害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种恐惧随之加重了自己对错误的敏感程度。工作的时候纠结之前打错数字的表格,读书时会为难以回忆起过去所读的内容而耿耿于怀,与周围同事朋友聊天后会不断地反省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亦或是做错了什么。后悔与自责产生的情绪干扰了我的正常生活,令我持续的紧张,而越是紧张则越容易犯错,越犯错则会更加的紧张,这样的负反馈阻止了我前进的脚步。
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
盲目的自由选择,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外加对犯错本身的羞愧感构成了焦虑的原因,而这一切的核心便是我放弃了原本应该属于我的选择权。找机会学习新的知识,提升自己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我们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而对于情绪本身,我们也有选择的权利,毕竟无论外界怎么说,情绪还是从我的大脑中产生的。
在认识到自己可以选择后,我总结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方法。
一、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一个过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任何的学习过程都需要花费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芭芭拉·奥克利在《学会如何学习》一书中阐述了人类的学习过程是大脑内的神经节之间不断建立新链接的过程。当我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住在大脑前部的前额叶皮质会帮助我们形成短期的工作记忆,就像一只记忆力章鱼,帮助我们抓取正在处理的信息,并慢慢将其存储在长期记忆库中。
大脑链接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而学习本身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世界不存在一吞即灵的大力丸。面对那些完全陌生的、困难的技能及知识,我们的大脑会倾向于排斥、回避及拖延,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个适应大脑的方式,将新知识的学习一点点地排进生活的时间表中。
当我想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会选择每天抽出30分钟的时间学习句子和短语。当我想学习编程的时候,在主业确认完成的时候插入一定的时间去接触,哪怕每天吸收一两个小知识点。这个时间完全由适合自己的方式决定,这样每天都有一丝丝小改变。
当我们苦恼于学习的无解时,不妨想这是个由生到熟的正常过程,我们要做得就是保证过程的持续,剩下交给时间吧。
二、确认好了目标后集中注意力
我们的短期记忆有个特性,它一次只能处理3到4件事,且还需要不断强化来将短期的工作记忆转移至长期记忆中。当我们被那无数想得的事情弄得心烦意乱后,我们的大脑便无法集中精力去处理信息,大脑的短期记忆功能区被高负荷折磨得手忙脚乱,以至于难以形成新的大脑链接。
形成大脑链接需要我们要集中注意力,而当我们专注时,脑中的焦虑自然会慢慢地被甩开。我们可以尝试从具体事物一点点地开始,例如当自己计划好要复习英语时,我可以回想一下先前具体的学习内容:昨天晚上记忆的单词,过去完成时语法中的各个要点,刚刚背诵过的课文与短语。通过回想具体的知识点及事情的细节,让自己迅速进入到专注状态中去。
学习使用番茄工作法。在专注的过程中尽量避开手机、音乐、游戏机等一切妨碍你集中于当前注意力的事物,保证安静且不易受到干扰。在进行20至25分钟的专注后适当留给自己一点“偷懒”时间作为给予自己的奖励,让精神不至于因为高度集中而难以坚持下去。
然后在中午亦或是在晚上的时候,回想一下自己的专注过程,想想今天做了什么以及改变了什么,第二天是不是可以尝试更多的专注时间。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将自己的番茄时间记录下来,看看自己在一天中专注了多少次。
三、尝试将想做的事情都写下来
我的想法很多,想做得也很多,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允许一口气完成它们。这个时候可以尝试着把自己想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告诉自己会做,我只是将先后顺序排了排罢了。
我选择了obsidian笔记软件作为自己的日记本,将自己想要掌握的小知识或是想法作为笔记标题或大纲记录在笔记中。等到以后有干劲的时候,可以随时翻出来,将学习后的内容记录在标题后的正文中,便于自己随时可以拿出来翻看。
我还在身边准备了许多白纸,在视频学习亦或是读书的时候,随时能记录下要点和想法。最好是使用自己的语言将想法记录下来,并在自己想整理的时候将其整理到自己的笔记软件中去。
而当自己能真切地通过写的方式看到自己学习的进程时,我能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当我翻阅白纸上真实记录下的文字,打开笔记软件中各种总结的知识点和想法的时候,成就感便从心头涌出。像是雕刻作品一样更正、补齐、修饰这些想法和知识。
当然无论是选择笔记软件还是笔记本终究只是工具,只要能让自己迅速行动且适应自己就足够了,唯一的重要的需求是能尽量降低写作的门槛,保证我在打开软件或笔记本后有充分的欲望将想法记录下来。
四、去运动一下吧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运动对于维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必要的,它能帮助我们缓解在都市中的焦虑。在我们运动的时候,我们会将注意力均集中于运动本身,将繁杂的想法抛之脑后。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让自己动起来。每天可以先从keep上一些简单的动作开始,如开合跳、高抬腿等,先做2到3组,坚持10到15分钟,随后一点点地增加时间。周末的时候可以多去尝试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无论是跑步、游泳、爬山、徒步,还是简单的散步,激发自己运动的欲望。
我喜欢骑自行车,因为我很享受在大城市中穿行的过程。我喜欢观察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穿过叶梢间的阳光,还是层次分明的楼宇,以及周围匆匆忙忙的人群,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城市不一样的魅力。而当我在跑步机上汗如雨下的时候,在将全身心都将气力用在奔跑本身上时,压力逐渐就烟消云散了。
人类作为曾经驰骋在草原上的猎人,身体里一直流淌着猎人的血液,如今猎人们成为了钢铁丛林中的白领蓝领。我们的骨子里就向往着广阔的草原和狩猎时的高度专注,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本身就是让我们的身体找回属于我们的本能。
五、走自己路
无论是学习方式、专注方法亦或是运动,这些均是自己的选择。既然是自己的选择,那不妨选择适应自己生活工作的方式,毕竟外部再怎么展现自己的生活方式,终究是与我们相平行的。
面对看得昏昏欲睡的学习资料,我可以换一种自己能看得懂的。对于暂时还无法改掉的坏习惯、坏毛病,趁着自己还没来得及自责,将其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中并慢慢更正即可。如果我没办法坚持更高强度的锻炼了,我可以先选择一种强度合适的运动先试试水,之后在一点点地提高强度。
每个人都有独属每个人的过程,我们走好我们自己的就足够了。在适合与不适合之间,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在悲观与乐观间,我们也可以选择乐观的。
最后
我们的一生都会与焦虑作伴,这是人类作为生物体的一种生理情绪,这需要我们学会如何与焦虑共存。
时至今日,我依旧不时地会受到焦虑情绪的袭扰。改变自我的压力,外加完不成任务的苦恼,以及调整生活的愿望,这些忧愁与苦恼本质源于我们那强烈的、想要进步的渴望和追求。
既然渴望与追求本身是我们所选择的,不妨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将人生道路的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