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我选择主动从工作了3年的内容公司辞职了。

当我开始写这篇文章时,过去工作中写周报、写年终汇报、晋升报告的毛病又浮现出来。

我要认真汇报这一年我都做了些什么吗?是不是要写得看起来很厉害才显得我没有在无所事事?或者,别人会觉得我很散漫吗?

现在的我:别人怎么看关我什么事?


我必须坦率而真诚地写下的每一行字。

辞职一年,我历经了不同的情绪和生活阶段:

2022年10月-1月 混乱期
 

这个阶段我把辞职生活当成上班,什么都想要。

我那时候也信奉一句话,“自由职业,不过就是换了地方办公”。

我每天起床得比上班还早,规划好每个小时干什么,勤快地联络各种客户,接各种活,还要强求自己同时备考雅思,每天学英语,学插画。如果浪费了时间,我就懊悔自责。

因为干眼症的频繁复发,眼睛胀痛,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几周,我就差点精神衰弱了。

我发现,我没办法同时做那么多的事情,中学时期的学习焦虑又冒了上来,甚至去准备去医院看想要确诊多年的ADHD(但因当时疫情在广州小爆发而被迫取消了)。

我在想,我这么拼命,那我为什么不去上班呢?上班的工资更高啊,还缴五险一金呢。

我不上班,不是为了更灵活地生活吗?

2023年2月-4月 小小的回暖期
 

这个阶段放松了很多,看了很多书,在接稿和自媒体上都有新的突破。

年后因为一次在自媒体上小的顿悟,小红书的关注量从1K突然涨到了6K,小红书广告开始接到手软,但也很快来到了瓶颈期。

2023年5月-8月 低落期+休息期

我开始学会休息这个课题。

开始经常走出门,去公园里躺着,去和公园里的小猫咪一起晒太阳发呆。

图片

一个人开始背起背包体验绿皮火车,坐两天两夜的火车去西宁看电影节,每天看看看电影,在西宁夜市吃吃喝喝的日子,好不快乐。

回广州的路上,去西安看兵马俑(差点没被挤死),体验了传说中五星级青旅,背包十年。

图片
图片

 

2023年9月-11月 小小的拐点期

 

9月中旬,我和伴侣来到了英国,突然从一个稳定的环境走出来,面对全然未知的未来。
 

我的自由职业生活也在这两个月开始来到了一个小小的转折点,在个体商业模式上有了一些新的突破。
 

图片

但,与其像年终汇报一样列举自己的高光时刻或者做了什么,我更想和你分享——

这一年,我重新发现和爱上自己的那些时刻。

 

“辞职后才发现,人的基本需求是很容易被满足的”

 

辞职后才发现,人的基本需求其实很容易被满足的。

自从去年买了自制咖啡的工具后,我就没有在外面买过一杯咖啡,一杯自制拿铁的成本不到4块。

图片

而过去在写字楼上班时,我几乎每天都要买一杯二十多块钱的咖啡也毫不肉疼的,当时我给自己的心理暗示是:

我这么努力上班,犒劳自己买杯咖啡怎么了?

不怎么出门,不用扮演都市丽人,衣服、化妆品自然也是用不上的,动辄几百几千块钱的护肤品化妆品,我买个什么不好?买个普通的保湿霜、眉笔、口红,粉底液小样已足够。

我喜欢的作家金爱烂写过一段话:

消费让我感觉到自己正在参与大城市旺盛的生产活动。我也从属于这种新陈代谢的感觉,也就是在我支付账单的时候,我可以得到某种暗示,我可以更好地进行生产活动。

为了重复体会定居的感觉,我经常买各种东西装饰房间。对于薪水发放日期的确定和期待,加重了我对更漂亮物品、更时尚物品和更安全物品的关注。我常常盼望生活质量能够再提高一拃……九厘米也好。
 

奇怪的是,那么多东西当中,竟然没有“恰到好处的一拃”。要么不够,要么超过。也许这世界本来就不是按照欲望的尺度定价。


——《你的夏天还好吗?》金爱烂
 

以前为了方便省事,我总是喜欢花钱购买服务。吃饭,日常点外卖。购物,快递送到楼下。

时间多宝贵啊,时间就是金钱啊,自己买菜做饭洗碗,花的这一两个小时可能都够我干好多活了,完成很多KPI了。

是的,时间省下了不少,但这些时间也没有为我个人所用,而是重新进入了流水线生产。

换句话说,我只是变成一个更加高效更为公司奉献的工具人罢了。

我对生活的感受力、掌控力肉眼可见地消失。 

去年刚辞职时,我经常便带着野餐布到公园里看书。

这时候我才发现,每天3点半后,草地上便会长满了放学的小学生和接他们放学的家长们,有三三俩俩的小朋友在玩飞盘,有小朋友在做功课,还有小朋友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在遛弯。

图片

原来有些树会开出美丽的花,原来不同的云☁️真的有不同的形态,原来广州有那么多的公园。

因为喂流浪猫,我开始和“附近”建立关系。

我认识了在这里喂猫的阿姨们,她们称呼流浪猫为毛孩子,教我如何躲过门卫,偷偷给小流浪藏好猫粮。

遇到一个带着女儿的妈妈,抱着一个穿着衣服的白猫在公园里晒太阳,她说这个猫咪就是几个月前在这里捡的。

遇到很多小朋友带着猫条给小猫咪喂食,等它吃完后还拿出了一袋从家里带的牛奶给它喝,特别贴心。

吃饱后的小猫咪跑到烈士墓碑前舔爪子,引来一群小朋友的注目,场面很温馨。

上班时,能接触阳光是一种奢侈。

坐在写字楼里,无法感知四季的变化,哪怕窗外阳光充足,大多数同事还是喜欢把窗帘关得严严实实。


每次我拉起底部几厘米的窗帘,就会有同事过来把它拉下去,也许是因为怕晒黑或刺眼或敏感肌,久而久之我也就打消了在办公室看到阳光的念头。

当他们拉下窗帘时,我心里总是哀悼一句:哎。

而现在,公园、绿植、阳光、山野,这些都是免费而触手可及的。

图片
曾经在广州住了5年的老街道

我重新进入了生活,感受生活的脉搏肌理,我的身体不再只是公司的齿轮,它真正地属于我自己。

时间并不只是用来节约的,有时候那些看起来很浪费时间的事情,可能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不打卡上班的人,如何找到自己的锚点?
 

曾经看到过一个女生在b站分享自己裸辞一年的心路历程,很真诚。

她说自己辞职后,总是很焦虑,经常认为自己失去了“价值”。

本打算辞职后重拾上班时没有时间看的书,但不上班后,每天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她却发现,曾经最喜欢的书,也看不下去了。

一年后,她重新回去上班了,她说:“工作虽然很忙碌,但下班后挤时间在地铁上看书,竟也看得津津有味。”

我非常理解这种感受,但这种想法其实细思极恐。

为什么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在拥有大把自由时间的时候却看不下去书,但工作忙碌时却觉得又能重新看下去了?

原因或许在于:我们没办法接受自己是一个社会所认为的“闲人”。

上班时,我们凭借一份工作,一家公司,一个title来界定你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

你不需要再质疑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尽管内心会自我怀疑,但我们还是仿佛占据了社会评价和道德上的优越感。

因为有一份工作和title,我们可以躲在工作的庇护下,逃避对自我的探索。

而当我们失去工作,一瞬间,你仿佛赤裸裸地站在了舞台的中央,聚光灯打在你的身上,台下的观众惊讶地盯着你。

这个人怎么像个无所事事的流浪汉。

“没有个班上”,就是让你不再依赖你的工作来锚定你在世界上的位置,而是全凭你自己——你对人生的意义如何理解?

在我刚辞职时很长时间里,我的价值感来源自“我是否接了活”,因为接活而忙碌起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又重新得到了来自市场的肯定。

而当我不想接活,想做一些长期内看不到成效的项目时,我有时候会恐慌,感觉自己失去了部分价值。

这是因为我们的评价体系,依旧取决于外界。

读小说《斑马》,我留意到一个饶有兴味的词:“跑步机人生”

只要你踏上了那条被视作“主流”的轨道,你就注定要在跑步机上不停奔跑,努力赚钱,买房子,买车子,买保险,付孩子的学费,付前妻的赡养费……无论是什么,你总归要在跑步机上度过余生。

我现在的目标不过是:运用自己的能力和优势赚钱,体面养活自己。

但那些爬梯子爬格子的优绩游戏,我不玩了。

越来越好运的秘籍:公开你正在做的事情

这句话是我几个月前在即刻上发的,这句话(也可能是那条帖子里的其他句子,大体上是这个意思)也入选了即刻2024年的日历,将会印刷在2024年某一天的日历上。

但,说到和做到之前,总有一段信息差。

直到最近,我才真正开始越来越「打开自己」,允诺自己曾经说过的话。
 

1,采访出走职场的女性以及创作者。

「出走职场的女性访谈」目前做了4期。

从一开始自己窝在房间办公,到主动联系我感兴趣的受访人。

过去有时候是文字采访,现在更倾向于直接电话聊天,感受对话和沟通的快乐(会控制量,i人频繁说话会狂掉电量)。

2,在公域持续表达。

目前各个自媒体的关注量超过了1w,虽然声音仍然微弱,但每一次输出和分享对我来说都是有意义的,文字和记录会让你对自我认知更清晰,也一定会有和你同频的人在文字里和你相认。

3,开始无所顾忌地发朋友圈。

此前我很少发朋友圈,我认为各大自媒体平台一定程度上已经释放了我的表达欲,我没有什么想要特别在朋友圈里表达的,也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但当我选择忠实表达自己的声音时,我才发现自己其实还是有发朋友圈羞耻的。那些一点击到朋友圈输入框,文字和图片就开始扭扭捏捏,就是一个证明。

自从最近在朋友圈连发几条袒露内心的朋友圈后,我感觉自己对朋友圈脱敏了。

那些以前就没有多少交集,以后也不会联系的人,并不会因为你发朋友圈而有改变,他们怎么想,自然跟我没有关系。

那些很少联系但关心你的人,会借助朋友圈这个窗口了解你,重新联系起来;

那些弱关系的,但可能有合作机会的人,你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曝光”次数变多了,你也就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发广告机器人。

3,接下来的一年,商稿依然会接。但从这个月开始到明年,将会是我的“探索和实践个体商业模式年“。


我会从现在拥有的产品「长文阅读搭子」社群以及1v1的写作和小红书咨询中,衍生出更丰富,提供给他人更长期有效的产品和服务。

我也会从“写作+”中,打算去学习一个叠加的技能,例如心理学、人生教练/优势教练等可以辅助和放大我的领域和技能。

总体来说,这一年有过低谷、有过焦虑,有过迷茫(or 现在仍然时不时发作),但这仍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因为我感觉到,一些新的自我正在建立起来。

我很喜欢历史学家王笛的一个词:“碌碌有为” (amazing everyday success)——

在意每日的实践,每天在做的具体的事情,好好完成、好好生活也都可以是一种成功。
 

图片